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越主客观二元对立——布迪厄的社会学认识论与他的“惯习”概念 被引量:29
1
作者 朱伟珏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4-178,共5页
本文对布迪厄旨在超越主客观二元对立的理论性探索进行较为详尽的考察。布迪厄指出,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的对立是社会科学领域内最根本、最具破坏作用的一对范畴。为了克服这一对立并实现其统一,他除了从认识论层面对此进行批判性考察之... 本文对布迪厄旨在超越主客观二元对立的理论性探索进行较为详尽的考察。布迪厄指出,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的对立是社会科学领域内最根本、最具破坏作用的一对范畴。为了克服这一对立并实现其统一,他除了从认识论层面对此进行批判性考察之外,还提出一个可以同时弥补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不足的重要概念———惯习。他的社会学认识论,以及奠定其方法论基础的“惯习”概念为我们打破社会学领域内的各种对立并建立一种全新的社会学范式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对立 布迪厄 概念 惯习 新论 社会科学领域 客观主义 主观主义 社会学范式 方法论基础 破坏作用 认识论 理论性 批判性
下载PDF
为什么我们需要一种低沉的情绪?——海德格尔对哲学基本情绪的存在历史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孙周兴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13,共7页
海德格尔从未满足于对“情绪”作一种心理学的规定。在前期哲学中,海德格尔对情绪现象作了现象学的分析,把情绪规定为此在之实存论环节;在后期思想中,海德格尔从“存在历史”意义上对我们时代作了一种“基调”分析。海德格尔认为,希腊... 海德格尔从未满足于对“情绪”作一种心理学的规定。在前期哲学中,海德格尔对情绪现象作了现象学的分析,把情绪规定为此在之实存论环节;在后期思想中,海德格尔从“存在历史”意义上对我们时代作了一种“基调”分析。海德格尔认为,希腊哲学的基本情绪是“惊奇”,一种让存在者之存在自行开启的“倾向”,一种“调音”。进而在近代哲学中,存在者是什么之问演变成“确定之物”的追问,“怀疑”成为哲学的基调。存在历史的“另一个开端”的基本情绪则被规定为“既惊恐又畏惧的压抑”。如果说“惊奇”是开启性的、扩张性的,那么“压抑”就是持守性的、收缩性的。“惊奇”趋于创造,而“压抑”则归于守成。作为我们时代的基调,“压抑”并非全然消极,而是指示着思想之重量,呼吁着实存之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 海德格尔 哲学 心理学 形而上学
下载PDF
作为解构的哲学史研究:海德格尔对黑格尔哲学的解读 被引量:4
3
作者 柯小刚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7-25,共9页
海德格尔对黑格尔哲学史观念的解构是海德格尔的西方传统哲学解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解构工作本身又是在对黑格尔哲学的哲学史研究中进行的。本文通过具体考察海德格尔对黑格尔进行哲学史研究的独特解释学技艺 ,展示了海德格尔如... 海德格尔对黑格尔哲学史观念的解构是海德格尔的西方传统哲学解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解构工作本身又是在对黑格尔哲学的哲学史研究中进行的。本文通过具体考察海德格尔对黑格尔进行哲学史研究的独特解释学技艺 ,展示了海德格尔如何在进行哲学史研究的同时解构哲学史 ,从而凸现出海德格尔本人的独特哲学史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黑格尔 哲学史 解构 经验 之间
下载PDF
老龄化社会的代际连带与社会保障——兼论日本的老龄化对策 被引量:8
4
作者 蔡驎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54-58,共5页
代际连带 ,在本质上是不同世代人群间的利益平衡关系。传统型代际连带的特点在于 :在“同时态”上表现为年轻人群对老年人群、在职者群体对退休者群体的单向扶助 ,通过世代交替在“历时态”中达到代际利益平衡。人口老龄化动摇了传统型... 代际连带 ,在本质上是不同世代人群间的利益平衡关系。传统型代际连带的特点在于 :在“同时态”上表现为年轻人群对老年人群、在职者群体对退休者群体的单向扶助 ,通过世代交替在“历时态”中达到代际利益平衡。人口老龄化动摇了传统型代际连带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心理基础 ,使社会保障制度陷于困境。在老龄化社会 ,建立一种对各年龄层人群都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 ,使代际利益平衡在“同时态”也能得到体现 ,这是重建代际连带的关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际连带 人口老龄化 社会保障
下载PDF
性善乎 性恶乎——康德道德哲学之善恶概念及其人性论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徽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55-60,共6页
立足于纯粹实践理性之批判 ,康德扭转了西方思想史上关于道德法则与善恶概念之关系的传统观点 ,即 :善恶概念既非理性之先验设定 ,也非基于经验之预想 ,它乃是寓于道德法则并为道德法则所决定的 ,所谓善恶概念决定实践意志之传统观点必... 立足于纯粹实践理性之批判 ,康德扭转了西方思想史上关于道德法则与善恶概念之关系的传统观点 ,即 :善恶概念既非理性之先验设定 ,也非基于经验之预想 ,它乃是寓于道德法则并为道德法则所决定的 ,所谓善恶概念决定实践意志之传统观点必将流于他律。由是 :一、善恶概念乃是涵于实践理性之道德法则的 ;善恶概念与福祸概念之间没有任何必然性之联系 ,福祸概念不是善恶概念产生的基础和依据。二、唯一无条件善或恶的只是自律与否之意志 ,人性无善恶 ,但理性又显示了人类向善之潜能。那种认为康德持人性本恶的观点是缺乏根据的。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善恶 福祸 人性论 社会历史观
下载PDF
哲学家与在世——梅洛庞蒂对海德格尔的一个批判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尧均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25-30,94,共7页
本文依据梅洛庞蒂的思想提示,指出海德格尔对此在在世存在的描述是以哲学家本人的不在世为前提的。“在世”要以还原为前提。但海氏把还原定义为对存在者之存在的领会,还原的主体是此在,由此使他导向了对此在在世的生存论描述。但当海... 本文依据梅洛庞蒂的思想提示,指出海德格尔对此在在世存在的描述是以哲学家本人的不在世为前提的。“在世”要以还原为前提。但海氏把还原定义为对存在者之存在的领会,还原的主体是此在,由此使他导向了对此在在世的生存论描述。但当海氏作这样的描述时,意味着作为哲学家的他本人已经预先处于存在之无蔽的立场上,已经是“非在世”的了。相反,梅洛庞蒂追随胡塞尔的道路,把还原定义为哲学家本人的一种认识态度的转变,但这种转变不可能是彻底的,因为哲学家“身体性”地处在世界上;对身体性的忽视正是导致海德格尔“非在世”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世 还原 身体性 立场
下载PDF
我们怎么做哲学才好?——评陈嘉映教授报告《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 被引量:1
7
作者 孙周兴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19,共3页
关键词 海德格尔哲学 科学概念 教授 《存在与时间》 《哲学研究》 维特根斯坦 二十世纪 语言分析 科学哲学 认知科学
下载PDF
实证主义哲学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孙小金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36,共3页
鸦片战争之后,实证主义哲学思潮逐步进入中国。实证主义哲学在近代中国具有独特的理论形态,并引发了科学主义和西化思潮,由此带来中国近代的文化和社会变革。因此,实证主义哲学是对近代中国影响深远的哲学思潮,它对于塑造近现代中国文... 鸦片战争之后,实证主义哲学思潮逐步进入中国。实证主义哲学在近代中国具有独特的理论形态,并引发了科学主义和西化思潮,由此带来中国近代的文化和社会变革。因此,实证主义哲学是对近代中国影响深远的哲学思潮,它对于塑造近现代中国文化功不可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证主义 科学主义 西化思潮
下载PDF
我们如何迎接汽车社会 被引量:2
9
作者 王世军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88-93,共6页
中国汽车产业已进入以大众消费为基础的快速增长阶段,中国从“自行车社会”走向汽车社会只是时间问题,这一发展方向是不可逆转的。更为重要的是,大众汽车消费将带来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它会改变我们的城乡关系、就业结构、生活方式等诸... 中国汽车产业已进入以大众消费为基础的快速增长阶段,中国从“自行车社会”走向汽车社会只是时间问题,这一发展方向是不可逆转的。更为重要的是,大众汽车消费将带来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它会改变我们的城乡关系、就业结构、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因此,我们关注的重点必须转移到汽车社会,从未来汽车社会的角度关注汽车产业,从汽车产业的发展看待汽车工业。而能否以汽车产业政策提升到汽车社会政策,是关系到汽车产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就社会政策而言,有几个方面是至关重要的,这就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城市化及社会(交通)公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社会 生活质量 城市化 交通公平
下载PDF
哲学:一个生成中的词语 被引量:1
10
作者 柯小刚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7-8,共2页
同济大学德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与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于2005年4月在浙江安吉联合举办了“经典与翻译”学术研讨会,这里刊发的是依据会议发言整理而成的笔谈选辑,主要围绕着“翻译与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而展开,大致按争辩立场排序。除... 同济大学德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与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于2005年4月在浙江安吉联合举办了“经典与翻译”学术研讨会,这里刊发的是依据会议发言整理而成的笔谈选辑,主要围绕着“翻译与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而展开,大致按争辩立场排序。除这里提供笔谈的几位学者外,参与讨论的还有:香港中文大学关子尹教授、张灿辉教授、刘国英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吕炳祥教授,浙江大学庞学铨教授,同济大学高宣扬教授、陈家琪教授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智慧” 词语 中国传统 维特根斯坦 十字路口 苏格拉底 海德格尔 西方哲学 哲学家
下载PDF
论劳动概念在马克思政治哲学中的地位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日明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04年第6期38-42,共5页
马克思的政治哲学可以借助劳动概念来理解。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的"积极方面"的劳动概念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消极方面"的劳动即异化劳动的概念。在马克思那里,劳动概念经历了从人类学概念到经济学、社会学概念的转... 马克思的政治哲学可以借助劳动概念来理解。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的"积极方面"的劳动概念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消极方面"的劳动即异化劳动的概念。在马克思那里,劳动概念经历了从人类学概念到经济学、社会学概念的转变过程。马克思把消灭劳动的异化性质、克服市民社会的局限以及超越政治解放的限度与人类解放的理想结合起来了,从而实现了政治哲学的根本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概念 马克思 政治哲学 异化劳动 政治解放 人类解放 社会关系
下载PDF
洛克政治哲学中的矛盾之辩证分析
12
作者 刘日明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75-80,共6页
洛克知识论哲学与政治哲学之间存在着明显矛盾。他本人也看到了这种矛盾 ,并且试图以自己的方式从理论上调和这种矛盾。然而 ,由于这些矛盾乃是市民社会本身以及英国的民族特性和客观社会环境所造成的矛盾 ,即历史的矛盾 ,因此 。
关键词 洛克 政治哲学 矛盾 调和
下载PDF
为何要取严格的哲学定义?
13
作者 孙周兴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1-2,共2页
同济大学德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与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于2005年4月在浙江安吉联合举办了“经典与翻译”学术研讨会,这里刊发的是依据会议发言整理而成的笔谈选辑,主要围绕着“翻译与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而展开,大致按争辩立场排序。除... 同济大学德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与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于2005年4月在浙江安吉联合举办了“经典与翻译”学术研讨会,这里刊发的是依据会议发言整理而成的笔谈选辑,主要围绕着“翻译与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而展开,大致按争辩立场排序。除这里提供笔谈的几位学者外,参与讨论的还有:香港中文大学关子尹教授、张灿辉教授、刘国英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吕炳祥教授,浙江大学庞学铨教授,同济大学高宣扬教授、陈家琪教授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法性问题 中国哲学 哲学定义 翻译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 同济大学 浙江大学 学术研讨会 德国哲学
下载PDF
布迪厄与现象学——读高宣扬《布迪厄的社会理论》
14
作者 张尧均 《社会学家茶座》 2005年第2期111-115,共5页
作为法国继雷蒙·阿隆之后最伟大的社会学家,布迪厄的名字对于中国的学术界早已不再陌生。自1997年以来,他的多部著作也相继被译成中文出版。2002年,布迪厄逝世的时候,国内多家学术刊物和网站发表了对他的纪念文章。但另一方面... 作为法国继雷蒙·阿隆之后最伟大的社会学家,布迪厄的名字对于中国的学术界早已不再陌生。自1997年以来,他的多部著作也相继被译成中文出版。2002年,布迪厄逝世的时候,国内多家学术刊物和网站发表了对他的纪念文章。但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对他的思想进行系统、深入的专门性研究却依然非常缺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迪厄 现象学 高宣扬 法国 社会学家 《布迪厄的社会理论》
下载PDF
个体与空间——试析莱布尼茨与中国哲学的亲和性
15
作者 李王利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71-79,共9页
中国和德国之间的第一次哲学碰撞发生在莱布尼茨身上。莱布尼茨对中国哲学感兴趣与他批判机械论世界观密切相关。要理解后者,必须了解近代理性主义者面临的深刻难题:在接受机械论世界观的同时如何确保人的意志自由?莱布尼茨的解决方法是... 中国和德国之间的第一次哲学碰撞发生在莱布尼茨身上。莱布尼茨对中国哲学感兴趣与他批判机械论世界观密切相关。要理解后者,必须了解近代理性主义者面临的深刻难题:在接受机械论世界观的同时如何确保人的意志自由?莱布尼茨的解决方法是:去除空间的绝对客观性,使广延世界降为呈现于人认识之前的现象世界,于是人就能超越现象世界的因果必然之链而获得自由。在莱布尼茨成熟的单子论中,精神的个体即单子彻底超越了空间的局限。这一思路和中国古代气论所衍生出来的空间的非实在性确有相通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论世界观 自由 个体 空间
下载PDF
舍勒与梅洛—庞蒂心身关系论之比较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尧均 《浙江学刊》 CSSCI 2004年第5期40-45,共6页
舍勒和梅洛 -庞蒂是现象学运动中的两个重要人物 ,本文比较分析了他们关于心身问题的论述。两人的共同点是 ,都强调人是心身统一体 ,强调这种统一的多层次性 ,强调精神对于人而言的独特价值。而区别在于 ,舍勒强调精神的独立性和超越性 ... 舍勒和梅洛 -庞蒂是现象学运动中的两个重要人物 ,本文比较分析了他们关于心身问题的论述。两人的共同点是 ,都强调人是心身统一体 ,强调这种统一的多层次性 ,强调精神对于人而言的独特价值。而区别在于 ,舍勒强调精神的独立性和超越性 ,最终把人引向了上帝这一维度 ;而梅洛 -庞蒂更强调精神对身体的依附性 ,从而使精神返回世界。他们关于心身问题的不同观点 ,代表了现象学发展的不同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勒 梅洛-庞蒂 现象学 心身关系论 比较研究 精神 身体
下载PDF
形而上学问题 被引量:8
17
作者 孙周兴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12,共6页
本文主要以尼采和海德格尔的形而上学批判为背景,从形而上学的问题提法入手讨论形而上学的双重问题结构,即存在学路向的先验追问与神学路向的超验追问。
关键词 形而上学 先验追问 超验追问 尼采 海德格尔
下载PDF
马克思与犹太人问题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家琪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4-61,共8页
这是作者的一次学术演讲 ,围绕着现代性问题展开了对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的分析 ,并通过这一分析彰显出宗教与政治、神圣与世俗、群体与个人、市民社会与国家政权之间的矛盾冲突 ,为理解马克思为什么在 1 844年前后转入对资本主义经... 这是作者的一次学术演讲 ,围绕着现代性问题展开了对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的分析 ,并通过这一分析彰显出宗教与政治、神圣与世俗、群体与个人、市民社会与国家政权之间的矛盾冲突 ,为理解马克思为什么在 1 844年前后转入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论述提供了一种与“犹太人问题”有关的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犹太人 世俗化 鲍威尔 政治解放 人类解放
下载PDF
儒家“道”、“德”观之寻根阐释及其“形上化”之后果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徽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5-50,共6页
“道”与“德”就其源始义而言 ,皆是表示在“天命”之“感召”情境下的“行” ,其本身即是先民的生存境遇之表达。由此处境而发 ,便进一步开显出了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极其重要的“生生为本”之观念以及儒家的表现为“赞天化育”之形式的... “道”与“德”就其源始义而言 ,皆是表示在“天命”之“感召”情境下的“行” ,其本身即是先民的生存境遇之表达。由此处境而发 ,便进一步开显出了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极其重要的“生生为本”之观念以及儒家的表现为“赞天化育”之形式的“天人一体”的天道观。然而 ,随着宋明理学之勃兴 ,不仅“道”、“德”的源初意蕴被日趋“盘剥” ,而渐为“形而上学”之思想物 ;相应地 ,儒学也逐步地从作为其立足之根的“人伦日用”中“滑脱”出来 ,从而沦为空寂与僵执 ,失去了作为其本质特征的“通经达权”或“顺变精义”之精神 ,于是 ,在社会生活中 ,便引发出许多消极之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形上化” “生生为本” 天道观 理学 “天人一体” 道德判断
下载PDF
论情感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20
作者 党永强 《探索》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3-127,共5页
道德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然而在传统的道德教育中,我们过多地关注对学生进行理智层面的说教和要求,而忽视了对情感的开发,这也是导致在道德教育中“知”和“行”相脱节的重要原因。事实上,情感的开发在道德教育中发挥着至关... 道德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然而在传统的道德教育中,我们过多地关注对学生进行理智层面的说教和要求,而忽视了对情感的开发,这也是导致在道德教育中“知”和“行”相脱节的重要原因。事实上,情感的开发在道德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情感体验作为一种心理能量可以直接转化为行为的动机,是连接“知”和“行”的桥梁。本文就传统道德教育的误区以及行为的心理驱动力量作简要的阐述,并尝试对情感教育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 理智 动机 行为 道德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