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简介
- 1
-
-
-
机构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
-
出处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14年第6期176-176,F0002,F0003,F0004,共4页
-
文摘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坐落在风光秀美的历史名城吉林省省会长春市,是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全国第一所专门为职业教育培养培训专业课师资的全日制本科师范院校,也是目前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地区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本科职业师范院校,被誉为职业教育师资的摇篮。
-
关键词
技术师范学院
吉林省
工程
职业师范院校
本科师范院校
简介
教育师资
内蒙古地区
-
分类号
G643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时代新人培养探究
被引量:15
- 2
-
-
作者
王旭
张颖
-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50-52,共3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20BKS121)
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新时代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研究”(DJ22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弘扬工匠精神、培育能工巧匠是高职院校时代新人培养的内在要求。培养目标的契合性、价值取向的一致性和导向功能的同构性是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时代新人培养的内在依据。将工匠精神的目标追求融入理想信念教育、将工匠精神的道德要求融入职业道德教育、将工匠精神的鲜明品格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是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方式。在实践中,高职院校可通过统筹课程育人体系,促进教育资源的交叉融合;创造良好校园氛围,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用好网络媒体宣传教育,实现教育载体的创新融合;拓展实践育人平台,探索教育途径的多元协同等路径,切实提升工匠精神融入时代新人培养的实效性。
-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工匠精神
时代新人
大国工匠
-
分类号
G711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
-
题名美国高校服务学习运行机制的探究
被引量:5
- 3
-
-
作者
董鹏中
-
机构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
-
出处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93-95,共3页
-
基金
2011年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美国高校服务学习理念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吉教科文合字[2011]第233号)
-
文摘
美国高校服务学习是一种将学业学习和社区服务有机结合的教育实践方法。文章从服务学习的运行理念、运行制度、运行方式和运行机构等方面探究美国高校服务学习的运行机制,把握运行特点,以期对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提供新的思路与启示。
-
关键词
美国
高校
服务学习
运行机制
-
分类号
G40-059.3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构建新时期高校德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 4
-
-
作者
董鹏中
-
机构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
-
出处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9年第3期100-102,共3页
-
文摘
人的思想品德是由知(认知)、情(情感)、意(意志)、行(行为)四种要素构成的,四种要素形成合力,才能塑造学生的思想品德。高校只有通过政治观教育、人生观教育、道德观教育、法纪观教育、创造观教育才能形成完备的德育教育体系,最终推动高校德育实现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
-
关键词
新时期
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德育体系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G4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共青团如何有效吸引“两新组织”青年
被引量:2
- 5
-
-
作者
赵春阳
于彦民
-
机构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工部
-
出处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1期56-57,共2页
-
基金
共青团吉林省委立项课题(2011)
-
文摘
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简称"两新组织")青年数量的急剧增加,给共青团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文章从"两新组织"青年的生存状况和心里特点入手,分析该群体的特质和诉求,要求加强"两新"青年团组织体系建设,满足他们的组织归属需要与政治诉求,以团的活动为载体,有效吸引"两新组织"青年。
-
关键词
共青团
“两新组织”
青年
-
Keywords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Two New Organizations"
youth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影响高校师生关系的因素与对策
被引量:1
- 6
-
-
作者
王丽雅
-
机构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
-
出处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7-9,共3页
-
基金
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9B275)
-
文摘
建设和谐师生关系既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前提,也是遵循教育规律的客观要求。本文从交往条件、交往方式变化的视角分析了高校师生关系的现状和问题,阐述了造成师生关系不和谐的主要原因,并从改进交往方面提出建设和谐师生关系的对策。
-
关键词
高校师生关系
交往条件
交往方式
-
Keywords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in colleges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communication ways
-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