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文化村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郭茹 廖婷 《城乡规划》 2018年第4期66-72,共7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表明乡村的生态文明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愈加重要。当前的乡村建设聚焦于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物质层面,对以生态文化培育为核心的精神层面发展关注有限。本研究首先依据系统分析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表明乡村的生态文明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愈加重要。当前的乡村建设聚焦于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物质层面,对以生态文化培育为核心的精神层面发展关注有限。本研究首先依据系统分析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构建了生态文化村评价指标体系概念框架模型,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生态社会、生态经济、生态治理五大维度解析生态文化村的特征;其次利用PSR、AHP方法,建立"五维三级一特色"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多轮专家咨询,经过两轮筛选最终构建了包括5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和30个三级指标的上海市生态文化村评价指标体系。最后,从强化农民生态文化意识、传承发展乡村生态文化、加强乡村生态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改善乡村生态环境、促进乡村生态产业发展、加大生态文化村创建保障力度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化村 评价指标体系 乡村振兴
下载PDF
基于地下水入渗反演解析的污水管网破损数值化定位 被引量:7
2
作者 徐祖信 王思玉 +2 位作者 刘淑雅 尹海龙 楚文海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31-1338,共8页
地下水位高于管道埋深的地区,污水管道破损会导致大量地下水入渗,严重影响城市污水治理效能。高密度城市交通繁忙、高楼林立,难以开挖查找破损管道;物理探测方法操作复杂,价格不菲,难以推广。污水管网破损摸排成为制约城市污水治理的瓶... 地下水位高于管道埋深的地区,污水管道破损会导致大量地下水入渗,严重影响城市污水治理效能。高密度城市交通繁忙、高楼林立,难以开挖查找破损管道;物理探测方法操作复杂,价格不菲,难以推广。污水管网破损摸排成为制约城市污水治理的瓶颈问题。为此,利用粒子群算法,建立了高地下水位地区污水管道破损寻优定位模型,通过管网水力学模型和关键检查井水位监测信息,开发了城市污水管网破损的数值化定位技术。该技术方法在某城市污水管网进行了实例验证,结果表明基于检查井水位对地下水入渗流量进行解析,可确定破损点位,相对误差小于5%。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监测点数量对破损点寻优定位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只需监测60%的节点,寻优定位的查准率和查全率分别可达到75%和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管网 管道破损 地下水入渗 优化算法
下载PDF
非膜技术处理生物稳定渗滤液的效果及成本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婉莹 吕凡 +4 位作者 仇俊杰 黄玉龙 章骅 邵立明 何品晶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44-653,共10页
以经厌氧-好氧处理的生物稳定渗滤液为研究对象,分别比较了其经活性炭吸附、混凝、芬顿和电解处理后的溶解性有机碳(DOC)、COD、溶解性氮(DN)和比紫外吸光度(SUV254)的变化,及去除单位COD的成本变化.研究发现,活性炭吸附、芬顿和混凝对... 以经厌氧-好氧处理的生物稳定渗滤液为研究对象,分别比较了其经活性炭吸附、混凝、芬顿和电解处理后的溶解性有机碳(DOC)、COD、溶解性氮(DN)和比紫外吸光度(SUV254)的变化,及去除单位COD的成本变化.研究发现,活性炭吸附、芬顿和混凝对生物稳定渗滤液的COD、DOC和DN的去除效率均随药剂投加量的增加而提高;包含化学氧化作用的芬顿和电解技术对芳构化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更好,使得SUV_(254)减少了60%~70%,且电流密度越大,去除效率越高;活性炭吸附去除单位毫克COD的价格最高,芬顿最低;对生物稳定渗滤液而言,活性炭投加量为5g/L、芬顿试剂投加量为0.605g/L、混凝剂投加量为4.92mmol/L Fe时,性价比较高,具体还应根据原水浓度与参考标准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混凝 芬顿 电解 非膜技术 生物稳定渗滤液 经济分析
下载PDF
抗生素和纳米银对大肠杆菌耐药性的联合效应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旭飞 巫晓丹 +1 位作者 孙昊宇 林志芬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045-5054,共10页
以大肠杆菌(E.coli)为模式生物,研究了磺胺类抗生素(SAs)和纳米银(AgNPs)在单一或联合作用下对RP4质粒接合转移效应及E.coli突变效应的影响,并对联合作用方式进行了判别,基于分子对接技术和线性回归分析,探讨了两种效应的机制及其与毒... 以大肠杆菌(E.coli)为模式生物,研究了磺胺类抗生素(SAs)和纳米银(AgNPs)在单一或联合作用下对RP4质粒接合转移效应及E.coli突变效应的影响,并对联合作用方式进行了判别,基于分子对接技术和线性回归分析,探讨了两种效应的机制及其与毒性效应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较低浓度范围内,所测12种SAs以及AgNPs在单一或联合暴露下对接合转移和突变均有促进作用,12组SAs-AgNPs混合物对接合转移频率促进率峰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105.32%和46.96%,对突变体促进率峰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1410.25%和238.38%.此外,SAs和AgNPs联合暴露对RP4质粒接合转移效应主要表现为协同作用,对E.coli突变效应主要表现为拮抗作用,且接合转移效应、突变效应与毒性效应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 纳米银 接合转移 突变 联合暴露
下载PDF
海藻酸盐复合凝胶吸附材料的合成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5
作者 姚温浩 于飞 马杰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722-1733,共12页
海藻酸钠是一种天然多糖,因其成凝胶条件及工艺简单,并具有生物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通过和其他物质复合,可进一步改善和丰富海藻酸钠凝胶的性能,拓宽其在水处理中应用前景。本文主要综述了海藻酸盐复合凝胶发展现... 海藻酸钠是一种天然多糖,因其成凝胶条件及工艺简单,并具有生物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通过和其他物质复合,可进一步改善和丰富海藻酸钠凝胶的性能,拓宽其在水处理中应用前景。本文主要综述了海藻酸盐复合凝胶发展现状及其结构特点、理化性质和吸附特性,总结和归纳了海藻酸盐复合凝胶的分类和制备方法等,并深入对比和分析了海藻酸盐复合凝胶作为吸附剂在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后续研究和应用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盐 复合凝胶 吸附特性 制备方法 污水处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