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护理安全量化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
作者 刘芳 《中国卫生产业》 2016年第3期141-143,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量化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选取该院神经内科室在2014年8月—2015年8月期间的住院患者和在科室工作的21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参考该院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评价护理安全量化...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量化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选取该院神经内科室在2014年8月—2015年8月期间的住院患者和在科室工作的21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参考该院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评价护理安全量化的评分标准,从而评定患者护理后的安全,并比较实施护理安全量化管理模式前后护士考核和护理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在护理安全量化管理模式实施后,与之前比较,护士考核优秀率、健康知识拓展面、护理操作熟练度、书写相关文件合格率、病房管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均有明显提高,效果显著。结论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实施护理安全量化管理模式可护士业务水平,及时有效发现患者的安全隐患,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提升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安全量化管理 神经内科 护理管理 应用
下载PDF
安全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刘芳 《中国卫生产业》 2016年第31期88-90,共3页
目的探讨安全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及观察组各61例,其中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安全管理。观察指标为患者... 目的探讨安全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及观察组各61例,其中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安全管理。观察指标为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在院期间治疗组患者对临床护理非常满意36例(59.02%),总满意度88.53%;对照组非常满意24例(39.34%),总满意度68.8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83.5±10.1)分,对照组为(91.7±9.7)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安全管理应用于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及家属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管理模式 神经内科 护理管理
下载PDF
PBL在神经内科临床带教中的实施方法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秀花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第21期119-120,共2页
目的探讨PBL在神经内科临床带教中的实施方法及效果。方法接收在该院2016年1月—2017年7月神经内科的实习生一共有42名,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法,研究组采取PBL教学法,对比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研究组实习生的实践... 目的探讨PBL在神经内科临床带教中的实施方法及效果。方法接收在该院2016年1月—2017年7月神经内科的实习生一共有42名,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法,研究组采取PBL教学法,对比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研究组实习生的实践技能评分为(84.2±5.6)分,理论知识评分为(90.5±3.4)分,对照组实习生的实践技能评分为(71.3±4.9)分,理论知识评分为(80.2±4.5)分,研究组学生的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考核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学生对临床带教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临床带教中采取PBL教学法,不但可以使学生的理论知识明显提高,同时还可以使学生的实践技能明显提升,具有临床教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 神经内科 临床带教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下载PDF
慢性直立不耐受人群血流动力学模式与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关系的前瞻性研究
4
作者 李贯绯 张逊娟 +1 位作者 庞猛 李淞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3-480,共8页
目的:探讨慢性直立不耐受(OI)人群血流动力学模式与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的关联,为早期评估缺血性卒中的发病提供依据。方法:以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吉林省长春市3个街道/乡镇≥40岁638名居民作为研究对象,经颅多普勒(TCD)联合直立倾... 目的:探讨慢性直立不耐受(OI)人群血流动力学模式与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的关联,为早期评估缺血性卒中的发病提供依据。方法:以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吉林省长春市3个街道/乡镇≥40岁638名居民作为研究对象,经颅多普勒(TCD)联合直立倾斜试验(HUTT)评估OI人群血流动力学模式,建立OI研究队列;按血流动力学改变模式将患者分为直立位低血压(OH)组、直立位高血压(OHT)组、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组和直立性脑低灌注综合征(OCHOs)组;对入选的研究对象每半年随访1次,随访2年;以首次缺血性卒中发病为观察终点,收集研究对象基线资料和随访期间缺血性卒中发病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与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关联的因素。结果:121例研究对象符合OI诊断标准,其中OH组80例(66.12%),OHT组35例(28.93%),POTS组5例(4.13%),OCHOs组1例(0.82%);随访期间,总体人群确诊新发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共43例;在控制相关混杂因素后,以非OI者为参照,OI全人群、OH和OHT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分别增加1.527倍[风险比(HR)=2.527,95%CI:1.269~5.032,P<0.01]、2.268倍(HR=3.268,95%CI:1.603~6.663,P=0.001)和2.153倍(HR=3.153,95%CI:1.213~8.916,P=0.008)。结论:OI与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增加有关,其中OH组和OHT组患者发病风险增加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立不耐受 直立位低血压 直立位高血压 缺血性卒中 经颅多普勒 直立倾斜试验
下载PDF
腔隙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李贯绯 李丽 牛晓立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27期21-24,共4页
目的 探讨急性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连续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于我院神经内科的急性LI患者,依据LI发病后72 h内是否出现END,将患者分为END组和非END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 目的 探讨急性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连续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于我院神经内科的急性LI患者,依据LI发病后72 h内是否出现END,将患者分为END组和非END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血液生化指标及影像学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相关分析,筛选出影响END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ND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史、基线收缩压、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后循环病灶、责任动脉狭窄率≥50%与非EN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基线NIHSS评分、责任动脉狭窄率≥50%是发生END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高龄、基线NIHSS评分高以及责任动脉狭窄率≥50%是急性LI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有助于评估LI的病情发展及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危险因素 缺血性卒中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Semaphorin 3A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中的表达及葛根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李贯绯 刘群 齐中华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872-874,共3页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生长抑制因子Semaphorin 3A(Sema 3A)的表达,探讨脑缺血损伤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Sema 3A的关系及葛根素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Wistar大鼠永久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应...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生长抑制因子Semaphorin 3A(Sema 3A)的表达,探讨脑缺血损伤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Sema 3A的关系及葛根素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Wistar大鼠永久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不同缺血时间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Sema 3A阳性神经元数的动态改变。结果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阳性神经元自缺血6 h开始增多,1天达高峰,治疗组阳性神经元较缺血组增多(P<0.05)。Sema 3A阳性神经元自缺血6 h开始增多,1天达高峰,3天达正常对照组水平,治疗组阳性神经元较缺血组减少(P<0.05)。结论脑缺血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Sema 3A的表达均有短暂上调,可能与神经元的损伤修复再生机制有关。葛根素治疗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增加,Sema 3A的表达下降,提示葛根素对脑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学 葛根素的神经保护作用 免疫组织化学法 脑缺血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SEMAPHORIN 3A 葛根素
下载PDF
鸡甲胺磷中毒性神经肌病的神经病理及药物干预治疗 被引量:1
7
作者 周艳 江新梅 +2 位作者 孙宏侠 邢英琦 胡轶虹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28-430,共3页
目的 研究甲胺磷中毒迟发性神经病的周围神经病理特点 ,并探讨三磷酸胞苷二钠 (CTP)、地塞米松对有机磷中毒迟发性神经病 (OPIDN)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甲胺磷染毒制备鸡 OPIDN模型 ,观察小、大剂量 CTP[1.5 mg/ (kg· d) ,3m... 目的 研究甲胺磷中毒迟发性神经病的周围神经病理特点 ,并探讨三磷酸胞苷二钠 (CTP)、地塞米松对有机磷中毒迟发性神经病 (OPIDN)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甲胺磷染毒制备鸡 OPIDN模型 ,观察小、大剂量 CTP[1.5 mg/ (kg· d) ,3mg/ (kg· d) ]和地塞米松 [1mg/ (kg· d) ]不同作用时间 (1、2、3、4、8周 )的神经病理改变。结果 甲胺磷染毒后光镜下甲苯胺兰染色第 2周末即出现髓鞘轻微改变 ,第 3周末出现部分神经纤维变性 ,髓鞘深染、形状不规则 ,神经轴索肿胀 ,第 4周末达高峰 ,第 8周末病变明显好转。电镜下第 3周末髓鞘增厚、板层松解、轴索肿胀。大剂量 CTP组和地塞米松组神经病理改变相对减轻 ,但有髓神经纤维横切面积与正常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大剂量 CTP组郎飞结间的距离与其余各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甲胺磷染毒后周围神经的病理改变为髓鞘脱失和轴索肿胀 ,大径神经纤维更易感。应用大剂量 CTP、地塞米松可减轻病损 ,促进恢复 ,但不能防止 OPIDN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鞘 大剂量 地塞米松 肿胀 染毒 神经病理 甲胺磷中毒 变性 神经纤维 CTP
下载PDF
鸡甲胺磷中毒性迟发性神经病的肌肉病理研究和激素治疗效果 被引量:2
8
作者 邢英琦 江新梅 +1 位作者 杨薇 孙宏侠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1-253,i002,共4页
目的了解甲胺磷中毒迟发性神经病的肌肉病理变化特点,探讨地塞米松对有机磷中毒迟发性神经病(OPIDN)的保护作用。方法Leghorn产卵母鸡随机分为3组,A组:不染毒;B组:染毒+地塞米松治疗;C组:染毒+盐水。甲胺磷经消化道染毒,从染毒后第2天开... 目的了解甲胺磷中毒迟发性神经病的肌肉病理变化特点,探讨地塞米松对有机磷中毒迟发性神经病(OPIDN)的保护作用。方法Leghorn产卵母鸡随机分为3组,A组:不染毒;B组:染毒+地塞米松治疗;C组:染毒+盐水。甲胺磷经消化道染毒,从染毒后第2天开始B、C组分别每天给地塞米松和生理盐水1周。染毒后1、2、3、4、8周末取鸡小腿腓肠肌制成光镜和电镜样品。结果病变主要表现为散在分布的节段性肌纤维坏死,坏死区及肌间质大量吞噬细胞浸润。B组腓肠肌坏死面积百分比在第3、4、8周与C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3周型纤维和型纤维等效直径与C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地塞米松对OPIDN肌肉病变有保护作用,但不能防止OPIDN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 迟发性神经病 肌肉病理
下载PDF
脑血管储备与腔隙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李贯绯 李丽 +1 位作者 牛晓立 杨宗辉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16年第6期241-244,257,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出现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与脑血管储备(CVR)改变的联系.方法:连续纳入发病24h内收治于吉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LI患者,根据发病72h内是否出现神经功能恶化,分为END组及非END组.采用经颅多... 目的:探讨急性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出现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与脑血管储备(CVR)改变的联系.方法:连续纳入发病24h内收治于吉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LI患者,根据发病72h内是否出现神经功能恶化,分为END组及非END组.采用经颅多普勒(TCD)结合CO2试验评价CVR功能,比较各组基线资料和CVR功能,筛选早期预测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02例患者中有23例(22.5%)发生END,和非END患者比较,各项CVR参数及基线NIHS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屏气指数(OR=0.258,95% CI 0.045 ~1.482,P=0.002)、过度换气指数(OR=0.000,95% CI 0.000 ~0.001,P=0.000)和基线NIHSS评分(OR=1.182,95% CI 1.065~1.311,P=0.001)是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VR受损可能与LI早期病情不稳定有关,早期进行CVR检测有助于预测LI病情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 脑血管储备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经颅多普勒
下载PDF
遗传性压迫易感性周围神经病(附一家系2例报告) 被引量:1
10
作者 齐英斌 朱丹 +1 位作者 李丽 马爽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51-553,共3页
目的报道一家系2例遗传性压迫易感性周围神经病(HNPP),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 2例均行详细肌电图、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远端潜伏期测定。结果例1,临床表现为右足反复的压迫或牵拉后无力和麻木;例2,为例1姐姐,... 目的报道一家系2例遗传性压迫易感性周围神经病(HNPP),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 2例均行详细肌电图、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远端潜伏期测定。结果例1,临床表现为右足反复的压迫或牵拉后无力和麻木;例2,为例1姐姐,11 y前发病,现查体无周围神经病表现。2例电生理检查示广泛性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特别是周围神经易嵌压部位运动传导速度减慢更明显,运动神经远端潜伏期延长,包括临床未受累的神经。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是诊断HNPP重要的筛选手段,确诊有赖于腓肠神经活检的典型病理表现及基因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遗传性疾病 神经传导
下载PDF
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病灶分布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贯绯 李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3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腔隙性脑梗死(LI)病灶分布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关系。方法 190例急性LI患者,依据是否出现END分为END组和非END组,应用头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测两组患者责任病灶的位置,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既往史、... 目的探讨急性腔隙性脑梗死(LI)病灶分布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关系。方法 190例急性LI患者,依据是否出现END分为END组和非END组,应用头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测两组患者责任病灶的位置,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既往史、基线血压、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情况。结果 190例LI患者中48例(25.26%)患者发生END,纳入END组;其余142例(74.74%)患者未发生END,纳入非END组。END组基线NIHSS评分高于非EN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既往病史、基线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90例患者中,磁共振DWI序列显示为多发性急性期梗死灶者28例,其余为单发病灶。病灶分布于放射冠区79例(41.6%),基底节区41例(21.6%),丘脑29例(15.3%),脑干58例(30.5%)。END组病灶分布于放射冠区所占比例显著高于非EN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灶分布于基底节区、丘脑、脑干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灶位于放射冠区的LI患者早期临床病情不稳定,易于出现神经功能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腔隙性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速率法测定及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谭兴文 董理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4年第4期333-334,共2页
关键词 血清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 速率法 测定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尼莫地平与神经节苷酯联合用药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敏 高琪 +1 位作者 张晶 庆疆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5年第19期24-24,共1页
关键词 老年性痴呆患者 神经节苷酯 疗效观察 尼莫地平 联合用药治疗 神经系统疾病 联合治疗 发病率 老龄化
下载PDF
脑血管病给予神经介入治疗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贺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19期89-90,共2页
目的探析给予脑血管病神经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本院于2016年6月—2017年9月收治的脑血管病患者共68例,以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给予观察组神经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动脉血管改善有效率及... 目的探析给予脑血管病神经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本院于2016年6月—2017年9月收治的脑血管病患者共68例,以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给予观察组神经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动脉血管改善有效率及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动脉血管改善有效率及治疗满意度分别为91.18%、94.12%,优于对照组的70.59%、76.47%,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介入治疗可显著提高脑血管病患者的动脉血管改善有效率及治疗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神经介入治疗 动脉血管改善有效率 治疗满意度 常规治疗 数字随机分组
下载PDF
鸡甲胺磷中毒性神经肌病模型的建立及电生理研究
15
作者 胡轶虹 金梅香 +1 位作者 郭尔平 江新梅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19-721,共3页
目的建立鸡甲胺磷中毒迟发性神经病模型;通过周围神经电生理检测确定周围神经损伤情况并做预后评估。方法莱亨母鸡随机分为5组,甲胺磷经消化道染毒,染毒后1、2、3、4、8w取鸡坐骨神经进行电生理检测。结果甲胺磷致迟发性神经病早期以轴... 目的建立鸡甲胺磷中毒迟发性神经病模型;通过周围神经电生理检测确定周围神经损伤情况并做预后评估。方法莱亨母鸡随机分为5组,甲胺磷经消化道染毒,染毒后1、2、3、4、8w取鸡坐骨神经进行电生理检测。结果甲胺磷致迟发性神经病早期以轴索损害为主(波幅降低),继之出现脱髓鞘改变(远端潜伏期延长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结论 (1)利用甲胺磷染毒莱亨鸡可成功构建迟发性神经病模型;(2)电生理检测阳性率高,且早于临床体征的出现,是诊断迟发性神经病的客观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胺磷 迟发性神经病 周围神经电生理
下载PDF
鸡甲胺磷中毒性迟发性神经病的电生理特点及药物干预研究
16
作者 胡轶虹 周艳 +1 位作者 邢英琦 孙宏侠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11期1003-1005,共3页
目的探讨鸡甲胺磷中毒性迟发性神经病的电生理特点及地塞米松、三磷酸胞苷二钠对其治疗的效果。方法给莱亨母鸡灌注甲胺磷制作有机磷中毒迟发性周围神经病(OPIDN)模型,在染毒后分别用地塞米松(A组)、三磷酸胞苷二钠(CTP)(B组)及生理盐... 目的探讨鸡甲胺磷中毒性迟发性神经病的电生理特点及地塞米松、三磷酸胞苷二钠对其治疗的效果。方法给莱亨母鸡灌注甲胺磷制作有机磷中毒迟发性周围神经病(OPIDN)模型,在染毒后分别用地塞米松(A组)、三磷酸胞苷二钠(CTP)(B组)及生理盐水(C组)肌肉注射。观察各组死亡率及行为学表现;染毒后1、2、3、4、8 w取鸡坐骨神经进行电生理检测。结果甲胺磷致迟发性神经病早期表现波幅降低,继之出现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但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1)鸡甲胺磷中毒性迟发性神经病早期以轴索损害为主,继之出现脱髓鞘损害。(2)地塞米松及三磷酸胞苷二钠未能阻止迟发性神经病的发生。(3)本病有自愈倾向,远期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胺磷 迟发性神经病 周围神经电生理
下载PDF
鸡甲胺磷中毒性迟发性神经病电生理测定及药物干预研究
17
作者 胡轶虹 谭兴文 +1 位作者 张征骄 江新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25期246-247,共2页
目的①建立鸡甲胺磷中毒迟发性神经病模型。②通过周围神经电生理检测确定周围神经损伤情况并评价三磷酸胞苷二钠(CTP)对周围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莱亨母鸡随机分为2组,甲胺磷经消化道染毒,从染毒后第2天开始A、B组分别每天给盐水和CTP1... 目的①建立鸡甲胺磷中毒迟发性神经病模型。②通过周围神经电生理检测确定周围神经损伤情况并评价三磷酸胞苷二钠(CTP)对周围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莱亨母鸡随机分为2组,甲胺磷经消化道染毒,从染毒后第2天开始A、B组分别每天给盐水和CTP1周,染毒后1、2、3、4、8周取鸡坐骨神经进行电生理检测。结果甲胺磷致迟发性神经病早期以轴索损害为主,继之出现脱髓鞘改变,但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利用甲胺磷染毒莱亨鸡可成功构建迟发性神经病模型。②电生理检测阳性率高,且早于临床体征的出现,是诊断迟发性神经病的客观指标之一。③本病有自愈倾向,远期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胺磷 迟发性神经病 三磷酸胞苷二钠 周围神经电生理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敏 《中国医疗美容》 2014年第5期179-180,共2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3月收治的79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西药治疗,观察患者采取西药治疗的基础上...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3月收治的79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西药治疗,观察患者采取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针灸、中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97.56%明显大于对照组的84.21%,观察组无效率2.44%小于对照组15.79%,治疗后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均有显著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面神经功能评价高于对照组,面神经恢复较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瘫痪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疗效观察
下载PDF
老年运动神经元病误诊糖尿病性肌萎缩临床分析(附1例报告)
19
作者 齐英斌 李丽 +1 位作者 马爽 胡轶虹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26期92-94,共3页
目的:通过对运动神经元病诊断的要点探讨,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降低误诊率。方法:收治被误诊为糖尿病性肌萎缩的1例运动神经元病病例,分析运动神经元病和糖尿病性肌萎缩的临床表现、神经电生理肌电图特征及磁共振影像学诊断要点。... 目的:通过对运动神经元病诊断的要点探讨,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降低误诊率。方法:收治被误诊为糖尿病性肌萎缩的1例运动神经元病病例,分析运动神经元病和糖尿病性肌萎缩的临床表现、神经电生理肌电图特征及磁共振影像学诊断要点。结果:运动神经元病可分为散发性和遗传性两种类型,散发性形式多见。男性多于女性。临床主要为不可逆转的进行性肌肉无力、萎缩和锥体束征。而糖尿病性肌萎缩通常以神经根病变为主。区别要点是患有糖尿病史,伴根痛,上肢受累少,下肢受累多,无锥体束征,肌电图(EMG)多仅限L2、L3及附近节段的脊旁肌电生理呈现失神经支配改变。MND确诊患者在延髓区、颈区、胸区和腰骶区可出现神经源性异常肌电改变。结论:神经肌电图检查在MND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病情动态观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避免误诊的重要鉴别要点。目前认为其对确诊运动神经元病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神经元病 糖尿病性肌萎缩 误诊
下载PDF
神经纤维瘤病一家系报告 被引量:1
20
作者 宋奎荣 刘玉琴 +1 位作者 时淑云 蔡伟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07-308,共2页
关键词 神经纤维瘤病 遗传学 临床症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