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6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和络舒肝胶囊对大鼠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天才 张国 王波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1-173,177,222,共5页
探讨中药制剂和络舒肝胶囊的抗慢性肝损伤作用及作用机制。采用四氯化碳皮下注射 8周制作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 ,用生理盐水配制的和络舒肝混悬液灌胃 ,2粒 / (只·次 ) ,每天 1次 ,连续 8周。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 ,检测血清 AL T、AST... 探讨中药制剂和络舒肝胶囊的抗慢性肝损伤作用及作用机制。采用四氯化碳皮下注射 8周制作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 ,用生理盐水配制的和络舒肝混悬液灌胃 ,2粒 / (只·次 ) ,每天 1次 ,连续 8周。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 ,检测血清 AL T、AST、AKP、γ- GT值 ,放免法检测透明质酸 (HA)、层粘蛋白 (L N)、 型前胶原肽 (P P)和 型胶原水平 ,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表达 ,RT- PCR检测肝组织 Smad3m RNA水平。结果 ,和络舒肝能减轻慢性肝损伤的组织病理改变 ,显著降低肝损伤大鼠血清 AL T、AST、AKP值及肝纤维化指标水平 ,P<0 .0 5或 P<0 .0 1。四氯化碳诱导的慢性肝损伤中 TGFβ1表达增加 ,使用和络舒肝胶囊可抑制肝组织中 TGFβ1蛋白表达。正常组、和络舒肝组以及模型组 Smad3m RNA表达亦明显不同 ,其转录水平呈现依次增高趋势。和络舒肝胶囊对大鼠慢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 TGFβ1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而且可能是通过抑制信号转导分子 Smad3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络舒肝胶囊 大鼠 慢性肝损伤 保护作用 分子机制 研究
下载PDF
肝纤维化大鼠星状细胞Smad3、Smad7基因表达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国 王天才 +3 位作者 唐望先 王颖 李勤 梁扩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3-35,59,共4页
通过检测肝纤维化大鼠原代肝星状细胞 (HSC)的 Sm ad3和 Smad7编码基因的表达 ,探讨 HSC活化及转化机制。皮下注射四氯化碳 (CCl4)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于注射 CCl4后 1、 4、 8周分批分离 HSC并计算 HSC平均得率 ;RT- PCR检测其 Sm ... 通过检测肝纤维化大鼠原代肝星状细胞 (HSC)的 Sm ad3和 Smad7编码基因的表达 ,探讨 HSC活化及转化机制。皮下注射四氯化碳 (CCl4)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于注射 CCl4后 1、 4、 8周分批分离 HSC并计算 HSC平均得率 ;RT- PCR检测其 Sm ad3、Smad7m RNA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 :1CCl4注射后第 1、 4、 8周大鼠 HSC平均得率分别为 :(3.34± 0 .36 )× 10 7/只、 (4 .2 1± 0 .6 4)× 10 7/只、 (5 .88± 0 .79)× 10 7/只 ,均高于正常大鼠 HSC平均得率(2 .2 3± 0 .19)× 10 7/只 ,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注射 CCl4后 1、 4、 8周大鼠 HSC中 Sm ad3m RNA表达增加 ,P<0 .0 5。注射 CCl4后 1周 Sm ad7m RNA较正常明显升高 ,P<0 .0 5 ,到第 4周和第 8周表达水平则持续下降 ,P<0 .0 1。提示 Sm ad3和 Smad7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对 HSC的活化及转化起不同的介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SMAD3基因 SMAD7基因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大鼠胰星状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万远太 赵秋 +2 位作者 王天才 王波 李德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5-127,共3页
 目的 体外分离培养胰星状细胞 (PSC) 以建立合适的体外模型, 为进一步研究胰纤维化的分子发生机制打下实验基础。方法 采用改良Apte MV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PSC, 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GFAP) 免疫组化染色和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自发...  目的 体外分离培养胰星状细胞 (PSC) 以建立合适的体外模型, 为进一步研究胰纤维化的分子发生机制打下实验基础。方法 采用改良Apte MV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PSC, 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GFAP) 免疫组化染色和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自发绿色荧光对原代培养的 PSC加以鉴定。结果 PSC与肝星状细胞 (HSC) 具有相似的特征, 细胞呈梭形或星形, 细胞骨架蛋白 GFAP染色阳性, 由于胞质内含维生素 A脂滴, 在荧光倒置显微镜下于 328nm波长处可见自发绿色荧光。结论 改良酶消化法可用于体外分离培养 PSC, PSC分离培养的成功为进一步研究PSC活化与抑制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提供了体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星状细胞 体外分离 体外模型 GFAP 酶消化法 大鼠 倒置显微镜 荧光 信号通路 原代培养
下载PDF
抗乙肝新药拉米夫定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4
作者 张国 曾繁典 王天才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6-99,共4页
拉米夫定是新一代核苷类抗乙肝药物 ,可通过降低乙型肝炎病毒 (HBV)依赖RNA的DNA多聚酶生物活性 ,明显抑制HBV DNA的合成 ,具有作用强、安全、不良反应少等特点 ,是治疗不同类型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新选择。本文就拉米夫定的化学性质、... 拉米夫定是新一代核苷类抗乙肝药物 ,可通过降低乙型肝炎病毒 (HBV)依赖RNA的DNA多聚酶生物活性 ,明显抑制HBV DNA的合成 ,具有作用强、安全、不良反应少等特点 ,是治疗不同类型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新选择。本文就拉米夫定的化学性质、药代动力学特点、作用机制、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肝炎平对急性肝损害时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8
5
作者 唐望先 虞涤霞 +3 位作者 但自力 张文英 杜荔菁 李绍白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56-58,共3页
采用D-氨基半乳糖(D-GaIN)诱导大鼠急性肝损害模型,实验分成正常组、模型组、肝炎平组及肝得健组。观察了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TGF-α、肝细胞及红细胞中过氧化物(LPO)和肝组织及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结果表明:... 采用D-氨基半乳糖(D-GaIN)诱导大鼠急性肝损害模型,实验分成正常组、模型组、肝炎平组及肝得健组。观察了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TGF-α、肝细胞及红细胞中过氧化物(LPO)和肝组织及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结果表明:肝炎平和肝得健组血清中ALT、TGF-α及LPO与模型组相比明显下降(P<0.01),而肝炎平和肝得健组SOD活性分别是(594.7±164.8)、(575.0±174.5)U/g,明显高于模型组(417.64±139.5)U/g(P<0.01)。提示肝炎平能抗肝损害时肝组织氧自由基(FR)的产生,降低血浆和组织中LPO的水平,并能提高细胞SOD的活性,从而减轻肝损伤。其对肝细胞的保护作用与肝得健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损害 中医药疗法 肝炎平 LPO SOD
下载PDF
硫普罗宁对急性肝损害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唐望先 虞涤霞 +3 位作者 杜荔菁 但自力 张文英 李绍白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338-339,349,共3页
为了研究硫普罗宁(Tiopronin) 对急性肝损害是否有保护作用, 应用D-氨基半乳糖(D-GalN) 造成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实验分成正常组(N)、模型组(D-GalN)、模型+ 硫普罗宁组(D-GalN+ T)、模型... 为了研究硫普罗宁(Tiopronin) 对急性肝损害是否有保护作用, 应用D-氨基半乳糖(D-GalN) 造成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实验分成正常组(N)、模型组(D-GalN)、模型+ 硫普罗宁组(D-GalN+ T)、模型+ 肝得健组(D-GalN+ E)。观察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肿瘤坏死因子(TNF-α)、肝细胞及血浆中脂质过氧化物(LPO) 和肝组织及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以及相关的病理变化。结果表明: 模型+ 硫普罗宁组(D-GalN+ T) 及模型+ 肝得健组(D-GalN+ E) 血清中ALT、TNF-α及LPO与模型组相比明显下降(P< 0.01), 而D-GalN+ T和D-GalN+ E两组的SOD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D-GalN) (P< 0.01)。提示: 硫普罗宁能降低血清中ALT、TNF-α的含量及肝组织中氧自由基的产生, 降低血浆和组织中LPO水平, 并能提高细胞SOD活性, 从而减轻肝损伤。其对肝细胞的保护作用与肝得健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普罗宁 肝损害 保护作用 实验研究 D-GALN SOD
下载PDF
DQB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乙肝后肝硬化的遗传易感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程元桥 林菊生 +1 位作者 梁扩寰 熊平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235-238,共4页
目的研究HLA_DQB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肝硬化的遗传易感性,为寻找肝硬化的易感基因或抗病基因提供线索。方法应用PCR_SSP技术检测106例湖北汉人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和108例正常人HLA_DQB1等位基因,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肝硬化组DQ... 目的研究HLA_DQB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肝硬化的遗传易感性,为寻找肝硬化的易感基因或抗病基因提供线索。方法应用PCR_SSP技术检测106例湖北汉人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和108例正常人HLA_DQB1等位基因,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肝硬化组DQB10501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升高(24.52%vs11.11%,RR=2.6,P<0.01),DQB10602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下降(4.7%vs12.03%,RR=0.3618,P<0.05),其他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提示DQB10501等位基因与湖北地区汉人乙肝后肝硬化关联,DQB10602等位基因则呈负关联。结论DQB10501等位基因可能是湖北地区汉族人乙肝后肝硬化的易感基因,DQB10602则为抵抗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位基因多态性 乙肝后肝硬化 遗传易感性 DQB1 等位基因频率 PCR-SSP 易感基因 湖北地区 肝硬化患者 显著性差异 技术检测 方法应用 比较分析 临床资料 正常人 汉族人 抗基因 汉人 关联
下载PDF
铝碳酸镁对反流性食管炎大鼠食道粘膜的保护机制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天才 王波 +1 位作者 张国 梁扩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1-173,177,共4页
目的 观察铝碳酸镁对急性反流性食道炎的防治作用 ,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十二指肠结扎复制反流性食管炎模型 ,治疗组予以铝碳酸镁 5 0 0 mg/(kg· d)灌胃 ,观察大鼠食管粘膜组织学表现 ,测定粘膜血流量 ,收集胃内潴留物测... 目的 观察铝碳酸镁对急性反流性食道炎的防治作用 ,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十二指肠结扎复制反流性食管炎模型 ,治疗组予以铝碳酸镁 5 0 0 mg/(kg· d)灌胃 ,观察大鼠食管粘膜组织学表现 ,测定粘膜血流量 ,收集胃内潴留物测定 p H值及总胆酸浓度。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光镜下模型组大鼠食管粘膜充血水肿 ,有的形成典型的溃疡结构。治疗组大鼠部分食管粘膜下层出现炎性细胞浸润 ,局部表层粘膜上皮脱落形成糜烂灶。电镜下治疗组大鼠血管炎症反应较模型组轻。模型组大鼠粘膜血流量较治疗组明显降低 (P<0 .0 5 ) ,胃潴留液量、粘膜损伤指数、总胆酸含量均较治疗组升高 (P<0 .0 1)。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模型组大鼠食管粘膜下层及肌层间质中小血管的内皮细胞上细胞间粘附分子 - 1(ICAM- 1)、L-选择素 (L- selectin)、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呈较强表达 ,而在治疗组大鼠仅呈弱表达 ,对照组大鼠食管表达为阴性。结论 铝碳酸镁通过与胆酸结合 ,改善局部粘膜血流状态及调节胃内 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铝碳酸镁 治疗 作用机制 胆酸 细胞间粘附因子 动物实验
下载PDF
肝纤维化肝组织中肾上腺素能受体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高啸 张芳杰 +2 位作者 晏维 郭燕 唐望先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598-602,共5页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组织中交感神经递质受体表达的变化情况。方法应用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慢性肝纤维化模型。23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和肝纤维化模型组(M组)。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blot方...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组织中交感神经递质受体表达的变化情况。方法应用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慢性肝纤维化模型。23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和肝纤维化模型组(M组)。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肝脏组织中肾上腺素能受体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情况。结果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组织中肾上腺素能受体mRNA和蛋白质表达均比正常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肝纤维化时,大鼠肝脏组织中肾上腺素能受体α1-AR和β2-AR表达增加,这可能是肝纤维化时交感神经促进肝纤维化发展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化 肾上腺素能受体 WESTERNBLOT MRNA表达
下载PDF
肝炎平抗大鼠肝纤维化酶组织化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唐望先 严红梅 +4 位作者 张国 但自力 刘梅 吴翠环 李绍白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6-278,296,共4页
目的 进一步研究肝炎平在肝纤维化中的保护作用。方法 动物随机分为 5组 :正常组 (n =8) ,依肝炎平作用时间不同分设A、B、C组 (均n =15 ) ,D组为模型组 (n =15 )。肝炎平灌胃 1ml/(10 0g·次 ) ,1次 /d。模型组皮下注射CCl40 3m... 目的 进一步研究肝炎平在肝纤维化中的保护作用。方法 动物随机分为 5组 :正常组 (n =8) ,依肝炎平作用时间不同分设A、B、C组 (均n =15 ) ,D组为模型组 (n =15 )。肝炎平灌胃 1ml/(10 0g·次 ) ,1次 /d。模型组皮下注射CCl40 3ml/10 0 g体重 ,2次 /周 ,共用 9周。 结果 HE染色及电镜观察显示 :模型组肝脏失去正常结构 ,部分假小叶形成 ,而肝炎平组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肝纤维化明显减少。模型组总胶原纤维面积 (84 0 2 3± 81 6 5 )μm2 及面积百分数 (7 0 0± 0 90 ) %明显增加 ,肝炎平组 (B组 )胶原纤维面积 (14 8 73± 4 5 89) μm2 及面积百分数(1 16± 0 33) % ,较模型组明显减少。模型组单胺氧化酶 (MAO)、酸性磷酸酶 (ACP)活性明显增加 ,琥珀酸脱氢酶 (SDH)活性明显下降。肝炎平组较模型组MAO、ACP活性明显下降 ,SDH活性明显增加。结论 肝炎平能减少氧自由基的释放 ,提高肝细胞的新陈代谢及免疫机能状态 ,有抗纤维化作用 ,是一种可应用于临床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肝纤维化 鼠肝 正常 酶组织化学 胶原纤维 大鼠 活性 MAO ACP
下载PDF
应力纤维、纽蛋白和粘着斑激酶对大鼠肝纤维化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波 王天才 梁扩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2-285,共4页
目的 观察应力纤维 (stressfiber)、纽蛋白 (vinculin)和粘着斑激酶 (FAK)在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变化 ,探讨肌动蛋白在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 4 0只 ,随机分为模型组 (n =30 )和对照组 (n =10 ) ,模... 目的 观察应力纤维 (stressfiber)、纽蛋白 (vinculin)和粘着斑激酶 (FAK)在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变化 ,探讨肌动蛋白在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 4 0只 ,随机分为模型组 (n =30 )和对照组 (n =10 ) ,模型组给予 6 0 %四氯化碳 (CCl4) 0 1ml/ 10 0g皮下注射 ,分别于造模后 1、 4、 8周取肝组织 ,RT PCR检测vinculin和FAK的mRNA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vinculin的表达 ,免疫荧光检测束状肌动蛋白 (F actin)的表达 ,并和对照组比较。结果 Vinculin和FAK的mRNA、vinculin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免疫荧光显示模型组F actin的表达亦较对照组增强 (P <0 0 1)。结论 肌动蛋白对肝星状细胞 (HSC)激活和肝纤维化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照组 肝纤维化形成 鼠肝 粘着斑激酶 FAK 表达 纽蛋白 肌动蛋白 雄性 RNA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性病兔肝纤维化的酶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晓丽 唐望先 +4 位作者 但自力 金琦 叶红 张艳 董大翠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44-348,共5页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感染家兔导致肝脏发生纤维化后的肝组织酶学改变。方法将23只成年健康大耳白兔分为正常对照组(N)8只,模型组(M)15只,M组采用腹贴法(日本血吸虫尾蚴180条/只,持续15min)感染血吸虫,六周后服用吡喹酮行杀虫治疗。于实...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感染家兔导致肝脏发生纤维化后的肝组织酶学改变。方法将23只成年健康大耳白兔分为正常对照组(N)8只,模型组(M)15只,M组采用腹贴法(日本血吸虫尾蚴180条/只,持续15min)感染血吸虫,六周后服用吡喹酮行杀虫治疗。于实验的第13周将全部动物麻醉后剖腹取肝组织。肝组织行HE染色和电镜观察;酶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单胺氧化酶(MAO)、一氧化氮合酶(NOS)、琥珀酰脱氢酶(SDH)、乳酸脱氢酶(LDH)在器官的表达活性。结果在血吸虫感染家兔的第13周可观察到肝组织明显纤维化;模型组中MAO、NOS、LDH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SDH活性则明显降低。结论慢性血吸虫感染引起的肝纤维化导致肝细胞缺血缺氧,影响NOS、SDH、LDH活性,加重肝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单胺氧化酶 一氧化氮合酶 琥珀酰脱氢酶 乳酸脱氢酶
下载PDF
铝碳酸镁对反流性食管炎食道粘膜保护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波 王天才 梁扩寰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313-314,340,共3页
目的 观察铝碳酸镁对急性反流性食道炎的防治作用 ,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十二指肠结扎复制反流性食管炎模型 ,光镜下和电镜下观察大鼠食管粘膜组织学表现 ,并计算粘膜损伤指数 ,激光多普勒血流计测定粘膜血流量 ,收集胃内潴留... 目的 观察铝碳酸镁对急性反流性食道炎的防治作用 ,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十二指肠结扎复制反流性食管炎模型 ,光镜下和电镜下观察大鼠食管粘膜组织学表现 ,并计算粘膜损伤指数 ,激光多普勒血流计测定粘膜血流量 ,收集胃内潴留物测定PH值及总胆酸浓度。结果 光镜下模型组大鼠食管粘膜充血水肿 ,表面明显的炎性渗出 ,严重者出现粘膜细胞的变性坏死脱落 ,形成典型的溃疡结构。治疗组大鼠部分食管粘膜下层出现炎性细胞浸润 ,局部表层粘膜上皮脱落形成糜烂灶。电镜下治疗组大鼠血管炎症反应较模型组轻 ,上皮细胞连接与对照组相比尚正常。模型组大鼠粘膜血流量较治疗组明显降低 ,其差异具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模型组大鼠胃潴留液量及PH值、粘膜损伤指数、总胆酸含量均较治疗组升高 ,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意义 (P<0 0 5 )。结论 除十二指肠反流的内容物内胆酸升高外 ,局部粘膜血流量降低、胃潴留液PH值改变亦参与了反流性食管炎的形成。铝碳酸镁通过与胆酸结合 ,改善局部粘膜血流状态及调节胃内PH值而发挥其粘膜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铝碳酸镁 药物治疗
下载PDF
中药肝炎平对急性肝损害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杜荔菁 唐望先 +2 位作者 但自力 张文英 李绍白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149-151,F003,共4页
用D-氨基半乳糖(D-GalN)制备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通过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活性(AL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并观察光镜和电镜下肝组织的病理学改变,以探讨中药肝炎平对急性肝损害的保护作用。结果发现:肝损伤组... 用D-氨基半乳糖(D-GalN)制备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通过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活性(AL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并观察光镜和电镜下肝组织的病理学改变,以探讨中药肝炎平对急性肝损害的保护作用。结果发现:肝损伤组ALT活性和TNF-α浓度分别为(2442.16±445.09)nmol·s(-1)/L见和(8.07±1.93)μg/L,而肝炎平组则为(1258.59±468.43)nmol·s(-1)/L和(0.63±0.27)μg/L。肝炎平可显著降低血清ALT和TNF-α的水平,减轻肝细胞的变性坏死,其对肝细胞的保护作用与肝得健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平 肝损害 中医药疗法 药理学
下载PDF
胰星状细胞与胰纤维化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万远太 王天才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76-380,共5页
胰纤维化是慢性胰腺炎的主要病理特征,胰星状细胞(PSC) 的活化在胰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小板生长因子(PDGF)、白介素(IL)和瘦素(Leptin)等在PSC 增生、活化... 胰纤维化是慢性胰腺炎的主要病理特征,胰星状细胞(PSC) 的活化在胰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小板生长因子(PDGF)、白介素(IL)和瘦素(Leptin)等在PSC 增生、活化和细胞外基质(ECM)产生的过程中通过相应的信号途径发挥不同作用.信号级联最终通过转录因子如核转录因子κB(NF-κB)、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Kruppel样转录因子(KLF)家族成员等,与特定的DNA“靶位”结合对致纤维化靶基因发挥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化 胰星状细胞 发生机制 靶位 PDGF 核转录因子ΚB 血小板生长因子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信号途径
下载PDF
肾上腺素受体和乙酰胆碱受体在血吸虫性肝纤维化肝脏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燕 高啸 +2 位作者 刘红艳 晏维 唐望先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研究α1A-肾上腺素受体(α1A-AR)和M1型乙酰胆碱受体(mAChRM1)在日本血吸虫性肝纤维化小鼠肝脏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神经递质受体在肝纤维化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昆明小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10只)、模型组(M组,20... 目的研究α1A-肾上腺素受体(α1A-AR)和M1型乙酰胆碱受体(mAChRM1)在日本血吸虫性肝纤维化小鼠肝脏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神经递质受体在肝纤维化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昆明小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10只)、模型组(M组,20只),模型组小鼠用腹部敷贴尾蚴法感染日本血吸虫制备肝纤维化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肝脏组织中α1A-AR和mAChRM1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肝脏组织中α1A-AR和mAChRM1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加,其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递质受体表达上调在血吸虫性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肝纤维化 肾上腺素受体 乙酰胆碱受体 肝星状细胞 神经递质
下载PDF
实验性肝硬化酶组织化学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宋本才 殷树仪 +1 位作者 唐望先 熊希凯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47-50,共4页
实验选用Wistar大鼠1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5只,实验组(40%CCl4植物油皮下注射组)10只,同时喂养9周。断头法快速处死动物,立即取肝,冰冻切片,用酶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法观察肝内主要代谢酶活性变化。结果显示:... 实验选用Wistar大鼠1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5只,实验组(40%CCl4植物油皮下注射组)10只,同时喂养9周。断头法快速处死动物,立即取肝,冰冻切片,用酶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法观察肝内主要代谢酶活性变化。结果显示:实验组肝内SDH、CCO活性降低,LDH、NOS活性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氯化碳 酶组织化学 大鼠
下载PDF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VNTR多态性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程元桥 王文琦 +1 位作者 林菊生 熊平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294-298,共5页
目的 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udn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基因第4内含子数目可变性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s polymorphism VNTR) 态性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和聚合酶链反... 目的 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udn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基因第4内含子数目可变性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s polymorphism VNTR) 态性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和聚合酶链反应(PCR)及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检测106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和108名健康对照者eNOS基因第4内含子的VNTR多态性及外周血NO2-/NO3-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乙肝后肝硬化患者a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13.21%VS 8.8%),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然而,在门脉高压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4.62%VS 8.8,P<0.05),相关分析呈正相关(r=0.16)。携带a等位基因者发生门脉高压症的危险性高于非a等位基因携带者1.2倍(OR=2.2)。结论 eNOS基因第4内含子的VNTR多态性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形成相关,a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人群门脉高压症的遗传易感性的基因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 ENOS 基因VNTR多态性 肝硬化 门脉高压症 遗传易感性
下载PDF
Omi/HtrA2对人肝癌细胞系凋亡的调控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余丹 林菊生 +3 位作者 孙昕 叶媛 吴伟 林茂伟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24-227,共4页
目的探讨丝氨酸蛋白激酶Omi/HtrA2在肝癌细胞中在促凋亡基因p53与抑凋亡基因XIAP之间调控机制的研究,并探讨其今后用于靶向治疗的可能性。方法用Western blotting的方法半定量测定4种不同的肝细胞株(L02、HepG2、Hep3B、Huh7)中p53、XIA... 目的探讨丝氨酸蛋白激酶Omi/HtrA2在肝癌细胞中在促凋亡基因p53与抑凋亡基因XIAP之间调控机制的研究,并探讨其今后用于靶向治疗的可能性。方法用Western blotting的方法半定量测定4种不同的肝细胞株(L02、HepG2、Hep3B、Huh7)中p53、XIAP、Omi/HtrA2蛋白的表达量,以及使用Omi/HtrA2特异性抑制剂ucf-101后各自的表达量。结果在p53表达不同的细胞株中XIAP蛋白和Omi/HtrA2蛋白的表达也是不同的,p53可上调Omi/HtrA2蛋白表达,下调XIAP蛋白表达。使用ucf-101后,肝癌细胞中XIAP蛋白表达明显上调。结论Omi/HtrA2是p53与XIAP之间凋亡调控作用的信号因子之一,参与细胞凋亡的调控,有可能作为肿瘤细胞凋亡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OMI/HTRA2 ucf-101 WESTERN BLOTTING
下载PDF
门脉高压症患者脾脏及脾静脉壁NOS分布及其意义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天才 张欣 +1 位作者 唐望先 梁扩寰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0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在门脉高压症内脏血管病理性损伤中可能的作用。方法 采用光镜 ,电镜及NADPH -黄递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门脉高压症患者脾脏及脾静脉病理变化及一氧化氮合酶的分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门脉高压症患者脾血窦...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在门脉高压症内脏血管病理性损伤中可能的作用。方法 采用光镜 ,电镜及NADPH -黄递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门脉高压症患者脾脏及脾静脉病理变化及一氧化氮合酶的分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门脉高压症患者脾血窦显著扩张 ,脾静脉壁增厚 ,平滑肌增生 ,血管内皮广泛受损 ,脾脏及脾静脉壁内NOS阳性细胞显著增多 ,染色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脉高压症 脾脏 脾静脉 一氧化氮合成酶 病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