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BL教学法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
作者 梁成青 朱耀峰 +2 位作者 吴国运 龚兴牡 熊健 《基础医学教育》 2013年第6期561-563,共3页
为探索高等医学教育新的教学方式,以PBL教学法为尝试,对吉首大学医学院2009级护理本科4个班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分别开展PBL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结果显示PBL教学法在某些方面与传统教学法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 系统解剖学 教学方法 PBL教学法
下载PDF
人体解剖学标本考试数字化题库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梁成青 朱耀峰 +1 位作者 彭清兵 吴长初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8年第3期57-58,共2页
关键词 人体解剖学 标本考试 数字化 多媒体技术 题库 医学教学 现代技术 教学手段
下载PDF
婴幼儿肌内注射部位的解剖学观测 被引量:4
3
作者 吴长初 刘金伟 丁自海 《解剖与临床》 2007年第6期380-382,共3页
目的:为婴幼儿肌内注射最佳部位的选择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对20具婴幼儿尸体标本和4套幼儿断层标本的臀区、股外侧区和三角肌区的血管神经走行和毗邻关系进行解剖观察,测量各区皮肤、浅筋膜和肌的厚度。结果:臀区外上部的皮肤和浅筋膜... 目的:为婴幼儿肌内注射最佳部位的选择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对20具婴幼儿尸体标本和4套幼儿断层标本的臀区、股外侧区和三角肌区的血管神经走行和毗邻关系进行解剖观察,测量各区皮肤、浅筋膜和肌的厚度。结果:臀区外上部的皮肤和浅筋膜厚(0.86±0.23)cm,肌厚(1.65±0.30)cm;股外侧区中部皮肤、浅筋膜厚(0.64±0.28)cm,肌厚(1.29±0.18)cm;三角肌区中部皮肤、浅筋膜厚(0.65±0.11)cm,肌厚(0.74±0.12)cm。以上各部肌质较厚,无重要血管神经。结论:从安全角度考虑,婴幼儿肌内注射以股外侧区中部作为首选部位为宜,次选臀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肌内注射 应用解剖
下载PDF
局部解剖后标本的管理与综合利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梁成青 杨明艳 +1 位作者 张珈东 田玉和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4-275,共2页
近年来,尸体来源越来越困难,解剖学教学一直是国内外医学院校教学改革中困难最大的学科之一。本教研室积极探索,把尸体标本的综合利用作为改革的关键环节,使解剖学多门课程的实验教学资源共享的新模式。既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近年来,尸体来源越来越困难,解剖学教学一直是国内外医学院校教学改革中困难最大的学科之一。本教研室积极探索,把尸体标本的综合利用作为改革的关键环节,使解剖学多门课程的实验教学资源共享的新模式。既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又能回收优质标本,改善了解剖学的教学条件,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多门课程的教学质量,还提高了教育经费和尸体标本资源的利用程度,对促进解剖学实验室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尸体标本 综合利用 局部解剖 解剖学教学 教学资源共享 实验室建设 管理 实践操作能力
下载PDF
人体解剖陈列标本视质图像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梁成青 熊健 +2 位作者 龚兴牡 吴国运 朱耀峰 《解剖学研究》 CAS 2013年第5期395-396,共2页
充分利用人体陈列标本室,让更多的人走进解剖学,了解人体结构,普及基础医学知识。我们对陈列室标本进行视频及图片拍摄,利用网络数字化技术,制作成人体陈列室视频教学系统,提高了陈列室的开放率,丰富了教学资料,进一步促进了陈列室在教... 充分利用人体陈列标本室,让更多的人走进解剖学,了解人体结构,普及基础医学知识。我们对陈列室标本进行视频及图片拍摄,利用网络数字化技术,制作成人体陈列室视频教学系统,提高了陈列室的开放率,丰富了教学资料,进一步促进了陈列室在教学、科研和科普发挥的重要作用。这是现代陈列标本室(或馆)发展的一个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陈列标本 图像 应用
下载PDF
湘西大学生Heath-Carter法体型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黄大元 张惠娟 +2 位作者 朱耀峰 吴国运 梁成青 《解剖学研究》 CAS 2009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讨湘西大学生的体型特征。方法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吉首大学医学生进行体型评定。结果湘西男女大学生的平均体型值分别为2.74-4.37-3.05和4.92-3.96-2.85,男女生之间的体型存在着明显差异。结论男生骨骼肌比较发达,体脂含... 目的探讨湘西大学生的体型特征。方法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吉首大学医学生进行体型评定。结果湘西男女大学生的平均体型值分别为2.74-4.37-3.05和4.92-3.96-2.85,男女生之间的体型存在着明显差异。结论男生骨骼肌比较发达,体脂含量少,体型属均衡的中胚层体型;女生皮脂发育比较丰满,体型属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 大学生 体型 Heath—Carter法 人体测量
下载PDF
吉首大学医学生体质量指数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黄大元 张惠娟 +2 位作者 田玉和 吴国运 梁成青 《中国校医》 2009年第6期630-631,共2页
目的通过对吉首大学医学生体质指数(BMI)分析,了解大学生的营养现状。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725名在校大学生,测量身高、体质量,用BMI进行营养状况分析。结果78.34%的学生BMI分布于正常范围,16.83%学生体质量过低,4.83%学生体质量超标... 目的通过对吉首大学医学生体质指数(BMI)分析,了解大学生的营养现状。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725名在校大学生,测量身高、体质量,用BMI进行营养状况分析。结果78.34%的学生BMI分布于正常范围,16.83%学生体质量过低,4.83%学生体质量超标、肥胖。男生BMI较女生高,体质量过低率女生高于男生,而超重和肥胖率男生高于女生;城乡之间学生的BMI分布基本一致。结论吉首大学医学生营养存在一定比例的体质量过低和体质量超标肥胖,并有性别差异。高校应强化营养知识教育,提高大学生营养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量指数 营养调查 学生保健服务
原文传递
湘黔边区苗族中小学生体表面积调查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梁成青 黄大元 +2 位作者 吴国运 熊健 石慧娟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31-833,共3页
目的:研究苗族中小学生体表面积的生长发育状况,为建立苗族中小学生健康指标评价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人体测量方法测量苗族学生的身高、体质量值,并利用Stevenson公式计算学生的体表面积。结果:苗族青少年学生的体表面积随年... 目的:研究苗族中小学生体表面积的生长发育状况,为建立苗族中小学生健康指标评价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人体测量方法测量苗族学生的身高、体质量值,并利用Stevenson公式计算学生的体表面积。结果:苗族青少年学生的体表面积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男、女生体表面积发育曲线出现双交叉现象;苗族学生体表面积的发育水平低于汉族、侗族学生。结论:湘黔边区苗族学生体表面积的发育规律与其他民族学生基本趋势一致,但整体发育水平低于汉族、侗族学生,因此,需建立独立的健康指标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表面积 苗族 中小学生 身高 体质量
下载PDF
武陵山区苗族儿童少年体质发育 被引量:6
9
作者 黄大元 张惠娟 +2 位作者 吴国运 梁成青 熊健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3-203,共11页
为了探讨武陵山区苗族儿童少年体质发育特征及其规律。本文采用人体测量学的方法 ,对武陵山区苗族儿童少年17项体质发育指标进行测量,计算11项体质指数。结果表明:1)苗族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均值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2)苗族男女... 为了探讨武陵山区苗族儿童少年体质发育特征及其规律。本文采用人体测量学的方法 ,对武陵山区苗族儿童少年17项体质发育指标进行测量,计算11项体质指数。结果表明:1)苗族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均值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2)苗族男女性的生长发育曲线呈上升趋势并且有交叉现象;3)苗族男性的身高突增年龄为12-14岁,女性则为11-13岁;4)苗族学生的身高均值低于同龄其他民族学生;5)苗族学生的体质指数年龄变化规律与其他民族基本相似,但身体各部分的发育程度不相同;6)苗族学生的维尔维克指数均值高于同龄马山壮族学生。研究显示苗族儿童少年体质发育符合一般生长发育规律,并有性别差异,苗族男女生的体质发育相对落后于汉族等其他民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陵山区 苗族 儿童少年 体质发育
下载PDF
土家族儿童少年Heath—Carter体型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黄大元 张惠娟 +2 位作者 熊健 吴国运 梁成青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21-825,共5页
目的:探讨土家族儿童少年体型发育特征及其规律。方法:应用Heath-Carter体型法对1865名土家族儿童少年进行体型评价。结果:男性中因子值大于女性,内因子值小于女性;男性体型以中胚层和外胚层为主,女性体型以中胚层和内胚层为主;... 目的:探讨土家族儿童少年体型发育特征及其规律。方法:应用Heath-Carter体型法对1865名土家族儿童少年进行体型评价。结果:男性中因子值大于女性,内因子值小于女性;男性体型以中胚层和外胚层为主,女性体型以中胚层和内胚层为主;随着年龄增长,男性由均衡的中胚层体型发展为偏外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女性由均衡的中胚层、偏外胚层的中胚层、三胚层中间型发展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结论:土家族儿童少年男、女性的体型发育存在着差异,男性身体线性程度相对较高,外形上稍瘦小、肌肉发达;女性脂肪含量较多、线性程度较低。与其他群体比较,土家族学生肌肉发达,脂肪含量少,线性程度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型 土家族 儿童少年 HEATH-CARTER体型法
下载PDF
武陵山区苗族儿童青少年Heath-Carter体型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黄大元 张惠娟 +2 位作者 吴国运 梁成青 熊健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10-513,521,共5页
目的:探讨湘鄂渝黔边区苗族儿童青少年体型发育特征及其规律。方法:应用Heath-Carter体型法对1896名苗族青少年进行体型评价。结果:男性中因子值大于女性,内因子值小于女性;男性体型以中胚层为主,女性体型以中胚层和内胚层为主;... 目的:探讨湘鄂渝黔边区苗族儿童青少年体型发育特征及其规律。方法:应用Heath-Carter体型法对1896名苗族青少年进行体型评价。结果:男性中因子值大于女性,内因子值小于女性;男性体型以中胚层为主,女性体型以中胚层和内胚层为主;随着年龄增长,男性由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均衡的中胚层体型发展为偏外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女性由偏内胚层的中胚层、均衡的中胚层、三胚层中间型、内胚层一中胚层均衡型发展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结论:苗族青少年男、女性的体型发育存在着差异,男性身体线性程度相对较高,外形上稍瘦削、肌肉发达;女性脂肪含量较多、线性程度较低。与其他群体比较,苗族学生肌肉发达,线性程度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型 苗族 儿童青少年 HEATH-CARTER体型法
下载PDF
武陵山区土家族儿童少年体表面积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黄大元 张惠娟 +2 位作者 吴国运 梁成青 熊健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17-820,共4页
目的:探讨武陵山区土家族儿童少年体表面积的发育规律.方法:采用人体测量学的方法,对武陵山区1 865例土家族儿童少年(男953例,女912例)的身高、体质量进行测量,用Stevenson公式和胡咏梅公式分别计算学生的体表面积.结果:土家族儿... 目的:探讨武陵山区土家族儿童少年体表面积的发育规律.方法:采用人体测量学的方法,对武陵山区1 865例土家族儿童少年(男953例,女912例)的身高、体质量进行测量,用Stevenson公式和胡咏梅公式分别计算学生的体表面积.结果:土家族儿童少年体表面积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男、女生体表面积发育曲线呈上升趋势并出现双交叉现象;胡咏梅法计算的体表面积值大于Stevenson法.结论:武陵山区土家族儿童少年体表面积的发育规律与其他民族学生的基本一致,但整体发育水平低于达斡尔族、侗族学生.两种方法计算的儿童少年体表面积值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表面积 土家族 儿童少年 人体测量法
下载PDF
肱动脉高位分支及Ⅲ型肌皮神经变异一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梁成青 吴国运 +1 位作者 朱耀峰 吴长处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14-714,共1页
关键词 Ⅲ型肌皮神经变异 高位分支 肱动脉 左上肢
下载PDF
股动脉分支变异标本一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国运 梁成青 +1 位作者 黄大元 熊键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12-812,共1页
笔者在解剖1具中年男尸时,发现股动脉分支存在多处变异,现报告如下。本例变异尸体为男性,50岁左右,身高约170CITI。通过解剖暴露股三角,分离股动脉及其分支,观察动脉走行,游标卡尺(精度0.05mm)动脉管径,照相记录。本例标本... 笔者在解剖1具中年男尸时,发现股动脉分支存在多处变异,现报告如下。本例变异尸体为男性,50岁左右,身高约170CITI。通过解剖暴露股三角,分离股动脉及其分支,观察动脉走行,游标卡尺(精度0.05mm)动脉管径,照相记录。本例标本右侧股动脉Or-径10mm)在腹股沟韧带下方5crfl处的内侧发出股深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支变异 股动脉 标本 动脉分支 变异尸体 动脉管径 游标卡尺 股深动脉
下载PDF
湘鄂渝黔边区苗族学生同身寸与身高的关系 被引量:7
15
作者 黄大元 石慧娟 +2 位作者 梁成青 吴国运 熊健 《解剖学研究》 CAS 2011年第5期351-353,共3页
目的探索湘鄂渝黔边区苗族学生同身寸与身高的关系。方法应用人体测量法测量了1896名(年龄6~16岁)苗族学生的同身寸和身高。结果得出男女生各年龄组同身寸长、身高均值;除16岁女生组外,同身寸长与身高呈正的直线相关。结论同身寸长和... 目的探索湘鄂渝黔边区苗族学生同身寸与身高的关系。方法应用人体测量法测量了1896名(年龄6~16岁)苗族学生的同身寸和身高。结果得出男女生各年龄组同身寸长、身高均值;除16岁女生组外,同身寸长与身高呈正的直线相关。结论同身寸长和身高有直线相关性,可用同身寸长推算身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 学生 同身寸 身高
下载PDF
椎动脉与胸廓内动脉共干起自主动脉弓变异1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梁成青 吴国运 朱耀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0-80,共1页
关键词 动脉起始变异 胸廓内动脉 自主动脉弓 椎动脉 共干 女性标本
下载PDF
苗族青少年体成分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石慧娟 黄大元 +2 位作者 吴国运 梁成青 熊健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97-500,共4页
目的:了解湘黔边区苗族青少年皮褶厚度和体成分的发育规律和特点。方法:采用人体测量方法,测量了1896名湘黔边区苗族青少年的体质量、肱三头肌、肩胛下、髂前上棘和腓肠肌皮褶厚度,利用长岭方程和Brozek公式估测体成分。结果:随年... 目的:了解湘黔边区苗族青少年皮褶厚度和体成分的发育规律和特点。方法:采用人体测量方法,测量了1896名湘黔边区苗族青少年的体质量、肱三头肌、肩胛下、髂前上棘和腓肠肌皮褶厚度,利用长岭方程和Brozek公式估测体成分。结果:随年龄增长,男生皮褶厚度变化幅度较小,而女生的皮褶则持续增厚,除6~岁组外,各年龄段女生皮褶厚度高于男生,多数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个年龄段体密度男生高于女生,体脂比女生高于男生;体脂肪含量女生高于男生,除7、9岁组外,其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11岁瘦体质量女生高于男生,而13岁以后男生高于女生。结论:湘黔边区苗族青少年皮褶发育特点符合青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其皮褶厚度和体成分发育存在性别和地区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成分 皮褶厚度 苗族
下载PDF
湖南农村土家族成人的体型特征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大元 李翠琴 +2 位作者 张惠娟 田淼 覃大保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16-822,共7页
目的 探讨湖南农村土家族成人的体型特征。方法 采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体型方法,对976名(男性528人,女性448人)湖南农村土家族成人的体型进行评价。结果 土家族平均体型男性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3. 43-5. 35-1. 61),女性为内胚层... 目的 探讨湖南农村土家族成人的体型特征。方法 采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体型方法,对976名(男性528人,女性448人)湖南农村土家族成人的体型进行评价。结果 土家族平均体型男性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3. 43-5. 35-1. 61),女性为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5. 18-5. 38-1. 01);随着年龄增长,男女性的内因子值和中因子值均先增加后下降,而外因子值先下降后递增;各年龄组男性内因子值均明显低于女性,中因子值男女性差异无显著性,多个年龄组男性的外因子值明显高于女性。结论 湖南农村土家族成人骨骼、肌肉系统较发达,男性体型较为修长,女性皮下脂肪较发达,体态丰满。30个乡村族群中,土家族成人的中因子值较大,外因子值和内因子值较小,体型与木雅人、尔苏人等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农村 土家族 体型 HEATH-CARTER法 成人
下载PDF
武陵山区苗族学生身体围度发育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大元 张惠娟 +2 位作者 熊健 吴国运 梁成青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64-967,共4页
目的:探讨武陵山区苗族儿童少年身体围度特征及其规律。方法:采用人体测量学的方法,对武陵山区1896例苗族儿童少年(男919例,女977例)的8项围度发育指标进行测量,计算10项围度指数。结果:苗族儿童少年身体围度的各项指标值随年... 目的:探讨武陵山区苗族儿童少年身体围度特征及其规律。方法:采用人体测量学的方法,对武陵山区1896例苗族儿童少年(男919例,女977例)的8项围度发育指标进行测量,计算10项围度指数。结果:苗族儿童少年身体围度的各项指标值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男女性的围度发育曲线呈上升趋势并有交叉现象。苗族男性各围度发育的突增年龄为13、15岁,女性为11~14岁。身高上臂最大围指数和大小腿围度指数值男性高于女性,身高臀围指数值女性高于男性。结论:苗族学生的体围发育符合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并有性别差异,苗族学生的体围特征不同于其他民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陵山区 苗族 儿童少年 身体围度 人体测量法
下载PDF
湘西土家族中小学生九项身体围度发育现状调查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梁成青 黄大元 +4 位作者 熊健 覃大保 田淼 石慧娟 朱耀峰 《解剖学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581-585,共5页
目的:了解土家族中小学生身体围度的发育规律,为体质人类学积累资料,为建立土家族中小学生健康指标评价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人体测量学方法,对1862例(男951例,女911例)土家族中小学生的头围、胸围、腹围、腰围、臀围、上臂紧张围、... 目的:了解土家族中小学生身体围度的发育规律,为体质人类学积累资料,为建立土家族中小学生健康指标评价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人体测量学方法,对1862例(男951例,女911例)土家族中小学生的头围、胸围、腹围、腰围、臀围、上臂紧张围、上臂围、大腿最大围、小腿围等指标进行测量.结果:土家族中小学生身体围度的各项指标值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但同性别不同的年龄段和同年龄段不同的性别各指标值的增长速度都不同.增长速度最快的是臀围、胸围、腹围,最慢的是头围.大部分围度值女生都快于男生.结论:土家族中小学生身体围度的增长符合青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有性别差异,并与本地区的苗族中小学生体围比较也有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族 中小学生 围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