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1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古学拔尖学生培养设计与实践——以吉林大学考古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为例
1
作者 常丽丽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6期1-4,共4页
拔尖人才培养是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文章在梳理我国拔尖人才培养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考古学拔尖人才培养目标,探究考古学拔尖人才培养路径。同时,以吉林大学考古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拔尖人才培养是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文章在梳理我国拔尖人才培养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考古学拔尖人才培养目标,探究考古学拔尖人才培养路径。同时,以吉林大学考古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为例,从教育教学实践的视角,对吉林大学考古学拔尖学生培养的机制框架和创新举措进行了解析,以期为我国考古学拔尖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学 拔尖学生培养 设计与实践
下载PDF
“新时代的中国考古学”(笔谈)
2
作者 霍巍 赵宾福 +2 位作者 陈洪海 韩建业 孙庆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5,共25页
考古学传入中国后经历了百年发展历程,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如何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无论是中华文明探源、考古学理论、方法和学科体系的建构,还是田野考古与科技考古手段的发展、考古学与历史学等其他学科之间的... 考古学传入中国后经历了百年发展历程,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如何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无论是中华文明探源、考古学理论、方法和学科体系的建构,还是田野考古与科技考古手段的发展、考古学与历史学等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等若干重大问题,都需要我们顺应时代发展的历史潮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具体的实践。本刊特邀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考古学学科评议组霍巍教授、赵宾福教授、陈洪海教授、韩建业教授、孙庆伟教授等五位成员围绕“新时代的中国考古学”这个话题进行笔谈,以期引起更为广泛的对话与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考古学 科技考古 田野考古 考古学理论 评议组 中华文明探源 韩建业 对话与交流
下载PDF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田野考古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吉林大学夏县考古基地为例
3
作者 段天璟 《新文科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4期58-65,121,共9页
高校田野考古实践教学具有考古学专业人才培养“生命线”的重要作用,是考古学专业建设和教学研究的关键。高校田野考古实践教学模式经历了由高校处于被动地位的“考古所工地模式”到高校主导的“高校考古基地”的发展历程。当下,各高校... 高校田野考古实践教学具有考古学专业人才培养“生命线”的重要作用,是考古学专业建设和教学研究的关键。高校田野考古实践教学模式经历了由高校处于被动地位的“考古所工地模式”到高校主导的“高校考古基地”的发展历程。当下,各高校田野考古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情况各不相同,“高校考古基地模式”的田野考古实践教学还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吉林大学在山西夏县建立田野考古实践教学基地,以解决田野考古实践教学起点较低、条件较差、创新不强、缺乏整合等问题为目标,积极探索新文科拔尖人才培养新模式,为中国考古学事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后备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田野考古 实践教学 人才培养
下载PDF
考古遗址中所见的鹰隼遗存及形象
4
作者 班琳 吕小红 +1 位作者 王舒 王春雪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2,共9页
中国古代有着悠久的驯鹰和鹰猎文化传统,诸多考古遗址中也曾发现过鹰隼类骨骼遗存和鹰隼形象的文物,但目前有关中国古代鹰类驯养的情况仍不甚明晰。为厘清这一问题,本文首先对中国考古遗址中出土的鹰隼遗存进行整理,初步厘清了中国古代... 中国古代有着悠久的驯鹰和鹰猎文化传统,诸多考古遗址中也曾发现过鹰隼类骨骼遗存和鹰隼形象的文物,但目前有关中国古代鹰类驯养的情况仍不甚明晰。为厘清这一问题,本文首先对中国考古遗址中出土的鹰隼遗存进行整理,初步厘清了中国古代的鹰隼驯养情况。同时又对考古出土文物及出土壁画中出现的鹰隼形象进行搜集,进一步证实和补充了中国古代对鹰隼的利用行为,并对中国古代人与鹰的关系进行了综合探讨。最后结合部分历史文献,尝试着对中国古代的鹰隼驯养特点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考古 鹰隼遗存 鹰猎文化 鹰隼驯养
下载PDF
吉林农安左家山遗址2015年出土动物骨骼遗存研究
5
作者 陈普瑜 吕小红 +3 位作者 班琳 王舒 董晗 王春雪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19,共9页
左家山遗址位于吉林省农安县高家屯村西南500 m处。2015年因河水侵蚀,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等单位对其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出土了猪、狗、羊、马等动物骨骼。通过对出土动物遗存的鉴定与研究,发现新石器时代左家山遗址为一处夏秋... 左家山遗址位于吉林省农安县高家屯村西南500 m处。2015年因河水侵蚀,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等单位对其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出土了猪、狗、羊、马等动物骨骼。通过对出土动物遗存的鉴定与研究,发现新石器时代左家山遗址为一处夏秋季节性居址,先民的生业模式以狩猎、捕捞和采集为主,同时饲养少量家畜。辽金时期该地区被称为“黄龙府”,通过对墓葬内出土动物遗存的分析,推测其与少数民族的“烧饭祭”“殉羊”“殉犬护送灵魂”“头蹄葬”等丧葬习俗密切相关,这为辽金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供了重要证据;随葬动物种属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伊通河流域少数民族的生业模式为农牧结合,且伴有少量的渔猎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家山遗址 殉葬习俗 生业模式
下载PDF
《吉林日报》红色文化的赓续与传播
6
作者 郑礼丽 《传媒》 2024年第1期30-32,共3页
诞生于黑土地上的《吉林日报》始终坚持“以主流为目标,以价值为诉求,以引导为利剑”,是地域发展的见证者。作为省级党报,其穿越了地域和历史,忠实记录与传播着“吉林红”。在红色文化传播路径中,《吉林日报》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内涵,赋... 诞生于黑土地上的《吉林日报》始终坚持“以主流为目标,以价值为诉求,以引导为利剑”,是地域发展的见证者。作为省级党报,其穿越了地域和历史,忠实记录与传播着“吉林红”。在红色文化传播路径中,《吉林日报》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内涵,赋予红色文化地域性色彩,续写红色故事。同时,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吉林日报》积极推进“数字红”转型,让“吉林红”在历史的长河中赓续发展,永不褪色,丰富了红色文化的地域性内涵,并让属于吉林人的红色文化在东北故土上重焕生机,鼓励当代人不断奋勇向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日报》 红色文化 “吉林红” 传播
下载PDF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研学活动研究
7
作者 宋绍华 《中国文化遗产》 2024年第1期86-91,共6页
在当前教育双减和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普遍开展了研学活动。本文基于55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展的研学活动情况,尝试从活动类型、目标对象、策划主题等方面对研学活动进行类型划分,分析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展研学活动... 在当前教育双减和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普遍开展了研学活动。本文基于55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展的研学活动情况,尝试从活动类型、目标对象、策划主题等方面对研学活动进行类型划分,分析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展研学活动所具备的整体性、场景性、系统性和愉悦性优势。得益于整体保护原则,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开展教育活动时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对场景的复原,形成“沉浸式”的体验环境。不同于传统教育环境的场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研学活动具有天然的先进性。但由于策划主体的多样化,这些研学活动存着着一些问题。在缺乏系统活动反馈、地方监管和活动独特性的现状下,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应当始终坚持以保护遗址本体为优先、以提升研学活动质量为导向、以推动多主体参与为途径,不断丰富研学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研学活动 考古教育 教育功能
下载PDF
“肇州盐”的考古发现与金代东北地区的土盐生产
8
作者 刘晓溪 SEBILLAUD Pauline 刘守文 《盐业史研究》 2024年第2期57-67,共11页
吉林省大安市尹家窝堡遗址所处区域,在金代隶属于上京会宁府下设的“肇州”管辖,《金史》中有多条关于肇州作为金代重要产盐地的记载。2014—2015年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等单位对该遗址的发掘,从考古学角度证实了文献中记载的“肇... 吉林省大安市尹家窝堡遗址所处区域,在金代隶属于上京会宁府下设的“肇州”管辖,《金史》中有多条关于肇州作为金代重要产盐地的记载。2014—2015年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等单位对该遗址的发掘,从考古学角度证实了文献中记载的“肇州盐”即应为土盐。文章以发掘资料为依据,结合文献史料和近现代土盐生产的相关资料,不仅复原了以尹家窝堡遗址为代表的土盐生产的整体操作流程,还进一步推断该遗址应为金代早中期一处因盐而兴的村落。该遗址所反映的金代土盐技术和生产场景,也是该时期东北地区土盐生产的一个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尹家窝堡遗址 金代 肇州 土盐
下载PDF
博物馆体验学习教育课程的实践与思考——以上海博物馆上博学院为例
9
作者 徐婧 吴敬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2024年第1期90-97,共8页
从体验学习的内涵入手,分析并探讨上海博物馆上博学院体验学习教育课程的基本模式,并引申出关于体验学习的思考与所获启迪,以期为博物馆体验学习教育课程的实施提供借鉴。
关键词 博物馆教育 体验学习 上博学院
下载PDF
“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精准学科服务对策——以吉林大学考古学科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华 李晓笛 《图书馆学刊》 2022年第4期70-74,共5页
以吉林大学考古学科为例,通过对图书馆学科服务现状的调研分析,以工作实践为基础,积极探索和研究适合本学科教学科研发展的学科服务模式,进而对高校图书馆为“双一流”学科的精准服务模式构建提出方案与对策。
关键词 “双一流” 高校图书馆 精准服务 对策
下载PDF
博物馆家庭观众的互动、交流与学习——以吉林省博物院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冯楠 唐诗吟 孙卓钰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2020年第1期38-45,共8页
家庭观众是博物馆观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吉林省博物院,采用观察法,根据吸引力指数、持续力指数和四象限分析法对家庭观众的博物馆学习进行评估.与普通观众相比,家庭观众对于参观体验的要求更高,但其平均参观时间较短,平均参观展品数量... 家庭观众是博物馆观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吉林省博物院,采用观察法,根据吸引力指数、持续力指数和四象限分析法对家庭观众的博物馆学习进行评估.与普通观众相比,家庭观众对于参观体验的要求更高,但其平均参观时间较短,平均参观展品数量也较少,且持续力下降的速度很快,非常容易疲惫.调查发现,家庭观众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的行为互动和语言交流.其中,行为互动可分为积极行为/互动和消极行为/互动,将影响家庭观众的参观时间和学习体验.而不同家庭观众采用的语言交流方式有着很大的差异,也会影响家庭观众的参观时间和学习体验.值得注意的是,与生活经验、知识背景有一定关联的展品可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交流.研究结果为日后博物馆开展针对家庭观众的展览和活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观众 博物馆学习 参观时间 行为互动 语言交流
下载PDF
《代谢性骨病生物考古学》评介
12
作者 代琪 张全超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3-304,共2页
The Bioarchaeology of Metabolic Bone Disease(Second Edition)《代谢性骨病生物考古学》(第2版)由Megan B.Brickley,Simon Mays和Rachel Ives编著。代谢性骨病(Metabolic bone disease)是指导致正常骨形成、吸收或矿化发生系统性改... The Bioarchaeology of Metabolic Bone Disease(Second Edition)《代谢性骨病生物考古学》(第2版)由Megan B.Brickley,Simon Mays和Rachel Ives编著。代谢性骨病(Metabolic bone disease)是指导致正常骨形成、吸收或矿化发生系统性改变的疾病或疾病组合。代谢性骨病多与营养不良和激素失调有关,如缺乏维生素C(坏血病)、缺乏维生素D(佝偻病或软骨病)、缺乏铁微量元素(贫血症)、骨质疏松症等。此外,在欧洲,佩吉特氏骨病已成为仅次于骨质疏松症的第二大代谢性骨病。作为一种影响骨骼的疾病,现代人类和古代人类的骨骼上均有发现代谢性骨病的存在。由于生物考古学以古代人类遗骸为主要研究对象,因此研究古代人类遗骸上的代谢性骨病可以称为“代谢性骨病生物考古学的研究”。近年来,坏血病、佝偻病、贫血症和骨质疏松症等代谢性骨病在古代人类遗骸上留下的永久且可诊断的病变特征引起了古病理学家的重视,代谢性骨病逐渐成为古病理学研究的重要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性骨病 生物考古学 骨质疏松症 佝偻病 维生素D 病变特征 贫血症 软骨病
下载PDF
考古材料所见辽代围棋初探
13
作者 刘锡甜 彭善国 《草原文物》 2023年第1期78-87,共10页
辽代围棋的考古发现主要包括棋子、棋盘等围棋文物及辽墓壁画、绢画上的围棋图像。受汉文化影响,辽代围棋是在继承唐代围棋传统,受北宋围棋影响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征发展而来的。辽代流行十九路围棋,与唐宋围棋活动无明显区别,围棋已... 辽代围棋的考古发现主要包括棋子、棋盘等围棋文物及辽墓壁画、绢画上的围棋图像。受汉文化影响,辽代围棋是在继承唐代围棋传统,受北宋围棋影响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征发展而来的。辽代流行十九路围棋,与唐宋围棋活动无明显区别,围棋已成为全民性活动,流行时间长,地域范围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代围棋 围棋活动 考古材料
下载PDF
俄罗斯米努辛斯克盆地考古调查记
14
作者 余肖肖(文/图) 《大众考古》 2023年第8期44-49,共6页
米努辛斯克盆地是位于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南部的山间盆地,在以往的考古学研究中被归入南西伯利亚的地理范畴。在西伯利亚甚至是整个俄罗斯的考古学史中,米努辛斯克盆地是最早展开科学考古调查与发掘的地区,也是较早建立自青... 米努辛斯克盆地是位于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南部的山间盆地,在以往的考古学研究中被归入南西伯利亚的地理范畴。在西伯利亚甚至是整个俄罗斯的考古学史中,米努辛斯克盆地是最早展开科学考古调查与发掘的地区,也是较早建立自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史前考古学文化序列的考古研究圣地。三面环山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和叶尼塞河中游丰美的水草资源,是这一地区诸多古代文化稳定发展的基础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铁器时代 考古学史 考古学研究 叶尼塞河 考古调查 青铜时代 史前考古学文化 南西伯利亚
下载PDF
青年之殇 人类骨骼考古中的强直性脊柱炎
15
作者 邹睿奇(文/图) 《大众考古》 2023年第6期19-24,共6页
“但如果不幸,哪一天我的躯体僵硬了,我想,我还有五脏六腑。”这是歌曲《五脏六腑》中的一句歌词,病榻上的李宇春根据自己患上强直性脊柱炎(以下简称“强直”)的痛苦经历创作了这首歌曲。李宇春表示自己患病后有时无法平稳躺下,有一种... “但如果不幸,哪一天我的躯体僵硬了,我想,我还有五脏六腑。”这是歌曲《五脏六腑》中的一句歌词,病榻上的李宇春根据自己患上强直性脊柱炎(以下简称“强直”)的痛苦经历创作了这首歌曲。李宇春表示自己患病后有时无法平稳躺下,有一种石化的感觉,而MV中也展示了强直患者从最开始身体部分僵直和疼痛,发展到全身僵硬,最终坐在轮椅上扭动脖子无神地看向四周,夜不能寐,行将就木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五脏六腑 李宇春 僵硬
下载PDF
小南山遗址与东北地区史前玉器的相关问题
16
作者 段天璟 高云逸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100,共8页
本文将小南山遗址出土遗存划分为小南山文化和新开流文化两种文化遗存,对二者的年代作了初步探讨。通过对查海遗址的分析,建立起兴隆洼文化及该文化玉器发展的年代标尺,为相关考古学文化年代的判定树立了参照系。继而讨论了塔布敖包遗... 本文将小南山遗址出土遗存划分为小南山文化和新开流文化两种文化遗存,对二者的年代作了初步探讨。通过对查海遗址的分析,建立起兴隆洼文化及该文化玉器发展的年代标尺,为相关考古学文化年代的判定树立了参照系。继而讨论了塔布敖包遗址、哈克遗址第一期遗存及北山洞遗址第三期遗存的年代,明确了三者的年代晚于小南山文化,而与兴隆洼文化共时。梳理了公元前5000年以前东北地区相关考古学文化之间的联系,探讨了这一时期东北地区玉文化发展的基本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南山遗址 年代 兴隆洼文化 东北地区 史前玉器
下载PDF
周原甲骨释字三则
17
作者 刘大月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9-122,共4页
周原甲骨在历史学和文字学上均有重要价值。其文字多已释出,不过,有三个字为过去所误解。经过考证,周原甲骨H11:28中的“”字左从玉,右从“柲”之初文,左上一笔为饰笔,可释为“珌”,读作“玭”,表珠玉,用来祭祀。H11:41中的“■”字即... 周原甲骨在历史学和文字学上均有重要价值。其文字多已释出,不过,有三个字为过去所误解。经过考证,周原甲骨H11:28中的“”字左从玉,右从“柲”之初文,左上一笔为饰笔,可释为“珌”,读作“玭”,表珠玉,用来祭祀。H11:41中的“■”字即《说文》的“[列马]”字。H11:87中的“■”字从鼎異声,读作“[钅弋]”,是鼎的一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原甲骨 [列马] [钅弋]
下载PDF
泥河湾盆地马圈沟遗址鱼咀沟1号地点2017-2018年发掘出土的石制品
18
作者 刘连强 蒲昱晓 +1 位作者 侯佳岐 王法岗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54,共15页
马圈沟遗址鱼咀沟1号地点位于泥河湾盆地东缘,大田洼台地的北坡,为该遗址最北的一处地点,2017-2018年发掘80 m2,发现7个文化层、4个化石层,发现207件石质标本和一部分动物化石。石制品152件,类型包括石锤、石核、石片、石器、残废品以... 马圈沟遗址鱼咀沟1号地点位于泥河湾盆地东缘,大田洼台地的北坡,为该遗址最北的一处地点,2017-2018年发掘80 m2,发现7个文化层、4个化石层,发现207件石质标本和一部分动物化石。石制品152件,类型包括石锤、石核、石片、石器、残废品以及备料等,其中石器包括刮削器、凹缺器、尖状器、钻器、砍砸器等,具有中国北方小石器工业的典型特征。原料主要为燧石(39.6%),其次是白云岩(27.5%)与硅质灰岩(19.3%),最后是玄武岩等其他岩类(13.6%)。遗址埋藏于早更新统泥河湾组的地层内,第4、第7文化层分别与马圈沟遗址第I、第III文化层对应,年代分别为距今155万年、166万年,整体年代处于距今166-150万年之间。该地点地层序列清晰,年代古老明确,文化层序众多,文化遗物丰富,进一步丰富了马圈沟遗址早更新世古人类的文化序列,为探索东亚地区早期人类的出现与演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河湾盆地 马圈沟遗址 石制品 早更新世 小石器工业
下载PDF
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方案探究
19
作者 赵瑞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1-246,共6页
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是高校“双一流”建设和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立足点,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实验技术队伍,是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和实验室建设的应有之义,对文理学科交叉融合和“新文科”建设具有重要... 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是高校“双一流”建设和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立足点,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实验技术队伍,是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和实验室建设的应有之义,对文理学科交叉融合和“新文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实验技术队伍发展面临的缺乏职业认同感、岗位职责定位模糊、能力提升通道狭窄等现实困境,该文提出多学科交叉联合培养模式、提升国际化交流合作水平、课题组项目灵活聘用模式、“导师制”培养交流模式等措施,以期为建设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型哲学社会科学实验技术队伍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 新文科 实验技术队伍 队伍建设 学科交叉
下载PDF
隋唐造像记图版著录源流述略
20
作者 黄志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I0002,共9页
隋唐造像记的图版著录与印刷、摄影等技术的革新息息相关。早在唐代,隋唐造像记已经具备图版著录的条件,但今人对隋唐造像记图录的关注,多集中于清人杨守敬《寰宇贞石图》刊行以后的资料。故本文从技术革新的角度梳理隋唐造像记历代图... 隋唐造像记的图版著录与印刷、摄影等技术的革新息息相关。早在唐代,隋唐造像记已经具备图版著录的条件,但今人对隋唐造像记图录的关注,多集中于清人杨守敬《寰宇贞石图》刊行以后的资料。故本文从技术革新的角度梳理隋唐造像记历代图版著录状况,并对涉及隋唐造像记图录的现代资料作系统的分类与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 造像记 图录 拓本 印刷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