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动脉内局部给药治疗实验性股骨头坏死的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国利 盖晓东 +4 位作者 李喜东 董志恒 张维瑜 陆军 陈光利 《吉林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19-21,共3页
目的:观察股动脉内局部给药对实验性股骨头坏死的疗效,为临床介入插管治疗方法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股动脉内局部给药治疗家兔实验性激素股骨头坏死,系统观察股骨头的病理学改变,介绍实验用药及其给药方法。结果... 目的:观察股动脉内局部给药对实验性股骨头坏死的疗效,为临床介入插管治疗方法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股动脉内局部给药治疗家兔实验性激素股骨头坏死,系统观察股骨头的病理学改变,介绍实验用药及其给药方法。结果:治疗组动物股骨头损伤程度较轻,空缺骨陷窝数少,可见新生骨小梁形成,骨血管内未见脂肪栓子。结论:本方法对实验性股骨头坏死具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治疗 病理学 股动脉给药
下载PDF
脑干5-HT能神经元对烫伤反应的实验研究
2
作者 高振平 张赫焱 +1 位作者 杨茂有 张振有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2期59-59,共1页
目前研究认为五羟色胺(5-HT)在中枢的生理作用是镇痛、调节体温、促进睡眠等。本研究对大白鼠烫伤后脑干5-HT含量变化进行研究,从形态学角度探讨5-HT能神经元在烫伤中的镇痛作用。1 材料与方法 实验用雄性Wistar大鼠12只,体重200~250g... 目前研究认为五羟色胺(5-HT)在中枢的生理作用是镇痛、调节体温、促进睡眠等。本研究对大白鼠烫伤后脑干5-HT含量变化进行研究,从形态学角度探讨5-HT能神经元在烫伤中的镇痛作用。1 材料与方法 实验用雄性Wistar大鼠12只,体重200~250g,随机均分3组(对照组、实验A组和实验B组)。实验组用沸水烫背部,对照组用温水浸背部,操作方法参见文献。烫伤后1h和3h后,分别将大鼠麻醉,用4%多聚甲醛、0.25%戊二醛的磷酸缓冲液灌流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 5-HT 烫伤 大鼠 实验
下载PDF
视神经管和管内结构的断面观测 被引量:4
3
作者 陶海 马志中 姜荔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研究人视神经管和管内组织结构,为视神经减压术提供解剖参考数据,并为探索视神经间接损伤的病理机理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18例视神经管和管内段视神经标本作连续组织切片后显微镜下观察,并取眶端、中部和颅端三处的切片,用计... 目的研究人视神经管和管内组织结构,为视神经减压术提供解剖参考数据,并为探索视神经间接损伤的病理机理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18例视神经管和管内段视神经标本作连续组织切片后显微镜下观察,并取眶端、中部和颅端三处的切片,用计算机IMAGEPRO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视神经管骨壁的厚度,视神经管、硬膜管、视神经及蛛网膜下腔的横截面积。计算视神经管前、中、后三部的蛛网膜下腔与骨管横截面积比(subarachnoidspacetocanaltransversearearatioSSTA/CTA)和蛛网膜下腔与硬膜管横截面积(subarachnoidspacetoduralsheathtransversearea,SSTA/DSTA)。结果内壁中部是视神经管最薄的部位(0.48±0.35)mm。视神经管的中部最为狭窄,横截面积为(17.54±2.12)mm2。从颅端到眶端,蛛网膜下腔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SSTA/CTA和SSTA/DSTA也逐渐减小。结论因为代偿扩张的空间很有限,从视神经管颅端到眶端,可提供代偿扩张空间的能力逐渐减小,而且中部又是视神经管最狭窄的部位,所以视神经管内少量的出血或视神经轻度的水肿就会引起视神经受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管 解剖学 组织学 图像处理 间接损伤
原文传递
特异性免疫核糖核酸对巨细胞病毒感染母亲所生婴儿IL-2活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卓安山 罗丽玲 +3 位作者 陈爱娟 孙梅 王学萍 韩玉昆 《中华传染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53-156,共4页
本研究将特异性免疫核糖核酸(i-RNA)用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母亲所生的婴儿,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了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2(IL-2)的活性。结果:治疗组25例,IL-2活性分别为1.39±... 本研究将特异性免疫核糖核酸(i-RNA)用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母亲所生的婴儿,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了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2(IL-2)的活性。结果:治疗组25例,IL-2活性分别为1.39±0.17GI和1.60±0.21GI(P<0.01);对照组10例,IL-2活性分别为1.47±0.14GI和1.38±0.20GI(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提示特异性i-RNA对新生儿外周血IL-2活性有明显的增强作用。作者同时对35例受试对象进行了2年的定期随访,结果:治疗组25例,无1例发生巨细胞包涵体病(CID),对照组10例中有2例发病。本研究为临床应用特异性i-RNA预防CMV母婴垂直感染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 垂直传播 IL-2 IRN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