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约氏疟原虫感染早期易感和抵抗小鼠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的分泌特点 被引量:2
1
作者 郑伟 刘军 +3 位作者 冯辉 韩路 武静静 曹雅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0-202,共3页
目的探讨在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y17XL)感染早期,树突状细胞(DC)调控Th1细胞免疫应答的相关机制。方法用P.y17XL感染BALB/c和DBA/2小鼠,计数红细胞感染率;感染前和感染后3和5d制备脾细胞悬液,磁珠分选、纯化DCs并体外培养;ELISA方法... 目的探讨在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y17XL)感染早期,树突状细胞(DC)调控Th1细胞免疫应答的相关机制。方法用P.y17XL感染BALB/c和DBA/2小鼠,计数红细胞感染率;感染前和感染后3和5d制备脾细胞悬液,磁珠分选、纯化DCs并体外培养;ELISA方法检测DCs培养上清中IL-12p40、IL-10和TGF-β1的水平。结果DBA/2小鼠DCs培养上清中IL-12p40的水平在感染后3~5d明显升高,与感染前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而BALB/c小鼠DCs培养上清中IL-12p40的水平始终未见明显升高;两种小鼠DCs培养上清中IL-10和TGF-β1水平在感染后3~5d均明显升高,但BALB/c小鼠DCs培养上清中IL-10和TGF-β1水平明显高于DBA/2小鼠。结论P.y17XL感染早期,BALB/c和DBA/2小鼠在DCs细胞因子的分泌模式上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氏疟原虫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 Th1细胞免疫应答
下载PDF
Toll样受体在约氏疟原虫感染早期树突状细胞应答中的作用地位 被引量:2
2
作者 郑伟 刘军 +3 位作者 韩路 冯辉 孟红蕊 曹雅明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27-629,635,共4页
目的探讨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17XL,P.y17XL)感染早期,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TLR)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活化中的作用地位。方法用P.y17XL感染易感的BALB/c和抵抗的DBA/2小鼠,计数红细胞感染率;制... 目的探讨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17XL,P.y17XL)感染早期,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TLR)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活化中的作用地位。方法用P.y17XL感染易感的BALB/c和抵抗的DBA/2小鼠,计数红细胞感染率;制备感染前和感染后第3d、5d小鼠脾细胞悬液,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两种小鼠感染不同时间脾细胞悬液中细胞内表达TLR9(Toll like receptor 9,TLR9)的DCs和细胞表面表达TLR4(Toll like receptor 4,TLR4)的DCs的百分含量。结果两种小鼠脾DCs细胞内TLR9的表达水平均于感染后第3d开始明显升高(P<0.01),在第5d达到最高水平(P<0.01),但两种小鼠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同时,两种小鼠DCs表面TLR4的表达水平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在P.y17XL感染早期,TLR9可能是介导DCs活化的模式识别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约氏疟原虫 免疫应答
下载PDF
儿童泌尿系感染的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沈林 韩路 +1 位作者 郑伟 刘立旻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期93-95,共3页
探讨目前儿童泌尿系感染病原体的变化趋势,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住院治疗的357例尿细菌培养、支原体体外培养、衣原体检测阳性的泌尿系感染患儿病原体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尿细菌培养和支原体体外培养、... 探讨目前儿童泌尿系感染病原体的变化趋势,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住院治疗的357例尿细菌培养、支原体体外培养、衣原体检测阳性的泌尿系感染患儿病原体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尿细菌培养和支原体体外培养、衣原体检测前未应用过抗生素的患儿其阳性率为82.2%,而应用过抗生素的患儿其阳性率为31.8%,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检测的357例阳性标本中,革兰阴性杆菌占74.7%,其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46.2%;革兰阳性球菌占14.8%,其中肠球菌占10.9%;真菌占3.1%,支原体占4.8%,衣原体占2.5%。临床要密切关注儿童泌尿系感染病原体的分布变迁情况,以便于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泌尿系感染 细菌 支原体 衣原体
下载PDF
约氏疟原虫感染早期易感和抵抗小鼠树突状细胞亚群和表型的变化特点 被引量:1
4
作者 郑伟 刘军 +3 位作者 冯辉 韩路 武静静 曹雅明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82-86,共5页
为探讨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ü 17XL,P.y 17XL)感染早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亚群和表型的变化特点,本试验利用P.Y17XL感染易感的BALB/c和抵抗的DBA/2小鼠,制备感染前和感染后第3、5天小鼠脾... 为探讨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ü 17XL,P.y 17XL)感染早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亚群和表型的变化特点,本试验利用P.Y17XL感染易感的BALB/c和抵抗的DBA/2小鼠,制备感染前和感染后第3、5天小鼠脾细胞悬液,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2种小鼠脾细胞悬液中髓样Dcs和浆样DCs的数量以及表面表达MHCⅡ类分子和CD80分子的DCs的百分含量。结果表明,BALB/c小鼠和DBA/2小鼠分别呈现以浆样DCs和髓样DCs为主的增殖模式;2种小鼠表面表达MHCⅡ类分子的Dcs的数量均于感染后第3天开始明显升高,在第5天达到最高水平,但BALB/c小鼠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DBA/2小鼠;DBA/2小鼠表面表达CD80分子的DCs的数量在感染后第3~5天呈逐渐增高趋势,其水平明显高于BALB/c小鼠。而BALB/c小鼠表面表达CD80分子的DCs的数量仅在感染后第5天出现有意义的升高。结果显示,P.y 17XL感染早期,BALB/c和DBA/2小鼠在DCs亚群的增殖模式、成熟表型特征性分子的表达水平和时相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约氏疟原虫 免疫应答
下载PDF
加巴喷丁联合高能红光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2
5
作者 袁丽 白亚菲 +4 位作者 杨海波 胡涛 方晓琳 杨玉 李宪 《广西医学》 CAS 2019年第9期1086-1090,共5页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联合高能红光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52例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加巴喷丁组、高能红光组和联合组,每组63例。4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疗法,在此基础上,加巴喷丁组给予口服加巴...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联合高能红光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52例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加巴喷丁组、高能红光组和联合组,每组63例。4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疗法,在此基础上,加巴喷丁组给予口服加巴喷丁胶囊,高能红光组给予高能红光治疗仪治疗,联合组给予加巴喷丁联合高能红光治疗。比较4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神经传导速度、治疗效果。结果治疗2周和4周时,联合组VAS评分均低于其他3组(均P<0.05)。治疗4周时,联合组患者正中神经中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快于其他3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快于对照组和加巴喷丁组(均P<0.05);联合组患者腓总神经的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快于其他3组(均P<0.05);联合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除社会维度评分外,均高于其他3组(均P<0.05);联合组和高能红光组患者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4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巴喷丁联合高能红光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提高疗效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加巴喷丁 高能红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