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膜后纤维化22例影像诊断及其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朋 李海峰 陈然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第16期42-43,共2页
目的探讨腹膜后纤维化影像学诊断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针对22例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腹膜后纤维化影像表现特点进行分析。回顾性分析腹膜后纤维化CT及MRI的影像学特点。结果腹膜后的纤维脂肪组织过度增生,继而出现腹膜后的广泛纤维化... 目的探讨腹膜后纤维化影像学诊断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针对22例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腹膜后纤维化影像表现特点进行分析。回顾性分析腹膜后纤维化CT及MRI的影像学特点。结果腹膜后的纤维脂肪组织过度增生,继而出现腹膜后的广泛纤维化,导致包括血管、输尿管在内的后腹膜结构被压迫,继而使空腔脏器受压而发生梗阻,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结论腹膜后纤维化影像诊断的探讨和分析可有效提高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纤维化 腹腔大血管 输尿管 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术 泌尿系水成像
下载PDF
63例肺内结节影像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国巍 《吉林医学》 CAS 2013年第26期5433-5434,共2页
目的:提高对肺内结节的认识,探讨肺内结节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对63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3例中有呼吸道症状47例,X线提示双侧对称性肺门淋巴结肿大21例,CT扫描提示肺间质病变37例,纤维支气管镜活检阳性17例。结... 目的:提高对肺内结节的认识,探讨肺内结节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对63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3例中有呼吸道症状47例,X线提示双侧对称性肺门淋巴结肿大21例,CT扫描提示肺间质病变37例,纤维支气管镜活检阳性17例。结论:肺结节的临床表现不具特异性,异常的胸部X线表现常是肺内结节的首要发现,CT扫描能够较准确估计肺内结节的类型、肺间质病变的程度和淋巴结肿大的情况,支气管黏膜、肺、淋巴结活检病理阳性率较高,为诊断肺内结节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内结节 影像学 诊断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朱道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第7期29-30,共2页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优势,为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58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均进行了数字X线摄影(DR)检查、多层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观察检测结果。结果多平面(MPR)诊断骨折58例,74处骨折,符合率...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优势,为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58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均进行了数字X线摄影(DR)检查、多层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观察检测结果。结果多平面(MPR)诊断骨折58例,74处骨折,符合率达100.0%;DR诊断骨折53例,67处骨折,符合率90.5%;容积再现技术(VR)诊断骨折55例,70处骨折,符合率94.6%。诊断符合率MPR和VR高于D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R和VR在诊断踝关节骨折上优于DR。DR是踝关节外伤急诊检查的首选方法 ,VR在显示骨折的形态和大体解剖上优于MPR和DR,MPR、VR对踝关节骨折诊断、外科制订手术方案和手术入路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 踝关节骨折
下载PDF
256层螺旋CT尿路成像(CTU)在泌尿系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朱道升 陈晓云 石光燿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2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尿路成像(CTU)在泌尿系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65例泌尿系结石患者,均在256螺旋CT机上进行了CTU检查,三维后处理。结果全部泌尿系结石的患者经CT尿路成像均得到正确的诊断,高于泌尿系结石的其他检查方法。结...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尿路成像(CTU)在泌尿系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65例泌尿系结石患者,均在256螺旋CT机上进行了CTU检查,三维后处理。结果全部泌尿系结石的患者经CT尿路成像均得到正确的诊断,高于泌尿系结石的其他检查方法。结论 CTU是泌尿系结石诊断最有效的检查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对于临床高度疑似泌尿系结石患者,应用其他影像学检查未能明确诊断时,可实施CTU检查,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体层摄影 CT尿路成像(CTU) 泌尿系结石
下载PDF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骨盆骨折中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5
5
作者 宋洪全 陈然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第1期59-60,共2页
目的讨论25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即MPR、VRT在骨盆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指导意义。方法对32例行256层螺旋CT检查的骨盆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原始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后处理,得到MPR、VRT图像,配合原始轴位图像,对结果进行分析。结... 目的讨论25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即MPR、VRT在骨盆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指导意义。方法对32例行256层螺旋CT检查的骨盆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原始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后处理,得到MPR、VRT图像,配合原始轴位图像,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单发线样骨折8例,其中髂骨翼骨折1例,骶骨骨折3例,耻骨上下支骨折2例,坐骨支骨折2例;粉碎骨折24例,不稳定性骨折20例,其中伴有股骨头或股骨颈骨折3例。结论骨盆骨折多为复杂骨折,256层螺旋CT方便、快捷为患者提供可靠准确检查,三维重建技术能直观、立体、清晰、多角度展示骨折类型、骨折数目、累及范围情况,诊断准确,可靠。螺旋三维重建技术是诊断骨盆骨折最有效手段,可以在术前诊断、手术方案的制定、内固定器械的选择、手术路径的选择及术后评估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CT三维重建
下载PDF
视神经管骨折中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探讨及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宋洪全 陈然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36期99-100,共2页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视神经管骨折中的应用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行256层螺旋CT检查的视神经管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原始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后处理,得到MPR、CPR及径向重建图像,配合原始轴位图像,对结果进行分析...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视神经管骨折中的应用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行256层螺旋CT检查的视神经管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原始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后处理,得到MPR、CPR及径向重建图像,配合原始轴位图像,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视神经管骨折诊断准确率达100%。结论螺旋三维重建技术是诊断视神经管骨折有效手段,对视神经管骨折诊断准确率达100%,为临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减少致盲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管骨折 CT三维重建
下载PDF
36例原发性肝癌介入栓塞术后的CT表现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国巍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14期95-96,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介入栓塞术后的CT表现与临床症状及预后的关系,以提高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栓塞术的认识及对预后的判断。方法从本科室2002~2008年6月期间CT检查结合临床其他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肝癌,而临床资料比较完整的36例患者,对其介...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介入栓塞术后的CT表现与临床症状及预后的关系,以提高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栓塞术的认识及对预后的判断。方法从本科室2002~2008年6月期间CT检查结合临床其他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肝癌,而临床资料比较完整的36例患者,对其介入栓塞术后的CT表现及临床征象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36例患者中有24例(66.7%),发生沉积区丢失碘化油现象其中第一次栓塞后丢失15例。24例中有14例,均出现碘化油不同程度的沉积不全,因肿瘤复发增大及肝功能下降等,在两年内死亡。生存两年以上的22例。12例碘油一直沉积,其余皆及时介入治疗使碘油保持沉积。结论采用CT扫描,动态随访,观察肿瘤部位碘化油沉积形态的改变,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是维持疗效,判断预后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CT表现 栓塞术后 肝癌介入 临床分析 判断预后 CT检查 介入治疗
下载PDF
3.0T MRI、MSCT诊断鉴别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朋 王琳 张文迪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19期168-169,共2页
目的:探讨3.0T MRI、MSCT检查技术用于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诊断的临床价值及诊断鉴别作用。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疑似RPLS患者。所有患者分别采用MSCT、3.0T MRI诊断,分析影像特征,并以临床... 目的:探讨3.0T MRI、MSCT检查技术用于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诊断的临床价值及诊断鉴别作用。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疑似RPLS患者。所有患者分别采用MSCT、3.0T MRI诊断,分析影像特征,并以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观察不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RPLS以双侧大脑后部皮质下脑白质为病灶主要分布部位。MRI影像学表现:T2WI及FLAIR信号特征以高水平为主要表现;MSCT影像学表现:脑皮质下影密度呈较低显示,部分患者扩散加权成像(DWI)信号呈高水平。MRI诊断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均高于MSCT诊断,其中,两种方法的诊断灵敏度、准确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临床治疗后,RPLS MRI表现更加显著,因此,临床内科医师需对RPLS影像学特征了解充分,并予以实施早期有效诊疗,从而对神经损伤后遗症具有积极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T MRI MSCT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诊断鉴别价值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A在心脏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9
作者 李海峰 耿丽莉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5期195-196,共2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A在心脏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hilips Brilliance 256层螺旋CT(i CT)进行冠脉血管成像,对90例心脏体检患者,排除禁忌症,进行呼吸训练,控制心率,并行冠状动脉三维重建,评价患者冠状动脉各分支显示情况及狭窄程...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A在心脏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hilips Brilliance 256层螺旋CT(i CT)进行冠脉血管成像,对90例心脏体检患者,排除禁忌症,进行呼吸训练,控制心率,并行冠状动脉三维重建,评价患者冠状动脉各分支显示情况及狭窄程度。结果冠状动脉CTA对冠状动脉主干及近段显示清晰,远段显示一般,冠状动脉狭窄检出率高。结论冠状动脉CTA可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患的筛选手段,以及冠状动脉术后复查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A 冠心病 心脏体检
下载PDF
经皮穿刺激光腰椎间盘减压术的临床分析
10
作者 王国巍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12期56-56,共1页
目的评价半导体激光仪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作用及效果。方法搜集临床拟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经近期(3个月内)CT或MRI检查证实的患者107例,其中L4~5椎间盘突出72例,L5~S1椎间盘突出35例,在DSA透视下,取侧卧位进针。经穿刺定位针导入粗0.4m... 目的评价半导体激光仪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作用及效果。方法搜集临床拟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经近期(3个月内)CT或MRI检查证实的患者107例,其中L4~5椎间盘突出72例,L5~S1椎间盘突出35例,在DSA透视下,取侧卧位进针。经穿刺定位针导入粗0.4mm的光导纤维至椎间盘内,以每次15J、总量为1200~1300J(L5~S1)或1300~1500J(L4~5)的能量对髓核进行汽化切割、凝固,从而降低椎间盘内的压力。结果经6~18个月随访,79例取得良好的结果,其中29例治愈,50例有效,所有病例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半导体激光仪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创伤微小的介入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仪 临床分析 经皮穿刺 腰椎间盘减压术 腰椎间盘突出 治疗方法 椎间盘内 MRI检查
下载PDF
螺旋CT机故障分析与维修策略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姜永录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年第15期88-89,共2页
在各种诊疗工作中,医用螺旋CT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可使我国医疗事业有序发展。因此加强螺旋CT机在医疗工作中的有效运转尤为重要。本文主要论述螺旋CT机存在的故障问题,并探究相应的维修策略。
关键词 螺旋CT机 故障 维修策略
下载PDF
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核磁共振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6
12
作者 马云涛 陈秀艳 +1 位作者 田贵森 高阳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6期838-840,共3页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为临床提供更具有价值的医学影像学信息。方法选择吉林市人民医院2015至2016年经临床证实的桥小脑角区占位44例,对其核磁共振(MR)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听神经瘤29例,脑膜瘤7例...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为临床提供更具有价值的医学影像学信息。方法选择吉林市人民医院2015至2016年经临床证实的桥小脑角区占位44例,对其核磁共振(MR)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听神经瘤29例,脑膜瘤7例,三叉神经瘤5例,表皮样囊肿2例,血管母细胞瘤1例。每一种桥小脑角区病变均具有特征性的MR表现,29例听神经瘤均可见不同程度的内听道扩大。7例脑膜瘤病灶均明显强化,并可见脑膜尾征。5例三叉神经瘤均呈哑铃状生长,跨中、后颅窝。2例表皮样囊肿DWI图像上均呈高信号影,并见囊壁强化。1例血管膜细胞瘤呈典型大囊小结节特点。结论桥小脑角区占位具有明显的核磁共振影像学特征,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小脑角区占位 核磁共振 听神经瘤 脑膜瘤 三叉神经瘤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腰椎间盘突出症156例影像诊断及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朋 李四海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3年第7期704-705,共2页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特点。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13年1月156例经手术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98例行CT检查,诊断腰椎间盘突出98例;其中单个椎间盘突出55例,两个椎间盘突出34例,多个椎间盘突出9例。5...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特点。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13年1月156例经手术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98例行CT检查,诊断腰椎间盘突出98例;其中单个椎间盘突出55例,两个椎间盘突出34例,多个椎间盘突出9例。58例行MRI检查,诊断腰椎间盘突出58例;其中单个椎间盘突出22例,两个椎间盘突出36例。结论 CT可以简单、快捷地显示椎间盘突出节段及程度,但对脊髓内情况显示欠佳;MRI能多方位成像,视野大,周围组织对比度好,矢状位能清晰显示椎间盘突出程度及突出间盘对脊髓的压迫及脊髓受压、缺血、变性情况,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髓核突出 放射痛 X线体层摄影术 电子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旋转DSA三维重建技术在肝脏肿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海波 耿丽莉 郭群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1期95-97,共3页
目的探讨旋转DSA三维重建技术在肝脏肿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hilips Allura Xper FD20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系统对47例肝脏肿瘤患者行常规DSA及旋转DSA检查,并将旋转DSA图像传至3DRA工作站进行图像三维重建,运用多种后处... 目的探讨旋转DSA三维重建技术在肝脏肿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hilips Allura Xper FD20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系统对47例肝脏肿瘤患者行常规DSA及旋转DSA检查,并将旋转DSA图像传至3DRA工作站进行图像三维重建,运用多种后处理软件显示血管及病灶。结果 47例患者中,旋转DSA三维重建技术均能较好的显示肿瘤供血血管与肿瘤之间的关系,在3DRA工作站上能清楚看到供血动脉的角度;有8例肝癌患者常规DSA无法清晰显示肿瘤供血动脉,行旋转DSA三维重建后,肿瘤供血动脉全部清晰显示;2例肝癌患者在大的主病灶周围有较小的子病灶,其供血动脉常规DSA观察不清,旋转DSA三维重建后显示清楚。结论旋转DSA三维重建技术在肝脏肿瘤介入治疗中有较大优势,在显示肿瘤与供血动脉关系上优于常规DSA,是对常规DSA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DSA 数字减影 血管造影术 三维重建技术 肝脏肿瘤
原文传递
低管电压联合低剂量、低流速对比剂扫描方法在256层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耿丽莉 李海波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2期217-220,共4页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联合低剂量、低流速对比剂扫描方法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中的应用及其可行性。方法对2014年5月至11月80例冠心病患者行CCTA。随机分成两组:A组采用70 ml对比剂剂量,注射速率5.0 ml/s,管电压120 k V,滤波反投影(B...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联合低剂量、低流速对比剂扫描方法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中的应用及其可行性。方法对2014年5月至11月80例冠心病患者行CCTA。随机分成两组:A组采用70 ml对比剂剂量,注射速率5.0 ml/s,管电压120 k V,滤波反投影(BFP)重建成像;B组采用50 ml对比剂剂量,注射速率4.0 ml/s,管电压100 k V,迭代重建算法重建成像。分别采用主观评价法和客观评价法对两组图像质量以及冠状动脉强化的平均值(SI4)、图像信号噪声比(SNR)、对比度噪声比(CNR)、背景噪声(BN)和辐射有效剂量(ED)进行评估。结果 A组图像质量评分为(3.75±0.25)分,B组为(3.73±0.24)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47,P>0.05)。A组SI4值(428.15±50.95)Hu,B组SI4值(435.90±58.90)Hu,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39,P>0.05);A组BN值(30.39±6.35)Hu,B组BN值(29.47±5.18)Hu,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86,P>0.05);A组SNR值(14.32±1.82)Hu,B组SNR值(14.04±2.22)Hu,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24,P>0.05);A组CNR值(11.78±1.49)Hu,B组CNR值(11.70±1.89)Hu,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08,P>0.05)。A组ED值为(8.09±0.41)m Sv,B组ED值为(4.77±0.29)m Sv,B组ED值明显低于A组(t=22.295,P<0.01)。结论低管电压联合低剂量、低流速对比剂扫描方法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减少了对比剂剂量,降低了辐射剂量,对于冠心病的筛查、术前评估、术后随访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成像 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术 管电压 迭代重建 对比剂 低剂量 低流速
原文传递
256层螺旋CT扫描方法对诊断肾上腺损伤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海波 李四海 田贵森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3年第11期1225-1226,共2页
目的探讨在肾上腺损伤诊断中CT扫描的应用及肾上腺损伤的CT特点。方法应用Philips Brilliance 256层螺旋CT(iCT)腹部平扫联合增强扫描程序,对21例腹部外伤患者行腹部平扫联合增强扫描,范围从膈肌顶至肾下缘,增强扫描分三期进行,动脉期延... 目的探讨在肾上腺损伤诊断中CT扫描的应用及肾上腺损伤的CT特点。方法应用Philips Brilliance 256层螺旋CT(iCT)腹部平扫联合增强扫描程序,对21例腹部外伤患者行腹部平扫联合增强扫描,范围从膈肌顶至肾下缘,增强扫描分三期进行,动脉期延迟30 s,静脉期延迟60 s,延迟期延迟240 s开始扫描。结果外伤后1 h~7 d内行CT腹部平扫联合增强扫描,显示肾上腺血肿14例,CT表现为肾上腺区域椭圆形或类圆形高密度影,CT值范围35~75 Hu;腺体周围组织损伤7例,表现为腺周脂肪内条片状模糊出血影,或局限性密度增高。13例在外伤后8~28 d内行CT复查,影像表现为肾上腺血肿CT值密度缓慢降低直至肾上腺形态恢复正常。结论 256层螺旋CT腹部平扫联合增强检查可反映肾上腺损伤的病理解剖改变过程,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和疗效观察提供可靠的依据,是诊断肾上腺损伤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增强扫描 肾上腺损伤
原文传递
个体化扫描预案的设定在256层CT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海波 耿丽莉 李四海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2期238-240,共3页
目的探讨在256层CT冠状动脉造影中个体化扫描预案设定的方法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将标准体重[18.5〈体质指数(BMI)〈23.9]患者根据心率分为3组设定扫描预案,即心率≤62次/min(bpm)32例,62 bpm〈心率〈72 bpm 45例,72 bpm≤心率〈90 bp... 目的探讨在256层CT冠状动脉造影中个体化扫描预案设定的方法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将标准体重[18.5〈体质指数(BMI)〈23.9]患者根据心率分为3组设定扫描预案,即心率≤62次/min(bpm)32例,62 bpm〈心率〈72 bpm 45例,72 bpm≤心率〈90 bpm 37例。所有组探测器选择128×0.625,重建层厚0.9 mm,重建增量0.45 mm,管电压120 k V,管电流量700 m As。心率≤62 bpm时,Pitch选择0.18,机架旋转0.33s/圈,选择心动周期的75%重建;62 bpm〈心率〈72 bpm时,Pitch选择0.18,机架旋转0.27s/圈,选择心动周期的40%、45%、70%重建;心率≥72 bpm时,Pitch选择0.16,机架旋转0.27 s/圈,选择心动周期的40%、75%重建。造影剂总量(ml)=患者体重(kg),注射速率5~6 ml/s,同样速率追加注射22 m性理盐水。BMI〉24肥胖者,管电压120 k V,管电流量900 m As,Pitch选择0.16,机架旋转0.27 s/圈,选择心动周期的40%、45%、70%重建,造影剂注射速率6 ml/s,造影剂总量≤100 ml。BMI〈18.4者,管电压100 k V,管电流量500 m As,Pitch选择0.18,机架旋转0.27s/圈,选择心动周期的40%、45%、70%重建,造影剂总量(ml)=患者体重(kg),注射速率5 ml/s。由两位高年资医生比较不同心率组间及不同BMI间的图像质量,采用4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结果心率≤62 bpm组、62 bpm〈心率〈72 bpm组和72 bpm≤心率≤90 bpm组图像优良率分别为100%、95.6%和89.2%;BMI〉24组图像优良率86.7%,BMI〈18.4组图像优良率87.5%。结论个体化扫描预案的设定在256层CT冠状动脉造影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造影 心电门控 个体化扫描 图像质量
原文传递
256层螺旋CT诊断不典型主动脉夹层的价值
18
作者 陈晓云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3年第11期1223-1224,共2页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在不典型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方法与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不典型主动脉夹层的血管成像及图像重组资料。结果容积再现技术(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重组图像均清晰显示出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血...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在不典型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方法与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不典型主动脉夹层的血管成像及图像重组资料。结果容积再现技术(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重组图像均清晰显示出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血管,图像清晰,血管对比明显;11例患者中壁内血肿6例,穿透溃疡5例。结论 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可以在无创的情况下快速、安全、清晰显示不典型主动脉夹层,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信息,可作为诊断不典型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壁内血肿 穿透溃疡 体层摄影术 X线电子计算机
原文传递
C臂CT技术在介入治疗肝细胞癌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海峰 耿丽莉 +1 位作者 穆永胜 李海波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6期795-797,共3页
目的探讨C臂CT技术在肝细胞癌介入治疗方面的应用及其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经临床明确诊断的62例行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于TACE过程采用C臂CT技术扫描。观察肝内病灶的检出情况,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目的探讨C臂CT技术在肝细胞癌介入治疗方面的应用及其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经临床明确诊断的62例行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于TACE过程采用C臂CT技术扫描。观察肝内病灶的检出情况,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其他治疗前的影像学检查资料进行对比,评价C臂CT技术在介入治疗肝细胞癌方面的应用价值。结果 62例肝细胞癌患者,C臂CT技术扫描检出病灶81个,其中2例患者较256层CT多检出3个病灶,3例患者较3.0T磁共振多检出5个病灶,1例患者较DSA多检出1个病灶;62例肝细胞癌患者中,70个病灶供血动脉显示清晰、满意,对使用微导管超选择插管治疗有重要帮助。发现病灶滋养动脉异常者2例。碘油沉积达到Ⅰ型标准的占64.5%(40/62),Ⅱ型占17.7%(11/62),Ⅲ型占11.3%(7/62),Ⅳ型占6.5%(4/62)。其中43例(69.4%,43/62)较常规DSA能提供更多的影像信息,如病灶供血动脉的清晰显示及其栓塞情况、走行异常动脉的分辨、碘油沉积情况等,但所有患者C臂CT扫描图像均有不同程度伪影。结论 C臂CT技术在介入治疗肝细胞癌方面有助于肝内病灶的检出、病灶供血动脉的清晰显示、正确评价碘油沉积情况,对肝细胞癌的介入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臂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 经动脉化疗栓塞术 肝细胞癌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原文传递
C臂CT扫描技术在子宫肌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成哲 耿丽莉 +1 位作者 穆永胜 李海波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10期1371-1373,共3页
目的探讨C臂CT扫描技术在子宫肌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经临床明确诊断的58例子宫动脉栓塞术患者做C臂CT扫描。观察子宫肌瘤的检出情况,明确子宫肌瘤供血动脉的走行方向,与其他治疗前的影像学检查资料进... 目的探讨C臂CT扫描技术在子宫肌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经临床明确诊断的58例子宫动脉栓塞术患者做C臂CT扫描。观察子宫肌瘤的检出情况,明确子宫肌瘤供血动脉的走行方向,与其他治疗前的影像学检查资料进行比对,评价C臂CT技术在介入治疗子宫肌瘤方面的应用价值。结果 C臂CT扫描发现58例子宫肌瘤均由两侧子宫动脉同时供血,其中3例右侧优势供血,4例左侧优势供血。实质期有52例(89.7%)瘤体染色均一、浓密;6例(10.3%)瘤体染色表现浅淡不均,在工作站上以冠、矢、轴位观察,有部分瘤体未染色。58例患者治疗2个月后均进行术后随访,月经量均有减少,32例患者3个月后月经完全恢复正常,余26例患者6个月后逐渐恢复正常。21例贫血者3个月后化验指标正常,1例术后发生一过性月经紊乱,月经6个月后正常。本组病例有48例(82.8%)发生下腹及盆腔疼痛,经对症处理后疼痛逐渐消失。胃肠道反应3例(5.2%),症状轻微,未经处理自行消失。4例出现排便困难,3例出现尿潴留,均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治疗后2~6个月复查B超,瘤体均有缩小,缩小率平均为66.5%。结论 C臂CT技术在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方面有助于病灶的检出以及病灶供血动脉的清晰显示,对子宫肌瘤的介入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臂CT 介入治疗 子宫肌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