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反馈干预为目的、由输血医师主导的临床用血评估评价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聂志扬 胡俊华 +1 位作者 李淑萍 宫济武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7年第3期217-221,共5页
目的探讨建立临床用血评估评价的方法和意义,建立高效的临床用血评估评价体系,反馈干预临床,提高用血质量。方法制定临床用血评估评价流程,在细化输血管理信息系统对相关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加强输血医师对医疗过程记录的检查。结果... 目的探讨建立临床用血评估评价的方法和意义,建立高效的临床用血评估评价体系,反馈干预临床,提高用血质量。方法制定临床用血评估评价流程,在细化输血管理信息系统对相关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加强输血医师对医疗过程记录的检查。结果内科治疗输血前评估由输血医师结合实验室指标和病历记录进行。围手术期用血风险评估需构建单病种术中及术后用血影响因素评分系统,以腰椎管狭窄症为例,评分4分以上患者的围手术期用血比例>50%。这些评估方法显著降低了申请量及发血量。输血后评价首先由输血管理信息系统按单病种或科室自动进行,对不合理用血病例由输血医师依据病历记录进行人工评价。结论以信息系统数据和医疗记录为基础,由输血医师进行个体化临床用血评估评价才能更好的反馈干预临床工作,符合循证医学和精准医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馈干预 输血前评估 输血后评价
下载PDF
低体质量儿童外周血干细胞采集输血反应1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小超 吴轶苹 +3 位作者 黄东生 张伟令 王阳 李淑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3期6693-6693,共1页
目的:报告1例低体质量儿童行外周血干细胞采集过程中出现输血反应的情况。方法:患儿,女,6岁,体质量16kg,于2005-08/2005-09入院,诊断为神经母细胞瘤Ⅳ期。外周血干细胞采集预处理方案为环磷酰胺1g/d×2d、法玛新10mg/d×3d、长... 目的:报告1例低体质量儿童行外周血干细胞采集过程中出现输血反应的情况。方法:患儿,女,6岁,体质量16kg,于2005-08/2005-09入院,诊断为神经母细胞瘤Ⅳ期。外周血干细胞采集预处理方案为环磷酰胺1g/d×2d、法玛新10mg/d×3d、长春新碱0.4mg/d×5d。采集前30min给予地塞米松2.5mg预防输血反应的发生。外周血干细胞采集应用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调至儿童采集程序,配以小体积分离槽和小体积收集槽。机器正常初始化后,采用去白辐照悬浮红细胞100mL,将其用生理盐水1∶1稀释至200mL,进行全血灌注冲盈管路。当返血管路返出全血、首次溢出结束后停机,将其与患儿管路相连接,开机时全血流速设定为15mL/min。结果:①第1次开机19min后,患儿从耳阔至面部出现潮红,随即出现红色皮疹、瘙痒、燥动不安,过5min后全身出现红疹,血压90/60mmHg,心率124次/min,立即停机用盐水维持通路,静脉给予地塞米松2mg,非那根25mg,10%葡萄糖酸钙10mL,临床观察10min后患儿安静入睡,血压90/70mmHg,心率120次/min,重新开机,设定全血流速为15mL/min,20min后提高全血流速至25mL/min,共循环5000mL,用时3小时26分。②次日,开机前30min给予地塞米松5mg,开机后10min患儿出现胸闷,全身无皮疹,心率90次/min,停机,盐水维持密切观察,10min后患儿无不适,心率100次/min,重新开机,共循环5000mL全血,用时3小时38分。结论:①低体质量儿童在外周血干细胞采集过程中出现输血反应后,经及时处理顺利完成采集,并获得了足够的外周血干细胞。②设定全血流速15mL/min是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运转程序的最低限,输血速度较快,这可能是小儿发生输血过敏反应的一个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体质量 儿童 外周血干细胞 采集 输血反应
下载PDF
输血前红细胞相容性检测的自动化技术 被引量:2
3
作者 宫济武 李淑萍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1999年第1期46-47,共2页
输血是一项有益又安全的治疗措施.但血液的红细胞血型有23个血型系统、一血型集合和高低频率组,约500多种血型抗原.特别是临床有意义的ABO、Rh等6个血型系抗原、抗体的存在使输血前相容性检测在安全输血方面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输血前 红细胞 血型抗原 ABO 血型系统 安全输血 临床 血液 相容性 治疗措施
下载PDF
患者输血前评估与输血后评价的个体化管理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淑萍 宫济武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7年第3期209-211,216,共4页
为适应医疗服务发展对血液供应和保障的需要,2012年《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从节约稀缺人类资源,临床安全有效输血的角度提出了在输血治疗过程中加强患者输血前评估与输血后评价的相关要求。另外从输血医学学科建设的角度,也亟... 为适应医疗服务发展对血液供应和保障的需要,2012年《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从节约稀缺人类资源,临床安全有效输血的角度提出了在输血治疗过程中加强患者输血前评估与输血后评价的相关要求。另外从输血医学学科建设的角度,也亟需从学科内涵及专业的定位角度予以充分认知,并确定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前评估 输血后评价 个体化管理
下载PDF
ABS-2000全自动血库系统对输血相容性检测进行全面质量控制的评价
5
作者 宫济武 李淑萍 +1 位作者 周航 林东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91-193,共3页
目的 评价ABS 2 0 0 0全自动血库系统 (以下简称ABS系统 )在临床输血实验室全面质量控制中的意义。方法 使用人工设计的各种样本对ABS系统进行特异性、灵敏度及抗干扰实验的对比评估 ,并对临床 5 2 2 6例标本进行ABO正反定型、Rh(D)... 目的 评价ABS 2 0 0 0全自动血库系统 (以下简称ABS系统 )在临床输血实验室全面质量控制中的意义。方法 使用人工设计的各种样本对ABS系统进行特异性、灵敏度及抗干扰实验的对比评估 ,并对临床 5 2 2 6例标本进行ABO正反定型、Rh(D)测定及抗体筛检测定 ,分析其结果。结果 检测标本在特异性、灵敏度和抗干扰实验中均能达到设计要求 ,并优于手工Polybrene方法 (以下简称凝聚胺法 )。ABO血型测定 5 2 2 6份 ,除 1 39份正反定型不符 (NTD)外 ,其他测定血型全部与报告血型相符 ;Rh(D)所测结果为 2份NTD ,5 2 2 6份结果全部相符。抗体筛检测定 5 2 2 6份 ,抗筛阳性 2 0 1份 ,使用同一种抗筛细胞进行凝聚胺法抗筛测定阳性仅为 1 4 8份 (P <0 .0 0 5 )。结论 ABS系统应用的固相检测技术具有较高的敏感度 ,能检测出较弱的IgG类不规则及自身抗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S-2000全自动血库系统 输血相容性检测 质量控制 ABS系统 抗体筛检 反定型 正定型
下载PDF
输血传播病毒标志物初复检模式在临床输血中意义的探讨
6
作者 李淑萍 宫济武 +1 位作者 林东 周航 《中国医药导刊》 2003年第5期355-356,共2页
目的:探讨献血者输血传播病毒标志物初复检模式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及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自1994年至2001年间,对成品血液随机检测爱滋病(HIV)抗体,丙肝(HCV)抗体及乙肝表面抗原(HBsAg)测定,共12156份,按初复检前及初复检后两个不同规... 目的:探讨献血者输血传播病毒标志物初复检模式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及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自1994年至2001年间,对成品血液随机检测爱滋病(HIV)抗体,丙肝(HCV)抗体及乙肝表面抗原(HBsAg)测定,共12156份,按初复检前及初复检后两个不同规定检测标准时期进行分别统计。结果:开展初复检前阳性率HIV 0%;HCV 0.99%;HBsAg 0.70%;开展初复检后阳性率:HIV0%;HCV0.37%;HBsAg0.42;x^2: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HCV:P<0.005;HBsAg:P<0.05)。结论:通过初复检,能很好地改善血液检测质量,但如要显著提高检测质量,应建立专门的试剂质量评估方法和提高试剂质量标准,并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将发展成熟的检测技术尽快用于实际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传播病毒 临床输血 艾滋病抗体 丙肝抗体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下载PDF
预存式联合自体回收式输血对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凝血功能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郑蔷 李淑萍 马毳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10期1924-1926,1929,共4页
【目的】探讨预存式联合自体回收式输血对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凝血功能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 【目的】探讨预存式联合自体回收式输血对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凝血功能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预存式联合回收式自体输血,对照组采用异体输血,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感染率、血常规指标[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凝血功能指标[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时间(TT)]及细胞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及NK)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感染率2.17%(1/46),与对照组8.70%(4/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04,P>0.05);两组患者输血后2 h及24 h的Hb、Hct、PLT、FIB、PT、APTT 及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对照组输血后24 h及72 h的CD3^+、CD4^+、CD4^+/CD8^+及NK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24 h的CD3^+、CD4^+、CD4^+/CD8^+及NK显著下降(P<0.05),72 h的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输血后CD3^+、CD4^+、CD4^+/CD8^+及NK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存式联合回收式自体输血安全有效,且对免疫功能无明显抑制,优于异体输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自体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血液凝固 免疫 细胞
下载PDF
术中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的临床对比 被引量:16
8
作者 韩洪祯 《东南国防医药》 2016年第1期54-55,72,共3页
目的探讨术中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医院自2014年7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出血量>400 m L的大、中型手术的104例输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2014年7-12月期间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51例为对照组,实施开放性输血。2015年... 目的探讨术中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医院自2014年7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出血量>400 m L的大、中型手术的104例输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2014年7-12月期间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51例为对照组,实施开放性输血。2015年1-5月期间符合标准的患者53例为观察组,实施限制性输血。对比两组患者的输血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7%,输血总量和人均输血量分别为1014.63个单位红细胞和(2.09±1.05)个单位红细胞;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69%,输血总量和人均输血量分别为1534.43个单位红细胞和(3.14±1.47)个单位红细胞;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输血总量和人均输血量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开放性输血相比,行手术输血治疗的患者采取限制性输血,不仅能明显节省血液资源,还可降低其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性输血 限制性输血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临床用血管理评价指标的意义及应用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李淑萍 林东 宫济武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7年第3期212-216,共5页
目的探讨临床用血管理评价的内涵和意义,确定临床用血管理评价的指标,完善临床用血评估评价体系。方法将输血的统计数据结合现有医院医政管理已确定的统计数据,按照用血相关的法规和指南的要求和控制标准,在医院间、临床用血科室、临床... 目的探讨临床用血管理评价的内涵和意义,确定临床用血管理评价的指标,完善临床用血评估评价体系。方法将输血的统计数据结合现有医院医政管理已确定的统计数据,按照用血相关的法规和指南的要求和控制标准,在医院间、临床用血科室、临床用血医生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建立临床用血管理评价的相应指标。结果确定临床用血管理评价的定义,确立13个评价指标名称、计算公式、意义和应用方向。结论通过制定完善临床用血管理评价指标,为医院和行政管理部门实现《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的要求,为临床加强临床用血管理、提高安全有效用血水平、节约血液资源提供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血管理 用血评价 评价指标
下载PDF
血浆置换在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术前的应用(附53例报告)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淑萍 宫济武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0-131,共2页
目的 分析血浆置换 (PE)在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 (MG)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血浆置换使用美国CS 30 0 0PLUS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 ,置换液使用生理盐水、“70 6”代血浆和新鲜冰冻血浆 ,采出血浆量为2 0 0 0ml,时间间隔为 4 8h。结果 ... 目的 分析血浆置换 (PE)在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 (MG)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血浆置换使用美国CS 30 0 0PLUS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 ,置换液使用生理盐水、“70 6”代血浆和新鲜冰冻血浆 ,采出血浆量为2 0 0 0ml,时间间隔为 4 8h。结果 全部患者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 ,达到可施行胸腺切除手术临床要求的指征。结论 血浆置换配合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是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提高疗效的有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胸腺切除术 重症肌无力 手术指征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下载PDF
2020年全国临床用血质量控制指标调研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聂志扬 赵学彬 +1 位作者 马婉茹 李淑萍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3年第4期514-517,共4页
目的分析2020年全国临床用血质量控制指标,为临床用血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20年全国各地区医疗机构的临床用血质量控制指标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到2438份临床用血质控数据。其中三级医院1673(68.62%)... 目的分析2020年全国临床用血质量控制指标,为临床用血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20年全国各地区医疗机构的临床用血质量控制指标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到2438份临床用血质控数据。其中三级医院1673(68.62%)家、二级医院594(24.37%)家;二级以下及其他未定级医院171(7.01%)家。各级别医院间每千单位用血输血专业技术人员数、千输血人次输血不良反应上报例数、三四级手术台均用血量、出院患者人均用血量等临床用血质控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除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室内质控率以及手术患者自体输血率外,其他质控指标数据在地区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用血质量控制指标在不同等级和不同地区医院间存在一定差异,临床用血管理工作仍有较大改进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控制 指标 临床用血
下载PDF
ABO血型正反定型及交叉配血实验在外科病人手术输血中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晨雪 李淑萍 +2 位作者 李松涛 赵艳艳 王珍凤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2期295-298,共4页
目的:探讨ABO血型正反定型及交叉配血实验在外科手术患者输血中的应用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80例行ABO正反定型与交叉配血治疗的外科手术患者,记录ABO反定型与交叉配血不合的标本,使用2-Me处理被患... 目的:探讨ABO血型正反定型及交叉配血实验在外科手术患者输血中的应用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80例行ABO正反定型与交叉配血治疗的外科手术患者,记录ABO反定型与交叉配血不合的标本,使用2-Me处理被患者自身冷抗体凝集的红细胞,同时使用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对血型不规则抗体以及特异性进行筛选和鉴定。分析ABO血型反定型不符合以及交叉配血不合的影响因素。结果:对正反定型完全无凝集反应的80例血清标本进行交叉配血实验,其中8例存在凝集反应,配血不合情况;导致外科手术患者输血中ABO血型反定型不符交叉配血不合的主要因素包括自身冷抗体、血型抗原性减弱、血型不规则抗体以及血型抗体效价减弱等。结论:ABO血型正反定型及交叉配血治疗中的患者中,大部分配血一致,少数的交叉配血不合,主要与自身冷抗体、血型抗原性减弱、血型不规则抗体以及血型抗体效价减弱等因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 血型正反定型 交叉配血
原文传递
青藤碱通过调控STAT3及NF-κB信号通路对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莹莹 周世颖 +5 位作者 陈洁 乔璎 赵逸 吴佳玙 吴英理 翁巍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34-1638,共5页
目的探讨青藤碱对骨髓瘤U266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培养好的U266细胞用不同浓度青藤碱(0、0.5、1、2 mmol/L)处理,空白对照组加入0.5%浓度的DMSO。用CCK-8检测U266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 目的探讨青藤碱对骨髓瘤U266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培养好的U266细胞用不同浓度青藤碱(0、0.5、1、2 mmol/L)处理,空白对照组加入0.5%浓度的DMSO。用CCK-8检测U266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相关蛋白、凋亡相关蛋白、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3)及基因结合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青藤碱处理组U266细胞凋亡率增加,增殖能力降低,抗凋亡相关蛋白Bcl-2及Mcl-1表达水平下降、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表达水平上调,STAT3、NF-κB信号通路活性降低,表现为p-STAT3、p-IκBα的表达水平下降。结论青藤碱通过下调STAT3及NF-κB信号通路活性,促进骨髓瘤U266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藤碱 骨髓瘤 U266细胞 STAT3信号通路 NF-ΚB信号通路
下载PDF
微柱凝胶法检测不规则抗体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长浩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4年第21期3040-3042,共3页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检测不规则抗体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申请输血的住院患者29 873例,采用微柱凝胶法对受血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以及抗人球蛋白试验,并对筛查阳性标本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不规...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检测不规则抗体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申请输血的住院患者29 873例,采用微柱凝胶法对受血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以及抗人球蛋白试验,并对筛查阳性标本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显示,在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的患者血清中抗体阳性率为90.2%(92/9 123),无输血史或妊娠史的患者为9.8%(10/20 750),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T检测结果显示:有输血史或妊娠史患者的DAT阳性率与无输血史或妊娠史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交叉配血结果显示,大多数患者出现交叉配血主要是主侧聚集。主侧聚集的DAT阳性率与次侧聚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体特异型鉴定结果显示:Rh-hr血型系统出现抗体阳性率为20.59%。102例患者共检测出45例特异型抗体,占44.11%。有无输血史或妊娠史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柱凝胶法应用到抗体筛查时灵敏度高,结果准确,且省时省力,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凝胶法 不规则抗体 检测
下载PDF
配血中发现1例AB_2亚型的报告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润慈 王秋萍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5年第1期79-79,共1页
关键词 配血 亚型 诊断 血型 血红蛋白 出血倾向 骨髓片 发现
下载PDF
脐血库造血干细胞冻存方法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6
作者 韩洪祯 《北京医学》 CAS 2016年第6期610-612,共3页
脐带血富含造血干细胞和各系祖细胞,被认为是除骨髓以外的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移植用的造血干细胞来源。与骨髓血相比,脐血来源丰富,容易采集,寻找无关供体时间短,HLA配型要求低,具有更强的扩增潜能、复制能力,传播巨细胞病毒危险性低,... 脐带血富含造血干细胞和各系祖细胞,被认为是除骨髓以外的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移植用的造血干细胞来源。与骨髓血相比,脐血来源丰富,容易采集,寻找无关供体时间短,HLA配型要求低,具有更强的扩增潜能、复制能力,传播巨细胞病毒危险性低,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危险性小和可扩充少数民族供体库等优点[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 脐血库 脐带血 移植物抗宿主病 骨髓血 脐血来源 非程控降温 巨细胞病毒 祖细胞 冷冻保护剂
下载PDF
全血放置时间对血小板检测的影响
17
作者 李松涛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10X期69-70,共2页
目的:探讨全血放置不同时间对血细胞分析仪上检测血小板的影响。方法:使用EDTA-K2抗凝血放置不同时间检测血小板并用瑞氏染色不同时间抗凝血涂片观察血小板分布情况,与手工法检测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全血放置0分钟、5分钟、6小时时机... 目的:探讨全血放置不同时间对血细胞分析仪上检测血小板的影响。方法:使用EDTA-K2抗凝血放置不同时间检测血小板并用瑞氏染色不同时间抗凝血涂片观察血小板分布情况,与手工法检测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全血放置0分钟、5分钟、6小时时机测与手工法结果血小板<90×109/L时t值<0.01,有极显著性差异。血小板>90×109/L时t值<0.05,有显著性差异。血小板检测结果均减少在10min、30min、90min、120min时机测与手工法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时,EDTA-K2抗凝血在10min至120min之间检测,结果真实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抗抗凝 放置时间
下载PDF
以髓系肉瘤合并皮肌炎为初发表现的急性早期前体T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
18
作者 王莹莹 周世颖 +2 位作者 胡月梅 罗浩 翁巍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5期773-776,共4页
急性早期前体T淋巴细胞白血病(early T-cell precursor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ETP-ALL)属于早期非成熟的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T-ALL),其肿瘤细胞即早期前体T细胞为早期从骨髓迁移至胸腺的... 急性早期前体T淋巴细胞白血病(early T-cell precursor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ETP-ALL)属于早期非成熟的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T-ALL),其肿瘤细胞即早期前体T细胞为早期从骨髓迁移至胸腺的胸腺细胞亚群,表达丰富的T系、干细胞和髓系相关的转录物,保留着多能分化潜能,是一种成熟阻滞、分化很差的干细胞白血病[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前体T淋巴细胞白血病 皮肌炎 髓系肉瘤
下载PDF
RhD正定型及不规则抗体筛查的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胡杨杨 李淑萍 +2 位作者 张芃 李松涛 赵凤春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4期693-697,共5页
目的:探究RhD正定型及不规则抗体筛查在预防临床输血不良反应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1年、2017年至2018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输血科实施输血治疗的1892例患者,将2010年至2011年未实施Rh D正定... 目的:探究RhD正定型及不规则抗体筛查在预防临床输血不良反应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1年、2017年至2018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输血科实施输血治疗的1892例患者,将2010年至2011年未实施Rh D正定型及不规则抗体筛查时输血治疗的901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7年至2018年实施RhD正定型及不规则抗体筛查后输血治疗的991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不同血液成分、不同性别、不同年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就2017年、2018年受血者RhD正定型及不规则抗体特异性分布进行罗列。结果:(1)2010年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9%,2011年为2.40%,2017年为1.33%,2018年为0.7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2)观察组不同血液成分输血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两组不同年龄和性别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共检出20例RhD正定型及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其中抗-M型5例,抗-D型3例,抗-E型2例,抗-C型2例,抗-P型2例,抗-LEa型1例,抗-LEb型1例,抗-JKa型1例,抗-N型1例,抗-H型1例,非特异性抗体1例。结论:RhD正定型及不规则抗体筛查能够显著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助于提高配血的准确性,提高输血治疗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D正定型 不规则抗体筛查 临床意义
原文传递
血小板输注无效与血小板抗原(HPA)多态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8
20
作者 赵凤春 李淑萍 +2 位作者 张芃 赵婕 王胜来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3期493-496,共4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输注无效(PTR)与血小板抗原(HPA)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2017年5月到2018年9月选择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输血科进行血小板输注的患者187例,检测所有患者血液的HPA多态性,判断PTR发生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血小板输注无效(PTR)与血小板抗原(HPA)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2017年5月到2018年9月选择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输血科进行血小板输注的患者187例,检测所有患者血液的HPA多态性,判断PTR发生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187例患者中,发生PTR 32例,发生率为17.1%。PTR患者的HPA1、HPA2、HPA3、HPA4、HPA5的b基因频率都显著高于非PTR患者(P<0.05),也都呈基因多态性分布;非PTR患者都呈aa纯合子单性态分布。在187例患者中,直线相关分析显示HPA1、HPA5基因多态性与PTR有显著相关性(P<0.05),与HPA2、HPA3、HPA4基因多态性无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PA1基因多态性、HPA5基因多态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为导致PTR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血小板输注中PTR比较常见,多伴随有HPA多态性,HPA1和HPA5基因多态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为导致PTR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无效 人类血小板抗原 基因多态性 相关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