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羧酸酯酶的异源表达及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孙锦霞
刘钟滨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67-974,共8页
运用生物信息学技术从嗜热脂肪芽孢杆菌(Geo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CICC20156中克隆获得羧酸酯酶基因,构建黑曲霉和毕氏酵母表达质粒,将重组质粒分别转化毕氏酵母GS115和黑曲霉pyrG基因缺陷株M54.SDS-PAGE和Westernblot检测显示:...
运用生物信息学技术从嗜热脂肪芽孢杆菌(Geo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CICC20156中克隆获得羧酸酯酶基因,构建黑曲霉和毕氏酵母表达质粒,将重组质粒分别转化毕氏酵母GS115和黑曲霉pyrG基因缺陷株M54.SDS-PAGE和Westernblot检测显示:携带His标记的外源蛋白在转化真菌宿主中均获得了高效分泌性表达,毕氏酵母和黑曲霉表达的外源蛋白分子质量均约为29ku,蛋白质浓度分别为30.7mg/L和15.3mg/L.生物学活性测定表明,毕氏酵母与黑曲霉表达的羧酸酯酶单位蛋白酶活分别为22671U/mg和21438U/mg.酶学性质研究显示,两种表达系统表达的重组羧酸酯酶的酶学特性基本一致,它们在40~70℃范围内均显示较好的酶活性,最适反应温度为60℃.70℃处理30min,毕氏酵母和黑曲霉表达重组羧酸酯酶残余酶活分别为76.7%和67.6%,显示出良好的热稳定性.在pH6.5~8.5的范围内显示较高酶活性,最适pH为8.0.上述研究首次实现了具有良好热稳定性的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羧酸酯酶在黑曲霉和毕氏酵母中高效异源分泌性表达,其中毕氏酵母羧酸酯酶的产量要高于黑曲霉的酶产量,但考虑到重组黑曲霉表达外源性蛋白无需使用任何诱导剂,黑曲霉菌表达热稳定性羧酸酯酶可能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酸酯酶
嗜热脂肪芽孢杆菌
黑曲霉
毕氏酵母
异源表达
酶学性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核酸疫苗的作用及我国目前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
3
2
作者
张蕾
汪嘉
+3 位作者
方小楠
龙聆群
赵莹
葛艳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432-436,共5页
核酸疫苗是一种拥有亚单位疫苗和重组疫苗的安全性和减毒疫苗和重组疫苗诱导细胞免疫应答特点的新型疫苗,近年来,关于核酸免疫的研究在各个领域广泛展开。本文对核酸疫苗的概念、特点、作用机制、疫苗的构建、应用、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
核酸疫苗是一种拥有亚单位疫苗和重组疫苗的安全性和减毒疫苗和重组疫苗诱导细胞免疫应答特点的新型疫苗,近年来,关于核酸免疫的研究在各个领域广泛展开。本文对核酸疫苗的概念、特点、作用机制、疫苗的构建、应用、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疫苗
细胞免疫应答
重组疫苗
亚单位疫苗
疫苗诱导
减毒疫苗
核酸免疫
安全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恶性疟原虫var基因家族与抗原变异研究进展
被引量:
4
3
作者
方小楠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3-156,共4页
恶性疟原虫变异抗原基因(var基因)家族编码的恶性疟原虫红细胞膜蛋白1(PfEMP1)是介导恶性疟原虫抗原变异和红细胞黏附微血管的媒介。本文从恶性疟原虫抗原变异和致病性、感染红细胞表面变异分子的表达、var基因家族的基因结构、PfEMP1...
恶性疟原虫变异抗原基因(var基因)家族编码的恶性疟原虫红细胞膜蛋白1(PfEMP1)是介导恶性疟原虫抗原变异和红细胞黏附微血管的媒介。本文从恶性疟原虫抗原变异和致病性、感染红细胞表面变异分子的表达、var基因家族的基因结构、PfEMP1蛋白的黏附特性以及var基因家族的变异调控等方面对恶性疟原虫var基因家族与抗原变异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变异抗原基因
恶性疟原虫红细胞膜蛋白1
抗原变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肠道病毒71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
5
4
作者
李晶华
方小楠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8-314,共7页
1概述 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 71,EV71)于1969年首次从美国加利福尼亚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婴儿粪便标本中分离出来[1],之后多次引起的世界性的暴发流行,尤其在欧洲和亚洲国家或地区发病率极高(例如1975年在保加利亚、1...
1概述 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 71,EV71)于1969年首次从美国加利福尼亚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婴儿粪便标本中分离出来[1],之后多次引起的世界性的暴发流行,尤其在欧洲和亚洲国家或地区发病率极高(例如1975年在保加利亚、1978年在匈牙利、1997年在马来西亚、1998年和2008年在中国台湾都引起暴发与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71型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加利福尼亚
暴发流行
保加利亚
亚洲国家
马来西亚
世界性
原文传递
题名
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羧酸酯酶的异源表达及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孙锦霞
刘钟滨
机构
同济大学医学院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系
出处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67-974,共8页
文摘
运用生物信息学技术从嗜热脂肪芽孢杆菌(Geo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CICC20156中克隆获得羧酸酯酶基因,构建黑曲霉和毕氏酵母表达质粒,将重组质粒分别转化毕氏酵母GS115和黑曲霉pyrG基因缺陷株M54.SDS-PAGE和Westernblot检测显示:携带His标记的外源蛋白在转化真菌宿主中均获得了高效分泌性表达,毕氏酵母和黑曲霉表达的外源蛋白分子质量均约为29ku,蛋白质浓度分别为30.7mg/L和15.3mg/L.生物学活性测定表明,毕氏酵母与黑曲霉表达的羧酸酯酶单位蛋白酶活分别为22671U/mg和21438U/mg.酶学性质研究显示,两种表达系统表达的重组羧酸酯酶的酶学特性基本一致,它们在40~70℃范围内均显示较好的酶活性,最适反应温度为60℃.70℃处理30min,毕氏酵母和黑曲霉表达重组羧酸酯酶残余酶活分别为76.7%和67.6%,显示出良好的热稳定性.在pH6.5~8.5的范围内显示较高酶活性,最适pH为8.0.上述研究首次实现了具有良好热稳定性的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羧酸酯酶在黑曲霉和毕氏酵母中高效异源分泌性表达,其中毕氏酵母羧酸酯酶的产量要高于黑曲霉的酶产量,但考虑到重组黑曲霉表达外源性蛋白无需使用任何诱导剂,黑曲霉菌表达热稳定性羧酸酯酶可能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羧酸酯酶
嗜热脂肪芽孢杆菌
黑曲霉
毕氏酵母
异源表达
酶学性质
Keywords
carboxylesterases, Geo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 A. niger, P. pastoris, heterogeneous expression,enzymic properties
分类号
Q782 [生物学—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核酸疫苗的作用及我国目前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
3
2
作者
张蕾
汪嘉
方小楠
龙聆群
赵莹
葛艳
机构
同济大学
附属第十人民医院
同济大学医学院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系
出处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432-436,共5页
文摘
核酸疫苗是一种拥有亚单位疫苗和重组疫苗的安全性和减毒疫苗和重组疫苗诱导细胞免疫应答特点的新型疫苗,近年来,关于核酸免疫的研究在各个领域广泛展开。本文对核酸疫苗的概念、特点、作用机制、疫苗的构建、应用、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核酸疫苗
细胞免疫应答
重组疫苗
亚单位疫苗
疫苗诱导
减毒疫苗
核酸免疫
安全性
分类号
R392.7 [医药卫生—免疫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恶性疟原虫var基因家族与抗原变异研究进展
被引量:
4
3
作者
方小楠
机构
同济大学医学院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系
出处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3-156,共4页
基金
上海市卫生局科研项目(No.2008Y025)~~
文摘
恶性疟原虫变异抗原基因(var基因)家族编码的恶性疟原虫红细胞膜蛋白1(PfEMP1)是介导恶性疟原虫抗原变异和红细胞黏附微血管的媒介。本文从恶性疟原虫抗原变异和致病性、感染红细胞表面变异分子的表达、var基因家族的基因结构、PfEMP1蛋白的黏附特性以及var基因家族的变异调控等方面对恶性疟原虫var基因家族与抗原变异的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变异抗原基因
恶性疟原虫红细胞膜蛋白1
抗原变异
Keywords
Plasmodium falciparum
Var gene
PfEMP1
Antigen variation
分类号
R382.312 [医药卫生—医学寄生虫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肠道病毒71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
5
4
作者
李晶华
方小楠
机构
同济大学
医学院
同济大学医学院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系
出处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8-314,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30901263/H1904)
文摘
1概述 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 71,EV71)于1969年首次从美国加利福尼亚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婴儿粪便标本中分离出来[1],之后多次引起的世界性的暴发流行,尤其在欧洲和亚洲国家或地区发病率极高(例如1975年在保加利亚、1978年在匈牙利、1997年在马来西亚、1998年和2008年在中国台湾都引起暴发与流行)。
关键词
肠道病毒71型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加利福尼亚
暴发流行
保加利亚
亚洲国家
马来西亚
世界性
分类号
R373.2 [医药卫生—病原生物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羧酸酯酶的异源表达及酶学性质研究
孙锦霞
刘钟滨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核酸疫苗的作用及我国目前的研究现状
张蕾
汪嘉
方小楠
龙聆群
赵莹
葛艳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3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恶性疟原虫var基因家族与抗原变异研究进展
方小楠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肠道病毒71型研究进展
李晶华
方小楠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5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