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物料调理缓解餐厨垃圾厌氧发酵酸化效应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蓝苑瑗
吴松
王磊
《环境卫生工程》
2023年第4期27-34,共8页
为解决餐厨垃圾在厌氧发酵过程中易酸化的问题,在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中分别添加不同比例的家庭厨余垃圾和沼渣生物炭作为调理剂,研究了两种调理剂对餐厨垃圾在厌氧发酵水解酸化阶段pH、总挥发性脂肪酸和溶解性蛋白质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解决餐厨垃圾在厌氧发酵过程中易酸化的问题,在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中分别添加不同比例的家庭厨余垃圾和沼渣生物炭作为调理剂,研究了两种调理剂对餐厨垃圾在厌氧发酵水解酸化阶段pH、总挥发性脂肪酸和溶解性蛋白质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沼渣生物炭,发酵过程中产酸增加,溶解性蛋白质浓度下降,无法缓解酸化。添加家庭厨余垃圾虽然也促进产酸,但同时提高了发酵液中溶解性蛋白质含量,TS为15%的条件下,家庭厨余垃圾添加比例分别为1∶3、1∶1、3∶1组的发酵液溶解性蛋白含量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7.7%、55.2%、58.9%,因此提高系统碱度,可缓解厌氧发酵酸化,维持稳定p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
厌氧发酵
家庭厨余垃圾
沼渣生物炭
酸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土壤呼吸与土壤有机碳对不同秸秆还田的响应及其机制
被引量:
26
2
作者
曹湛波
王磊
+5 位作者
李凡
付小花
乐毅全
吴纪华
陆兵
徐殿胜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908-1914,共7页
以黄豆、玉米、水稻这3种农业秸秆为原料,崇明东滩围垦土地为试验样区,以景观植物地肤草为目标植物,研究土壤呼吸和土壤有机碳对不同秸秆还田的响应及其可能的机制.结果表明,不同秸秆直接还田的土壤呼吸和地上植物量均高于对照组;黄豆...
以黄豆、玉米、水稻这3种农业秸秆为原料,崇明东滩围垦土地为试验样区,以景观植物地肤草为目标植物,研究土壤呼吸和土壤有机碳对不同秸秆还田的响应及其可能的机制.结果表明,不同秸秆直接还田的土壤呼吸和地上植物量均高于对照组;黄豆秸秆还田后土壤呼吸相对最低,土壤有机碳最高,因此黄豆秸秆还田的土壤碳封存能力高于玉米和水稻秸秆.秸秆还田显著促进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加了土壤微生物量以及β-糖苷酶、脱氢酶活性,脱氢酶活性与土壤呼吸相关性最显著.黄豆秸秆还田脱氢酶活性最低,相应的土壤呼吸也最低.黄豆秸秆纤维素、木质素和C/N含量最高,可降解性最低,表明黄豆秸秆难以被微生物降解利用,因而还田后其土壤微生物活性最低,最终导致最低的土壤呼吸和较高的土壤有机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土壤呼吸
还田秸秆
土壤微生物
可生物降解性
原文传递
题名
物料调理缓解餐厨垃圾厌氧发酵酸化效应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蓝苑瑗
吴松
王磊
机构
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出处
《环境卫生工程》
2023年第4期27-34,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1900905)。
文摘
为解决餐厨垃圾在厌氧发酵过程中易酸化的问题,在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中分别添加不同比例的家庭厨余垃圾和沼渣生物炭作为调理剂,研究了两种调理剂对餐厨垃圾在厌氧发酵水解酸化阶段pH、总挥发性脂肪酸和溶解性蛋白质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沼渣生物炭,发酵过程中产酸增加,溶解性蛋白质浓度下降,无法缓解酸化。添加家庭厨余垃圾虽然也促进产酸,但同时提高了发酵液中溶解性蛋白质含量,TS为15%的条件下,家庭厨余垃圾添加比例分别为1∶3、1∶1、3∶1组的发酵液溶解性蛋白含量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7.7%、55.2%、58.9%,因此提高系统碱度,可缓解厌氧发酵酸化,维持稳定pH。
关键词
餐厨垃圾
厌氧发酵
家庭厨余垃圾
沼渣生物炭
酸化
Keywords
restaurant food waste
anaerobic fermentation
household food waste
biogas residue biochar
acidifying
分类号
X799.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土壤呼吸与土壤有机碳对不同秸秆还田的响应及其机制
被引量:
26
2
作者
曹湛波
王磊
李凡
付小花
乐毅全
吴纪华
陆兵
徐殿胜
机构
华东理工
大学
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
重点
实验室
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复旦
大学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
重点
实验室
出处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908-1914,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577101)
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4231200404)
文摘
以黄豆、玉米、水稻这3种农业秸秆为原料,崇明东滩围垦土地为试验样区,以景观植物地肤草为目标植物,研究土壤呼吸和土壤有机碳对不同秸秆还田的响应及其可能的机制.结果表明,不同秸秆直接还田的土壤呼吸和地上植物量均高于对照组;黄豆秸秆还田后土壤呼吸相对最低,土壤有机碳最高,因此黄豆秸秆还田的土壤碳封存能力高于玉米和水稻秸秆.秸秆还田显著促进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加了土壤微生物量以及β-糖苷酶、脱氢酶活性,脱氢酶活性与土壤呼吸相关性最显著.黄豆秸秆还田脱氢酶活性最低,相应的土壤呼吸也最低.黄豆秸秆纤维素、木质素和C/N含量最高,可降解性最低,表明黄豆秸秆难以被微生物降解利用,因而还田后其土壤微生物活性最低,最终导致最低的土壤呼吸和较高的土壤有机碳.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土壤呼吸
还田秸秆
土壤微生物
可生物降解性
Keywords
soil organic carbon
soil respiration
straw returned
soil microorganisms
biodegradability
分类号
X14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物料调理缓解餐厨垃圾厌氧发酵酸化效应及其机制研究
蓝苑瑗
吴松
王磊
《环境卫生工程》
202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土壤呼吸与土壤有机碳对不同秸秆还田的响应及其机制
曹湛波
王磊
李凡
付小花
乐毅全
吴纪华
陆兵
徐殿胜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26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