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维护与利用的人类学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谭卫华 罗康隆 《柳州师专学报》 2014年第4期1-3,8,共4页
对族际文化格局失衡的扩大,生态灾变日益严重的问题,20世纪50年代,政府即开始采取一系列的监管与控制生态资源的利用、实行生态维护与环境保护措施。如反"公地悲剧"等生态救治办法。但这些"一刀切"的行政手段或科... 对族际文化格局失衡的扩大,生态灾变日益严重的问题,20世纪50年代,政府即开始采取一系列的监管与控制生态资源的利用、实行生态维护与环境保护措施。如反"公地悲剧"等生态救治办法。但这些"一刀切"的行政手段或科技保护难以改善环境的现状。从生态人类学出发,遵循各民族自身对生态资源利用与维护的理念与方式,整合不同民族的传统生态智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问题,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生态维护 人类学视角 传统生态文化
下载PDF
生态人类学田野调查纲要概说 被引量:2
2
作者 游俊 吴正彪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1-6,共6页
生态人类学是文化人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为的生态行为直接影响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有效利用。因此,开展生态人类学的田野调查不仅十分重要,而且也非常必要。为此,本文立足于人类生态行为在田野调查中的实际与运用这一原则... 生态人类学是文化人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为的生态行为直接影响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有效利用。因此,开展生态人类学的田野调查不仅十分重要,而且也非常必要。为此,本文立足于人类生态行为在田野调查中的实际与运用这一原则拟定了《生态人类学调查大纲》,并在文中对此《大纲》的调查操作要求进行了说明,为今后此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参考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人类学 田野调查纲要 生态行为
下载PDF
明清以来苗族鼓舞文化的历史人类学透视 被引量:5
3
作者 成臻铭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25-31,41,共8页
文章对苗族鼓文化发展脉络进行梳理,认为苗族木皮鼓由木鼓演变而来,在制作与使用苗鼓的过程中形成特定形态的鼓舞文化。苗族鼓舞历经春秋战国、唐宋时期的文化累积,到明清时期完整形成,清代以来苗族农闲时举办的五种典型鼓舞彰显了苗区... 文章对苗族鼓文化发展脉络进行梳理,认为苗族木皮鼓由木鼓演变而来,在制作与使用苗鼓的过程中形成特定形态的鼓舞文化。苗族鼓舞历经春秋战国、唐宋时期的文化累积,到明清时期完整形成,清代以来苗族农闲时举办的五种典型鼓舞彰显了苗区闲暇文化生活形态,其象形动作在描绘苗民农耕生活情景同时又反映了农耕民族的生活规律,展示了云贵高原及周边山地民族丰富的农耕文化内涵。苗族鼓舞文化作为民间传统文化,既来源于苗族家庭生活又成为苗族家庭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并深深影响整个苗族社会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以来 苗族 鼓舞文化 历史人类学
下载PDF
生态人类学眼中的“生态灾变” 被引量:2
4
作者 罗康智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15-18,共4页
20世纪提及的生态灾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由于我们面对的现代人类社会不仅民族文化多元并存,而且主流学科体系分化极其细密,生态灾变的内涵和外延在不同学科、不同学者间在理解上分歧较大。为此笔者想从多元文化并存的角度出发,对... 20世纪提及的生态灾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由于我们面对的现代人类社会不仅民族文化多元并存,而且主流学科体系分化极其细密,生态灾变的内涵和外延在不同学科、不同学者间在理解上分歧较大。为此笔者想从多元文化并存的角度出发,对生态灾变的实质作一个深层次的透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人类学 文化 生态灾变 实质
下载PDF
论民族生计方式与生存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79
5
作者 罗康隆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4-51,共8页
 人类生存环境的多样化,从本质上规约了各民族的生计方式很难整齐划一。形形色色的生计方式表明人类对不同资源的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利用。这种差异不仅是必然的,而且也正是人类所期待的。生态环境不能产生生计方式,只能稳定生计方...  人类生存环境的多样化,从本质上规约了各民族的生计方式很难整齐划一。形形色色的生计方式表明人类对不同资源的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利用。这种差异不仅是必然的,而且也正是人类所期待的。生态环境不能产生生计方式,只能稳定生计方式。社会环境对民族生计方式的形成更具影响力,这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互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计方式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文化适应
下载PDF
意大利地理学会图书馆珍藏的中文图志:对中国西南各族民风的图文阐释 被引量:5
6
作者 白佐良 吴合显 +1 位作者 皇甫睿(译) 罗康隆(校注)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103-118,共16页
一、藏品编目简介 罗马的意大利地理学会图书馆,至今珍藏着众多来自国外的典籍,其中来自中国和日本的原版图志文献最引人注目。这批珍贵资料大部分来自地理学会会员的捐赠,收藏时间在20世纪初,包括手绘地图、游记稿本、图志文献的... 一、藏品编目简介 罗马的意大利地理学会图书馆,至今珍藏着众多来自国外的典籍,其中来自中国和日本的原版图志文献最引人注目。这批珍贵资料大部分来自地理学会会员的捐赠,收藏时间在20世纪初,包括手绘地图、游记稿本、图志文献的抄临本,以及碑刻拓片、雕版印刷的书籍等等。地理学会图书馆直到1984年,才完成对珍贵资料的整理编目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会图书馆 中国西南 意大利 地理 珍藏 阐释 图文 民风
下载PDF
湘西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真 《凯里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6-10,共5页
湘西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了解与认识湘西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窗口。保护与开发被现代文明边缘化、濒危化的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必须承担的任务,我们应当树立理性的遗产保护与传承观念,... 湘西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了解与认识湘西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窗口。保护与开发被现代文明边缘化、濒危化的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必须承担的任务,我们应当树立理性的遗产保护与传承观念,对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绩效化的管理,并作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工作,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资金投入,建立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障机制,最终达到保护与开发湘西土家族文化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土家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下载PDF
“以内驭外”:论清代土司城市建筑布局的政治文化倾向——以土家族区域为例证 被引量:3
8
作者 成臻铭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9-15,74,共8页
土司城研究,系土司政治物态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历史上土司城的频繁搬迁折射了土司命运变化和土司区变动,从而使土司在建筑选址和城市规划设计上形成了迷恋风水、注重内外区分、以内驭外的政治文化倾向,建构了伦理型建筑体系。土司... 土司城研究,系土司政治物态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历史上土司城的频繁搬迁折射了土司命运变化和土司区变动,从而使土司在建筑选址和城市规划设计上形成了迷恋风水、注重内外区分、以内驭外的政治文化倾向,建构了伦理型建筑体系。土司城市体系及其对外通道"官道"的研究,是剥开土司区神秘政治面纱和强化历史的政治人类学研究现场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土司城 建筑布局 政治文化
下载PDF
论清代土司区变动的过程、特点及原因——以土家族区域为例证 被引量:1
9
作者 成臻铭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35-42,共8页
文章以土家族区域为例证讨论了清代土司区变动的过程、特点及原因,认为清代土司区变动过程反映了清朝在"家/国"认识问题上的转化过程,国家权力与秩序调整的核心是土司区的自治必须绝对服从王朝国家的根本利益,王朝国家的政治... 文章以土家族区域为例证讨论了清代土司区变动的过程、特点及原因,认为清代土司区变动过程反映了清朝在"家/国"认识问题上的转化过程,国家权力与秩序调整的核心是土司区的自治必须绝对服从王朝国家的根本利益,王朝国家的政治需要和内忧外患决定了我国土司区的变动乃至是否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土司区 变动 特点 原因
下载PDF
侗族鼓楼建筑象征“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以通道侗族自治县阳烂村为个案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晓春 《船山学刊》 CSSCI 2010年第1期74-77,共4页
通过建筑人类学田野调查,对阳烂村侗族鼓楼立柱式结构、外部建筑空间语言形态以及鼓楼选择地点和朝向,作了"文化持有者"的"深度描述",并以详实的田野资料论证了阳烂村鼓楼建筑天人合一的宇宙自然法则和楼桥相映的&q... 通过建筑人类学田野调查,对阳烂村侗族鼓楼立柱式结构、外部建筑空间语言形态以及鼓楼选择地点和朝向,作了"文化持有者"的"深度描述",并以详实的田野资料论证了阳烂村鼓楼建筑天人合一的宇宙自然法则和楼桥相映的"类生命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鼓楼 福桥 天人合一 宇宙法则 类生命意识
下载PDF
侗族干栏民居建筑墙的人文空间与神性空间的统一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晓春 罗康隆 《怀化学院学报》 2010年第12期9-12,共4页
生态建筑人类学作为一种方法论,对侗族干栏民居建筑墙、门、窗结构的解读,它既有遮风挡雨、隔湿避瘴的生态适应功能和增强房屋建筑的力学稳定支撑作用,又有侗族建筑艺术特色和文化功能。侗族干栏式建筑在文化内涵上,墙、门、窗蕴含着侗... 生态建筑人类学作为一种方法论,对侗族干栏民居建筑墙、门、窗结构的解读,它既有遮风挡雨、隔湿避瘴的生态适应功能和增强房屋建筑的力学稳定支撑作用,又有侗族建筑艺术特色和文化功能。侗族干栏式建筑在文化内涵上,墙、门、窗蕴含着侗族原始信仰体系中的"生命神性",展示着侗族生态建筑宇宙观,使干栏建筑的围隔空间形成一个人性的空间,它既是建筑空间化的人性表述,又是对"人宅相扶,感通天地"即对"天人合一"生态建筑宇宙观和建筑人类学的深度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人类学 侗族干栏建筑 生态建筑宇宙观 人性空间 民族志深度描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