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展无公害水稻生产、提高吉林省稻米品质的技术途径 被引量:2
1
作者 李福林 张淑琴 +2 位作者 巩建昌 马英龙 张艳洁 《农业科技通讯》 2009年第3期84-86,共3页
本文从水稻品种的选择、施肥管理、栽培密度、有机栽培、无公害稻-鸭及稻-蟹生态栽培上论述了提高我省稻米品质的技术方法,重点指出有机、无公害生态栽培是提高稻米综合品质的最有效途径。
关键词 优质水稻 生产 提高 稻米品质
下载PDF
发展优质水稻生产 提高吉林省稻米品质的技术途径
2
作者 李福林 张健 +1 位作者 曲刚 肖增民 《农村科学实验》 2006年第6期34-35,共2页
稻米品质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碾米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及营养品质四方面的多项指标。碾米品质直接影响稻米的价格和商品流通,蒸煮食味直接影响着米饭的食味、柔软度和色泽。本文主要是通过水稻的品种选择、施肥管理、有... 稻米品质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碾米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及营养品质四方面的多项指标。碾米品质直接影响稻米的价格和商品流通,蒸煮食味直接影响着米饭的食味、柔软度和色泽。本文主要是通过水稻的品种选择、施肥管理、有机栽培、无公害栽培上加以论述,旨在为水稻的种植,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并对稻米的收购经营及创立吉林省优质名牌大米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米品质 水稻生产 吉林 技术途径 优质 蒸煮食味品质 碾米品质 种植结构 无公害栽培 外观品质
下载PDF
通化稻米品质的初步分析
3
作者 杨银阁 韩兆胜 +3 位作者 黄文 陈超 关贵芹 陈宝珠 《农业与技术》 2002年第6期113-114,共2页
本文对通化市农科院1990年以来育成的在生产与种植面积较大的10个品种(系)的稻米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化稻米品质中直链淀粉含量平均为20.4%,变幅为19.4~21%,没有一个品种达到国家一级米标准,垩白率和垩白度较高,除通粳801、通粳... 本文对通化市农科院1990年以来育成的在生产与种植面积较大的10个品种(系)的稻米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化稻米品质中直链淀粉含量平均为20.4%,变幅为19.4~21%,没有一个品种达到国家一级米标准,垩白率和垩白度较高,除通粳801、通粳809两个品系的垩白率和垩白度达到国家一级米标准外,其它品种(系)均没有达到国家一级米标准,而其它品种性状均表现较好,达标率在50%~100%之间。同时明确提出通化优质米育种品质改良的主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化 稻米品质 改良品种
下载PDF
不同株型玉米籽粒淀粉积累及相关酶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胡文河 谷岩 +2 位作者 岳杨 常莹 吴春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4-110,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株型玉米籽粒和穗位叶代谢底物、淀粉积累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动态,同时探讨各种酶活性与淀粉含量的关系。【方法】以"先玉335"(紧凑型玉米品种)和"农大518"(平展型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于授粉后10... 【目的】研究不同株型玉米籽粒和穗位叶代谢底物、淀粉积累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动态,同时探讨各种酶活性与淀粉含量的关系。【方法】以"先玉335"(紧凑型玉米品种)和"农大518"(平展型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于授粉后10d每隔5d取植株的穗位叶及相应果穗中部籽粒,分别测定穗位叶蔗糖含量、磷酸蔗糖合成酶(SPS)和蔗糖合成酶(SS)活性,以及籽粒2种焦磷酸化酶(ADPGPPase、UDPGPPase)、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和束缚态淀粉合成酶(GBSS)活性及直链和支链淀粉含量。【结果】2个玉米品种的穗位叶SS活性在整个灌浆期呈现单峰曲线变化趋势,授粉后35~40d,"先玉335"的SS活性显著高于"农大518";"先玉335"的SPS活性则在授粉后25~35d显著高于"农大518"。在整个灌浆期,2个玉米品种籽粒ADPGPPase、UDPGPPase、SSS和GBSS活性的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其中"先玉335"籽粒ADPGPPase和UDPGPPase活性峰值出现的时间均比"农大518"晚5d左右;在整个灌浆期,2个玉米品种籽粒SSS活性和直链淀粉含量无显著差异;在授粉后35~40d,"先玉335"籽粒ADPGPPase、UDPGP-Pase、GBSS活性和支链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农大518"。相关分析表明,玉米穗位叶SS活性与籽粒ADPGPPase、UD-PGPPase活性呈显著正相关;穗位叶SPS活性与籽粒SSS活性、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籽粒GBSS活性与SSS和UDPGPPase活性、直链淀粉含量及穗位叶SS、SPS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先玉335"源的光合产物比"农大518"能够更有效地向库端运输和分配;籽粒淀粉含量是各种酶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籽粒 淀粉合成酶
下载PDF
大豆总DNA导入花生的研究 Ⅰ.大豆总DNA的提取
5
作者 杨新道 王传堂 +1 位作者 李光发 黄粤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3-44,共2页
花生是一种重要的蛋白食用作物。进一步提高花生蛋白质含量 ,对增强我国花生的出口竞争力 ,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具有重要意义。大豆、花生同为豆科作物 ,但大豆子仁蛋白质含量高于花生。如有的大豆资源蛋白质含量高达 4 0 %以上 ,... 花生是一种重要的蛋白食用作物。进一步提高花生蛋白质含量 ,对增强我国花生的出口竞争力 ,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具有重要意义。大豆、花生同为豆科作物 ,但大豆子仁蛋白质含量高于花生。如有的大豆资源蛋白质含量高达 4 0 %以上 ,远高于一般花生 (2 6 %左右 )。这为选育高蛋白花生品种提供了优异的基础材料。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建立适宜大豆的DNA提取流程 ,并将大豆总 DNA通过一定方法导入花生 ,研究导入后代内外性状变异 ,探讨大豆总 DNA导入对花生主要品质指标的影响。本文报道高盐低 p H法提取大豆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总DNA 花生 基因导入 提取 品质指标 高盐低pH法
下载PDF
水稻稀植、超稀植栽培高产生育模式及促控技术的研究Ⅱ.水稻早熟品种公顷9000公斤产量群体的生殖生长模式及产量结构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成瑷 张文香 +4 位作者 杨银阁 王蕴波 于明 赵磊 赵秀哲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4-30,共7页
本文总结了3种类型(穗数、穗重和中间型)水稻早熟品种(长白7号、通24-1和通系112)在5种栽培条件下(30.0厘米×13.2厘米,30.0厘米×20.0厘米,40.0厘米×20.0厘米,30.0厘米... 本文总结了3种类型(穗数、穗重和中间型)水稻早熟品种(长白7号、通24-1和通系112)在5种栽培条件下(30.0厘米×13.2厘米,30.0厘米×20.0厘米,40.0厘米×20.0厘米,30.0厘米×26.6厘米,50.0厘米+30.0厘米×20.0厘米),公顷9000公斤产量群体的生殖生长期(7月30日~9月15日)的叶/穗、叶面积指数、干重、粒重、千粒重、饱满粒率等性状的生育指标、生育模式、性状差异以及各种栽培方式的产量性状指标和产量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生殖生长 产量结构 栽培
下载PDF
水稻混合稀植栽培技术的研究Ⅰ.水稻混合稀植栽培的增产机理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成瑷 张文香 +4 位作者 赵磊 严光彬 杨银阁 王蕴波 王玉杰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2000年第4期7-12,共6页
采用不等株行距的宽窄行混合和等穴距错位插秧的混合稀植栽培形式 ,研究了边行效应在混合稀植栽培中的作用、混合稀植栽培的产量表现、组成行的产量、边行效应值及增产机理。该栽培技术体系综合了目前普通等株行距稀植和超稀植栽培的优... 采用不等株行距的宽窄行混合和等穴距错位插秧的混合稀植栽培形式 ,研究了边行效应在混合稀植栽培中的作用、混合稀植栽培的产量表现、组成行的产量、边行效应值及增产机理。该栽培技术体系综合了目前普通等株行距稀植和超稀植栽培的优点 ,通过边行效应进一步挖掘增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混合稀植 边行效应 增产机理 株行距搭配
下载PDF
水稻混合稀植栽培技术的研究Ⅱ.水稻混合稀植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9
8
作者 王成瑷 张文香 +4 位作者 赵磊 杨银阁 严光彬 王蕴波 王玉杰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2001年第2期15-19,共5页
:通过多年的试验研究 ,总结了水稻混合稀植的高产栽培技术 ,提出了抛秧育秧或稀播旱育秧 (播种量 150g/m2 ) ;5月 2 5日插秧 ,每穴 2~ 3苗。采用 3行组 ( 50 0 +30 0 +30 0 )cm×( 2 0 0 ,13 3,2 0 0 )cm和 ( 4 0 0 +30 +30 ... :通过多年的试验研究 ,总结了水稻混合稀植的高产栽培技术 ,提出了抛秧育秧或稀播旱育秧 (播种量 150g/m2 ) ;5月 2 5日插秧 ,每穴 2~ 3苗。采用 3行组 ( 50 0 +30 0 +30 0 )cm×( 2 0 0 ,13 3,2 0 0 )cm和 ( 4 0 0 +30 +30 )cm× 2 0 0cm错位插秧 ( 15 0~ 15 8穴 /m2 ) ;4行组栽培方式选用 ( 50 0 +30 0 +30 0 +30 0 )cm× ( 2 6 7,13 3,13 3,2 6 7)cm和 ( 50 0 +30 0 +30 0 +30 0 )cm×2 0 0cm错位插秧 ( 14 3~ 15 5穴 /m2 )的插秧方式。分期施用氮肥 ,氮、磷、钾 ( 2∶1∶1)配方施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混合稀植 栽培技术
下载PDF
水稻混合稀植栽培技术的研究 Ⅲ.混合稀植栽培高产群体的生育规律及产量构成 被引量:5
9
作者 王成瑷 张文香 +6 位作者 赵磊 杨银阁 严光彬 王蕴波 王玉杰 赵秀哲 高连文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2002年第3期11-15,共5页
采用 3个不同熟期的水稻品种 ,在不同形式的混合稀植栽培条件下种植 ,阐述了各品种的生育性状 (株高、叶龄、叶龄指数、茎数、生长量 )在各生育时期的高产生育指标及增长规律、产量、产量结构 (每穴穗数、穗粒数、单穴粒重、经济系数、... 采用 3个不同熟期的水稻品种 ,在不同形式的混合稀植栽培条件下种植 ,阐述了各品种的生育性状 (株高、叶龄、叶龄指数、茎数、生长量 )在各生育时期的高产生育指标及增长规律、产量、产量结构 (每穴穗数、穗粒数、单穴粒重、经济系数、千粒重、饱满率 )及增产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群体 生育规律 产量构成 水稻 混合稀植栽培
下载PDF
40%乙·扑乳油防除玉米田杂草试验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龙植 刘晓舟 许泳峰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03-207,共5页
通过田间小区及大区对比试验的结果表明,40%乙草胺(Acetochlor)+扑草净(Prometryne)EC,对玉米田多种杂草,如稗草、马唐、狗尾草、鸭跖草、藜、铁苋菜等均有特效,防除效果稳定在90%以上.在杂草基数低于200株·m-2的地块,用药量为3000... 通过田间小区及大区对比试验的结果表明,40%乙草胺(Acetochlor)+扑草净(Prometryne)EC,对玉米田多种杂草,如稗草、马唐、狗尾草、鸭跖草、藜、铁苋菜等均有特效,防除效果稳定在90%以上.在杂草基数低于200株·m-2的地块,用药量为3000mL·hm-2,超过200株·m-2的地块,用药量为3750~4500mL·hm-2,施药时期为播种后5~9d.该除草剂对玉米安全、无药害,且不影响下茬作物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扑乳油 化学防除 玉米田杂草 药效试验 除草剂
下载PDF
利用远缘杂交创制多源基因水稻新材料及水稻育种研究策略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剑峰 赵基洪 +5 位作者 姜立雁 初秀成 牛宏伟 祁克刚 杨琳娜 李颖 《中国稻米》 2005年第2期11-12,共2页
概述了远缘杂交类型,提出以转异属植物菰的后代优良材料作为受体,以菰及其它异属植物作为基因供体,通过不同远缘杂交技术,将多种外源植物基因导入同一水稻受体中,创制出多源基因水稻新材料,提出了外源基因植物供体的选择、转基因后代的... 概述了远缘杂交类型,提出以转异属植物菰的后代优良材料作为受体,以菰及其它异属植物作为基因供体,通过不同远缘杂交技术,将多种外源植物基因导入同一水稻受体中,创制出多源基因水稻新材料,提出了外源基因植物供体的选择、转基因后代的处理以及如何同水稻育种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缘杂交 水稻育种 外源 转基因后代 选育 年限 水稻品种 受体 供体 研究策略
下载PDF
长白山区绿带翠凤蝶研究初报 被引量:3
12
作者 袁荣才 李晓光 +1 位作者 王晓强 周剑峰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92-95,共4页
本文报道了长白山区的绿带翠凤蝶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生活史,并对人工饲养方法及开发利用提出了意见。
关键词 绿带翠凤蝶 生活习性 生活史 饲养
下载PDF
水稻五优1号群体结构与产量及米质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柳金来 宋继娟 +3 位作者 李福林 周柏明 刘荣清 任蔚洁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2004年第1期10-14,18,共6页
根据两年试验结果表明,五优1号水稻品种最佳经济氮肥施用量为125.9~139.4kg/hm2,最佳插秧密度为21.7穴/m2。千粒重和成熟度与碾米品质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相关。氮肥施用量与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呈曲线关系,氮肥施用量112.8kg/hm2的条... 根据两年试验结果表明,五优1号水稻品种最佳经济氮肥施用量为125.9~139.4kg/hm2,最佳插秧密度为21.7穴/m2。千粒重和成熟度与碾米品质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相关。氮肥施用量与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呈曲线关系,氮肥施用量112.8kg/hm2的条件下可使蛋白质含量达到最高,其值为8.08%;氮肥施用量128.9kg/hm2处理下直链淀粉最高含量为18.0%。密度与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呈曲线关系,16.8穴/m2密度下蛋白质最高含量为8.2%;密度16.3穴/m2,直链淀粉最高含量为1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五优1号 群体与产量 氮肥与米质 密度与米质
下载PDF
优质、抗病、高产水稻新品种通引58选育报告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彦利 王万成 +2 位作者 严永峰 严光彬 孟令军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2004年第1期28-29,31,共3页
通引58具有优质、抗病和高产等特点,生育期138~140d,生育积温2800℃·d,产量及抗病性优于对照品种通35。
关键词 水稻 通引58 选育报告
下载PDF
北方稻鸭共育栽培技术研究报告(1)——稻鸭共育与栽培密度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彦利 贾玉敏 +3 位作者 严光彬 孟令军 王万成 徐虹 《中国稻米》 2006年第4期28-29,共2页
水稻插秧密度在12.5~25穴/m^2范围内,稻鸭共育时,水稻密度越大,株高越高,叶龄越小,分蘖越少,产量越低。稻鸭共育增产的主要因素是提高千粒重。
关键词 稻鸭共育 插秧密度 产量
下载PDF
氮肥施用量与水稻品质的关系 被引量:55
16
作者 柳金来 宋继娟 +3 位作者 周柏明 崔明元 刘荣清 李长梅 《土壤肥料》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19,共3页
试验结果表明:氮肥用量0~128 9kg/hm2条件下,随着氮肥用量的提高直链淀粉含量随之增高,否则反之;氮肥用量在0~112 8kg/hm2条件下,氮肥用量愈高蛋白质含量逐渐增高;氮肥用量高于112 8kg/hm2蛋白质含量下降。氮肥用量与垩白米率和垩白... 试验结果表明:氮肥用量0~128 9kg/hm2条件下,随着氮肥用量的提高直链淀粉含量随之增高,否则反之;氮肥用量在0~112 8kg/hm2条件下,氮肥用量愈高蛋白质含量逐渐增高;氮肥用量高于112 8kg/hm2蛋白质含量下降。氮肥用量与垩白米率和垩白度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水稻产量与品质表现明显的矛盾。在产量因素中穗数越多精米率和整精米率越低,垩白米率和垩白度也越大;千粒重、成熟度愈高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亦高,而垩白米率、垩白度则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用量 水稻品质 直链淀粉 蛋白质
下载PDF
长白山区金凤蝶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袁荣才 宗秋菊 袁雨 《农业与技术》 2000年第1期36-38,41,共4页
本文报道了金凤蝶在长白山区的发生情况,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生活史,并介绍了人工饲养方法及该蝶的价值。
关键词 长白山区 金凤蝶 生活习性 形态特征 人工饲养
下载PDF
阔草除EC防除稻田杂草试验报告 被引量:1
18
作者 郑龙植 安仁善 +3 位作者 马兆云 尹斌 于光磊 赵承德 《杂草科学》 2005年第1期34-35,共2页
36%阔草除EC防除稻田杂草雨久花、鸭舌草、野慈姑、泽泻、萤蔺、扁秆草等,用药量为2250ml/hm2,施药期为插秧后25d(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株高10~15cm),施药前1d排水,对水450kg/hm2喷雾,防除效果稳定在90%以上。如田间后期有高龄稗草... 36%阔草除EC防除稻田杂草雨久花、鸭舌草、野慈姑、泽泻、萤蔺、扁秆草等,用药量为2250ml/hm2,施药期为插秧后25d(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株高10~15cm),施药前1d排水,对水450kg/hm2喷雾,防除效果稳定在90%以上。如田间后期有高龄稗草需同时防治,可加二氯喹啉酸(快杀稗)一起喷雾,即可达到一次用药全田无杂草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草除 杂草 防除效果
下载PDF
稻水象甲的扩散原因及治理对策 被引量:15
19
作者 张富满 王越人 王宝春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2006年第5期42-44,共3页
稻水象甲是一种危险的检疫性害虫,自1993年迁入我省以来,发生面积扩展迅速,发生程度逐年加重。究其原因,是由于该虫具很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且食性庞杂,成虫既可随气流传播,也可随水流传播。而且,该虫还可行孤雌生殖,只要有一头雌虫即... 稻水象甲是一种危险的检疫性害虫,自1993年迁入我省以来,发生面积扩展迅速,发生程度逐年加重。究其原因,是由于该虫具很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且食性庞杂,成虫既可随气流传播,也可随水流传播。而且,该虫还可行孤雌生殖,只要有一头雌虫即可建立种群,很难控制。防治上应提倡采取综合性措施,化防时应倡导群防、联防,统一防治防止扩散,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控制其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水象甲 迁移 孤雌生殖 外来物种
下载PDF
水稻自动调节与产量 被引量:9
20
作者 柳金来 宋继娟 +2 位作者 李福林 李彦利 刘荣清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2001年第5期8-14,共7页
在密、稀、超稀和极端稀植群体中 ,初步研究了水稻群体条件下的个体自动调节与分蘖生长、干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水稻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具有很强的调节能力 ,生育初期的调节能力较小 ,随着群体系统的不断发展调节... 在密、稀、超稀和极端稀植群体中 ,初步研究了水稻群体条件下的个体自动调节与分蘖生长、干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水稻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具有很强的调节能力 ,生育初期的调节能力较小 ,随着群体系统的不断发展调节能力逐步增强。提高光合势和净同化率有利于增加产量。施肥量、密度与产量分别呈显著水平 ,二者互作效应不显著。群体的产量因素可相互调节 ,稀植条件下单位面积穗数减少 ,千粒重和成熟度增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自动调节 分蘖 干物质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