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讨PDCA循环理念应用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护理实训教学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微微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第13期121-123,127,共4页
目的分析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护理实训教学中实施PDCA循环理念教学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该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护理人员30名,按照不同带教模式分为对照组(传统护理理念)和研究组(PDCA循环理念),观察两组护理人员对带教老... 目的分析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护理实训教学中实施PDCA循环理念教学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该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护理人员30名,按照不同带教模式分为对照组(传统护理理念)和研究组(PDCA循环理念),观察两组护理人员对带教老师满意程度、教学效果情况。结果研究组护理人员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人员在专业理论知识、重症护理实践操作、应急事件分析解决能力以及思维逻辑性等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286、46.746、24.828、17.825,P<0.001)。结论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护理实训教学过程中采用PDCA循环理念,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对于带教老师的满意程度,加强自身专业实践技能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重症监护 PDCA循环理念 教学效果
下载PDF
基于脉搏灌注变异指数(PVI)指导下补液对神经外科开颅手术术后水肿及预后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剑伟 《中国农村卫生》 2019年第23期46-47,共2页
目的:探讨基于脉搏灌注变异指数(PVI)指导下补液用于神经外科开颅手术术后水肿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入住神经外科开颅手术患者86例,采用红篮球法分为观察组(43例,行PVI指导下补液)及对照组(43例,采用每搏量... 目的:探讨基于脉搏灌注变异指数(PVI)指导下补液用于神经外科开颅手术术后水肿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入住神经外科开颅手术患者86例,采用红篮球法分为观察组(43例,行PVI指导下补液)及对照组(43例,采用每搏量变异度SVV指导下补液),比较患者水肿及预后.结果:2组患者术后脑水肿、颜面部肿胀及水肿总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下床时间、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PVI指导下补液用于神经外科开颅手术患者,与采用SVV指导下补液比较对术后水肿的预防效果相当,但有助于促进术后早期进食及下床活动,有助于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预后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灌注变异指数 补液 开颅手术
下载PDF
神经外科实施层级管理的影响分析
3
作者 刘微微 蒋小兵 户丽艳 《中国卫生产业》 2022年第5期124-127,共4页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实施层级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3月该院神经外科在职护理人员14名,根据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2019年2月—2020年2月)和观察组(2020年3月—2021年3月),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采取层级护...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实施层级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3月该院神经外科在职护理人员14名,根据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2019年2月—2020年2月)和观察组(2020年3月—2021年3月),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采取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对比两段时期护理人员操作技能、综合能力、职业倦怠感。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人工呼吸、气管插管、胸外心脏按摩、静脉穿刺操作技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观察分析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心理疏导能力、风险预估能力综合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工作人员在情绪耗竭、去人性化方面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个人成就感方面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护理人员实施两种管理方法的对比之下,层级护理管理质量更加可观,其可显著提高护理人员操作技能、强化综合能力,降低职业倦怠感,更具选择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层级管理 综合能力 职业倦怠
下载PDF
核心能力培训对神经外科护士急救能力的影响
4
作者 蒋小兵 杨慧洁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探究核心能力培训对神经外科护士急救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期间在该科就职的12名护士为研究对象,2019年1—6月实施常规培训,2019年7—12月实施核心能力培训,比较培训前后护士的急救能力以及核心能力变化情况。结果实... 目的探究核心能力培训对神经外科护士急救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期间在该科就职的12名护士为研究对象,2019年1—6月实施常规培训,2019年7—12月实施核心能力培训,比较培训前后护士的急救能力以及核心能力变化情况。结果实施核心能力培训后,护士的应急判断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抢救措施方式以及合理使用抢救设备评分均高于实施核心能力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施核心能力培训后护士的领导能力、人际关系、专业发展、教育咨询评分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神经外科护士实施核心能力培训,可有效提高护士的急救能力以及专业核心能力,使急救工作变得更加细致化、专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能力培训 神经外科 急救能力 应急判断能力 抢救措施方式 专业发展
下载PDF
早期颅骨修补应用于脑外伤治疗中的效果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马金良 李振举 张弘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20期148-150,180,共4页
目的研究早期颅骨修补应用于脑外伤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2010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外伤患者60例纳入到本次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脑外伤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早期组30例和常规组3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颅骨修补手术进... 目的研究早期颅骨修补应用于脑外伤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2010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外伤患者60例纳入到本次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脑外伤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早期组30例和常规组3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颅骨修补手术进行治疗;早期组应用早期颅骨修补术进行治疗。就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所需时间、手术过程出血总量、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状况、生存质量和术后恢复良好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早期组患者手术操作所需时间、手术过程出血总量稍少于常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状况、生存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状况、生存质量改善程度均高于常规组(P<0.05)。早期组术后恢复良好率为93.33%,明显优于常规组76.67%的复良好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常规组26.67%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0.05)。结论早期颅骨修补应用于脑外伤治疗中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致残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生存质量的提升意义重大,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颅骨修补 脑外伤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下载PDF
颅内血肿微创引流术与延迟行钻孔外引流术治疗脑外伤硬膜外血肿的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剑伟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29期142-143,共2页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引流术与延迟行钻孔外引流术治疗脑外伤下硬膜外血肿的效果。方法资料选择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之间收治的130例脑外伤硬膜外血肿患者依照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研究组,每组65例,分别采用颅内血肿微创引...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引流术与延迟行钻孔外引流术治疗脑外伤下硬膜外血肿的效果。方法资料选择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之间收治的130例脑外伤硬膜外血肿患者依照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研究组,每组65例,分别采用颅内血肿微创引流术治疗与延迟行钻孔外引流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围术期个指标对比显著小于研究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电位P300潜伏期与对照组相比低于对照组(P<0.05);电位P300波幅观察组高于研究组(P<0.05);观察组眼动测定水平中NEF与RSS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85%显著高于研究组80%(P<0.05);研究组共出现11例并发症(16.92%)观察组出现3例并发症(4.62%)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差异明显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肿微创引流术治疗脑外伤硬膜外血肿的治疗效果显著,与延迟行钻孔外引流术对比可显著减轻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肿微创引流术 延迟行钻孔外引流术 脑外伤硬膜外血肿
下载PDF
烧伤伤口换药介入PDCA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分析
7
作者 孙康 王金萍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第32期78-81,共4页
目的观察PDCA护理管理模式在门诊烧伤伤口换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该院门诊在职护理人员20名,根据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2019年2月—2020年2月)和观察组(2020年3月—2021年2月),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管理模式,观察... 目的观察PDCA护理管理模式在门诊烧伤伤口换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该院门诊在职护理人员20名,根据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2019年2月—2020年2月)和观察组(2020年3月—2021年2月),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采取PDCA护理管理模式,对比两段时期护理人员包扎方法规范性、换药疼痛知识普及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在环形包扎法、蛇形包扎法、螺旋形包扎法、旋转反折形包扎法、回反形包扎法、8字形包扎法、多头带包扎法等包扎方法规范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疼痛评估、药物作用、药物反应及非药物镇痛等换药疼痛知识普及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心理能力、心理品格、自我适应、环境适应、心理动力等心理素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护理管理模式可显著提升门诊烧伤伤口换药护理人员的包扎规范性、疼痛知识普及能力,强化其心理素质,提高工作效率及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换药 PDCA 护理管理 包扎方法 心理素质
下载PDF
奥扎格雷钠联合红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王金春 刘福旭 +4 位作者 刘冰 马哲函 马金良 韩秀玲 王莉梅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1年第5期592-595,599,共5页
目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联合使用奥扎格雷和红花注射液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分析并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1989年至2020年Medline、PubMed、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搜集奥扎格雷和红花注射液治疗急性... 目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联合使用奥扎格雷和红花注射液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分析并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1989年至2020年Medline、PubMed、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搜集奥扎格雷和红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采用Review Manager 5.1软件统计并分析数据。结果共纳入22项研究。对照组样本量1 239例,应用丹参或复方丹参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维脑路通等治疗。联合组共1 252例,采用奥扎格雷联合红花注射液治疗。Meta分析结果显示,联合组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疗效(OR=4.43,95%CI:3.44~5.72,P<0.01)、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程度(WMD=-4.69,95%CI:-5.06~-4.31,P<0.01)优于对照组。22项研究中7项发生不良反应,均为头痛、恶心、食欲不振等轻微症状,及时处理后均消失。联合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和红花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奥扎格雷 红花注射液 联合用药 荟萃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