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魅力的巴斯德范式VS.盛行的玻尔范式--谁是生态系统服务研究中更具生态实践智慧的研究范式? 被引量:5
1
作者 象伟宁 王涛 汪辉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18年第7期1-6,19,共7页
20年来的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简称ES)研究的文献回溯表明,ES研究一直以来存在以下问题:ES学者们很少致力于在实践中运用新的知识。为了解释这一现象,提出了舍恩-司托克斯模型,并以此模型来审视这一领域过往ES学者的研究立... 20年来的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简称ES)研究的文献回溯表明,ES研究一直以来存在以下问题:ES学者们很少致力于在实践中运用新的知识。为了解释这一现象,提出了舍恩-司托克斯模型,并以此模型来审视这一领域过往ES学者的研究立场,发现上述问题正是由于玻尔范式的盛行而引起。因此,对于ES学者们而言,想要突破眼下的研究现状,可以站在全新的研究立场上选择一个截然不同的研究角色——做巴斯德范式下的实践学者。巴斯德范式作为玻尔范式的替代性选项更具生态实践智慧,ES学者完全可以效法麦克哈格这类实践学者展开研究,创造真正实用、能用、管用的新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研究 巴斯德范式 玻尔范式 生态实践智慧 实践学者
下载PDF
生态——审美双目标体系下的乡村景观风貌规划:概念框架与实践途径 被引量:29
2
作者 王敏 侯晓晖 汪洁琼 《风景园林》 2017年第6期95-104,共10页
关注当前中国乡村景观面临的生态冲击与风貌特色危机,正视美丽乡村发展的新需求以及推进过程中所面临的三大误区。本研究引入生态审美理论,以乡村景观风貌在生态价值与审美体验上的要素耦合与内在关联为切入点和概念框架,从空间规划的角... 关注当前中国乡村景观面临的生态冲击与风貌特色危机,正视美丽乡村发展的新需求以及推进过程中所面临的三大误区。本研究引入生态审美理论,以乡村景观风貌在生态价值与审美体验上的要素耦合与内在关联为切入点和概念框架,从空间规划的角度,尝试回答"乡村景观风貌规划如何实现生态—审美双赢"的关键性问题,提出基于生态—审美双目标体系的乡村景观风貌规划的技术路径,形成以地域性(locality)、多样性(diversity)与服务价值(services)为联结和关键的乡村景观风貌整体发展思路与基本实践方法。通过崇明东滩地区案例进行"落地"探索,进一步明确规划过程中的技术要点,验证实践途径的可操作性、典型性和普适性,为当前如火如荼的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提供新思路、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景观 风貌规划 生态审美 概念框架 空间管控 崇明东滩
下载PDF
融合生态系统服务的城乡土地利用规划:概念框架与实施途径 被引量:26
3
作者 颜文涛 黄欣 邹锦 《风景园林》 2017年第1期45-51,共7页
土地利用变化通过影响生态格局和过程,改变生态系统服务能力并深刻影响人类的福祉。通过探讨城乡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的相互关系,从结合生态系统服务识别与量化的规划分析、融入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的规划内容、关联社会网络的公... 土地利用变化通过影响生态格局和过程,改变生态系统服务能力并深刻影响人类的福祉。通过探讨城乡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的相互关系,从结合生态系统服务识别与量化的规划分析、融入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的规划内容、关联社会网络的公众参与机制、提升生态系统服务的土地管制政策4个方面,尝试构建引入生态系统服务的城乡土地利用规划概念框架。通过将生态服务功能与不同尺度的城乡土地利用规划内容相结合,提出生态系统服务与传统城乡土地利用规划的融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系统服务 土地利用规划 识别与量化 权衡与协同 规划融合
下载PDF
基于传统生态智慧的江南水网空间韧性机制及实践启示 被引量:19
4
作者 王敏 侯晓晖 汪洁琼 《风景园林》 2018年第6期52-57,共6页
传统江南水网空间是一种典型的社会—生态系统,人文社会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良性互动对于其韧性构建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基于柯林斯等人提出的压力—冲击动态(PPD)模型,以平江府为典型代表,研究传统江南水网空间如何通过生态系统... 传统江南水网空间是一种典型的社会—生态系统,人文社会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良性互动对于其韧性构建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基于柯林斯等人提出的压力—冲击动态(PPD)模型,以平江府为典型代表,研究传统江南水网空间如何通过生态系统服务的桥梁搭建水网物质空间与人类社区发展之间的联系,从而厘清社会—生态系统在此过程中如何培育、优化和提升江南水网空间韧性。在此基础上,创新性地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的角度提出社会—生态韧性构建的生态智慧,并倡导以恢复力、适应力与变革力韧性机制培育为导向的、江南地区构建现代社区实践的若干启示,旨在引导江南水网空间实现具有韧性的社会—生态系统转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智慧 生态系统服务 韧性 江南水网 社会—生态系统
下载PDF
城市滨水空间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的空间智慧 被引量:19
5
作者 汪洁琼 李心蕊 王敏 《风景园林》 2019年第6期47-52,共6页
当前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性研究大多在区域或城市尺度上开展,风景园林生态实践的指导性较为有限,研究聚焦场地尺度,旨在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视角看待城市滨水空间的发展与规划设计实践。在已有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方面文献爬梳的基础上,提出影... 当前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性研究大多在区域或城市尺度上开展,风景园林生态实践的指导性较为有限,研究聚焦场地尺度,旨在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视角看待城市滨水空间的发展与规划设计实践。在已有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方面文献爬梳的基础上,提出影响需求的三大因素及其需求类型的划分方法,甄别影响城市滨水空间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的核心指标,选取上海苏州河市区段进行实证研究,采取田野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并基于GIS进行需求目标与供给能力的空间制图。通过拟合分析比对创新性地提出指导城市滨水空间生态实践的三大空间智慧:1)基于需求目标研判制定发展策略的空间智慧;2)分段分类型供给满足存量更新需求的空间智慧;3)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转向匹配的空间智慧,为城市滨水空间的生态实践提出理论依据、评价标准及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实践智慧 生态系统服务 供需匹配 空间智慧 城市滨水空间 上海苏州河
下载PDF
城市双修背景下绿地生态网络构建的情景比较与综合——基于“社会-生态”功能复合的视角 被引量:22
6
作者 王敏 梁爽 王云才 《南方建筑》 2019年第3期1-8,共8页
生态价值优化与游憩服务提升作为城市绿地的两个重要生态系统服务,业已成为城市双修和转型发展过程中构建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的两种典型情景。以太原市为例,基于GIS"吸引-阻力"分析模型,分别构建两种目标导向下的绿地生态网络,... 生态价值优化与游憩服务提升作为城市绿地的两个重要生态系统服务,业已成为城市双修和转型发展过程中构建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的两种典型情景。以太原市为例,基于GIS"吸引-阻力"分析模型,分别构建两种目标导向下的绿地生态网络,通过情景比较与分析,试图回答"中心城区尺度下绿地生态网络构建如何同时兼顾生态价值优化与游憩服务提升"的问题。研究通过具体比较分析两种情景下源地识别、阻力构建、绿廊选线与网络格局的差异与联系,综合两种情景形成"社会-生态"功能复合的绿地生态网络,并从复合源地选取、复合阻力构建、复合绿廊选线初步提出情景综合下的基于生态安全与社会服务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构建多功能耦合技术框架,旨在协调多元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实现稀缺性城市绿地空间资源在不同利用目的之间的最优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地生态网络 城市双修 情景分析 "吸引-阻力"模型 生态价值 游憩服务
下载PDF
行为主体互动下的水系空间管理与生态服务优化:基于德国埃姆舍河发展演变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敏 叶沁妍 《风景园林》 2017年第1期52-59,共8页
研究以行为主体的介入和互动为切入点,关注城市水系空间发展演变过程中的非技术因素和社会过程。文章首先审视城市水系空间管理的国际经验;之后选取德国埃姆舍河作为典型实证案例,回顾埃姆舍河100多年来的景观生态发展演变,着重分析水... 研究以行为主体的介入和互动为切入点,关注城市水系空间发展演变过程中的非技术因素和社会过程。文章首先审视城市水系空间管理的国际经验;之后选取德国埃姆舍河作为典型实证案例,回顾埃姆舍河100多年来的景观生态发展演变,着重分析水系空间规划和发展演变过程中不同行为主体的角色转换和发展特征,探讨其对于埃姆舍河生态服务优化的影响机制、影响趋势和影响模式;最后基于埃姆舍河的实践经验,探讨行为主体的内在行动与水系空间生态服务优化之间的内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主体 水系空间管理 生态服务 非技术因素 埃姆舍河
下载PDF
乡村旅游发展的生态风险空间管控研究--以池州杏花村为例 被引量:8
8
作者 王敏 周梦洁 +1 位作者 宋岩 王云才 《南方建筑》 2018年第6期66-72,共7页
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亟待破解由此带来的复杂的生态冲击以及如何平衡环境保护、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生活改善之间关系的发展谜题。摈弃传统的以环境破坏为代价的发展途径,选取中国安徽省池州市杏花村作为研究区域,通... 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亟待破解由此带来的复杂的生态冲击以及如何平衡环境保护、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生活改善之间关系的发展谜题。摈弃传统的以环境破坏为代价的发展途径,选取中国安徽省池州市杏花村作为研究区域,通过生态要素识别、生态敏感度评价、生态脆弱性分析、生态干扰分析,构建生态风险评价模型,提出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基础上的生态空间区划与发展引导、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优化、旅游发展空间单元开发控制等空间管控策略,旨在探讨以生态风险评价作为准入机制的乡村旅游发展空间管控的技术路线与基本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生态风险评价 空间管控 景观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开发控制
下载PDF
欧美高校风景园林研究生生态教学体系及启示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敏 邱明 《风景园林》 2018年第A01期40-46,共7页
现代风景园林学科教育中,生态知识与生态思想的引介成为学科发展的基础支撑之一,生态规划设计专业技能的培养已成为风景园林专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选取14所欧美著名高校风景园林研究生教学体系作为研究样本,一方面综合比较其生... 现代风景园林学科教育中,生态知识与生态思想的引介成为学科发展的基础支撑之一,生态规划设计专业技能的培养已成为风景园林专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选取14所欧美著名高校风景园林研究生教学体系作为研究样本,一方面综合比较其生态相关课程的学分设置、课程形式与内容等具体要求,反映生态教学在其学科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通过统计分析历年生态主题学位论文的比重变化及研究动态,揭示以学位论文为重要途径培养生态研究型人才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审视中国风景园林学科研究生生态教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针对存在的短板与不足提出优化建议,旨在借鉴欧美经验构建适应绿色转型发展需求与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研究生生态教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教育 生态教学 教学体系 研究生培养 欧美高校
下载PDF
融合景观连通性的城镇规划与生物多样性生态服务效能优化 被引量:7
10
作者 汪洁琼 王南(译) 《风景园林》 2017年第1期66-81,共16页
随着世界范围内濒危物种灭绝速率的日益增长,生物多样性已成为生态系统服务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无论地区、区域还是全球尺度范畴,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都是保持生态系统活力的关键。景观连通性包含两层含义,既是对景观自然结构的描述,... 随着世界范围内濒危物种灭绝速率的日益增长,生物多样性已成为生态系统服务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无论地区、区域还是全球尺度范畴,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都是保持生态系统活力的关键。景观连通性包含两层含义,既是对景观自然结构的描述,也包含特定物种对该结构的响应,它为景观连通性原理应用于景观规划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尤其是对那些通过生态系统服务的整合来改善环境影响的项目,这种理论基础的作用更为突出。基于美国东南部生态城镇开发项目的案例分析,本文试图探索出能够促进景观连通性并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设计思路。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与空间数据分析(FRAGSTATS),本研究旨在量化美国东南部以林地和林带为特色的景观连通性。在美国东南部,由于房地产业持续扩张、新增住宅不断开发,大量拥有自然景观的区域正经历着城镇化进程。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增加栖息地斑块面积以及它们之间的连通性,在基地内已建绿色基础设施中增植新的林带可显著增加景观连通性,从而有效地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结论部分,本研究聚焦在如何通过更高的景观连通性来实现新城发展需求与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两者间的平衡,也因此提出了设计干预需将宜居性与可持续性并重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景观连通性 生态系统服务 生物多样性保护 景观规划
下载PDF
基于水生态系统服务综合效能的空间形态增效机制--以嵊泗田岙水敏性乡村为例 被引量:20
11
作者 汪洁琼 邱明 +1 位作者 成水平 庞磊 《风景园林》 2017年第1期82-90,共9页
本文以"水敏性乡村"的提出为出发点,从水生态系统服务综合效能的角度切入,提出乡村空间形态的增效机制。基于前期研究成果与文献爬梳,厘清与四大类型、八大维度的水生态系统服务息息相关的18个关键性空间形态增效因子,并提出... 本文以"水敏性乡村"的提出为出发点,从水生态系统服务综合效能的角度切入,提出乡村空间形态的增效机制。基于前期研究成果与文献爬梳,厘清与四大类型、八大维度的水生态系统服务息息相关的18个关键性空间形态增效因子,并提出以污水截流为前提、以水体自净为核心,带动其他六大维度水生态系统服务效能的全面提升。选取嵊泗田岙村进行实证研究,梳理乡村空间形态增效的技术途径,阐明"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三阶梯、逐步提升的空间形态增效机制,从而为乡村规划设计、建设管理提供了参数、技术路线与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系统服务 水生态 水体自净 乡村 空间形态 综合效能
下载PDF
基于重要性——绩效表现分析的上海苏州河滨水空间文化性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分析与优化 被引量:20
12
作者 王敏 邱明 +1 位作者 汪洁琼 彭英 《风景园林》 2019年第10期107-112,共6页
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正经历着从解析机理到供需匹配的侧重点迁移,研究指出文化性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特征表现为4个方面:1)受服务人群的影响;2)兼具非排他性与潜在竞争性;3)各类型之间具有明显的融合性;4)与空间要素密切相关.针对已有的... 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正经历着从解析机理到供需匹配的侧重点迁移,研究指出文化性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特征表现为4个方面:1)受服务人群的影响;2)兼具非排他性与潜在竞争性;3)各类型之间具有明显的融合性;4)与空间要素密切相关.针对已有的研究存在供需关联薄弱和整体评测不足的短板,研究以场地尺度的城市滨水空间为对象,提出重要性—绩效表现分析(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简称IPA)可以成为测度和分析文化性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状况的有效方法.选取上海苏州河4处滨水空间,从景观要素特征因子识别出发,基于IPA构建特征因子的重要性—满意度分布模型,分析滨水空间文化性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特征,通过对需求的回应,明确优化有效服务供给的策略,从而为城市滨水空间存量更新与规划设计提供可行有效的技术支持以及可操作、可落地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文化性生态系统服务 供需关系 重要性—绩效表现分析(IPA) 城市滨水空间 上海苏州河
下载PDF
基于游憩机会谱理论的城市公园体系研究——以安徽省宁国市为例 被引量:30
13
作者 王敏 彭英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0-105,共6页
文章基于游憩机会谱理论,构建了城市公园体系规划框架,即首先对城市公园游憩机会清单进行梳理,其次从物理环境、游憩活动和管理环境三个方面构建公园游憩机会评价指标体系,再次对环境因子进行描述性分析,最后建立公园体系目标游憩机会... 文章基于游憩机会谱理论,构建了城市公园体系规划框架,即首先对城市公园游憩机会清单进行梳理,其次从物理环境、游憩活动和管理环境三个方面构建公园游憩机会评价指标体系,再次对环境因子进行描述性分析,最后建立公园体系目标游憩机会谱及编制发展导则,并将该方法运用到宁国市公园体系的建设中,为提升城市公园体系的综合效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创建了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憩机会谱 城市公园体系 安徽省宁国市
下载PDF
江南圩田的法与式:生态系统服务与空间形态增效 被引量:14
14
作者 汪洁琼 唐楚虹 颜文涛 《风景园林》 2018年第1期38-44,共7页
以江南圩田为研究对象,文章阐释在风景园林生态的语境下,以生态系统服务效能为"法",以空间形态为"式",有法有式,有律可循的观点。通过"水—绿—人"三者的关系,进行传统江南圩田原生空间形态的整体解读,... 以江南圩田为研究对象,文章阐释在风景园林生态的语境下,以生态系统服务效能为"法",以空间形态为"式",有法有式,有律可循的观点。通过"水—绿—人"三者的关系,进行传统江南圩田原生空间形态的整体解读,剖析其间蕴含的8个维度的生态系统服务,反思当下圩田地区建设过程中的冲突与矛盾,进而探讨传统江南圩田生态智慧对当代圩田地区发展与规划实践给予的启示:"顺水而为"适度改造自然的理念;形成三生融合的整体人文生态系统;以及与水相协调的传统社会治理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系统服务 水生态 生态智慧 空间形态 圩田
下载PDF
成都城市形态与河流水系的关系变迁:适应性智慧及启示 被引量:13
15
作者 颜文涛 贵体进 +1 位作者 赵敏华 邹锦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18年第7期14-19,共6页
河流水系是影响城市形态发育演变的重要因素。以成都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历史比较法,探讨成都城市形态与河流水系的关系特征。研究表明,成都城市形态与河流水系的关系经历了二江珥城、二江抱城、二江环于城中的两次转变;从水系格局和自然... 河流水系是影响城市形态发育演变的重要因素。以成都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历史比较法,探讨成都城市形态与河流水系的关系特征。研究表明,成都城市形态与河流水系的关系经历了二江珥城、二江抱城、二江环于城中的两次转变;从水系格局和自然过程的适应性、水系功能与社会需求的适应性、形态功能与水系格局的适应性等方面,剖析成都城水关系的适应性智慧;从空间维度、时间维度、功能维度三个方面,提出对当代生态城市实践的若干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形态 河流水系 适应性智慧 规划启示
下载PDF
规划顺应复杂:探讨面对非理性挑战的智慧规划途径
16
作者 象伟宁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18年第7期25-30,共6页
【写在前面】本文原为译著的中文书序,因其内容相关,经译著作者和出版社同意。收录在本专题中。在文中,作者通过对英文原著第一作者英尼斯学术生涯的介绍和学术思想的评述,就几个与国内规划学界和业界开始关注的“理性规划”相关的... 【写在前面】本文原为译著的中文书序,因其内容相关,经译著作者和出版社同意。收录在本专题中。在文中,作者通过对英文原著第一作者英尼斯学术生涯的介绍和学术思想的评述,就几个与国内规划学界和业界开始关注的“理性规划”相关的问题做了初步的阐发:在面对几乎是无所不在的非理性问题挑战的城乡规划过程中.为什么规划者的实践以科学理性为唯一依据是不够的而需要其他理性的补充与支持?什么是协作理性?为什么协作理性可以被看作是对科学理性的一个发展和完善?规划学者应该以怎样的范式和角色定位从事研究以产生不仅在实践中有用(实用)而且在学术上有价值的成果?作者还以英尼斯的成长历程说明了在探讨应对非理性挑战的理性规划途径的过程中,规划者和学者追求理想、崇尚智慧和转识成智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规划 非理性 智慧 学术思想 科学理性 理性规划 学术生涯 成长历程
下载PDF
城市双修导向下滨水空间更新发展与范式转变:苏州河与埃姆歇河的分析与启示 被引量:43
17
作者 王敏 叶沁妍 汪洁琼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4-29,共6页
针对新时期城市滨水空间如何以"生态修复与城市修补"为核心进行更新发展转型的问题,选取德国埃姆歇河与上海苏州河2个实证案例进行分析,回顾二者由浊变清的生态修复过程、由衰退到再生的滨水空间更新发展,指出2条河流处于不... 针对新时期城市滨水空间如何以"生态修复与城市修补"为核心进行更新发展转型的问题,选取德国埃姆歇河与上海苏州河2个实证案例进行分析,回顾二者由浊变清的生态修复过程、由衰退到再生的滨水空间更新发展,指出2条河流处于不同发展阶段;通过评析德国埃姆歇河在发展理念、发展驱动、发展图景三方面的更新机制,以此为鉴,在肯定上海苏州河过去30年治理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苏州河滨水空间发展演进过程的阶段性特征,并从空间博弈、空间正义、空间价值的角度提出新时期滨水空间城市双修工作的若干启示,倡导价值理性引导下滨水空间全面复兴的范式转变,旨在为新时期中国城市滨水空间的适应性动态更新与生态系统服务综合效能优化提供更为长期平稳的内生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滨水空间 城市双修 更新发展 上海苏州河 德国埃姆歇河
下载PDF
绿视率引导下的城市绿色空间发展探析--日本的经验与借鉴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敏 彭唤雨 《住宅科技》 2018年第9期51-57,共7页
绿视率作为近年来新兴的城市绿化水平衡量指标,不仅契合城市高密度地区绿色空间存量更新、技术创新的需求,而且引导城市绿色空间趋于生态化、精细化、人性化。日本是最早将绿视率纳入城市绿化建设评价与规划管理指标体系的国家,对绿视... 绿视率作为近年来新兴的城市绿化水平衡量指标,不仅契合城市高密度地区绿色空间存量更新、技术创新的需求,而且引导城市绿色空间趋于生态化、精细化、人性化。日本是最早将绿视率纳入城市绿化建设评价与规划管理指标体系的国家,对绿视率的研究和运用都比较成熟。在回顾日本城市绿视率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本文选取大阪和东京2个代表性城市,分析其绿视率规划策略、激励政策与提升途径,从突破界线、突破维度、突破权属3方面总结出绿视率引导下日本城市空间绿化发展的趋势与变化,为我国高密度城市绿色空间发展提供经验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视率 城市绿色空间 绿化指标 规划管理 日本
下载PDF
高密度城市绿色空间发展的新诠释 被引量:16
19
作者 王敏 彭唤雨 《园林》 2018年第1期28-33,共6页
进入21世纪,世界城市发展出现了高密度化的趋势,目前全球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占地球陆地面积约3%的城市里。2013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超过50%,仍处于诺瑟姆城市化曲线的快速发展区间,未来城市人口的高密度化趋势将更加明显。高密... 进入21世纪,世界城市发展出现了高密度化的趋势,目前全球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占地球陆地面积约3%的城市里。2013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超过50%,仍处于诺瑟姆城市化曲线的快速发展区间,未来城市人口的高密度化趋势将更加明显。高密度城区具有空间高密度、人口高密度、建成环境高度人工化等特征,通常面临实现绿化生态建设目标、改善人居环境品质的发展诉求与有限、零散、立地困难的绿化增量空间之间的突出矛盾。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化 空间发展 城市绿色 城市化水平 诠释 城市人口 生态建设目标 城市发展
下载PDF
因势而为:基于自然过程的小型海岛景观韧性构建与动态设计策略 被引量:14
20
作者 王敏 彭唤雨 +1 位作者 汪洁琼 王云才 《风景园林》 2017年第11期73-79,共7页
应对小型海岛生态脆弱且易受自然过程所引发的扰动影响,本文探讨岛屿景观营造与规划设计如何正确对待并融合自然过程所带来的扰动问题,旨在提升小型海岛生态系统整体韧性,实现岛屿可持续发展。通过演进韧性理念的引介与爬梳,本文创造性... 应对小型海岛生态脆弱且易受自然过程所引发的扰动影响,本文探讨岛屿景观营造与规划设计如何正确对待并融合自然过程所带来的扰动问题,旨在提升小型海岛生态系统整体韧性,实现岛屿可持续发展。通过演进韧性理念的引介与爬梳,本文创造性地提出以自然过程为"势"的小型海岛景观韧性构建三力机制(恢复力、适应力、变革力)及其动态设计技术路线。通过西沙鸭公岛动态景观设计探索的实证,阐明如何运用生态敏感性与受自然过程影响程度的矩阵叠合分析,进行韧性构建策略决策,通过因势而为化被动防御为主动应对,将原本被视为不利因素的自然过程融入景观规划设计中并成为特色和亮点,为小型海岛的保护发展、规划设计、建设管理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小型海岛 自然过程 生态系统 韧性 动态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