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种气单胞菌耐药性及致病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焦雪 安俊花 +5 位作者 张翔宇 张培军 冷东泽 王建超 巴翠玉 李月红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9-71,共3页
气单胞菌广泛分布于水生生态系统中,不仅存在淡水流域的河流、沿海等地,还存在于自来水中,隶属革兰阴性菌,既可以感染鱼类,也可以感染人畜,是一种人-鱼-兽共患的条件性致病菌。本文着重以鱼类感染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维氏气单... 气单胞菌广泛分布于水生生态系统中,不仅存在淡水流域的河流、沿海等地,还存在于自来水中,隶属革兰阴性菌,既可以感染鱼类,也可以感染人畜,是一种人-鱼-兽共患的条件性致病菌。本文着重以鱼类感染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维氏气单胞菌所表现的临床症状为例,重点对这3种气单胞菌的形态特征及抗生素的耐药性、致病性进行讨论,以期为气单胞菌属的预防、治疗提供有利的参考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 致病性 耐药性 水生生态系统 温和气单胞菌 革兰阴性菌 气单胞菌属 临床症状
下载PDF
HSP70与病毒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尹玉伟 张培军 +3 位作者 茆安婷 张腾月 郭曦尧 李月红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55-57,共3页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也称应激蛋白(Stress Protein,SP),最早发现于1962年,由遗传学家Ritossa[1],最初在研究果蝇热应激中发现,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发现HSP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其主要包括5个主要的家族:低分子量HSPs家族、...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也称应激蛋白(Stress Protein,SP),最早发现于1962年,由遗传学家Ritossa[1],最初在研究果蝇热应激中发现,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发现HSP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其主要包括5个主要的家族:低分子量HSPs家族、中等分子量HSPs家族、HSP70家族、HSP90家族和HSP110家族[2],其中HSP70家族最为保守,同时很多研究都证实HSP70,具有在机体热应激中以分子伴侣的形式保护细胞蛋白功能。近些年,研究发现,HSP70与病毒感染有重要的关系,本文将以近些年HSP70家族与病毒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P70 病毒感染 相互作用 HSPS 低分子量 热休克蛋白 HSP90 应激蛋白
下载PDF
一株鳙源鲁氏耶尔森氏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感染的肠道病理损伤 被引量:1
3
作者 刘芸娜 尚信池 +5 位作者 张培军 卢玉婷 刘佳 汪惠庆 闫子豪 李月红 《水产科技情报》 2022年第5期296-302,共7页
为确定患病鳙鱼致病菌及筛选敏感药物,通过平皿划线法从患病鳙鱼血液及体表溃烂组织中分离到1株革兰氏阴性的短杆菌JL9510,该菌株在电镜下呈短杆状,在LB固体培养基上呈透明状菌落。VITEK MS全自动快速微生物质谱检测结果证明,该菌株为... 为确定患病鳙鱼致病菌及筛选敏感药物,通过平皿划线法从患病鳙鱼血液及体表溃烂组织中分离到1株革兰氏阴性的短杆菌JL9510,该菌株在电镜下呈短杆状,在LB固体培养基上呈透明状菌落。VITEK MS全自动快速微生物质谱检测结果证明,该菌株为鲁氏耶尔森氏菌的置信度为99.9。通过16S rRNA及系统发育树构建分析,发现菌株JL9510与已知菌株JQ657818.1 Yersinia ruckeri聚为一支,确定其是一株鲁氏耶尔森菌。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结果证明,该菌株为患病鳙鱼的致病菌。VITEK 2 Compact自动化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分析系统结果显示,鲁氏耶尔森氏菌JL9510有较高的致病力,且对氟苯尼考敏感,对环丙沙星耐药。试验的抗生素表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为鲁氏耶尔森氏菌的防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氏耶尔森氏菌 分离鉴定 回归感染 病理损伤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对不同浓度铅暴露鲫鱼的减毒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郭曦尧 张蕾 +6 位作者 尹玉伟 张兰 茆安婷 代静 程义 张培军 李月红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9-112,共4页
为研究枯草芽孢杆菌WB600(鱼源性)对不同浓度铅(Pb)暴露鲫鱼的减毒效果,试验将144尾个体均匀的鲫鱼随机分成8组,分别为Ⅰ组(空白对照组);Ⅱ组(饲料中活菌含量保持为10~9 CFU/g,治疗组同);治疗Ⅲ、Ⅴ、Ⅶ组分别为0.05 mg/L Pb+WB600、0.5... 为研究枯草芽孢杆菌WB600(鱼源性)对不同浓度铅(Pb)暴露鲫鱼的减毒效果,试验将144尾个体均匀的鲫鱼随机分成8组,分别为Ⅰ组(空白对照组);Ⅱ组(饲料中活菌含量保持为10~9 CFU/g,治疗组同);治疗Ⅲ、Ⅴ、Ⅶ组分别为0.05 mg/L Pb+WB600、0.5 mg/L Pb+WB600、1.0 mg/L Pb+WB600;Pb暴露Ⅳ、Ⅵ、Ⅷ组分别为0.05、0.5、1.0 mg/L Pb;每组3个重复。60 d后检测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谷胱甘肽(GSH)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溶菌酶(LZM)活性及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ALAD)活性。结果表明:与Ⅰ组相比,Ⅱ组SOD、GSH及T-AOC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CAT水平降低(P>0.05);与暴露Ⅳ组相比,治疗Ⅲ组SOD、CAT、GSH及LZM水平提高显著(P<0.05),T-AOC、IgM及ALAD水平提高不显著(P>0.05);与暴露Ⅵ组相比,治疗Ⅴ组GSH、LZM及ALAD水平提高显著(P<0.05),SOD、CAT、T-AOC及IgM水平提高不显著(P>0.05);与暴露Ⅷ组相比,治疗Ⅶ组GSH、T-AOC及IgM水平提高显著(P<0.05),SOD、CAT、LZM及ALAD水平提高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长期处于不同浓度Pb暴露下,饲喂枯草芽孢杆菌对鲫鱼抗氧化酶及免疫指标均有积极影响,缓解了Pb对鲫鱼机体造成的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鲫鱼 铅暴露 减毒作用
下载PDF
热应激蛋白与病毒免疫应答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蕾 张培军 +1 位作者 郭曦尧 李月红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7-211,共5页
热应激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s)是生命体处于应激状态时机体为维护蛋白质正常生理功能而产生的一类伴侣蛋白。1962年,Ritossa最早发现了热应激反应[1],随后,Tissiere在该反应中成功分离到由基因转录增强而形成的蛋白质并将其命... 热应激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s)是生命体处于应激状态时机体为维护蛋白质正常生理功能而产生的一类伴侣蛋白。1962年,Ritossa最早发现了热应激反应[1],随后,Tissiere在该反应中成功分离到由基因转录增强而形成的蛋白质并将其命名为热应激蛋白(又名热休克蛋白)[2]。由于热应激蛋白种类繁多,迄今为止尚没有具体的分类标准,所以根据其分子量大小和主要功能,可将热应激蛋白大致分为几种不同的家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应激蛋白 热应激反应 免疫应答 热休克蛋白 伴侣蛋白 基因转录 分子量大小 分类标准
下载PDF
乳酸菌对动物重金属污染减毒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郭曦尧 茆安婷 +3 位作者 尹玉伟 代静 张培军 李月红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16,共5页
乳酸菌在肠道内具有抑制有害菌生长、增强免疫力、强化肠道黏膜屏障、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血液胆固醇水平等功能。肠道是乳酸菌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所,它们通过恢复肠道氧化损伤、保护肠道黏膜、吸附金属离子等作用机制来缓解重金属给动... 乳酸菌在肠道内具有抑制有害菌生长、增强免疫力、强化肠道黏膜屏障、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血液胆固醇水平等功能。肠道是乳酸菌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所,它们通过恢复肠道氧化损伤、保护肠道黏膜、吸附金属离子等作用机制来缓解重金属给动物机体带来的危害。本文介绍了乳酸菌对动物重金属减毒的作用机制以及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乳酸菌在养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重金属 减毒作用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水生动物嗜水气单胞菌新型疫苗研究进展
7
作者 尹玉伟 张培军 +3 位作者 夏克立 康学会 刘新宇 李月红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8-80,共3页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Ah)属于弧菌科、气单胞菌属,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可引起鱼类、两栖类及爬行类动物暴发出血性败血症,并且对人类也有致病性,是一种典型的人一兽一鱼共患的致病菌。Ah是鱼类发病的主要病原,对水...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Ah)属于弧菌科、气单胞菌属,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可引起鱼类、两栖类及爬行类动物暴发出血性败血症,并且对人类也有致病性,是一种典型的人一兽一鱼共患的致病菌。Ah是鱼类发病的主要病原,对水产养殖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过去对Ah的防治主要以抗生素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 水生动物 疫苗 出血性败血症 气单胞菌属 爬行类动物 经济损失 水产养殖
下载PDF
铅暴露对鲫鱼抗氧化及免疫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郭曦尧 尹玉伟 +5 位作者 茆安婷 代静 程义 张蕾 张培军 李月红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2-227,共6页
为研究不同质量浓度铅暴露对鲫鱼抗氧化及免疫的影响,将180尾鲫鱼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Ⅰ组、铅暴露Ⅱ组(0.05 mg/L)、铅暴露Ⅲ组(0.5 mg/L)和铅暴露Ⅳ组(1 mg/L)。在铅暴露后第30及60天分别取样,检测鲫鱼肝胰超氧化物歧化... 为研究不同质量浓度铅暴露对鲫鱼抗氧化及免疫的影响,将180尾鲫鱼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Ⅰ组、铅暴露Ⅱ组(0.05 mg/L)、铅暴露Ⅲ组(0.5 mg/L)和铅暴露Ⅳ组(1 mg/L)。在铅暴露后第30及60天分别取样,检测鲫鱼肝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GSH)质量分数、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血清溶菌酶(LZM)活性及免疫球蛋白M(Ig M)质量浓度。结果显示,铅暴露后第30天与对照组相比,Ⅱ、Ⅳ组T-AOC质量浓度显著增加(P〈0.05),Ⅲ组质量浓度略微降低(P〉0.05);Ⅱ、Ⅲ、Ⅳ组SOD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Ⅱ、Ⅲ组GSH质量分数显著减少(P〈0.05),Ⅳ组显著增加(P〈0.05);Ⅱ、Ⅲ、Ⅳ组CAT、LZM及Ig M水平显著降低(P〈0.05)。铅暴露后第60天与对照组相比,Ⅱ、Ⅳ组SOD水平显著升高(P〈0.05),Ⅲ组SOD水平升高不显著(P〉0.05);Ⅱ、Ⅲ、Ⅳ组T-AOC及GSH水平显著提高(P〈0.05),Ⅱ、Ⅲ、Ⅳ组CAT活性显著降低(P〈0.05);Ⅱ、Ⅳ组LZM及Ig M水平显著提高(P〈0.05),Ⅲ组LZM活性显著降低(P〈0.05),Ig M质量浓度增加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铅暴露可诱导鲫鱼机体产生氧化应激,并对其免疫系统造成一定影响,不同质量浓度组抗氧化及免疫指标存在差异性。鲫鱼通过调节自身抗氧化及免疫防御系统从而降低铅暴露导致的机体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鲫鱼 铅暴露 SOD GSH CAT T-AOC LZM IGM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