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查拉图斯特拉工程与道德的本质——论欧洲基因技术与克隆道德 被引量:2
1
作者 黄凤祝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22,64,共10页
基因技术增加了人类治愈由于身体和生物学原因所致疾病的可能性,但是并无助于社会心理问题或文化问题的解决,例如人类的道德教化问题。人类的道德行为与创造性是以自由为前提的。没有自由,人就不能进行创造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朝向生... 基因技术增加了人类治愈由于身体和生物学原因所致疾病的可能性,但是并无助于社会心理问题或文化问题的解决,例如人类的道德教化问题。人类的道德行为与创造性是以自由为前提的。没有自由,人就不能进行创造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朝向生物机器人的人的技术化是基因技术的幻象,这种生物机器人将人所处的环境和同伴相分离,因为除非将人杀死,否则人的意志不能被取消。人类求生之意志(生物系统之保存)是人类一切愿望的来源。倘若基因技术不能规定这一意志和人类独立的精神能力,那么通过基因技术实现人类的道德教化也无从设想。"新人"在此只能表明生物学意义上的新特质,而不是道德或精神上的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本质 人道主义 基因工程 道德 生物机器人
下载PDF
中国艺术的未来:真实的感受 被引量:1
2
作者 黄凤祝 《艺术探索》 2011年第6期59-64,143,共6页
艺术创作是艺术家对美的感知与表达,同时被艺术的形式和内涵所规范。真正的艺术家应具有其独特的、不可重复的创作形式和内涵。然而,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许多当代中国艺术家丧失了个体艺术创作的独特性。本文从艺术的功能、美感的接受... 艺术创作是艺术家对美的感知与表达,同时被艺术的形式和内涵所规范。真正的艺术家应具有其独特的、不可重复的创作形式和内涵。然而,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许多当代中国艺术家丧失了个体艺术创作的独特性。本文从艺术的功能、美感的接受等方面,对艺术美与艺术创作进行阐述。并结合德国艺术家基弗、里希特的作品与中国传统绘画比较,论证笔者的艺术观,探讨中国当代艺术的现状,以及中国艺术的未来走向和规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美 理念美 艺术美 美学的还原 写实主义 形式 内涵
下载PDF
论现代书法与意象 被引量:2
3
作者 黄凤祝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7-10,共4页
绘画有抽象和具象的相对之别,唯书法艺术不能。书法艺术不可能绝对具象化,也不可能绝对抽象化。书法艺术必然是意象的艺术。意象是事物本质的具体表现,也是事物的抽象形式。用意象这一概念,作为美学的最高概念,可以解决书法艺术中许多... 绘画有抽象和具象的相对之别,唯书法艺术不能。书法艺术不可能绝对具象化,也不可能绝对抽象化。书法艺术必然是意象的艺术。意象是事物本质的具体表现,也是事物的抽象形式。用意象这一概念,作为美学的最高概念,可以解决书法艺术中许多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书法艺术的意象之意,一是要有汉字所要表达之意,二是要有实物美学之意,三是要有印象节奏之意。从意象出发,为现代书法的发展开启了无尽的可能性。现代书法融合了传统、现代、个性,解决了西方"具象"与"抽象"的概念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书法 意象 具象 抽象
下载PDF
许江作品的艺术现象学分析:面向存在的画与思
4
作者 高宣扬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3-87,共5页
从艺术现象学的角度分析许江新作,揭示艺术家之思不同于一般思维、科学之思和哲学家之思的具体特点,同时结合许江的创作实践以及典型的西方艺术家的作品,从‘身体之思’、‘情欲之思’、‘历史之思’和‘生命之思’等四个方面,深入分析... 从艺术现象学的角度分析许江新作,揭示艺术家之思不同于一般思维、科学之思和哲学家之思的具体特点,同时结合许江的创作实践以及典型的西方艺术家的作品,从‘身体之思’、‘情欲之思’、‘历史之思’和‘生命之思’等四个方面,深入分析‘艺术家之思’在艺术创作中的展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现象学 许江 艺术创作 艺术作品 分析 艺术家 身体之思 情欲之思
下载PDF
超越绝对意识
5
作者 黄凤祝 《哲学分析》 2013年第1期48-57,198,共10页
胡塞尔认为,现象学可以取代神学,引导人们走向超越的绝对意识(上帝)。在现象学研究中,他主张排除自然的假设和一切超验的信仰,即排除绝对的超验者(上帝)。人们不必通过教会和神学,而是通过现象学还原的方法,就可以找到通往上帝的道路。... 胡塞尔认为,现象学可以取代神学,引导人们走向超越的绝对意识(上帝)。在现象学研究中,他主张排除自然的假设和一切超验的信仰,即排除绝对的超验者(上帝)。人们不必通过教会和神学,而是通过现象学还原的方法,就可以找到通往上帝的道路。胡塞尔的认知方法,始终停留在"格物致知"的基本范式上,即从心外寻求知识的绝对性。这种认知方法,是心物断裂的形而上学方法。王阳明以心物合一来寻求知识的绝对性,用其致良知的方法,可以走出胡塞尔现象学中无法解脱的阴影(上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胡塞尔 王阳明 心物断裂 心物合一
下载PDF
作为希望现象的奇迹和暴力——论比昂逊与《超越人力》
6
作者 黄凤祝 《艺苑》 2011年第1期60-63,共4页
《超越人力》(Beyond Our Power)第一部(1883)和第二部(1895)是比昂逊(Bjφrnstjerne Bjφrnson,1832-1910)两部有争议的戏剧,也是他最重要的作品。在《超越人力》第一部中,商牧师(AdolfSang)为帮助病人脱离病痛,用信仰和祈祷来启动奇... 《超越人力》(Beyond Our Power)第一部(1883)和第二部(1895)是比昂逊(Bjφrnstjerne Bjφrnson,1832-1910)两部有争议的戏剧,也是他最重要的作品。在《超越人力》第一部中,商牧师(AdolfSang)为帮助病人脱离病痛,用信仰和祈祷来启动奇迹。比昂逊对迷信奇迹提出了批判。他认为,基督教的信仰不应建立在迷信没有法则的奇迹上,而应建立在信仰上帝的律法和进化上。在《超越人力》第二部中,商氏孪生兄妹艾理亚斯(EliasSang)和拉契儿(RachelSang)的故事展现了现代阶级斗争。剧本中,比昂逊表露出对拉契儿慈善主义的同情以及对艾理亚斯暴力主张的批判。由此,他要告诉读者和观众的是:在奇迹不能出现的年代,痛苦带给人们的总是绝望,而绝望启发暴力,并期待以暴力来创造奇迹。于是,社会暴力带来了革命,使一部分人改变了命运,然而,却无法彻底改变社会大众的生活状态,使其摆脱贫困或痛苦。因此,奇迹和暴力改变不了社会,只有慈善事业和社会进化才能带来人类的幸福。通过《超越人力》,比昂逊将自由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和恐怖主义的斗争搬上舞台,使资本家、工人、革命者和尼采的主人道德一一出笼,从而,和盘托出他对"主义"的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越人力》 奇迹 暴力
下载PDF
阳光城市与现代生态战略——舍尔关于城市现代化的理论
7
作者 刘芳 黄凤祝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96-200,共5页
生化资源的集中与垄断,导致了全球社会城乡分化和两极冲突的日益加剧。没有分散而独立的个体能源供应体系,城市化的进程就无法达至边远地区。在工业全球化的今天,城市化已不再是现代化的动力。在德国社会学家舍尔看来,生化全球化城市是... 生化资源的集中与垄断,导致了全球社会城乡分化和两极冲突的日益加剧。没有分散而独立的个体能源供应体系,城市化的进程就无法达至边远地区。在工业全球化的今天,城市化已不再是现代化的动力。在德国社会学家舍尔看来,生化全球化城市是一个没有出路的理念,唯有阳光经济才能使新的全球性劳动分工成为可能。非中心化能源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有助于人类摆脱生化能源的束缚,营造更多施展能力的空间,促使人类走向后城市时代,即非城市化的社会:城市消亡,城乡的界限不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化资源 阳光经济 非中心化 非城市化
下载PDF
黄凤祝访谈
8
作者 黄凤祝 董波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51-56,共6页
教育背景: 1967-1971年在非律宾国立大学攻读物理学; 1971—1973年获得德国卡尔·杜伊斯堡奖学金,在南德塑胶中心学习塑料加工专业;
关键词 教育背景 国立大学 塑料加工 物理学 奖学金 学习
下载PDF
哲学“新工具”如何可能?——对《新工具》时代“转折哲学”的反省
9
作者 刘余勤 李振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50-54,共5页
培根的时代是一个急需"新工具"开启的崭新时代。《新工具》是培根的最主要著作,集中反映了其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哲学思想。面对"时代转折"的哲学呼唤,如何保证经验科学的彻底性,始终是培根反思的根本难题。在认识论... 培根的时代是一个急需"新工具"开启的崭新时代。《新工具》是培根的最主要著作,集中反映了其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哲学思想。面对"时代转折"的哲学呼唤,如何保证经验科学的彻底性,始终是培根反思的根本难题。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培根皆存在着思维上的矛盾之处。在认识论上,他是既反理性又肯定理性的;在方法论上,反对演绎的同时又肯定演绎。就此而言,分析培根思想中的矛盾性和内在的张力,进一步阐释其中的原因,有助于理解培根所处时代的"局限性",理解经验论和纯粹的理性论如何会走向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具 认识论 方法论 矛盾性
下载PDF
“改革开放四十年与中国当代哲学发展”高端论坛学者发言辑录
10
作者 江畅 吴晓明 +9 位作者 贺来 李建华 汪信砚 王中江 孙周兴 吴根友 王淑芹 仰海峰 邓安庆 张亮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 2018年第2期231-254,共24页
吴晓明:各位同人,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今天讲的题目是“改革开放与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跟昨天的题目比较接近但是重点不太一样,昨天我讲到的一个基本观点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比较明确地形成了中国道路,我们把它叫作中国特色社会... 吴晓明:各位同人,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今天讲的题目是“改革开放与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跟昨天的题目比较接近但是重点不太一样,昨天我讲到的一个基本观点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比较明确地形成了中国道路,我们把它叫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样一个四十年历史性事件为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奠定了实际的基础。我昨天提的一个观点是,这个实际的基础并不意味着哲学社会科学就能够创新,它只是一个基础,要真正创新,哲学社会科学自身还需要努力。我认为,在新的时代,哲学社会科学要创新,必须要经历一个决定性转折,也就是从长期以来的学徒状态摆脱出来。这个学徒状态指近代以来中国的学术对外学习的状态,其有非常积极的成绩。但是,一种学术要真正成熟,要求它在特定的阶段能够摆脱学徒状态并且开始获得自我主张。这个自我主张最根本的标志,实际上也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能够研究中国问题,并且把握中国社会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 历史性事件 高端论坛 中国社会现实 自我主张 改革开放四十年 学徒 新的时代
下载PDF
发扬当代大学教育的哲学精神——简评《行走于教育与哲学之间:冯俊教育讲演录》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宣扬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51-153,共3页
关键词 大学教育 哲学精神 冯俊 中国教育现代化 中国现代化 简评
原文传递
论消费文化与权力的交错影响
12
作者 高宣扬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26,共8页
消费文化已经随着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进程而普遍地传播和渗透到当代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同权力网络发生交错性的相互影响,不仅导致权力本身的性质、形式和运作模式的深刻变化,也全面地引起整个现代社会的基本结构及其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关... 消费文化已经随着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进程而普遍地传播和渗透到当代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同权力网络发生交错性的相互影响,不仅导致权力本身的性质、形式和运作模式的深刻变化,也全面地引起整个现代社会的基本结构及其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根本变化,从而进一步凸显了对消费文化与权力网络的相互关系的研究的极端重要性,同时也显示了它对于现代化进程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 消费文化 符号 象征性权力 文化资本
原文传递
美德的整体与勇敢的殊异——柏拉图《普罗泰哥拉篇》的叙事与论证 被引量:6
13
作者 韩潮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3-122,共10页
本文认为,在柏拉图《普罗泰哥拉篇》中潜藏的叙事动力是勇敢美德的殊异性。而勇敢美德的殊异性与美德整体性学说是柏拉图对话尤其是《普罗泰哥拉篇》和《拉克斯篇》中的一对相关性理论。二者分别从哲学和政治的角度表明,普罗泰哥拉式的... 本文认为,在柏拉图《普罗泰哥拉篇》中潜藏的叙事动力是勇敢美德的殊异性。而勇敢美德的殊异性与美德整体性学说是柏拉图对话尤其是《普罗泰哥拉篇》和《拉克斯篇》中的一对相关性理论。二者分别从哲学和政治的角度表明,普罗泰哥拉式的美德仅仅是一种可以传授的技艺,它既不是无法技术化的勇敢,也不是理念化的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德整体性 勇敢 叙事与论证
原文传递
施特劳斯及其结构主义的历史地位 被引量:3
14
作者 高宣扬 《作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20,共15页
小引由列维·施特劳斯(Claude Levi-Strauss,1908-)创造性发展的结构主义(lestructuralisme),在20世纪法国哲学发展史上占据特殊的地位;它可以说是当代法国哲学一切理论革命的最重要思想基础。不了解结构主义。
关键词 施特劳斯 结构主义 神话故事 历史地位
原文传递
克里斯蒂娃:当代女性主义的典范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宣扬 《作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7期5-14,共10页
一、"超越女性主义"的新女性主义人们往往简单地把茹利亚·克里斯蒂娃(Julia Kristeva,1941-)归入当代女性主义思想家行列中,却恰恰忽略她的理论思想的特殊性及其人文社会科学多学科研究的深刻而广泛的基础。其实,正是由... 一、"超越女性主义"的新女性主义人们往往简单地把茹利亚·克里斯蒂娃(Julia Kristeva,1941-)归入当代女性主义思想家行列中,却恰恰忽略她的理论思想的特殊性及其人文社会科学多学科研究的深刻而广泛的基础。其实,正是由于克里斯蒂娃女性主义思想在历史渊源、内容、发展思路、多学科视野及其研究方法的多重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女性主义 克里斯蒂娃 多学科研究 精神分析学 新女性主义 文本间性 文学评论 罗兰·巴特 学科视野 文化性质
原文传递
后现代主义:思想与艺术(七)--当代视觉艺术与语言及其风格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宣扬 《美苑》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9,共6页
一,视觉艺术与语言人的一切奥秘,人的心态、精神和情感,人的意识、智慧和经验,人的能力及其对社会、历史、宇宙以及向往,人的艺术创造及其倾向,都采取曲折复杂的途径,凝聚在语言中,也经过语言试图表达出来。因此,人的一切最重... 一,视觉艺术与语言人的一切奥秘,人的心态、精神和情感,人的意识、智慧和经验,人的能力及其对社会、历史、宇宙以及向往,人的艺术创造及其倾向,都采取曲折复杂的途径,凝聚在语言中,也经过语言试图表达出来。因此,人的一切最重要属性和本质,正如法国女精神分析学家弗朗斯瓦·朵尔多所深刻指出的:“一切尽在语言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艺术 后现代主义 语言 精神分析学家 风格 人的意识 艺术创造
原文传递
后现代主义:思想与艺术(六)--视觉艺术的可见性与不可见性
17
作者 高宣扬 《美苑》 2008年第6期6-8,共3页
(接上期)如前所述,视觉从来都不是单纯的眼睛视觉活动,它毋宁是生命通过眼睛的运动而连续流动的“摄取世界”的刨造运动本身。因此,在视觉的产生和实现中,就隐含着生命对世界的欲求、情感和想象,包含着内在精神活动与肉体整体的... (接上期)如前所述,视觉从来都不是单纯的眼睛视觉活动,它毋宁是生命通过眼睛的运动而连续流动的“摄取世界”的刨造运动本身。因此,在视觉的产生和实现中,就隐含着生命对世界的欲求、情感和想象,包含着内在精神活动与肉体整体的交错运行,也隐含着肉体和精神力量在身体中的超越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艺术 不可见性 后现代主义 精神活动 精神力量 眼睛 运动 世界
原文传递
艺术价值的变迁 以布朗库西对美国政府的起诉为例
18
作者 黄凤祝 《美苑》 2008年第5期16-19,共4页
1926年,美国艺术品收藏家爱德华·施特瑞歇购买了雕塑家布朗库西(Brancusi)的一件雕塑作品《鸟在空间》,从巴黎进口到纽约。这是一座铜雕,高约135.3厘米,最大直径为39厘米。底座由十字形的石块组成,大小为27×40×4... 1926年,美国艺术品收藏家爱德华·施特瑞歇购买了雕塑家布朗库西(Brancusi)的一件雕塑作品《鸟在空间》,从巴黎进口到纽约。这是一座铜雕,高约135.3厘米,最大直径为39厘米。底座由十字形的石块组成,大小为27×40×40厘米。石块下的木座大小为111.1×32.1×31.1厘米。这件作品是布朗库西于1926年7月在巴黎创作完成的,铜雕通体被打磨得光滑发亮。作品运抵美国后,在纽约港的海关遇到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政府 布朗库西 艺术价值 变迁 起诉 雕塑作品 雕塑家 爱德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