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夏秋两季注意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
1
作者 郭建华 《中国.城乡桥》 2006年第9期74-75,共2页
关键词 夏秋两季 剧烈头痛 急性传染 病人数 灭蚊 乙脑减毒活疫苗 动物宿主 自然疫源性疾病 暴发型 蚊种
下载PDF
秋冬季节注意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2
作者 郭建华 《中国.城乡桥》 2006年第10期74-74,共1页
“呼吸道”是人吸入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的通道,它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等。常分为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上呼吸道由于接近外部,因此受各种病原体侵袭的机会较多。所谓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微生物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并随呼吸... “呼吸道”是人吸入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的通道,它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等。常分为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上呼吸道由于接近外部,因此受各种病原体侵袭的机会较多。所谓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微生物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并随呼吸道分泌物向外传播,侵入另一易感机体的传染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分泌物 下呼吸道 呼出 病原微生物 医学研究 飞沫传播 细菌感染 空气传播 劳累
下载PDF
A型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S-棕榈酰化修饰的质谱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子健 高祥 +4 位作者 杨静波 孙万春 吴东林 彭其胜 刘宁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21-1527,共7页
蛋白质S-棕榈酰化修饰是指棕榈酸分子通过硫酯键共价结合在蛋白质分子的半胱氨酸(S)的巯基侧链上,是蛋白质脂类修饰的重要形式之一,在细胞信号转导、代谢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实验首先利用酰基-生物素置换反应,将A型流感病毒血凝素... 蛋白质S-棕榈酰化修饰是指棕榈酸分子通过硫酯键共价结合在蛋白质分子的半胱氨酸(S)的巯基侧链上,是蛋白质脂类修饰的重要形式之一,在细胞信号转导、代谢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实验首先利用酰基-生物素置换反应,将A型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上的S-棕榈酸分子转换为含有生物素(Biotin)分子的标签。生物素标记蛋白经特异性富集、电泳分离纯化后,进行胶内水解。再利用质谱技术对水解混合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酰基-生物素置换方法处理A型流感病毒裂解产物后,蛋白质耦联生物素的浓度(羟胺处理,+Hydroxylamine)与空白对照组(未加羟胺处理,-Hydroxylamine)的比值大于3;对经富集后的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进行了质谱分析,鉴定了A型的两个S-棕榈酰化修饰位点,分别位于蛋白羧基末端的Cys_(562)和Cys_(565)。本研究为大规模研究S-棕榈酰化修饰蛋白提供了一种特异、有效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 血凝素蛋白 酰基-生物素置换 S-棕榈酰化
下载PDF
艾滋病流行动态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大伦 于立江 李树桢 《中国社区医师》 2002年第23期12-13,共2页
关键词 艾滋病 流行动态 HIV AIDS 感染人数 世界
下载PDF
艾滋病治疗进展
5
作者 李大伦 李淑桢 秦淑华 《中国社区医师》 2002年第23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艾滋病 治疗药物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免疫调节治疗 中医药疗法 并发症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国家标准——消毒剂中乙醇含量测定方法 被引量:4
6
作者 董仕林 胡家英 +2 位作者 周勤文 方赤光 白怡平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01年第4期252-254,共3页
目的 :为研制国家标准———消毒剂中乙醇含量测定方法 ,建立了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消毒剂中乙醇含量的方法。方法 :以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DX— 10 2色谱柱、汽化室温度 190 0 C、检测器温度 190 0 C、柱温 170 0C为测定条件。结果 :检出... 目的 :为研制国家标准———消毒剂中乙醇含量测定方法 ,建立了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消毒剂中乙醇含量的方法。方法 :以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DX— 10 2色谱柱、汽化室温度 190 0 C、检测器温度 190 0 C、柱温 170 0C为测定条件。结果 :检出限 1.0ng ,最低检出浓度 0 .2 0 % ,相对标准偏差 <5 % ,回收率 95 .3— 10 5 .3%。结论 :本法适合消毒剂中乙醇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毒剂 乙醇含量测定 气相色谱法 疾病预防
原文传递
小儿病毒性腹泻病原谱及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姜洪波 孟婷玉 +4 位作者 王承训 黎伟明 李响 杨显达 孙利伟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83-586,共4页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腹泻病原谱及临床特点。方法采集400例2016年1至12月吉林省儿童医学中心(长春市儿童医院)住院疑似病毒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约5 mL,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轮状病毒抗原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轮状病毒(...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腹泻病原谱及临床特点。方法采集400例2016年1至12月吉林省儿童医学中心(长春市儿童医院)住院疑似病毒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约5 mL,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轮状病毒抗原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轮状病毒(HRV)、杯状病毒(HUCV)、肠道腺病毒(HADV)和人星状病毒(HAstaV)核酸及基因型,同时收集患儿临床资料。结果粪便标本HRV、HuCV、EAdV和HAstV总阳性检出率为59%(236例);4种病毒的阳性检出情况分别为178例(75.42%)、68例(28.81%)、12例(5.08%)和5例(2.12%),其中双重混合感染占27例(11.42%);未知病原占164例(41%)。轮状病毒G6(93.63%,147例)、P3(91.08%)和G6[P3](90.45%)组合为2016年流行优势型,未能分型11.79%。杯状病毒中92.65%为诺如病毒,其中98.41%为GⅡ型。住院病毒性腹泻193例年龄≤24月龄;发病高峰年龄段不同病原不同。发病高峰季为1~3月份和12月份。主要临床表现有腹泻、呕吐和发热等。结论对于小儿病毒性腹泻,确定未知病原种类,完善病原谱非常必要。病毒性腹泻常伴发肠道外临床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病毒性 腹泻 病原谱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