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抑酸治疗后壁细胞定量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宋军 张锦坤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6-39,共4页
用洛赛克和泰胃美各治疗5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均明显抑制胃酸分泌。但洛赛克并不能使刺激型壁细胞转化为静止型,大多数壁细胞表现为病理“刺激型”结构,治疗前后壁细胞分泌小管及管泡体密度无明显变化(P>0.05)。泰胃美能使... 用洛赛克和泰胃美各治疗5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均明显抑制胃酸分泌。但洛赛克并不能使刺激型壁细胞转化为静止型,大多数壁细胞表现为病理“刺激型”结构,治疗前后壁细胞分泌小管及管泡体密度无明显变化(P>0.05)。泰胃美能使刺激型壁细胞转化为静止型,治疗后壁细胞分泌小管体密度明显降低(治疗前后分别为16.72±3.45和4.43±0.62,P<0.001),管泡体密度明显增高(分别为4.32±1.45和19.37±3.28,P<0.001)。用洛赛克治疗后,11.2%壁细胞内可见空泡形成。这种差异是由于它们作用机制不同所致,壁细胞内分泌膜移位可能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酸剂 十二指肠溃疡 药物疗法 超微结构
下载PDF
联合应用rIL-2和LAK细胞治疗小鼠H22肝癌和B16黑色素瘤肺转移瘤模型 被引量:3
2
作者 张青 梁扩寰 张锦坤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1997年第3期253-255,共3页
本研究通过建立小鼠H22肝癌和B16黑色素瘤肺转移瘤模型,并联合应用rIL-2和LAK细胞对该两种肺转移瘤模型进行治疗,以观察LAK细胞在体内抗肿瘤转移瘤的作用。单用rIL-2和LAK细胞+rIL-2治疗组均较对照组... 本研究通过建立小鼠H22肝癌和B16黑色素瘤肺转移瘤模型,并联合应用rIL-2和LAK细胞对该两种肺转移瘤模型进行治疗,以观察LAK细胞在体内抗肿瘤转移瘤的作用。单用rIL-2和LAK细胞+rIL-2治疗组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瘤结节转移数(P<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因子激活 杀伤细胞 转移瘤 肝肿瘤 黑素瘤
下载PDF
胃窦固有膜炎性细胞计数的价值及其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
3
作者 夏华向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331-333,共3页
将100例消化不良病人胃窦粘膜固有膜各类炎性细胞计数(MICC)与病理诊断及幽门螺杆菌(HP)检测进行比较,表明:MICC总数可反映慢性浅表性胃炎(CSG)病变程度。中性粒细胞计数可反映胃炎的活动状态,推荐一组MICC参考标准值;表明MICC总数与HP... 将100例消化不良病人胃窦粘膜固有膜各类炎性细胞计数(MICC)与病理诊断及幽门螺杆菌(HP)检测进行比较,表明:MICC总数可反映慢性浅表性胃炎(CSG)病变程度。中性粒细胞计数可反映胃炎的活动状态,推荐一组MICC参考标准值;表明MICC总数与HP感染呈正相关。即MICC总数越大,HF检出率越高,量也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 细胞计数 幽门螺旋杆菌 感染
下载PDF
胃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发病机制关系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张锦坤 于君 《临床消化病杂志》 1993年第3期97-102,共6页
近期流行病学研究已发现胃幽门螺杆菌(HP)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始发因素。本文应用敏感特异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胃粘膜组织HP,分析其与C—Ha—ras第12位密码子点突变,ras基因产物P^(21)蛋白表达及DNA倍体的关系。发现C—Ha—ras点... 近期流行病学研究已发现胃幽门螺杆菌(HP)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始发因素。本文应用敏感特异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胃粘膜组织HP,分析其与C—Ha—ras第12位密码子点突变,ras基因产物P^(21)蛋白表达及DNA倍体的关系。发现C—Ha—ras点突变率于HP阳性组高于阴性组,并且HP阳性组较HP阴性组出现rasP^(21)表达增强,说明HP感染与C—Ha—ras基因活化有关,HP感染后DNA含量及S%期细胞明显增高,提示核苷酸代谢旺盛,DNA损伤及非整倍体的危险性也增高。本研究为HP致胃癌的可能机制从分子水平及细胞代谢水平作了初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幽门螺杆菌 癌基因 胃肿瘤
原文传递
多巴胺与胃肠道
5
作者 张业祥 张锦坤 《临床消化病杂志》 1992年第3期118-120,共3页
作为一种神经递质,多巴胺(DA)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已被认识多年。多巴胺能神经在各种结构中得以证实,包括神经节、延髓、丘脑下部。这些部位的多巴胺能神经能防止巴金森神经机能障碍(Parkisonism)症状;产生恶心、呕吐;抑制催乳素分... 作为一种神经递质,多巴胺(DA)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已被认识多年。多巴胺能神经在各种结构中得以证实,包括神经节、延髓、丘脑下部。这些部位的多巴胺能神经能防止巴金森神经机能障碍(Parkisonism)症状;产生恶心、呕吐;抑制催乳素分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DA作为一种神经递质,在外周神经系统也存在。一定量的DA在交感神经节、交感神经以及人体某些组织中被发现。特异性DA受体激活后,可增加肾、肠系膜、冠状动脉及脑血管的血流,促进肾排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 胃肠道激素 交感神经节 垂体分泌 神经机能障碍 外周神经系统 胃酸分泌 中枢神经系统 受体活性 胰高血糖素
原文传递
左旋多巴抗胃溃疡作用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张业祥 张锦坤 《临床消化病杂志》 1992年第3期102-103,共2页
为了探讨左旋多巴对实验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我们采用左旋多巴(0.25g/kg·d^(-1))喂饲用醋酸浸润法制造了胃溃疡的大白鼠,并设三钾二枸椽酸铬合铋(TDB)及普通饲料喂饲两个对照组。30天后杀死大鼠,观察溃疡愈合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 为了探讨左旋多巴对实验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我们采用左旋多巴(0.25g/kg·d^(-1))喂饲用醋酸浸润法制造了胃溃疡的大白鼠,并设三钾二枸椽酸铬合铋(TDB)及普通饲料喂饲两个对照组。30天后杀死大鼠,观察溃疡愈合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显示,①左旋多巴和TDB对溃疡具有显著疗效,但左旋多巴与"TDB之间疗效无显著差异,②普通饲料组的粘连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余二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多巴 胃溃疡
原文传递
胄宁片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7
作者 肖澍荣 张锦坤 马增华 《临床消化病杂志》 1989年第2期62-64,共3页
本文根据中医理论。研制了胃宁片。通过实验溃疡模型研究,临床应用,机理探讨,毒性分析等,证明本药在治疗消化性溃疡方面具有疗效高,副作用少,复发率低等优点。本药的现代治疗机理是:促进十二指肠粘膜前列腺素E_2(PGE_2)的增加;使血清胃... 本文根据中医理论。研制了胃宁片。通过实验溃疡模型研究,临床应用,机理探讨,毒性分析等,证明本药在治疗消化性溃疡方面具有疗效高,副作用少,复发率低等优点。本药的现代治疗机理是:促进十二指肠粘膜前列腺素E_2(PGE_2)的增加;使血清胃泌素下降,因而胃酸也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十二指肠粘膜 溃疡模型 血清胃泌素 复发率 中医理论 胃酸分泌 溃疡面积 复合溃疡 前列腺素
原文传递
消化系恶性肿瘤病人LAK细胞和NK细胞功能与表型的变化 被引量:4
8
作者 张青 梁扩寰 张锦坤 《临床消化病杂志》 1995年第2期57-61,共5页
通过观察20例正常人和24例消化系恶性肿瘤病人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K)和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的活性变化,以及加用重组白细胞介素2(rIL-2)刺激前后T淋巴细胞表型变化。结果发现肿瘤病人的NK细胞活性明显下降,但经rIL-2激活后LAK... 通过观察20例正常人和24例消化系恶性肿瘤病人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K)和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的活性变化,以及加用重组白细胞介素2(rIL-2)刺激前后T淋巴细胞表型变化。结果发现肿瘤病人的NK细胞活性明显下降,但经rIL-2激活后LAK细胞活性得到明显提高,其溶解率接近正常水平。肿瘤病人的总T淋巴细胞(CD_(3+))和辅助/诱导T淋巴细胞(CD_(4+))水平低于正常,但抑制/杀伤淋巴细胞(CD_(8+))水平正常。辅助/诱导淋巴细胞与抑制/杀伤淋巴细胞之比为1.18,低于正常水平(1.55)。经加入rIL-2培养后,CD_(3+)和CD_(8+)淋巴细胞的比率明显升高并达正常水平。而在正常人此变化不明显,且加用rIL-2培养与不加者无显著差异。IL-2受体的表达正常人与肿瘤病人无异。结果显示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的免疫机制受到抑制,但能被IL-2提高至正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肿瘤 杀伤细胞 天然 T细胞表型 LAK细胞
原文传递
十二指肠溃疡抑酸治疗前后壁细胞密度的测定 被引量:4
9
作者 宋军 张锦坤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1997年第2期115-116,共2页
十二指肠溃疡抑酸治疗前后壁细胞密度的测定宋军张锦坤壁细胞是抑酸治疗消化性溃疡的靶细胞,然而关于抑酸治疗前后壁细胞数量的变化国内外研究较少。本文用特殊染色AB-PAS法对洛赛克和泰胃美治疗前后的壁细胞密度进行了测定,以... 十二指肠溃疡抑酸治疗前后壁细胞密度的测定宋军张锦坤壁细胞是抑酸治疗消化性溃疡的靶细胞,然而关于抑酸治疗前后壁细胞数量的变化国内外研究较少。本文用特殊染色AB-PAS法对洛赛克和泰胃美治疗前后的壁细胞密度进行了测定,以了解它们对壁细胞的影响。一、研究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溃疡 抑酸治疗 药物疗法 壁细胞密度
原文传递
食管腺癌与鳞癌中H-ras12位点突变与P53Exon4杂合缺失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易粹琼 郝莹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1998年第3期156-158,共3页
应用PCR/RFLP、PCR/SSCP方法对22例食管癌及癌旁组织(8例腺癌、14例鳞癌)H-ras12位点突变、P53Exon4杂合缺失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22例食管癌组织中发生H-ras12位点突变6例(6... 应用PCR/RFLP、PCR/SSCP方法对22例食管癌及癌旁组织(8例腺癌、14例鳞癌)H-ras12位点突变、P53Exon4杂合缺失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22例食管癌组织中发生H-ras12位点突变6例(6/22、27.2%)、P53Exon4杂合缺失5例(5/22、22.7%),与癌旁组织比有显著差异(P<0.01)。8例腺癌与14例鳞癌中两种基因变化无差异。两种基因改变在食管癌标本中散在分布,无标本同时具有两种基因变化。H-ras改变与P53缺失相比无明显优势表现,反之亦然。研究表明,二种基因的改变可能在食管癌的的致病过程中起协同作用,也可能受不同致病因子影响而有不同表现。H-ras基因突变、P53基因杂合缺失可能是食管癌癌变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癌 食管肿瘤 鳞癌 P53Exon4 杂合缺失
原文传递
AB-PAS——一种理想的显示人胃壁细胞的染色方法
11
作者 宋军 张锦坤 《临床消化病杂志》 1995年第4期186-186,共1页
近年来随着抑酸剂的发展,壁细胞作为抑酸治疗酸相关性疾病的靶细胞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但我们对壁细胞形态学的研究却进行不多,主要原因在于仍然缺少一种能够较好显色壁细胞的染色方法。因而我们进行了此研究,发现AB-PAS是一种较为理... 近年来随着抑酸剂的发展,壁细胞作为抑酸治疗酸相关性疾病的靶细胞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但我们对壁细胞形态学的研究却进行不多,主要原因在于仍然缺少一种能够较好显色壁细胞的染色方法。因而我们进行了此研究,发现AB-PAS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显示胃壁细胞的染色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疾病 胃壁细胞 染色法 AB-PAS 诊断
原文传递
抑酸治疗对壁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12
作者 宋军 言珏 《临床消化病杂志》 1993年第3期118-120,117,共4页
几乎在抑酸剂问世的同时,人们对抑酸引起的壁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就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壁细胞超微结构是研究壁细胞泌酸机制的有用工具,也是评价壁细胞泌酸功能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各种抑酸剂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对壁细胞超微结构进... 几乎在抑酸剂问世的同时,人们对抑酸引起的壁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就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壁细胞超微结构是研究壁细胞泌酸机制的有用工具,也是评价壁细胞泌酸功能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各种抑酸剂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对壁细胞超微结构进行深入的认识显得更为重要。现将这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酸剂 壁细胞 超微结构
原文传递
无水酒精局部注射治疗非寄生虫性肝囊肿
13
作者 盛平辉 俞启纯 张锦坤 《临床消化病杂志》 1991年第4期173-174,共2页
自从B超应用于临床以来,非寄生虫性肝囊肿(以下称肝囊肿)的发现率逐日增多。既往对肝囊肿的治疗主要依靠手术治疗。我院在用无水酒精局部注射治疗肝癌的基础上,于1988年以来用无水酒精局部注射治疗肝囊肿37例。收到良好的效果。临床资料... 自从B超应用于临床以来,非寄生虫性肝囊肿(以下称肝囊肿)的发现率逐日增多。既往对肝囊肿的治疗主要依靠手术治疗。我院在用无水酒精局部注射治疗肝癌的基础上,于1988年以来用无水酒精局部注射治疗肝囊肿37例。收到良好的效果。临床资料一.病例选择:B超或CT确诊为肝囊肿。 1.囊腔直径≥4cm,患者有上腹胀或上腹不适。 2.囊腔直径≥8cm无症状者,为防止囊肿破裂引起不良后果。 3.囊腔于短期内进行性增大者。二.一般资料:男17例,女20例。年龄22~62岁(平均53岁)。最大囊腔18×12cm。发现时间平均53.2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虫性肝囊肿 局部注射治疗 发现时间 发现率 大者 上腹 囊腔 无症状 临床资料 耐受情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