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冷沉淀输注时间对严重创伤性失血患者输血量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潘丽 李强 +1 位作者 崔健丽 阮峥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15期170-171,共2页
目的探讨针对严重创伤性失血患者,观察冷沉淀输注时间对患者输血量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严重创伤性失血患者62例。根据对患者输注冷沉淀时间将所有患者分为A1组(44例)以及A2组(18例)。针对A1组患者,其输注第1... 目的探讨针对严重创伤性失血患者,观察冷沉淀输注时间对患者输血量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严重创伤性失血患者62例。根据对患者输注冷沉淀时间将所有患者分为A1组(44例)以及A2组(18例)。针对A1组患者,其输注第1袋红细胞悬液时间同患者第1单位冷沉淀输注时间间隔在3 h之内。针对A2组患者,上述二者的时间超过3 h。观察患者的疾病情况表现稳定后,对患者输注红细胞悬液以及患者的血浆总量进行准确计算,最终对比两组严重创伤性失血患者在输血量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在A1组的44例患者中,患者平均红细胞悬液用量为8.5 U,患者平均血浆用量为8.3 U;在A2组的18例患者中,患者平均红细胞悬液用量为12 U,患者平均血浆用量为14.4 U。A1组与A2组严重创伤性失血患者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过本次研究发现,患者输注第1袋红细胞悬液时间同患者第1单位冷沉淀输注时间间隔在3 h之内,患者临床用血量较少,从而证明早期对患者实施冷沉淀输注,能够将严重创伤性失血患者的临床输血量有效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沉淀输注时间 严重创伤性失血 输血量
下载PDF
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在安全输血中的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妍 刘昕鸣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9期63-64,共2页
目的探讨患者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在安全输血中的意义,为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血。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1825例需要输血的患者进行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 1825例输血治疗患者中检出不规则抗体12例,阳性率0.66%;其中女9例,均有妊娠史,... 目的探讨患者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在安全输血中的意义,为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血。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1825例需要输血的患者进行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 1825例输血治疗患者中检出不规则抗体12例,阳性率0.66%;其中女9例,均有妊娠史,男3例,男女均有输血史。对于申请输血的12例阳性患者经过提前选择无相应抗原的红细胞均无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结论妊娠和反复输血可使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增高,所以输血前检测不规则抗体能更好的防止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提高输血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规则抗体筛查 输血 输血安全
下载PDF
46例临床输血不良反应情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妍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6期194-195,共2页
目的分析临床患者输注各种血液制品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为提高安全输血意识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473例住院患者输注各种血液制品所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2473例输血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4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6%... 目的分析临床患者输注各种血液制品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为提高安全输血意识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473例住院患者输注各种血液制品所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2473例输血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4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6%,其中男18例,女28例,患者年龄6~92岁。46例患者中发热反应28例,发生率为60.87%,过敏反应18例,发生率为39.13%,无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在所输注的血液制品中以冰冻血浆发生的不良反应率最高,为3.13%,洗涤红细胞未见输血不良反应。结论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采用去白细胞技术能有效地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不良反应 发热反应 过敏反应
下载PDF
O型血孕妇产前IgG抗体效价异常与新生儿溶血病发病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6
4
作者 刘妍 刘昕鸣 +1 位作者 阮峥 崔健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9期106-107,共2页
目的探讨O型血孕妇产前免疫球蛋白G(Ig G)抗体效价检测的异常情况与新生儿溶血病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微柱凝胶法对1357例O型血孕妇产前血清Ig G抗A(B)抗体进行检测。结果 1357例O型血孕妇血清抗体效价≥1:128者147例,异常检出率为10... 目的探讨O型血孕妇产前免疫球蛋白G(Ig G)抗体效价检测的异常情况与新生儿溶血病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微柱凝胶法对1357例O型血孕妇产前血清Ig G抗A(B)抗体进行检测。结果 1357例O型血孕妇血清抗体效价≥1:128者147例,异常检出率为10.8%。结论孕妇产前Ig G抗A(B)效价的检测在预防或减少新生儿溶血病方面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溶血病 IGG抗体效价 O型血孕妇
下载PDF
临床机采血小板输注无效原因分析及对策
5
作者 潘丽 阮峥 崔健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12期185-186,共2页
目的分析临床机采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的原因,为临床科学、合理、有效使用血小板提供参考依据和对策。方法 47例(172例次)输注机采血小板患者,按疾病分组:血液肿瘤病27例,外科手术13例,其他疾病7例。按输注频率分组:输注1~3次为低频组36... 目的分析临床机采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的原因,为临床科学、合理、有效使用血小板提供参考依据和对策。方法 47例(172例次)输注机采血小板患者,按疾病分组:血液肿瘤病27例,外科手术13例,其他疾病7例。按输注频率分组:输注1~3次为低频组36例,输注≥5次为高频组11例。计算血小板校正增加指数(CCI)来判断临床疗效。结果外科手术及其他疾病患者输注血小板无效率明显低于血液肿瘤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频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46.6%高于高频组的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输注疗效受很多因素影响。若输注频率增加,有效率就会逐渐下降,很容易出现血小板抗体,继而PTR,临床应进行配合型血小板输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血小板输注无效 血小板校正增加指数
下载PDF
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情况分析
6
作者 刘妍 刘淑贤 崔健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12期244-244,共1页
目的分析血型鉴定中ABO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方法用患者血样做ABO正反定型鉴定,正反定型结果不符合时采取相应对策正确鉴定ABO血型。结果 20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患者标本经重新鉴定后,冷凝集为4例,ABO亚型8例,AB抗原性减弱2例,存在... 目的分析血型鉴定中ABO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方法用患者血样做ABO正反定型鉴定,正反定型结果不符合时采取相应对策正确鉴定ABO血型。结果 20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患者标本经重新鉴定后,冷凝集为4例,ABO亚型8例,AB抗原性减弱2例,存在不规则抗体6例。结论造成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主要原因是ABO亚型和不规则抗体,为此在输血前要正确鉴定患者ABO血型,确保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 正反定型不符 输血安全
下载PDF
PCT及sTREM-1检测在老年SIRS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崔健丽 徐庆波 +1 位作者 徐建华 王宝海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4年第1期19-20,23,共3页
目的探讨检测老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血清中降钙素原(PCT)及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性受体-1(sTREM-1)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89例临床诊断为老年SIRS患者为SIRS组,其中发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患者27例为MODS组,40例... 目的探讨检测老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血清中降钙素原(PCT)及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性受体-1(sTREM-1)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89例临床诊断为老年SIRS患者为SIRS组,其中发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患者27例为MODS组,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PCT及sTREM-1,同时采集抗凝血检测白细胞。比较SIRS组、MODS组及对照组间上述各指标的差异。结果 SIRS组、MODS组的血清PCT、sTREM-1的水平及白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MODS组的PCT和sTREM-1水平明显高于SIRS组(P<0.05,P<0.01),白细胞计数两者相近(P>0.05)。结论血清中PCT、sTREM-1水平在SIRS、MODS患者及正常人中差异显著,二者均可作为老年SIRS的早期诊断和病情判定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降钙素原 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性受体-1 白细胞计数
原文传递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ATⅢ、FDP、D-D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淑贤 刘妍 +2 位作者 丁旭 朱海燕 崔健丽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4年第7期872-873,共2页
目的探讨抗凝血酶Ⅲ(ATⅢ)、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在急性脑梗死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3年12月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员8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 目的探讨抗凝血酶Ⅲ(ATⅢ)、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在急性脑梗死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3年12月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员8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人员的血浆ATⅢ、FDP、D-D。结果观察组ATⅢ活性(78.45±16.47)%低对照组(99.83±19.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浆DD和FD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患者存在血浆ATⅢ、D-D、FDP水平的异常,及早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和病情判断,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急性 抗凝血酶Ⅲ 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D-二聚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