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丘陵城市”与其“回应性”体系——上海杨浦滨江“绿之丘” 被引量:17
1
作者 章明 张姿 +1 位作者 张洁 秦曙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共7页
解读"丘陵城市"理念,并对其案例"绿之丘"(改造自原烟草公司机修仓库)项目的设计过程进行阐述,指出其在城市空间层面衔接了滨水公共空间与城市腹地,在管理层面突破了土地使用权属的划分,在建筑层面完成了对"非... 解读"丘陵城市"理念,并对其案例"绿之丘"(改造自原烟草公司机修仓库)项目的设计过程进行阐述,指出其在城市空间层面衔接了滨水公共空间与城市腹地,在管理层面突破了土地使用权属的划分,在建筑层面完成了对"非回应性"的技术体的自然化过程,成为"丘陵城市"关于"微变""柔软""漫游"理论的一次践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城市 绿之丘 “回应性”体系 微变 柔软 漫游
原文传递
批判的另一个版图——批判性思维与建筑创作
2
作者 章明 莫羚卉子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120-125,共6页
通过对作者及多位建筑师创作理念的多维度解读,形成了对建筑空间、环境以及建筑史观三个层面上的批判性思考。作为对批判性思维与建筑创作关系的剖析,希望从建筑空间中对"关系"的抽提、以封闭"技术体"自然化对环境... 通过对作者及多位建筑师创作理念的多维度解读,形成了对建筑空间、环境以及建筑史观三个层面上的批判性思考。作为对批判性思维与建筑创作关系的剖析,希望从建筑空间中对"关系"的抽提、以封闭"技术体"自然化对环境的回应、"第三代"拱结构的创新等多个实践中的具体锚点去阐述批判性思维对形成设计策略和实践方式的根本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性思维 建筑创作 建筑实践
原文传递
从上海制造到滨水创造
3
作者 陈位昊 无(图) 《设计新潮》 2020年第1期2-13,共12页
如果你手头有一张魏晋时期的中国地图,你会惊讶地发现,在那张地图上今日上海所处的土地是不存在的。你只能把“上海”两个字标注在海岸线之东,太平洋的浩瀚海水里。换句话说,两千年来,苏州河从太湖出发,冲刷下两岸泥沙,携带至入海口沉积... 如果你手头有一张魏晋时期的中国地图,你会惊讶地发现,在那张地图上今日上海所处的土地是不存在的。你只能把“上海”两个字标注在海岸线之东,太平洋的浩瀚海水里。换句话说,两千年来,苏州河从太湖出发,冲刷下两岸泥沙,携带至入海口沉积,日复一日,铺垫出今日之上海,2,400万人的立足之地。那时候,它的名字还叫吴淞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淞江 入海口 地图 海岸线 苏州河 魏晋时期 上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