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前循环脑梗死老年患者准介入溶栓治疗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14
1
作者 金丽 李晓芸 郑大勇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241-2242,共2页
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是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具有高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复发率〔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该病患者数逐年递增,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2〕。早期溶栓治疗可使患者闭塞的血管再通,使缺血脑组织和神经细胞... 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是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具有高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复发率〔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该病患者数逐年递增,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2〕。早期溶栓治疗可使患者闭塞的血管再通,使缺血脑组织和神经细胞迅速得到恢复,是该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3〕。目前临床常用的溶栓方法有静脉溶栓和介入超选择性动脉溶栓,这两种方法均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4〕。本文就收治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老年患者进行不同溶栓治疗方法的对比研究,旨在探讨准介入溶栓治疗对老年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循环 急性脑梗死 准介入溶栓治疗
下载PDF
老年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患者介入栓塞与开颅夹闭疗效对比 被引量:8
2
作者 金丽 霍世会 杨勇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535-2536,共2页
脑血管意外中颅内动脉瘤发生率占第3位,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1〕。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该病患者数逐年递增〔2〕。因此研究治疗... 脑血管意外中颅内动脉瘤发生率占第3位,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1〕。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该病患者数逐年递增〔2〕。因此研究治疗老年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患者的方法及其疗效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 介入栓塞 开颅夹闭
下载PDF
脑卒中急性期内抑郁的发生与患者神经功能、单胺类神经递质分泌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宇 王兆英 +1 位作者 李文玉 王平 《贵州医药》 CAS 2018年第12期1451-1452,共2页
目的探寻脑卒中急性期内有抑郁倾向的患者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神经损伤标志物及单胺类神经递质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脑卒中急性期内有抑郁倾向的患者和脑卒中急性期内无抑郁倾向的患者,各60例。将脑卒中急性期有抑郁倾向的患者分成轻、... 目的探寻脑卒中急性期内有抑郁倾向的患者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神经损伤标志物及单胺类神经递质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脑卒中急性期内有抑郁倾向的患者和脑卒中急性期内无抑郁倾向的患者,各60例。将脑卒中急性期有抑郁倾向的患者分成轻、中、重度抑郁3个亚组,对入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估。比较两组及不同抑郁程度患者的NIHSS评分、神经损伤标志物、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差别。结果有抑郁倾向组NIHSS评分高于无抑郁倾向组,且随着抑郁程度的增加NIHSS评分呈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抑郁组BDNF低于未抑郁组,抑郁组NSE高于未抑郁组;抑郁组血清单胺类神经递低于未抑郁组;BDNF、5-TH、NE比较,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NSE比较,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均P<0.05)。结论在脑卒中急性期内,抑郁倾向的发生虽与NIHSS评分无明显相关性,但抑郁组评分高于未抑郁组,且随着抑郁程度的增加NIHSS评分呈上升趋势;脑卒中急性期内抑郁的发生与BDNF、NSE、5-TH及NE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急性期内抑郁 NIHSS评分 神经损伤标志物 单胺类神经递质
下载PDF
颅内静脉窦血栓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杨勇 于临源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35期98-99,共2页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的临床疗效,本文就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36例,对其血管内介入治疗期间形成的...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的临床疗效,本文就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36例,对其血管内介入治疗期间形成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组的36例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在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控制,36例患者全部康复出院,随访24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病情复发的情况。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应用于颅内静脉窦血栓临床治疗的效果十分显著,有效的缩短了治疗周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静脉窦血栓 血管内 介入治疗 临床价值
下载PDF
分水岭脑梗死行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杨勇 于临源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32期144-145,共2页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治疗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就分水岭脑梗死行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64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n=...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治疗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就分水岭脑梗死行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64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2),观察组患者行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分水岭脑梗死行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有效的提高了治疗的成功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水岭脑梗死 介入治疗 常规治疗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
6
作者 曹凤华 霍世会 +1 位作者 郑大勇 李晓芸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28期153-153,共1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行血管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选取13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展开动脉介入溶栓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130例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在发病后接受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成功再通率显著高...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行血管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选取13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展开动脉介入溶栓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130例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在发病后接受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成功再通率显著高于在发病后未接受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治疗3个月后治疗总有效率为86.2%。结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血管介入治疗可促使患者神经系统功能恢复,可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对患者预后加以改善,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介入治疗 临床价值
下载PDF
盐酸替罗非班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7
7
作者 杨勇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5578-5579,共2页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患者脑卒中年发生率为1%~15%〔1〕,TIA发作愈频繁,脑卒中的风险就愈高。早期治疗和系统观察用药十分必要,以防止发生不可逆性神经功能缺损。关于治疗TIA的药物种类颇多,治疗方法也各有不同。本...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患者脑卒中年发生率为1%~15%〔1〕,TIA发作愈频繁,脑卒中的风险就愈高。早期治疗和系统观察用药十分必要,以防止发生不可逆性神经功能缺损。关于治疗TIA的药物种类颇多,治疗方法也各有不同。本文就近年来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对收治的TIA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满意。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4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TIA患者。纳入标准: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
下载PDF
脑梗死急性期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效果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丛丹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25期166-168,共3页
目的观察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方式的临床效果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7年2月就诊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130例,将患者采用完全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65例)、对照组(65例),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 目的观察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方式的临床效果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7年2月就诊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130例,将患者采用完全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65例)、对照组(65例),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不同护理方法对患者的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NIHSS量表)、运动功能(FMA评分)、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后的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评分(P<0.01);FMA评分为(42.00±7.02)分、MBI评分为(65.20±10.02)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对早期脑梗死预后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急性期 早期康复护理 心脑血管疾病 神经功能缺损 运动功能
下载PDF
偏头痛应用黛力新治疗的近期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曹凤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14期146-147,共2页
目的分析偏头痛应用黛力新治疗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6~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偏头痛患者,按照抛硬币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黛力新治疗,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总... 目的分析偏头痛应用黛力新治疗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6~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偏头痛患者,按照抛硬币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黛力新治疗,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疼痛程度、发作次数及发作持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黛力新治疗偏头痛效果确切,近期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作为近期改善偏头痛症状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黛力新 近期临床疗效
下载PDF
超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残障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晓芸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年第11期2601-2603,共3页
目的探讨超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认知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急性脑卒中患者198例,随机分为训练组(97例)和对照组(101例)。两组均接受神经内科脱水、降颅压、脑代谢促进剂、营养神经... 目的探讨超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认知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急性脑卒中患者198例,随机分为训练组(97例)和对照组(101例)。两组均接受神经内科脱水、降颅压、脑代谢促进剂、营养神经细胞等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急性期2W后转入康复科进行康复训练;训练组在发病后就开始超早期康复训练,包括患肢良姿位摆放、被动活动患肢、稳定后指导主动功能训练。两组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0d采用简式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价法对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价,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法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果训练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Ba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且较对照组亦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超早期进行正确合理的康复锻炼,能明显促进肌力的恢复,减轻废用性萎缩程度,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超早期康复训练 肢体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