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城市规划的社会学转向 被引量:5
1
作者 王世军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5-50,共6页
在倡导"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面对城市发展所面临的社会挑战,城市规划应在自我反思和对城市规划的社会学传统的充分认知基础上,将对社会需求与社会公正的关注纳入传统空间规划,并赋予城市规划更为广泛的社会意... 在倡导"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面对城市发展所面临的社会挑战,城市规划应在自我反思和对城市规划的社会学传统的充分认知基础上,将对社会需求与社会公正的关注纳入传统空间规划,并赋予城市规划更为广泛的社会意义和政策内涵,实现城市规划的"社会学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 城市规划 社会学转向
下载PDF
日本社会学的历史发展及展望 被引量:1
2
作者 朱伟珏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78-84,共7页
日本社会学诞生于19世纪明治维新时期,二战以前主要受德国社会学的影响。战后,日本社会学获得了很大发展,其间共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即重建期(1945~1960年)、发展期(1960~1980年)和转型期(1980~1995年)。马克思主义、帕森斯的结构功... 日本社会学诞生于19世纪明治维新时期,二战以前主要受德国社会学的影响。战后,日本社会学获得了很大发展,其间共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即重建期(1945~1960年)、发展期(1960~1980年)和转型期(1980~1995年)。马克思主义、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和福柯、哈贝马斯等后现代主义分别成为这三个不同时期主要的社会学理论范式。民主化和现代化建设贯穿于整个战后的日本社会学。展望21世纪,日本社会学正致力于自身的变革,在继续为民主化建设服务的同时,努力从为现代化和工业化服务的科学,转变成为一门为人类与社会服务的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社会学 社会学史
下载PDF
城市交通工程与空间社会关系——以南京汉口路西延工程为例
3
作者 徐建刚 王世军 +2 位作者 张翔 张建召 许珊珊 《文化研究》 CSSCI 2010年第2期199-213,共15页
一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一个快速城市化时期,城市规模急剧扩张,交通需求不断扩大.交通供需不平衡导致一系列交通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新区功能不完备,新城与老城间产生大量的通勤交通.许多城市期望通过扩大交通供给来缓解城... 一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一个快速城市化时期,城市规模急剧扩张,交通需求不断扩大.交通供需不平衡导致一系列交通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新区功能不完备,新城与老城间产生大量的通勤交通.许多城市期望通过扩大交通供给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常见的方法有新建地面道路、改扩建原有道路、架设高架道路以及开挖隧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城市化 交通工程 社会关系 汉口 南京 空间 高架道路 改革开放
下载PDF
家庭背景、教育期望与大学教育获得基于上海市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39
4
作者 王甫勤 时怡雯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5-195,共21页
家庭背景通过子女教育实现优势地位的代际传递,以往国内研究认为,这种代际传递主要通过教育分流和文化资本、社会资本机制得以实现。本文根据威斯康星教育获得模型的研究成果,引入大学教育期望作为家庭背景影响子女大学教育获得的中间... 家庭背景通过子女教育实现优势地位的代际传递,以往国内研究认为,这种代际传递主要通过教育分流和文化资本、社会资本机制得以实现。本文根据威斯康星教育获得模型的研究成果,引入大学教育期望作为家庭背景影响子女大学教育获得的中间机制。研究采用2010年"上海居民家庭生活状况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在少年时具有大学教育期望的人,最终获得大学教育的机会明显增加,而个人大学教育期望的产生又主要同家庭背景和父母期望有关。具有优势地位的父母(尤其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对子女上大学的期望较高,并激发了子女上大学的期望。同时,具有优势地位的父母能更多地参与到子女的教育过程中,为子女创造更多的支持条件,这些都有助于子女维持和实现自己的教育期望。因而,整个代际传递的逻辑可以表述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子女,其上大学的期望也越高,这种期望最终会转化为大学教育获得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背景 教育期望 教育获得 代际传递
下载PDF
论北极原住民的人口结构与社会问题——以加拿大为例 被引量:7
5
作者 潘敏 张侠 +1 位作者 凌晓良 李升贵 《世界地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8-135,共8页
本文探讨近十几年来加拿大北极北极原住民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人口结构年轻化现象,由此而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的产生,尤其是年轻男性高的自杀率更应引起全世界人民的关注,这给原住民社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障碍。我们在关注北极丰富的自... 本文探讨近十几年来加拿大北极北极原住民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人口结构年轻化现象,由此而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的产生,尤其是年轻男性高的自杀率更应引起全世界人民的关注,这给原住民社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障碍。我们在关注北极丰富的自然资源、环境问题以及军事安全问题,不应该忽视祖祖辈辈生活中这土地上的原住民当下所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原住民 加拿大 因纽特人 人口结构 社会问题
下载PDF
社会经济地位、生活方式与健康不平等 被引量:189
6
作者 王甫勤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5-143,共19页
以往研究多认为社会经济地位是人们健康水平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但对其影响机制却缺乏理论解释和检验。而社会流行病学研究关注与健康相关的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对人们健康水平的影响,但忽视了社会结构因素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型塑作用。本研... 以往研究多认为社会经济地位是人们健康水平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但对其影响机制却缺乏理论解释和检验。而社会流行病学研究关注与健康相关的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对人们健康水平的影响,但忽视了社会结构因素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型塑作用。本研究根据健康生活方式模型将生活方式作为社会经济地位影响健康水平的中间机制,通过"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05)"数据,分析中国民众健康不平等的形成过程。研究发现,同欧美主要发达国家一样,中国民众也存在明显的健康不平等,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人,其健康水平越高。社会经济地位主要通过健康生活方式影响人们的健康水平,其影响机制可以描述为,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人越倾向于拥有和维护健康生活方式,而健康生活方式又直接影响了人们的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经济地位 生活方式 健康不平等
下载PDF
创新社会治理背景下的社区微更新实践与思考——以408研究小组的两则实践案例为例 被引量:44
7
作者 徐磊青 宋海娜 +1 位作者 黄舒晴 黄健美 《城乡规划》 2017年第4期43-51,共9页
文章讨论了创新社会治理背景下中国社区规划的现状、社区规划师制度的内涵和社区规划实践面临的挑战,并通过408研究小组参与的两个上海社区微更新实践的案例,探索了政府、使用者、管理者及专业者四方在更新营造中的具体参与形式和运作机... 文章讨论了创新社会治理背景下中国社区规划的现状、社区规划师制度的内涵和社区规划实践面临的挑战,并通过408研究小组参与的两个上海社区微更新实践的案例,探索了政府、使用者、管理者及专业者四方在更新营造中的具体参与形式和运作机制,对社区规划中目标社区的现实情况和特异性进行探索,发现并提出了当下社区规划在微更新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路径,为未来城市的社区规划和社区规划师的介入形式提供了参考策略和成功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社会治理 社区微更新 408研究小组 社区规划师
下载PDF
社会资本与老龄健康——基于上海市社区综合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8
8
作者 朱伟珏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9-80,共12页
由社会支持、社会参与、信任和互惠等要素组成的社会资本可以通过增进邻里间的互助精神、拓宽获取健康知识和信息渠道、增加由人际交往带来的愉悦感等方式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产生重大影响。基于这一理论,运用"上海市社区综合调研&q... 由社会支持、社会参与、信任和互惠等要素组成的社会资本可以通过增进邻里间的互助精神、拓宽获取健康知识和信息渠道、增加由人际交往带来的愉悦感等方式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产生重大影响。基于这一理论,运用"上海市社区综合调研"数据,对社会资本与老年人健康状况之间的细致考察,证实了二者之间显著的相关性,具体而言:社区医疗设施的便利程度、适度的社会支持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他人联系程度以及社会支持状况能促进老年人主观健康感的提升;年龄和性别是预测老年人生理健康的主要变量。此外,住房、居住时长等也对老龄健康有重要的影响,收入对老龄健康的影响未获得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主观健康感 心理健康 生理健康 老龄化
下载PDF
戈尔巴乔夫的“民主观”与苏联政治的终结 被引量:4
9
作者 王鹏 罗嗣炬 《俄罗斯研究》 CSSCI 2002年第1期29-34,53,共7页
通过考察戈尔巴乔夫“人民自治论”背后是苏联国家与社会关系对立对抗的逻辑,揭示出戈尔巴乔夫的民主观实质是自由民主的思想。由于戈尔巴乔夫是苏联政治改革的“导演”,他的自由民主观容易转化成政治实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戈尔巴乔夫... 通过考察戈尔巴乔夫“人民自治论”背后是苏联国家与社会关系对立对抗的逻辑,揭示出戈尔巴乔夫的民主观实质是自由民主的思想。由于戈尔巴乔夫是苏联政治改革的“导演”,他的自由民主观容易转化成政治实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戈尔巴乔夫的“一切权力归苏维埃”的社会民主化是如何使苏联政治走向终结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戈尔巴乔夫 民主观 政治终结 苏联 社会主义 政治变迁
下载PDF
社会人口特征与环境关心:基于农村的数据 被引量:19
10
作者 栗晓红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1-128,共8页
环境问题是一个可以跨越群体界分从而被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还是一个只被具有某些特征的群体关注的问题?背后的机制是什么?这是环境研究领域一个广泛研究的主题。我国学者已就城市居民环境关心及其社会基础开展了一些研究,但仍缺乏基... 环境问题是一个可以跨越群体界分从而被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还是一个只被具有某些特征的群体关注的问题?背后的机制是什么?这是环境研究领域一个广泛研究的主题。我国学者已就城市居民环境关心及其社会基础开展了一些研究,但仍缺乏基于农村的调查研究。本文利用农村环境的调查数据,就农村居民的社会人口特征对其环境关心的影响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表明,与城市研究发现一致,在中国农村,教育对环境关心也有着积极影响。但与城市发现不同的是,在农村年龄对环境关心起着消极影响,而且尽管男性在环境知识和感知上高于女性,两性在环境态度上并无显著差异。另外,研究还发现主观社会地位对环境关心有积极影响,外出打工经历有消极影响,而主观经济地位和党员身份对环境关心都无显著影响。最后也是本研究最令人兴奋的发现是,政治价值观对环境关心各个因子都有非常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人口特征 农村 环境关心
下载PDF
本期聚焦:新消费社会和城市空间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敏 周恺 章超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共1页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全面促进消费",这一论述进一步凸显了消费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新时期的大都市空间逐渐主要由...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全面促进消费",这一论述进一步凸显了消费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新时期的大都市空间逐渐主要由消费活动所塑造,消费也成为城市发展的主题之一。当前,城市消费行为以前所未有的动能,与创意休闲、社会网络、互联网经济、城市文化密切结合,重塑了城市消费空间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与此同时,空间与人们的联结方式、借由空间协调的社会关系格局、空间之于都市生活及个体的意义都进入高速的动态演进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协调 联结方式 消费空间 动态演进 远景目标 消费行为 五年规划 密切结合
下载PDF
消费社会与自恋主义——一种批判性的视角 被引量:14
12
作者 朱伟珏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2-71,共10页
消费社会呈现出与早期资本主义社会截然不同的特征:一方面,消费活动促进了个体化;另一方面,资本主义早期勤勉与节俭的禁欲主义式新教伦理,被提倡享乐和即刻满足任何需求的消费伦理所取代。消费伦理与"个体化"的共谋,将个人主... 消费社会呈现出与早期资本主义社会截然不同的特征:一方面,消费活动促进了个体化;另一方面,资本主义早期勤勉与节俭的禁欲主义式新教伦理,被提倡享乐和即刻满足任何需求的消费伦理所取代。消费伦理与"个体化"的共谋,将个人主义推向了它的极端形式——追求享乐主义并高度关注自我的自恋主义文化。自恋主义所爆发的问题及其导致的后果对公共及私人领域双方均已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恋主义 消费社会 克利斯多夫·拉什 大卫·理斯曼 “他人导向型”人格
下载PDF
都市生活与城市空间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俊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1-58,共8页
都市生活是西方城市社会学重要的研究领域。一种思路认为城市空间、文化及空间的生产是形成和塑造都市生活方式的外部力量,都市生活由此产生不同的特征;另一种思路认为,都市生活方式的形成是人们的一种主动追求和选择,而不仅仅是被动地... 都市生活是西方城市社会学重要的研究领域。一种思路认为城市空间、文化及空间的生产是形成和塑造都市生活方式的外部力量,都市生活由此产生不同的特征;另一种思路认为,都市生活方式的形成是人们的一种主动追求和选择,而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都市生活方式推动了城市空间的变迁。近年来,美国的新城市生活运动、创造阶级在城市中的集中都显示了追求城市新生活方式正在成为影响城市空间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应该关注中国城市化过程中都市生活方式的改变对城市空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生活 亚文化 空间的生产 新都市生活
下载PDF
跨越市场转型的腐败陷阱:地区市场化与腐败的倒U型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明 耿曙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24,共13页
按照主流经济学的理论,市场经济会抑制政治腐败,但实证研究表明.转型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化却使腐败不断蔓延。由此引发了市场转型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辩论一一市场化之于腐败是解药还是毒药?事实上二者的关系接近倒u型,随着市场的... 按照主流经济学的理论,市场经济会抑制政治腐败,但实证研究表明.转型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化却使腐败不断蔓延。由此引发了市场转型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辩论一一市场化之于腐败是解药还是毒药?事实上二者的关系接近倒u型,随着市场的功能性制度和生成性制度不断完善、市场文化的扩散、私营企业主阶层的壮大.市场化会对腐败起到抑制作用。利用2008—2014年的《中国检察年鉴》等面板数据,以及2016年“第十二次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数据对腐败进行客观和主观的测量,运用多层次回归模型和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均支持了倒U型的研究假设。基于本研究的发现,阶段性的腐败问题不应成为怀疑甚至反对经济体制改革的理由,坚持将改革推向深入,不断完善市场制度,必将产生积极的政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 市场化 腐败 倒U型关系
下载PDF
国际大都市建设中的移民与移民政策——以上海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世军 周佳懿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22-25,共4页
在纳入世界城市体系的过程中,上海通过国际移民和国内人口迁移来实现人力资源聚集促进城市竞争力。但上海的移民结构和移民政策有待调整,需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移民问题。
关键词 国际大都市 移民 移民政策
下载PDF
中国社会协调发展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3
16
作者 诸大建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6-9,共4页
中国社会协调发展的几个问题诸大建搞现代化要注意社会全面发展,这是邓小平的一贯思想。随着中国现代化向更高阶段迈进,当代中国社会的协调发展问题,已经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和思考,似乎应明确如下几点:一、协调... 中国社会协调发展的几个问题诸大建搞现代化要注意社会全面发展,这是邓小平的一贯思想。随着中国现代化向更高阶段迈进,当代中国社会的协调发展问题,已经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和思考,似乎应明确如下几点:一、协调发展的两个基本方向当代中国社会的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调发展 经济发展 当代中国社会 社会有机体 经济增长 科学技术 生态环境 社会发展 社会协调发展 协调度
下载PDF
试论中国与南斯拉夫关系的演变及成因 被引量:2
17
作者 肖宗志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60-62,共3页
中南两国在1955年1月2日正式建交,然而两国关系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从中南两党两国关系的演变来看,我们可以将这一过程分为三个时期,即建交和发展时期(1955年~1958年),两国交恶时期... 中南两国在1955年1月2日正式建交,然而两国关系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从中南两党两国关系的演变来看,我们可以将这一过程分为三个时期,即建交和发展时期(1955年~1958年),两国交恶时期(1958年~1968年)和恢复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斯拉夫 中南关系 两国关系 南共联盟 毛泽东 国际战略思想 现代修正主义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 马克思列宁主义
下载PDF
城市女性婚姻移民的社会适应研究——以上海市“外来媳妇”为例 被引量:8
18
作者 赵丽丽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03-109,共7页
与一般农民工的社会适应表现为经济、社会、心理三个层面依次递进的特点不同,城市女性婚姻移民的社会适应首先是从心理适应开始的。虽然女性移民因为婚姻得以进入城市生活,但其社会地位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提高;而这种低下的社会地位又直... 与一般农民工的社会适应表现为经济、社会、心理三个层面依次递进的特点不同,城市女性婚姻移民的社会适应首先是从心理适应开始的。虽然女性移民因为婚姻得以进入城市生活,但其社会地位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提高;而这种低下的社会地位又直接影响了她们与城市居民的接触和交往,影响了她们对自我身份的认同。从社会适应的总体状况来看,城市女性婚姻移民应属于介于农民工和市民之间的"边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婚姻移民 社会适应
下载PDF
人性善恶与内圣外王——略论中国伦理政治的发端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义禄 毛亚军 《船山学刊》 2001年第2期59-62,共4页
关键词 '内圣外王'思想 孔子 孟子 荀子 性善论 人性 中国 伦理政治
下载PDF
夷夏之辨与近代中国的顽固派——中国政治文化研究之二 被引量:3
20
作者 朱义禄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5期36-41,75,共7页
儒家的夷夏之辨,是中国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政治文化,肯定的是以夏变夷,它在历史上起到了汉族同化少数民族的积极作用。到了近代,夷的对象与内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以倭仁、徐桐、刘鸿锡等为代表的地主阶级顽固... 儒家的夷夏之辨,是中国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政治文化,肯定的是以夏变夷,它在历史上起到了汉族同化少数民族的积极作用。到了近代,夷的对象与内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以倭仁、徐桐、刘鸿锡等为代表的地主阶级顽固派,他们在经济上是封建生产方式的代表者,在政治上是反对社会变革的保守者。他们承袭了儒家道德至上的价值观,持天朝上国的自大心态,抱着以夷变夏宗旨不变,以阻止近代中国变革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鸿锡 徐桐 倭仁 '夷夏之辨' 政治文化 地主阶级顽固派 近代 中国 政治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