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巴西萨利莫斯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油气分布规律 被引量:1
1
作者 庞正炼 樊太亮 +3 位作者 何辉 李积林 唐山 马腾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7-74,共8页
基于萨利莫斯盆地基础地质条件,以石油地质理论为指导,对盆地的生储盖条件及成藏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利用多因素叠合的方法对盆地潜在有利区进行了预测。分析认为,萨利莫斯盆地是新元古代末期克拉通内断陷基础上形成的克拉通盆地,形成古... 基于萨利莫斯盆地基础地质条件,以石油地质理论为指导,对盆地的生储盖条件及成藏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利用多因素叠合的方法对盆地潜在有利区进行了预测。分析认为,萨利莫斯盆地是新元古代末期克拉通内断陷基础上形成的克拉通盆地,形成古生界和中-新生界两套沉积充填序列。盆地内主力烃源岩和储盖层均发育在古生界序列中。泥盆系然迪亚图巴组页岩是盆地中的主力烃源岩;石炭系朱鲁尔组砂岩和泥盆系俄勒组砂岩是最有利的储集层段,与石炭系卡让利组、朱鲁尔组的蒸发岩和页岩构成良好的储盖组合。受岩浆侵入的影响,烃源岩的生排烃分为岩浆侵入前和侵入后两个阶段,并以第二阶段为主生排烃阶段;受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盆地具有多期成藏的特征,最后一期成藏决定了油气的最终分布。盆地勘探经验表明,油气田往往位于断裂带周围,并受烃源岩的发育位置控制。因此,认为盆地中烃源岩发育区内的断裂带周围是油气田,特别是气田的有利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 萨利莫斯盆地 生储盖特征 成藏特征 油气分布规律
下载PDF
开采油层注入井开发界限数值模拟研究
2
作者 孙杨 杨胜军 孟繁龙 《化工管理》 2019年第9期133-133,共1页
本次研究对目的区块的开采油层的油水同层或水层进行历史拟合研究。目前,在采油井的含水率还有很大上升空间,采油井周围注水井点井位少,注采关系完善程度比较低,针对采油井周围注水井调整的问题进行研究,针对油层开采的特性进行油藏数... 本次研究对目的区块的开采油层的油水同层或水层进行历史拟合研究。目前,在采油井的含水率还有很大上升空间,采油井周围注水井点井位少,注采关系完善程度比较低,针对采油井周围注水井调整的问题进行研究,针对油层开采的特性进行油藏数值模拟研究,优选注入井的开发方案,并提出合理的开发技术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量拟合 压力变化 含水率 剩余油
下载PDF
夯实油田精细管理 提高油田开发水平
3
作者 郭树军 《内江科技》 2014年第7期11-11,18,共2页
油田开发管理贯穿于油田开发的始终,是油田赖以稳产的最基础工作,是油田实现大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油田稳产的迫切要求。油田开发管理精细化,夯实精细管理,向精细管理要产量,要效益,精雕细刻、精益求精,是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有效途径。... 油田开发管理贯穿于油田开发的始终,是油田赖以稳产的最基础工作,是油田实现大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油田稳产的迫切要求。油田开发管理精细化,夯实精细管理,向精细管理要产量,要效益,精雕细刻、精益求精,是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有效途径。提高油田开发水平,需要以方案研究为基础,以开发管理为保障。本文主要介绍了油田在方案研究和开发管理方面的一些好的管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 精细管理 夯实 精细化 基础 稳产
下载PDF
实行油水井异常资料管理提升油田开发管理水平
4
作者 丁聪 《内江科技》 2019年第2期11-11,17,共2页
油田开发管理的基础是油水井管理,如何进行油水井管理贯穿于油田开发的始终,是油田赖以稳产的最基础工作,是油田实现大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油田稳产的迫切要求。本文主要介绍了油田在油水井如何管理方面的一些好的管理方法。
关键词 油水井 管理方法 油田开发 油田稳产 压力波动 地质技术
下载PDF
水平井渗流模型分析评价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18
5
作者 廉黎明 秦积舜 +2 位作者 杨思玉 杨永智 李延松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21-826,共6页
为了进一步发展水平井技术以应对目前老油田产能下降及新增低渗储量比例不断提高的状况,需要对水平井理论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从最基础的渗流理论出发,总结分析国内外有关水平井的多种渗流模型,将这些模型按照所对应的渗流状态分为... 为了进一步发展水平井技术以应对目前老油田产能下降及新增低渗储量比例不断提高的状况,需要对水平井理论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从最基础的渗流理论出发,总结分析国内外有关水平井的多种渗流模型,将这些模型按照所对应的渗流状态分为稳态渗流模型、拟稳态渗流模型、非稳态渗流模型以及井筒与地层耦合流动模型4类。通过对各类模型的适用条件及优缺点进行分析评价,认为稳态模型具开创性意义,但假设过于理想,与实际相差较远;拟稳态模型形式简单,却只描述了一个很短时间的形态;非稳态模型具有普遍性,但没有考虑到近井地带井筒流动的影响;而耦合模型在实际和精度方面具有优势,但却存在计算复杂的问题。在此项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模型下一步发展方向,即以井筒与地层耦合模型为基础,进一步引入实际参量,并根据实际条件对参量进行拟合,固定部分计算参量的数值,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简化计算过程;同时,结合追踪流线与矢量井网等方法的应用,丰富研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态 非稳态 拟稳态 渗流模型 水平井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不同倾斜角度下抽油泵泵效室内试验 被引量:8
6
作者 韩洪升 屈成亮 +2 位作者 王庆伟 安明飞 李红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年第36期9073-9076,共4页
通过对常规泵在不同倾斜角度下的工作特性及阀球运动规律的研究,设计出改进型斜井抽油泵;并将两种泵的工作特性曲线进行对比,得到了两种抽油泵泵效开始降低的临界倾角,同时分析了倾斜角度和冲次对泵效的影响以及改进型斜井抽油泵泵效高... 通过对常规泵在不同倾斜角度下的工作特性及阀球运动规律的研究,设计出改进型斜井抽油泵;并将两种泵的工作特性曲线进行对比,得到了两种抽油泵泵效开始降低的临界倾角,同时分析了倾斜角度和冲次对泵效的影响以及改进型斜井抽油泵泵效高于常规泵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型斜井泵的内部结构的改进和材质的优选是泵效提高的主要因素。研究成果为现场斜井泵优选和合理工作制度的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井泵 临界倾角 冲次 泵效
下载PDF
北京西山中寒武统层序发育与控制因素 被引量:5
7
作者 金丽娜 单新 +1 位作者 王喆 王睿 《海洋地质前沿》 2016年第12期1-9,共9页
报道了北京西山下苇甸剖面中寒武统碳、氧同位素特征,并基于下苇甸剖面中寒武统沉积特征和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指标进行层序地层划分,将该地区层序发育置于深时格架中,并与全球海平面升降相联系。研究表明,北京西山中寒武统可划分为3... 报道了北京西山下苇甸剖面中寒武统碳、氧同位素特征,并基于下苇甸剖面中寒武统沉积特征和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指标进行层序地层划分,将该地区层序发育置于深时格架中,并与全球海平面升降相联系。研究表明,北京西山中寒武统可划分为3个二级层序和8个三级层序,每个三级层序对应于全球海平面变化事件。该时期主要发育的沉积相类型包括蒸发潮坪相、低能内台地相、高能外台地相和低能开阔海相。中寒武世华北地台构造背景稳定且处于温暖的气候背景下,绝对海平面变化为层序发育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西山 下苇甸剖面 中寒武统 碳氧同位素 层序地层
下载PDF
北京西山中寒武统颗粒类型与水动力条件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金丽娜 单新 王喆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1期11-20,共10页
为明确北京西山中寒武世沉积演化,本文基于北京西山中寒武统沉积颗粒类型分析与水动力条件重建,对毛庄、徐庄、张夏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毛庄组仅发育灰泥似球粒,水动力条件为中等—轻微扰动;徐庄组主要发育巴哈马似球粒、厚层鲕、铁... 为明确北京西山中寒武世沉积演化,本文基于北京西山中寒武统沉积颗粒类型分析与水动力条件重建,对毛庄、徐庄、张夏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毛庄组仅发育灰泥似球粒,水动力条件为中等—轻微扰动;徐庄组主要发育巴哈马似球粒、厚层鲕、铁质鲕、葡萄石、棘皮生物碎片,水动力条件为轻微—中等扰动;张夏组主要为放射鲕、团块、内碎屑及大量海洋底栖生物碎片,水动力中等—强烈扰动。根据沉积物特征可推断中寒武世整体海平面升高,依次发育低能内台地(毛庄组)、低能开阔海(徐庄组)和高能外台地(张夏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西山 下苇甸剖面 中寒武统 颗粒类型 水动力条件
下载PDF
实行油井星级管理提高单井产能 被引量:1
9
作者 郭树军 《内江科技》 2016年第1期19-19,28,共2页
油田开发管理的基础是油井管理,如何发挥油井产能贯穿于油田开发的始终,是油田赖以稳产的最基础工作,是油田实现大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油田稳产的迫切要求。本文主要介绍了油田在油井如何管理方面的一些好的管理方法。
关键词 星级管理 油井管理 单井产能 油田开发 油井产能 基础 稳产
下载PDF
提高采收率的措施优化
10
作者 卢航 彭天实 王钊 《云南化工》 CAS 2018年第2期126-126,共1页
油田开发过程中,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提高油田的采收率,达到预期的油田生产效率。依据油田的地质类型,优化设计油田的开发方式,针对油田开发后期的产量递减规律,采取增产措施,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标。
关键词 提高 采收率 措施 优化
下载PDF
开采区油层分层注入开采试验研究
11
作者 孙杨 《化工管理》 2019年第6期129-129,共1页
本研究区块目的开采油层处于合采的开采情况下,开采过程中油层之间矛盾和油层内的平面矛盾显著,为了使油层达到增产稳产的条件,及时准确的对油藏开采开发做出准确的调整方案。本文利用单组砂岩体刻画的研究成果,对区块水驱开采的油层,... 本研究区块目的开采油层处于合采的开采情况下,开采过程中油层之间矛盾和油层内的平面矛盾显著,为了使油层达到增产稳产的条件,及时准确的对油藏开采开发做出准确的调整方案。本文利用单组砂岩体刻画的研究成果,对区块水驱开采的油层,进行加密措施调整,挖潜开采区块油层的剩余油。同时提出了把同一组注采井组作为一个调整方案、把油层内的剩余油相对富集集中的单组砂岩体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同一个注采井组进行重新组合开采井组的注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间矛盾 注采井组 剩余油 注采关系
下载PDF
目的区块油层分采影响因素研究
12
作者 赵语嫣 《化工管理》 2019年第6期224-224,共1页
本次研究对目的区块油藏的非均质特性、开采特征及影响开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目的区块地质油藏储油层的地质类型复杂,层内层间连通情况复杂并且油层分均质性高。在油层开采油层合采合注的开采方式下,最终导致了开采油层剩余油储量控制... 本次研究对目的区块油藏的非均质特性、开采特征及影响开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目的区块地质油藏储油层的地质类型复杂,层内层间连通情况复杂并且油层分均质性高。在油层开采油层合采合注的开采方式下,最终导致了开采油层剩余油储量控制的程度下降,注入水上窜现象严重,在注采的过程中出现了采油井和注水井再利用的情况以及井网不适应等因素,使油层处于低开采阶段。针对开采油层地质特性、油藏非均质行、开采等矛盾并结合成功实例,在单组砂岩体精细的刻画以及储油层剩余油分布的特性基础上,以减少开发目的层位非均质特性为目标,进行细化分布开采以及开采井网之间重新组合的研究,并提高开采油层剩余油储油量的控制程度、并进一步提高水驱开采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层分采 开采阶段 剩余油 井网
下载PDF
微生物勘探技术及应用探究
13
作者 孟杨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2019年第11期38-38,共1页
随着我国勘探开发的不断进行,石油资源的勘探逐步走向边缘化,即开采的地层越来越复杂,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微生物勘探技术的出现,为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有效的促进了勘探开发过程的顺利进行。笔者通过调研分析了目前我... 随着我国勘探开发的不断进行,石油资源的勘探逐步走向边缘化,即开采的地层越来越复杂,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微生物勘探技术的出现,为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有效的促进了勘探开发过程的顺利进行。笔者通过调研分析了目前我国微生物勘探的原理及应用情况,并有针对性提出了一些完善意见,旨在能够为我国油气事业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勘探 技术 应用 完善
下载PDF
二氧化碳压裂增产技术研究综述
14
作者 宋晓琳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2019年第11期41-41,共1页
国内外的实践表明,二氧化碳压裂技术是具备可行性的,而且相比于传统的水基压裂液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当然,随着勘探开发的难度越来越大,二氧化碳压裂技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通过调研总结了二氧化碳压裂技术特点,指出了目前所存在... 国内外的实践表明,二氧化碳压裂技术是具备可行性的,而且相比于传统的水基压裂液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当然,随着勘探开发的难度越来越大,二氧化碳压裂技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通过调研总结了二氧化碳压裂技术特点,指出了目前所存在的不足,并给出了合理的建议,希望能够进一步的提升我国的压裂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压裂 增产 研究
下载PDF
石油工程技术创新问题探讨与措施
15
作者 曹天宇 赵鹏程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2019年第19期96-96,共1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难看出石油工程掌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石油资源正处于极具短缺的状态,所以我国石油工程发展方向应该抓住新时期的机遇,改革创新。鉴于此,本文对石油工程技术创新问题探讨与...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难看出石油工程掌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石油资源正处于极具短缺的状态,所以我国石油工程发展方向应该抓住新时期的机遇,改革创新。鉴于此,本文对石油工程技术创新问题探讨与措施进行深入分析,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工程 创新技术 问题探讨 措施
下载PDF
广义ΔLgR技术预测陆相深层烃源岩有机碳含量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25
16
作者 胡慧婷 苏瑞 +1 位作者 刘超 孟令威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9-155,共7页
受强压实作用和较高的导电组分影响,陆相深层烃源岩在孔隙度和电阻率曲线上响应微弱,利用传统ΔLgR技术预测有机碳含量效果很差。针对这一问题,在保留ΔLgR技术具有削弱孔隙度干扰优势的基础上,利用对深层烃源岩响应相对敏感的自然伽马... 受强压实作用和较高的导电组分影响,陆相深层烃源岩在孔隙度和电阻率曲线上响应微弱,利用传统ΔLgR技术预测有机碳含量效果很差。针对这一问题,在保留ΔLgR技术具有削弱孔隙度干扰优势的基础上,利用对深层烃源岩响应相对敏感的自然伽马曲线替代传统模型中的成熟度参数,建立了利用自然伽马、声波时差和电阻率测井曲线预测有机碳含量的广义ΔLgR技术,并将其应用于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深层沙河子组源岩有机碳含量预测。结果表明:广义ΔLgR技术预测得到的徐家围子断陷深层沙河子组烃源岩有机碳含量更符合其实测有机碳的变化趋势,有机碳预测误差比传统方法预测误差平均降低了25.3%。表明广义ΔLgR技术用于预测陆相深层强压实烃源岩有机碳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 有机碳 深层烃源岩 沙河子组 徐家围子断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