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培计划(2014)”吉林省教育学院教师培训项目开班式举行
1
作者 苏经纬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10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9月12日上午,“国培计划(2014)”——一线优秀教师培训技能提升研修项目初中语文班和“国培计划(2014)”——吉林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研组长、课改实验基地中学生物、地理、历史、化学备课组... 9月12日上午,“国培计划(2014)”——一线优秀教师培训技能提升研修项目初中语文班和“国培计划(2014)”——吉林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研组长、课改实验基地中学生物、地理、历史、化学备课组长培训班开班仪式在吉林省教育学院教学楼五楼报告厅举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骨干教师 培训项目 教育学院 吉林省 初中语文 教研组长 思想品德 教师培训
下载PDF
校长培训的“十年”与“一念”——吉林省教育学院校长培训的实践探索
2
作者 张岩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第10期1-4,共4页
校长培训关乎国家教育发展大计。本文梳理了2011年以来吉林省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在培训理念、方案设计、项目管理和团队建设等方面所积累的基本经验及其所秉持的"国培兴国,助农扶弱"的核心工作理念。
关键词 校长培训 国培项目 农助工程
下载PDF
吉林省教育学院成功举办2015年中小学骨干教师提高培训班
3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为进一步加大对省级骨干教师培养力度,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教学风格鲜明的新型省级骨干教师队伍,带动全省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按照吉林省教育厅有关中小学省级骨干教师重新考核认定的要求,吉林省教育学... 为进一步加大对省级骨干教师培养力度,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教学风格鲜明的新型省级骨干教师队伍,带动全省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按照吉林省教育厅有关中小学省级骨干教师重新考核认定的要求,吉林省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办公室从2015年1月4日起,分两阶段,历时20天时间,对第五批省级骨干教师人选进行重新培训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学院 小学骨干教师 吉林省 培训班 省级骨干教师 成功 骨干教师队伍 教师整体素质
下载PDF
吉林省教育学院举办2018年深圳市龙华区民办教育举办者和校长高级研修班
4
作者 夏斌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2018年11月26日,吉林省教育学院在综合楼14楼报告厅举行2018年龙华区民办教育举办者和校长高级研修班的开班仪式。吉林省教育学院党委书记赫坚教授,深圳市龙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张学斌院长,深圳市龙华区教育局民管科欧国常科长出席了仪式。
关键词 校长高级研修班 民办教育 教育学院 深圳市 吉林省 举办者 科学研究院 党委书记
下载PDF
吉林省教育学院举办构建区域协作的教师继续教育新体制项目局长论坛活动
5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12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10月13日上午,由吉林省教育学院组织开展的“构建区域协作的教师继续教育新体制”项目局长论坛活动成功举行,本次论坛以“区域协作的教师继续教育新体制如何建构”为主题。来自18个实验区的项目行政与业务主管济济一堂,共同深入探讨... 10月13日上午,由吉林省教育学院组织开展的“构建区域协作的教师继续教育新体制”项目局长论坛活动成功举行,本次论坛以“区域协作的教师继续教育新体制如何建构”为主题。来自18个实验区的项目行政与业务主管济济一堂,共同深入探讨本议题,共享实验区教育的经验、探索和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继续教育 区域协作 教育学院 吉林省 论坛 体制 局长 业务主管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乡村校长培训转型与实践探索——以“国培计划”示范项目乡村中小学校长提升培训为例
6
作者 王姣姣 《中小学校长》 2023年第1期18-22,共5页
为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吉林省教育学院在承担“十四五”时期民族地区乡村校长培训工作的过程中,重新对相关政策、培训理论、培训目标进行梳理和论证,确立了学用结合的设计取向、级差分层的目标定位和交叉递进... 为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吉林省教育学院在承担“十四五”时期民族地区乡村校长培训工作的过程中,重新对相关政策、培训理论、培训目标进行梳理和论证,确立了学用结合的设计取向、级差分层的目标定位和交叉递进的培训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实践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长培训 民族地区 乡村 中小学
下载PDF
“三段四阶混合研修”模式在“双名进校”培训中的应用
7
作者 王姣姣 王帅 张岩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20-23,共4页
为落实国家教育扶贫要求,吉林省教育学院首次承担了“双名进校”一对一帮扶培训项目,构建了“三段四阶混合研修”模式,通过“同步在线授课、‘一对一结对’与‘点对点诊断’、研讨总结提升”三个培训阶段和寻根之旅、启思之旅、探索之... 为落实国家教育扶贫要求,吉林省教育学院首次承担了“双名进校”一对一帮扶培训项目,构建了“三段四阶混合研修”模式,通过“同步在线授课、‘一对一结对’与‘点对点诊断’、研讨总结提升”三个培训阶段和寻根之旅、启思之旅、探索之旅、提升之旅四个递进式研修模块的设计,利用线上与线下混合研修的方式,采取多种有效策略,提升培训的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训模式 构建 策略
下载PDF
立德树人视域下“五育并举”的践行反思及问题解决策略探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王行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23年第12期68-72,共5页
基于新时代对人才规格的需求,党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求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全过程,提出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由此,“五育并举”“五育融合”的理念被再度强调,并成为新时代中国教... 基于新时代对人才规格的需求,党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求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全过程,提出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由此,“五育并举”“五育融合”的理念被再度强调,并成为新时代中国教育发展的新使命和实践要求。而“五育并举”从理论达成共识到向育人教学实践的“五育融合”转化都面临不小的挑战。受教育观念、地区经济、文化差异等要素影响,“五育并举”等先进教育理念的落实还有一定的阻滞;对此尝试从立德树人视域揭示“五育并举”的教育意义和价值,梳理分析“五育并举”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从解决问题和实质性推进“五育并举”的角度尝试提出一些建议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五育并举 综合素质 五育融合
下载PDF
“素质”与“素养”考辨 被引量:1
9
作者 林琳 高迪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第9期149-152,共4页
“素质”和“素养”作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词语,其概念往往涉及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学等各方面要素,二者仅一字之差,但从汉语语源学角度来看,其共同词素“素”,在两个词语中的意义是不同的,各自的词义演变及语义生成路径也是不同的。借助... “素质”和“素养”作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词语,其概念往往涉及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学等各方面要素,二者仅一字之差,但从汉语语源学角度来看,其共同词素“素”,在两个词语中的意义是不同的,各自的词义演变及语义生成路径也是不同的。借助古代文献用例进行考证,可澄明词语的起源及发展脉络,厘清其内涵和外延,从而为“素质”和“素养”概念的研究提供相应的语言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质 素养 词义 语义 概念
下载PDF
儒家“教学相长”思想与当代教师专业发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睿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10期11-12,共2页
儒家的“教学相长”思想,最早见于《礼记·学记》中,至今仍是教育话语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时下,人们越来越多地将“教学相长”理解为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间的相互促进。如“通过教学,不但使学生得到进步,教师自身也得到提高”(《... 儒家的“教学相长”思想,最早见于《礼记·学记》中,至今仍是教育话语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时下,人们越来越多地将“教学相长”理解为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间的相互促进。如“通过教学,不但使学生得到进步,教师自身也得到提高”(《现代汉语词典》),“教学相长用来指教师教和学生学相互促进”(《汉语大词典》),均是在师生关系范畴内对“教学相长”进行解释的。这种理解不但存在于众多辞书当中,同样存在于很多教育类著作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相长” 儒家思想 当代教师 礼记·学记 汉语大词典 关系范畴 教育类 教学双方 话语体系 自我发展
下载PDF
非虚构文本《生死十日谈》承载的“底层之痛”
11
作者 王行 刘雨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117-125,共9页
孙惠芬《生死十日谈》对辽南农村自杀问题的直面,源于她的文学立场和观念,她认为“在文学里,最温暖的烛光应该烛照阳光背面、阴影和黑暗”。《生死十日谈》以强烈的底层意识,以独特的“非虚构小说”文学形式,以非虚构叙事的纪实策略营... 孙惠芬《生死十日谈》对辽南农村自杀问题的直面,源于她的文学立场和观念,她认为“在文学里,最温暖的烛光应该烛照阳光背面、阴影和黑暗”。《生死十日谈》以强烈的底层意识,以独特的“非虚构小说”文学形式,以非虚构叙事的纪实策略营造出一种真实感,从物质和精神多个层面揭示底层农民的生存困境和精神绝望,直击“非正常死亡”及其身后隐藏的“自杀遗族”这一痛点,直面一个无法发声的群体并试图为其“发声呐喊”,运用触目惊心的现实和简洁练达的笔法,将“非正常死亡”与“自杀遗族”的现状呈现于世,以期得到读者的关注、社会的反思,并起到警示作用,这在一定意义上拓展了文学的边界,具有文学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惠芬 非虚构 非正常死亡 底层之痛
下载PDF
采集文化与宋以前采集诗整理
12
作者 王雪 鲍赫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19年第4期86-91,共6页
采集活动在旧石器时代前期就已产生,并与狩猎活动一起,成为原始先民维持基本生存需求的重要手段,是一种产生于农业文明之前的农事活动。随着夏商周时期农业耕种的逐渐兴起,这种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便逐渐退居次位,但它并未完全退出历史舞... 采集活动在旧石器时代前期就已产生,并与狩猎活动一起,成为原始先民维持基本生存需求的重要手段,是一种产生于农业文明之前的农事活动。随着夏商周时期农业耕种的逐渐兴起,这种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便逐渐退居次位,但它并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而是作为耕作农业的辅助,成为古代人民必不可少的生产方式。以采集劳动为母题的采集诗不仅是农事诗的一大分支,更是中国古典诗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集活动 采集文化 采集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