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肝豆状核变性的MRI诊断
- 1
-
-
作者
曲艳
由立忠
赵锋
-
机构
吉林省柳河医院磁共振科
吉林省柳河县中医院消化内科
-
出处
《中华医药学杂志》
2004年第2期6-7,共2页
-
文摘
目的 学习肝豆状核变性的MRI表现。方法 本组15例,男8例,女7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行走不稳、言语不清、共济失调、肌张力异常。结果 病变累及豆状核15例(100%)、尾状核13例(86.7%)、丘脑8例(53.3%)、中脑10例(66.7)、脑桥8例(53.3)、丘脑外侧核3例(20%);脑萎缩以尾状核(46.7%)、和脑桥(33.3%)。结论 基底节对称性异常信号伴有脑干病灶是肝豆状核变性的主要表现。
-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MRI
诊断
磁共振成像
脑萎缩
-
分类号
R742.4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R445.2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
-
题名中西药与中药针灸治疗原发性特通疗效对照
- 2
-
-
作者
王亚彬
-
机构
吉林省柳河县中医院内科
-
出处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年第2期50-51,共2页
-
文摘
目的对原发性痛经采用中医辨证分型,分别用中西药结合和中药针灸治疗,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原发性痛经按辨证分型分成气滞血瘀型、寒凝血瘀型、气血两虚型、肝肾亏损型四种。103例患者分成两组,一组52例用中西药按四型治疗,一组51例用中药合针灸列缺穴按四型治疗。结果在气滞血瘀、寒凝血瘀型中,两种治疗方法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根据现代医学认为,原发性痛经和子宫过度收缩、子宫缺血、缺氧有关。而中医认为是经脉不利、气血运行不畅、经血排出困难、"不通则痛"引起,西医却认为与激素水平失调,发育不良有关。笔者采用中药结合维生素E和中药合针灸按辨证分型治疗,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中医分型
中西药
中药针灸
-
Keywords
Primary dysmenorrhea
Chinese tradition medicine type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hinese medicine and naoxibustion
-
分类号
R711.51
[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R246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
-
题名中西医结合治疗瘀胆型肝炎
- 3
-
-
作者
王亚彬
-
机构
吉林省柳河县中医院内科
-
出处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08年第12期51-52,共2页
-
文摘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瘀胆型肝炎10余例,在降黄缩短疗程方面收到满意的效果。
1临床资料
在病例符合1990年上海《病毒性肝炎防治修订方案》的诊断标准。女5例、男6例。年龄最小的18岁、年龄最大的60岁。病程最短3周,最长3个月。均有皮肤巩膜黄染及小便黄、伴皮肤瘙痒。
-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
瘀胆型肝炎
皮肤瘙痒
病毒性肝炎
临床资料
修订方案
巩膜黄染
短疗程
-
分类号
R575.1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