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注射用利福平治疗68例复治菌阳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塔桂兰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1期175-176,共2页
目的探讨注射用利福平治疗复治菌阳糖尿病合并肺结核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与口服利福平胶囊比较。方法选择本院患者68例,应用注射用利福平为主的抗结核药治疗后进行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半个月明显改善,1个月多数患... 目的探讨注射用利福平治疗复治菌阳糖尿病合并肺结核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与口服利福平胶囊比较。方法选择本院患者68例,应用注射用利福平为主的抗结核药治疗后进行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半个月明显改善,1个月多数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对照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11.42%、17.14%(P<0.05);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14%、25.71%(P<0.05)。结论注射用利福平在治疗复治菌阳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起效快、不良反应少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福平治疗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 疗效 观察
下载PDF
肺结核咯血的先兆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1
2
作者 任忠贤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33期182-183,共2页
目的通过探讨肺结核患者大咯血的先兆观察及护理,以便于对患者及时有效的抢救及护理,防止大咯血窒息的发生。方法本文参考相关的文献,结合临床实践进行归纳总结。结果通过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有效的预防,降低了咯血窒息的发生率,提高了... 目的通过探讨肺结核患者大咯血的先兆观察及护理,以便于对患者及时有效的抢救及护理,防止大咯血窒息的发生。方法本文参考相关的文献,结合临床实践进行归纳总结。结果通过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有效的预防,降低了咯血窒息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结论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护理技术,才能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咯血 先兆观察 护理
下载PDF
肺结核空洞实施外科治疗后的护理
3
作者 陈敏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6年第22期104-104,共1页
关键词 肺结核空洞 治疗后 护理 外科 累计病例 肺切除
下载PDF
椎体侧方一期植骨内固定治疗下胸椎、腰椎结核
4
作者 董亚军 褚邵荣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5年第12期31-31,共1页
自2002年1月~2005年3月收治12例下胸椎、腰椎结核患者,采用后侧经胸腹膜外椎体侧方入路结核病灶清除、椎管减压、一期椎体间植骨、“K”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满意。
关键词 椎体侧方 一期植骨内固定 治疗 下胸椎结核 腰椎结核
下载PDF
风险管理应用于护理管理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高艳辉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第7期284-284,共1页
目的在医院护理管理当中应用风险管理,对其应用价值和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以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为本研究的对照阶段,我院在护理管理中运用常规护理管理;2012年9月至2014年3月为研究阶段,我院在护理管理中运用风险管理。对实施前... 目的在医院护理管理当中应用风险管理,对其应用价值和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以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为本研究的对照阶段,我院在护理管理中运用常规护理管理;2012年9月至2014年3月为研究阶段,我院在护理管理中运用风险管理。对实施前后的患者满意度以及护理有效率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通过相应的护理管理,在护理有效率上,研究阶段达到了98.3%(177/180),对照阶段为88.9%(160/18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上,研究阶段为98.9%(178/180),对照阶段为86.7%(156/180),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管理当中应用风险管理,可以明显提高护理有效率,使患者的满意度得到大幅度提升,有着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管理 风险管理 应用价值
下载PDF
浅析新农合住院费用即时结报的现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哲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第5期279-280,共2页
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即时结报已经逐步普及,本文对目前新农合住院费用即时结报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此政策的优点与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对策,以促进新农合住院费用即时结报的工作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 新农合 住院费用 即时结报 现状
下载PDF
介入动脉溶栓治疗下肢重症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研究
7
作者 邢玉慧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5年第23期26-26,共1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周围血管病,常发生于长期卧床的病人,如骨折后、外科手术后、慢性疾病、脑血管病等。治疗上,早期多采用静脉溶栓或局部溶栓的方法,超过3天的重症者主要是配合扩容、抗凝,个别类型可行...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周围血管病,常发生于长期卧床的病人,如骨折后、外科手术后、慢性疾病、脑血管病等。治疗上,早期多采用静脉溶栓或局部溶栓的方法,超过3天的重症者主要是配合扩容、抗凝,个别类型可行手术切开静脉局部取栓的方法,但疗效差、创伤大,且易伴发肺栓塞、血栓再发及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溶栓 下肢重症深静脉血栓形成 介入治疗 临床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