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然保护地精细化分区管控的行为分析方法 被引量:2
1
作者 彭婉婷 杨文慧 吴承照 《风景园林》 2023年第10期49-56,共8页
【目的】开展自然保护地精细化分区和管控,是实现新阶段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精准化、适应性管理的基础,但目前分区方法对于保护对象行为需求,人-野生动物关联性、动态性、适应性认识仍有限。【方法】基于现代生态系统管理理论,采用Max... 【目的】开展自然保护地精细化分区和管控,是实现新阶段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精准化、适应性管理的基础,但目前分区方法对于保护对象行为需求,人-野生动物关联性、动态性、适应性认识仍有限。【方法】基于现代生态系统管理理论,采用MaxEnt物种分布模型和多种空间分析模型方法,对保护野生动物行为及保护需求,以及与人类行为空间交互关系进行系统分析,提出自然保护地精细化分区管控的行为分析方法(behavior-based approach for refined zoning and management,BAZM)。【结果】以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鹤系统为例,识别出黑颈鹤夜栖地最小接近距离400 m缓冲区及重要湿地恢复区为核心保护区;辨识出保护区45%面积为生境维护区,保证黑颈鹤主要觅食区食源安全和维持人鹤共生系统,将文化体验区、风景展示区、传统生产区、综合服务区共同划定为一般控制区;在此基础上提出外围协调区,协调黑颈鹤区域越冬和迁徙安全;最终提出3+N的细化分区以及精准化管控和适应性管理策略。【结论】该方法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对完善中国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规划理论方法、推动精准化保护和适应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国家公园 生态系统管理 行为分析法 适应性管理 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保护地旗舰物种栖息地与社区生计空间关系识别的适宜性评价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彭婉婷 吴承照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76-81,共6页
科学识别保护物种栖息地与社区生计的空间关系及格局特征,是制定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规划,减少野生动物与人冲突的基础,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支撑。以高原湿地旗舰物种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及保护地社区系统为研究对象,选... 科学识别保护物种栖息地与社区生计的空间关系及格局特征,是制定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规划,减少野生动物与人冲突的基础,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支撑。以高原湿地旗舰物种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及保护地社区系统为研究对象,选择黑颈鹤重要的越冬地——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案例区,采用适宜性评价方法,结合MaxEnt模型和多种空间分析技术,辨识和评价了黑颈鹤栖息与当地社区生计空间的适宜性,基于二者的适宜性评价结果运用空间自相关和椭圆标准差法,分析黑颈鹤栖息地保护空间与社区生计空间的热点区域和分布方向特征。研究发现,黑颈鹤保护与社区生计存在冲突、共生与共存的多种空间作用关系,并具有动态变化特征;不同功能空间适宜性热点区虽然存在部分重叠,但具备错位发展潜力。研究结果为科学制定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规划及管控对策,实现保护物种与社区协调发展提供了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 野生动物栖息地 社区生计空间 适宜性评价 空间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