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交叉韧带解剖单束保残重建与解剖双束重建的中期效果比较
1
作者 张程远 陈疾忤 +3 位作者 叶庭均 王栋梁 尹峰 袁锋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2期244-250,共7页
目的比较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解剖单束保残重建和ACL解剖双束重建治疗ACL损伤的手术效果。方法随访2021年1月—2022年4月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上海交通... 目的比较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解剖单束保残重建和ACL解剖双束重建治疗ACL损伤的手术效果。方法随访2021年1月—2022年4月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200名,其中保残单束组100名,解剖双束组100名,进行术前术后膝关节功能的评估,随访1年。结果ACL保残单束组和解剖双束组在术后1年的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膝关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解剖双束组在术后恢复对抗性运动的比例较高(P=0.041)。结论ACL解剖单束保残重建和ACL解剖双束重建在术后恢复日常生活的差异不明显,若进行激烈的对抗性运动,则ACL解剖双束重建可能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单束重建 双束重建 保残重建
下载PDF
洛索洛芬钠治疗骨科疾病疼痛的疗效与安全性:1505例患者的前瞻性、多中心注册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统一 范存义 +4 位作者 谭军 杨安礼 夏军 陈晓东 张伟滨 《中国临床医学》 2011年第4期517-519,共3页
目的:了解骨科疾病疼痛患者首剂服用洛索洛芬钠后疼痛改善的起效时间,并探讨其安全性。方法:该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注册研究。2009年6月—2010年4月,上海市7家研究中心注册登记应用洛索洛芬钠治疗骨科疾病疼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 目的:了解骨科疾病疼痛患者首剂服用洛索洛芬钠后疼痛改善的起效时间,并探讨其安全性。方法:该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注册研究。2009年6月—2010年4月,上海市7家研究中心注册登记应用洛索洛芬钠治疗骨科疾病疼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和评价疼痛缓解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期间,共纳入1 505例患者。有1112例(74.35%)患者口服首剂剂量为60mg,382例(25.38%)为120mg。835例患者(55.48%)在15~30min内疼痛缓解。疼痛缓解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减半时间平均为(28.19±0.78)min。结论:对于中度的骨科疼痛患者,洛索洛芬钠是安全、有效且经济的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甾体类抗炎药 洛索洛芬钠 疼痛 视觉模拟评分
下载PDF
膝关节功能评估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9
3
作者 王予彬 王惠芳 +2 位作者 李国平 胥浩 朱文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3-104,共2页
目的:研究膝关节功能评分表(百分法)的临床意义。方法:83例患者,男44例,女39例,年龄19-40岁,平均31岁。受伤时间1—28天,平均8天。损伤情况:半月板损伤60例,其中左膝27例,右膝33例:前交叉韧带断裂合并半月板损伤23例,其中左膝9例,右膝1... 目的:研究膝关节功能评分表(百分法)的临床意义。方法:83例患者,男44例,女39例,年龄19-40岁,平均31岁。受伤时间1—28天,平均8天。损伤情况:半月板损伤60例,其中左膝27例,右膝33例:前交叉韧带断裂合并半月板损伤23例,其中左膝9例,右膝14例。患者入院后,统一由一名康复治疗师分别使用膝关节功能评分表(百分法)和Lysholm评分表进行膝关节功能评估。将二组评分值进行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83例患者采用膝关节功能评估表(百分法)评估、评分为52.58±19.18;采用Lysholm评分表评估,评分为51.86±19.71。将二组评分数值进行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r=0.975,P<0.01,显示二组资料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膝关节功能评估表(百分法)使用方便,门诊、病房应用时,医、患间易于沟通,符合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和对临床问诊问题的理解。临床评分结果经统计学处理,与目前国际上应用效率较高的Lysholm评分法显著相关,因此,具有可靠性和实用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研究 膝关节功能评估表 半月板损伤 前交叉韧带断裂
下载PDF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的风险与防范 被引量:34
4
作者 李增春 蔡俊丰 +5 位作者 王振平 李国风 张振 朱文辉 尹峰 王予彬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4期1848-1850,共3页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的风险与防范对策.[方法]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病人42例进行治疗分析,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70~95岁,平均78岁.骨折按Evans分型:Ⅰ型7例,Ⅱ型19例,Ⅲ型12例,Ⅳ型4例.42例中有30例合并有内...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的风险与防范对策.[方法]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病人42例进行治疗分析,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70~95岁,平均78岁.骨折按Evans分型:Ⅰ型7例,Ⅱ型19例,Ⅲ型12例,Ⅳ型4例.42例中有30例合并有内科疾病,占总病例数的71.4%.合并的内科疾病分别为:高血压冠心病22例(52.4%),老年性支气管炎肺气肿15例(35.7%),糖尿病12例(28.5%),胃肠疾病5例(11.9%),老年神经精神疾病5例(11.9%),并存2种及以上内科疾病的病人占15例(35.7%).[结果]42例病例经围手术期准备后均顺利进行手术,住院7~22 d,平均13 d,术后并发肺部感染5例,脑梗死1例,下肢深静脉栓塞5例,心功能衰竭1例,其中有2种及以上并发症者4例,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1.4%,随访时间为6个月~3 a,平均12个月.[结论]多数粗隆间骨折的老年人同时患有1种或多种内科疾病,手术风险较大,主要风险不是手术本身,而是合并的内科疾病,但在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控制内科并发症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早期采取手术等积极措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术中不追求解剖复位,而是注重缩短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减少出血,尽可能减少麻醉和手术对病人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围手术期 老年
下载PDF
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相关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蔡俊丰 李旭 +3 位作者 刘林 马敏 徐贤 尹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8-271,共4页
目的为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成人尸体肩关节标本10具20侧。从三角肌前中部肌束间隙钝性分离游离出腋神经,将钢板插入腋神经与骨之间,固定于肱骨大结节顶点下方,结节间沟后方。测量腋神经上缘与大结节顶点、与肩峰上... 目的为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成人尸体肩关节标本10具20侧。从三角肌前中部肌束间隙钝性分离游离出腋神经,将钢板插入腋神经与骨之间,固定于肱骨大结节顶点下方,结节间沟后方。测量腋神经上缘与大结节顶点、与肩峰上缘的距离。截取带钢板的肱骨近端进行体外测量并观察钢板螺钉与肱骨头颈、大结节顶点和结节间沟的关系。结果大结节顶点、肩峰上缘距腋神经距离分别为(3.44±0.38)cm和(5.44±0.62)cm;钢板上缘到肱骨大结节顶点距离为(0.59±0.14)cm,到结节间沟距离为(0.74±0.19)cm。体外观察并测量见钢板置于肱骨大结节顶点下0.5 cm,结节间沟后方0.5 cm时螺钉平行肱骨颈并位于肱骨颈中央。结论 (1)肱骨大结节下2.90~4.32 cm是容易损伤腋神经的危险区域。(2)肱骨大结节顶点下0.50 cm,结节间沟后方0.50 cm是钢板放置的最佳位置。(3)PHILOS钢板的C、D、E孔和LPHP的C、D孔是危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应用解剖 内固定 微创外科
下载PDF
脊柱定位尺在胸腰椎后路手术术前定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6
作者 蔡俊丰 彭庄 +2 位作者 祝建光 刘林 谭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17-321,共5页
目的:探讨脊柱定位尺在胸腰椎后路手术术前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6月~2009年10月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应用自行研制的脊柱定位尺为74例胸腰椎疾病拟行后路手术的患者行术前定位,其中胸腰椎骨折38例,胸腰椎椎管内占位15例,胸腰椎... 目的:探讨脊柱定位尺在胸腰椎后路手术术前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6月~2009年10月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应用自行研制的脊柱定位尺为74例胸腰椎疾病拟行后路手术的患者行术前定位,其中胸腰椎骨折38例,胸腰椎椎管内占位15例,胸腰椎体血管瘤9例,胸腰椎黄韧带骨化症12例。同时每例患者术前分别应用髂前上棘定位法、肋骨定位法、伤椎形态定位法、皮肤标记物定位法和克氏针定位法进行定位。比较不同定位方法的定位准确率、定位时间、透视次数及确定椎弓根穿刺点的准确性,并根据术中探查及术后摄X线片评价定位病椎及椎弓根穿刺点的准确率。结果:应用脊柱定位尺法与髂前上棘定位法、肋骨定位法、伤椎形态定位法、皮肤标记物定位法、克氏针定位法定位病椎的准确率分别为100%、55.4%、87.8%、84.2%、90.5%、91.9%,脊柱定位尺定位法优于传统定位方法(P<0.05);定位时间分别为5.3±1.9min、2.2±0.9min、5.3±1.4min、2.6±1.1min、11.2±2.4min、7.9±1.7min,脊柱定位尺定位法优于皮肤标记物定位法、克氏针定位法(P<0.05),与肋骨定位法无明显差异(P>0.05),长于髂前上棘定位法和伤椎形态定位法(P<0.05);透视次数分别为5.7±1.6次、0次、5.0±1.3次、6.2±1.8次、7.1±2.0次、9.6±2.1次,脊柱定位尺定位法优于皮肤标记物定位法、克氏针定位法(P<0.05),与伤椎形态定位法无明显差异(P>0.05),多于肋骨定位法(P<0.05),髂前上棘定位法不需要透视。应用脊柱定位尺定位法同时能确定椎弓根穿刺点,而传统定位方法不能。结论:脊柱定位尺联合C型臂X线机透视下定位病椎及椎弓根穿刺点准确,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胸腰椎后路手术术前定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定位 椎弓根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后局部浸润的持续镇痛效果 被引量:15
7
作者 陆慧红 李桂凤 +3 位作者 白浪 孙继雄 姜桢 尹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4期529-534,共6页
背景:多项研究证实了局部浸润镇痛法的优良镇痛效果,但从文献分析其最佳效果往往限于全膝关节置换后第1天或更短时间内。目的:在全膝关节置换后较低浓度局麻药硬膜外镇痛的基础上应用局部浸润镇痛法,观察静息状态下和运动时的镇痛效果... 背景:多项研究证实了局部浸润镇痛法的优良镇痛效果,但从文献分析其最佳效果往往限于全膝关节置换后第1天或更短时间内。目的:在全膝关节置换后较低浓度局麻药硬膜外镇痛的基础上应用局部浸润镇痛法,观察静息状态下和运动时的镇痛效果。方法:将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局部浸润镇痛组,均给予口服非类固醇抗炎药塞来昔布和置换后低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2组患者均选择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全膝关节置换,置换过程中对照组给予150 mL生理盐水于关节周围注射,局部浸润镇痛组给予同等容量的混合药液,其中包括罗哌卡因300 mg、吗啡5 mg和肾上腺素10μg。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评估2组患者置换后6,12,24,36,48 h的静止痛及运动痛,观察置换后恶心、呕吐、下肢麻木感和肌无力感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记录患者置换后切口愈合情况。结果与结论:除置换后48 h的静止痛在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局部浸润镇痛组患者运动痛、静止痛目测类比评分在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局部浸润镇痛组在6,12 h的静止痛与运动痛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患者均未见恶心、呕吐症状,2组各2例患者主诉下肢曾有轻微的麻木感,但并未因肌无力影响功能锻炼。2组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无切口感染。提示联合口服非类固醇抗炎药和置换后低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关节周围局部浸润镇痛技术可以在全膝关节置换后提供优良且持续的镇痛效果,且无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人工假体 局部浸润镇痛 全膝关节置换 硬膜外镇痛 多模式镇痛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下腰椎疾患的初步报告 被引量:16
8
作者 李立钧 周炜 +1 位作者 陆晴友 谭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01-503,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下腰椎疾病的适应证、方法和早期疗效。方法2004年2月-2006年12月,于METRXX-Tube扩张套管下,应用TLIF治疗下腰椎疾患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47~7...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下腰椎疾病的适应证、方法和早期疗效。方法2004年2月-2006年12月,于METRXX-Tube扩张套管下,应用TLIF治疗下腰椎疾患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47~71岁,平均61岁。Ⅰ~Ⅱ度退行性或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12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伴节段性不稳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后复发1例。均为单节段融合,其中L3z1例,L4z59例,L5、S116例。病程10~34个月。术前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为(8.1±42.2)分。结果术中失血120~480mL,手术时间为100~280min。1例术中硬膜囊撕裂,1例术后出现口止母背伸肌力下降,均经对症处理后痊愈。患者均获随访12~26个月。术后1周及3个月VAS评分分别为(2.3±0.7)分及(3.1±1.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综合疗效评定:优21例,良5例。X线片示椎间隙骨密度均逐渐增加,Cage无移位、松动、下沉,椎弓根钉无松动、折断,融合率100%。结论微创TLIF适用于腰椎不稳、局限节段椎间盘病变及Ⅱ度以下腰椎滑脱伴神经根管狭窄的患者,具有手术出血少、损伤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手术 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 退行性椎间盘病变
下载PDF
胫骨平台骨折术中下肢力线的恢复与疗效分析 被引量:33
9
作者 陆晴友 彭庄 席秉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56-259,共4页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术中下肢力线的恢复与疗效。[方法]自2000年5月~2005年6月,45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人,其中男25例,女20例,平均45.3岁。骨折分型:SchatzkerⅠ型3例,Ⅱ型10例,Ⅲ型19例,Ⅳ型6例,Ⅴ型5例,Ⅵ型2例,均行关节镜辅助下切开...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术中下肢力线的恢复与疗效。[方法]自2000年5月~2005年6月,45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人,其中男25例,女20例,平均45.3岁。骨折分型:SchatzkerⅠ型3例,Ⅱ型10例,Ⅲ型19例,Ⅳ型6例,Ⅴ型5例,Ⅵ型2例,均行关节镜辅助下切开复位植骨钢板螺钉内固定,同时注意恢复正常的下肢力线。下肢力线的恢复以健侧为参照标准。测量方法:自髂前上棘至第1、2趾间拉一直线,计算髌骨中心至该直线的垂直距离,并与健侧比较。[结果]45例患者4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5个月,按Rasmussen膝关节评分标准,结果:优24例,良11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达87.5%,膝关节功能与下肢力线正常与否密切相关。部分病例术后发生下肢力线的异常,其主要原因为:(1)半月板切除过多导致膝关节内载荷的重新分布;(2)患肢负重过早,使已复位的关节面再次塌陷;(3)骨折类型复杂,普通支持钢板难以达到骨折块之间的加压固定而造成骨折移位。[结论]术中下肢力线的纠正是膝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同时,要充分考虑导致术后下肢力线异常的主要因素并给予相应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内固定 下肢力线
下载PDF
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6
10
作者 彭庄 徐根宝 +2 位作者 尹峰 林研 李旭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2-103,共2页
目的 总结肱骨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132 例肱骨干骨折患者行非扩髓交锁髓内钉固定,其中新鲜骨折115例、病理性骨折14例、陈旧性骨折骨不连3 例,伴桡神经损伤 4 例。新鲜骨折患者行闭合复位,病理性骨折和陈旧... 目的 总结肱骨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132 例肱骨干骨折患者行非扩髓交锁髓内钉固定,其中新鲜骨折115例、病理性骨折14例、陈旧性骨折骨不连3 例,伴桡神经损伤 4 例。新鲜骨折患者行闭合复位,病理性骨折和陈旧性骨折骨不连患者行切开复位植入自体骨并加入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结果 平均随访16.5个月,124例骨折愈合,骨折愈合率为93.9%,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 20.5 周。肩关节功能按Neer评分法测定,优良率为91.7%。4例桡神经损伤者术后6个月内功能恢复。4例术后残留肩部疼痛。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医源性骨折及腋神经损伤等。结论 肱骨交锁髓内钉可作为治疗肱骨干骨折的首选方法,尤其适用于病理性骨折、多段骨折、粉碎骨折及陈旧性骨折骨不连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肱骨干骨折 交锁髓内钉 病理性骨折 患者 骨不连 陈旧性骨折 平均 BMP 固定
下载PDF
陆家嘴地区金融从业人员颈椎病现状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预防对策的研究 被引量:41
11
作者 吴德升 芮永 +4 位作者 林研 赵卫东 祝建光 刘凡 于彬 《脊柱外科杂志》 2006年第3期150-154,共5页
目的研究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融从业人员的颈椎病患病情况;分析患病的分布情况及致病危险因素;探讨预防对策。方法对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融从业人员1078人,进行颈椎病流行病学调查,收集有关颈椎病的流行病学资料,参照1992第二届颈椎病专... 目的研究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融从业人员的颈椎病患病情况;分析患病的分布情况及致病危险因素;探讨预防对策。方法对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融从业人员1078人,进行颈椎病流行病学调查,收集有关颈椎病的流行病学资料,参照1992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制定的颈椎病诊断标准进行诊断,调查抽样人群的颈椎病患病率。对本研究涉及的与颈椎病患病有关的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x2检验及t检验。将所有资料输入计算机以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调查人群颈椎病患患者数为189人,患病率为17.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工作姿势不当、情绪紧张、伏案时间长及办公场所通风情况差为颈椎病的致病危险因素,并且组间差异有显著性,而吸烟、饮酒、高枕、不参加体育锻炼、经常咽喉感染对颈椎病有危险作用,但未达到统计显著程度。性别和家族史对颈椎病无致病危险作用。结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融从业人员的颈椎病患病率较普通人群高,为高发人群。年龄、伏案时间、情绪、工作姿势及办公场所通风情况为颈椎病致病危险因素,并有显著意义。针对该地区金融从业人员的工作单元实际情况,提出合理安排伏案工作时间、调整工作姿势、培养良好生活习惯以及改善工作环境等颈椎病预防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流行病学研究 危险因素 患病率
下载PDF
枢椎大骨块泪滴样骨折的前路螺钉内固定治疗 被引量:5
12
作者 温竣翔 李昕 +3 位作者 李立钧 卲钦 严浩然 谭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37-438,共2页
Kahn和Schneider在1956年最早对颈椎椎体泪滴样骨折进行了描述。枢椎泪滴样骨折是指枢椎椎体前下缘的骨折,这种骨折并不多见,仅占颈椎骨折的一小部分,约l%~3%。通常认为由颈椎过伸性损伤引起.以枢椎椎体前下缘不同大小的撕脱性骨折... Kahn和Schneider在1956年最早对颈椎椎体泪滴样骨折进行了描述。枢椎泪滴样骨折是指枢椎椎体前下缘的骨折,这种骨折并不多见,仅占颈椎骨折的一小部分,约l%~3%。通常认为由颈椎过伸性损伤引起.以枢椎椎体前下缘不同大小的撕脱性骨折块为特点,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骨折的稳定性及是否采取手术治疗以及手术方式的选择,仍然存在争议。自2003年8月至2009年7月我院共收治枢椎泪滴样骨折患者3例,总结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骨折 枢椎 泪滴 固定治疗 颈椎过伸性损伤 螺钉 前路 骨块
下载PDF
医用耗材“SPD一体化供应和配送”模式在临床护理单元的应用与效果评价 被引量:47
13
作者 屠庆 周嫣 +2 位作者 钱正 廖佳莉 季伟琴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6年第3期415-418,共4页
目的:分析"SPD一体化供应和配送"模式引入前、后医院临床护理单元二级库房物资管理的效果。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实施"SPD一体化供应和配送"模式的14个护理单元进行新模式应用前、后各项耗材管理数据的... 目的:分析"SPD一体化供应和配送"模式引入前、后医院临床护理单元二级库房物资管理的效果。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实施"SPD一体化供应和配送"模式的14个护理单元进行新模式应用前、后各项耗材管理数据的调查。结果 :新模式引入后,能有效降低护理单元耗材的申领频次、减少耗材库存天数、缩短耗材整理收纳和清点时间、减少耗材申领录入时间。结论 :"SPD一体化供应和配送"模式使临床护理单元二级库房耗材管理效率大幅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材管理 医院 医疗耗材 SPD 护理管理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与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4
作者 于彬 祝建光 +1 位作者 李立钧 谭军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1年第3期23-26,共4页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compression fracture,OVCF)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骨质疏松症危害着全球大约1/350岁以上的女性和1/550岁以上...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compression fracture,OVCF)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骨质疏松症危害着全球大约1/350岁以上的女性和1/550岁以上的男性,而椎体压缩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 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症 治疗 老龄化社会 数据显示 基金会
下载PDF
椎间融合器植入颈椎即刻稳定性的生物力学评价 被引量:12
15
作者 吴德升 林研 +6 位作者 李增春 赵卫东 祝建光 李国风 席秉勇 徐根宝 王以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7期530-533,共4页
目的 :①探讨不同直径螺纹状椎间融合器对颈椎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影响。②椎间融合器植入法改进 ,最佳融合器直径的选择 ,为临床手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成人新鲜颈椎标本 12具 ,实验应力分析 ,对颈椎的稳定性与不同程度切除终板、... 目的 :①探讨不同直径螺纹状椎间融合器对颈椎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影响。②椎间融合器植入法改进 ,最佳融合器直径的选择 ,为临床手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成人新鲜颈椎标本 12具 ,实验应力分析 ,对颈椎的稳定性与不同程度切除终板、植入不同直径融合器后的生物力学关系进行系统分析和比较。结果 :①椎间融合器植入后 ,颈椎强度增加 2 2 % ,椎体应变下降 15 % ,而刚度增加 43 % ,位移减小 2 0 % ,与植入前颈椎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颈椎稳定性得到增强。②在改进植入法中 ,选用直径 11~ 12mm融合器 ,其覆盖椎体终板超过 3 0 %以上 ,接触面积达 65 %以上 ,颈椎最稳定 ,其椎体应变、融合器位移及沉降率最小。结论 :颈椎前路螺纹状椎间融合器植入是一种有效的初始稳定手段 ;改进植入法应选用直径 11~ 12mm之椎间融合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生物力学 椎间融合器 稳定性
下载PDF
PFNA及PFNAⅡ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62
16
作者 陆晴友 李增春 +5 位作者 李国风 陈春华 孙贵新 吴韦 李旭 徐贤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1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FNA)与其改进型PFNAⅡ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对5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其中25例接受PFNA,另25例接受PFNAⅡ。术后平均随访12.8个月,并对照评...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FNA)与其改进型PFNAⅡ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对5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其中25例接受PFNA,另25例接受PFNAⅡ。术后平均随访12.8个月,并对照评估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大腿疼痛率、Harris髋关节评分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未发现切口感染、退钉、股骨头切割或坏死、股骨干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明显髋内外翻畸形等并发症。PFNAⅡ组较PFNA组平均手术时间短(P<0.05)、术中出血量少(P<0.05):两组术后负重时间无明显差异;PFNAⅡ组术后大腿疼痛发生率较PFNA组低(P<0.05);两组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Harris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采用闭合复位PFNA及PFNAⅡ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满意,PFNAⅡ专为亚洲人种设计,更符合我国人群股骨近端解剖结构,手术更加方便、快捷,术后大腿疼痛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内固定 股骨近端髓内钉 股骨转子间骨折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损伤与重建术后的等速肌力评价 被引量:15
17
作者 高凯 王予彬 王惠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67-469,共3页
关键词 等速肌力测试 前交叉韧带损伤 手术后 ACL损伤 膝关节损伤 关节运动功能 膝关节不稳定 胫骨内旋 本体感受器 膝关节稳定
下载PDF
一期病灶清除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胸腰椎结核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立钧 谭军 +1 位作者 周炜 赵卫东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48-651,655,共5页
[目的]评价一期病灶清除、同种异体骨移植联合前路和(或)后路内固定治疗脊椎结核的疗效。[方法]从2002年1月~2005年10月,共治疗多节段脊柱结核患者15例,其中胸椎结核8例,胸腰段结核5例,L2以下腰椎结核2例。采用前路病灶清除,同... [目的]评价一期病灶清除、同种异体骨移植联合前路和(或)后路内固定治疗脊椎结核的疗效。[方法]从2002年1月~2005年10月,共治疗多节段脊柱结核患者15例,其中胸椎结核8例,胸腰段结核5例,L2以下腰椎结核2例。采用前路病灶清除,同种异体骨移植,胸腰段及腰椎病人应用前、后路联合内固定;而胸椎结核单纯应用前路单棒内固定的方法。其中后期8例手术采用微创方法(胸腔镜、X—tube)。[结果]术后15例患者均行正规抗结核治疗,平均随访25.4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结核病灶最终获得骨性融合,后凸矫正角度平均19.9°;除1例Frankel B级患者神经功能检查无明显恢复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脊柱稳定性对于脊柱结核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内固定器材、同种异体骨移植以及合适的手术方式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微创方法能够简化手术,减少术中失血,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 结核 内固定 骨移植
下载PDF
2005—2007年上海市浦东新区脊柱脊髓损伤调查分析 被引量:19
19
作者 潘杰 李昕 +3 位作者 曾诚 钱列 李立钧 谭军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9年第5期131-135,共5页
目的为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脊柱脊髓损伤的发生情况、救治流程以及专科处理情况。方法采取查阅住院病历的形式,对浦东新区所有二级以上医院2005—2007年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共查阅记录到浦东新区2005—2007年... 目的为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脊柱脊髓损伤的发生情况、救治流程以及专科处理情况。方法采取查阅住院病历的形式,对浦东新区所有二级以上医院2005—2007年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共查阅记录到浦东新区2005—2007年脊柱脊髓损伤住院病历200例。以浦东新区人口总数约300万计算,浦东新区脊髓损伤的年发病率约25/100万;患者平均年龄恰值中年,对劳动力损害较大;职业分布以建筑工人为主;住院费用最高30万元,总住院费用共计967万元,日均住院费用为2 026元,人均住院费用为4.83万元;脊柱脊髓损伤8 h之内到达医院累计117例,仅有32例获得甲基强的松龙的冲击治疗;手术患者141例,平均手术时间3.2 h,平均出血538(200~3 000)m l,而平均输血731(100~2 600)m l;对于疗效评价,原始病历中记载模糊。结论我国脊髓损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加强正确的120医疗救治中心院前急救和临床医生准确规范的程序化处理对于脊柱脊髓损伤的救治至关重要;同时临床医生对脊髓损伤诊断的评价和资料记录仍需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脊髓损伤 回顾性分析 浦东新区
下载PDF
关节镜下四股绳肌腱重建膝前交叉韧带及术后康复训练对膝关节本体感觉的改善效果 被引量:7
20
作者 解强 李方祥 +6 位作者 李国平 王予彬 贺忱 崔颖 周敬滨 胥皓 刘姿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99-700,共2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四股绳肌腱重建膝前交叉韧带及术后康复训练对膝关节本体感觉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2年2月~2004年6月进行关节镜下四股绳肌腱重建膝前交叉韧带术患者67例,分别于手术后6~28个月的康复期完成KT-2000检查、...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四股绳肌腱重建膝前交叉韧带及术后康复训练对膝关节本体感觉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2年2月~2004年6月进行关节镜下四股绳肌腱重建膝前交叉韧带术患者67例,分别于手术后6~28个月的康复期完成KT-2000检查、Lysholm评分及单足跳测验,并将结果与术前进行比较。结果:本组67例患者术后6~28个月康复期KT-2000差值、Lysholm评分及单足跳成绩与术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关节镜下四股绳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及术后康复训练对膝关节功能恢复及本体感觉的改善起着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 本体感觉 改善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