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波动方程偏移成像阴影的照明补偿 被引量:30
1
作者 陈生昌 马在田 Ru Ru-Shan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44-850,共7页
受地下复杂构造和地震数据采集系统的影响,使地震波对地下目标的照明出现不均匀性,地震采集系统难以有效地获取地下某些目标的反射信息,进而使数据偏移成像在这些目标体上出现成像阴影.根据波场和Green函数的窗口Fourier框架展开,利用... 受地下复杂构造和地震数据采集系统的影响,使地震波对地下目标的照明出现不均匀性,地震采集系统难以有效地获取地下某些目标的反射信息,进而使数据偏移成像在这些目标体上出现成像阴影.根据波场和Green函数的窗口Fourier框架展开,利用角度域波动方程偏移成像和波动方程照明分析,并结合波动方程反演理论,提出一种角度域波动方程偏移成像阴影照明补偿方法.这种补偿方法能同时考虑地震数据采集系统和波场传播路径对偏移成像的影响,消除复杂构造区的偏移成像阴影,改进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在复杂构造区的成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动方程 窗口Fourier框架展开 角度域 偏移成像阴影 照明分析 补偿
下载PDF
地震波传播路径追踪的波动方程方法 被引量:6
2
作者 陈生昌 马在田 WuRu-Shan 《计算物理》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6-190,共5页
在地震勘探的地震波传播研究中,波场传播路径追踪是一项重要研究内容,通常采用射线理论追踪地震波传播路径.提出一种波动方程波场传播路径追踪方法,首先利用窗口Fourier框架展开技术对源点和目标点的波场进行角度分解,并计算它们的方向... 在地震勘探的地震波传播研究中,波场传播路径追踪是一项重要研究内容,通常采用射线理论追踪地震波传播路径.提出一种波动方程波场传播路径追踪方法,首先利用窗口Fourier框架展开技术对源点和目标点的波场进行角度分解,并计算它们的方向照明,然后利用角度相干技术获取源点和目标点间的波场传播路径.该方法可以有效考虑地下非均匀介质对地震波场传播的聚焦与散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场 传播路径 窗口Fourier框架展开 角度分解 波动方程 追踪
下载PDF
波动方程角度域偏移成像 被引量:4
3
作者 陈生昌 马在田 WU Ru-Shan 《计算物理》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1-216,共6页
在共炮集数据的波动方程深度偏移成像中,利用常规的波场传播算子进行检波点波场和震源波场的向下传播,在各个深度层借助波场的窗口Fourier框架展开,得到局部角度域的检波点波场和震源波场,然后应用偏移成像原理,提出了共炮集数据的波动... 在共炮集数据的波动方程深度偏移成像中,利用常规的波场传播算子进行检波点波场和震源波场的向下传播,在各个深度层借助波场的窗口Fourier框架展开,得到局部角度域的检波点波场和震源波场,然后应用偏移成像原理,提出了共炮集数据的波动方程角度域偏移成像方法.通过角度域偏移成像,可以得到地下成像点处的角度域成像矩阵以及共地层倾角偏移成像剖面和共反射角偏移成像剖面.也可为基于偏移成像的后续处理方法技术,如振幅随角度变化分析处理、角度域共成像道集提取和角度域速度分析,提供基础资料.以陡倾角模型和国际标准的Marmousi模型为数值试验例子,验证了波动方程角度域偏移成像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动方程 窗口Foutier框架展开 局部角度域 偏移成像 地层倾角 反射角
下载PDF
地震成像中的Born近似与Rytov近似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陈生昌 马在田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7-40,共4页
地震波散射理论中的Born近似和Rytov近似是目前地震数据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技术和波场模拟技术中最为常用的两种近似。利用波场传播散射理论中的局部Born近似和局部Rytov近似,分别导出了单程波方程的稳定的Born近似波场传播算子... 地震波散射理论中的Born近似和Rytov近似是目前地震数据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技术和波场模拟技术中最为常用的两种近似。利用波场传播散射理论中的局部Born近似和局部Rytov近似,分别导出了单程波方程的稳定的Born近似波场传播算子和稳定的Rytov近似波场传播算子,然后从理论和实践上比较了它们在地震数据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中的应用效果。基于相位扰动的稳定的Rytov近似波场传播算子对速度变化引起的波场相位变化的适应性要比基于波场扰动的稳定的Born近似波场传播算子好,稳定的Born近似波场传播算子可视为稳定的Rytov近似波场传播算子的一阶近似,因此,对于主要基于地震数据相位信息的地震数据构造偏移成像,Rytov近似在理论上要优于Born近似。此外,还用国际标准模型———Marmousi模型地震数据的偏移成像,从实践上证明了Rytov近似要优于Born近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 地震数据处理 偏移成像 波动方程 波场变换
下载PDF
叠前时间偏移的广义屏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生昌 马在田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97-1100,共4页
针对常规波动方程叠前时间偏移成像不能考虑速度的横向变化,尤其是强横向变化的不足,通过借助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的概念,提出了一种能够考虑时间域速度横向变化的波动方程叠前时间偏移成像方法.导出了沿时间方向递推传播的时间域... 针对常规波动方程叠前时间偏移成像不能考虑速度的横向变化,尤其是强横向变化的不足,通过借助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的概念,提出了一种能够考虑时间域速度横向变化的波动方程叠前时间偏移成像方法.导出了沿时间方向递推传播的时间域单程波广义屏波场传播算子,建立了用时间域单程波广义屏波场传播算子对共炮道集地震数据中的震源波场和观测波场分别进行时间正向外推和时间反向外推的广义屏叠前时间偏移成像算法.通过在国际标准的二维Marmousi模型和实际三维VSP(vertical seismic profile)地震数据的偏移成像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对速度强横向变化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动方程 时间域 广义屏传播算子 叠前 时间偏移
下载PDF
陆相裂陷湖盆三级层序类型与发育模式——海拉尔盆地某凹陷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黄金鼎 纪友亮 《上海地质》 2008年第1期32-36,65,共6页
海拉尔盆地某坳陷是典型的白垩纪陆相湖盆。作者利用地震、单井等资料,对目标坳陷进行层序地层学的分析和研究,将该区早白垩纪地层划分出4个三级层序,并对每个层序特征及层序内部沉积特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在该坳陷层序类型... 海拉尔盆地某坳陷是典型的白垩纪陆相湖盆。作者利用地震、单井等资料,对目标坳陷进行层序地层学的分析和研究,将该区早白垩纪地层划分出4个三级层序,并对每个层序特征及层序内部沉积特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在该坳陷层序类型与层序发育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断陷湖盆 层序地层 层序类型 层序发育模式
下载PDF
Juan de Fuca洋脊羽流末端沉积物的热液记录及保存
7
作者 孙治雷 希杰 +4 位作者 曹红 王虎 杨群慧 黄威 张现荣 《矿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784-,共1页
热液羽流的扩散过程常常记录于其下的热液沉积物中。研究热液羽流的沉积学记录有利于在现代洋底寻索所动热液喷口的位置,甚至还可为陆地类似成因矿床的发现提供有价值的线索。本文报道了来自Juan de Fuca洋脊(Jd FR)Endeavour段的8个按... 热液羽流的扩散过程常常记录于其下的热液沉积物中。研究热液羽流的沉积学记录有利于在现代洋底寻索所动热液喷口的位置,甚至还可为陆地类似成因矿床的发现提供有价值的线索。本文报道了来自Juan de Fuca洋脊(Jd FR)Endeavour段的8个按规律采样的羽流末端沉积物样品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分步化学淋滤结果表明,热液来源物质直接对于该沉积物的贡献最少为23.03–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流 Juan de Fuca 热液沉积物 地球化学分析 扩散过程 沉积物样品 沉积学 洋底 成岩作用 热液流体
下载PDF
有效压力对渗透率和地层因素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赵文君 刘堂晏 孟贺 《测井技术》 CAS 2020年第1期32-37,共6页
通过Bernabé等基于网络模拟得到的地层因素和渗透率公式,推导出地层因素、渗透率与有效压力之间服从严格的乘幂关系,选取不同地区、不同物性的砂岩岩样,对其地层因素及渗透率随有效压力变化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理论及实验数... 通过Bernabé等基于网络模拟得到的地层因素和渗透率公式,推导出地层因素、渗透率与有效压力之间服从严格的乘幂关系,选取不同地区、不同物性的砂岩岩样,对其地层因素及渗透率随有效压力变化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理论及实验数据分析表明:对于高孔隙度高渗透率岩样,有效压力发生变化引起地层因素和渗透率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孔隙的水力半径发生变化,表现为孔隙形变;对于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岩样,有效压力发生变化引起地层因素和渗透率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由岩石的水力半径和配位数2种因素控制,表现为孔隙形变与微裂缝闭合,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岩样的实验数据会出现明显的波浪和分段变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压力 渗透率 地层因素 Archie公式
下载PDF
松北地区人机联作重磁震综合解释
9
作者 徐冰 纪友亮 +1 位作者 刘海军 张罗磊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5-16,共2页
对重、磁、震多种地球物理资料进行的综合解释,重点是要解决沉积区块基底的结构、火成岩分布、岩性、深层局部构造、基底断裂、深层构造区划以及含油气性。利用人机联作的手段修改侏罗系断陷及其内部磁性火山岩的厚度、范围、位置,进行... 对重、磁、震多种地球物理资料进行的综合解释,重点是要解决沉积区块基底的结构、火成岩分布、岩性、深层局部构造、基底断裂、深层构造区划以及含油气性。利用人机联作的手段修改侏罗系断陷及其内部磁性火山岩的厚度、范围、位置,进行正演计算,用拟合法求出最终地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作反演 物探剖面 勘探
下载PDF
Seismic acceleration signal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被引量:2
10
作者 Zhang Huai-Bang Li Lu-Ming +2 位作者 Zhang Guang-De Zhang Bo-Han Sun Miao-Miao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20年第1期67-80,168,共15页
Although various types of geophones are applied in seismic exploration,there are only three common types of signals produced by geophones:displacement,velocity,and acceleration signals.Currently,our understanding of t... Although various types of geophones are applied in seismic exploration,there are only three common types of signals produced by geophones:displacement,velocity,and acceleration signals.Currently,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signal characteristics,such as the generation mechanism,the geophysical properties,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orresponding rock physics,remains unclear,which makes it difficult to both scientifically evaluate and take full advantage of the different types of geophones.In this paper,the mechanism by which seismic waves are generated is studied based on the spring–damped vibration theory.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ree above-mentioned signal types and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signals and medium are analyzed,as well as the signalto-noise ratio(SNR),resolution,and spectrum characteristics.Based on laboratory tests,field experiments,and applications,we obtaine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The acceleration signal reflects the elas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dium and the change rules,and the signal strength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hysical property changes.The acceleration signal has favorable attributes,such as small distortion,high fidelity,strong high-frequency amplitudes,and a wide frequency band.Therefore,the acceleration signal is more suitable for high-precision seismic exploration of complex media.In addition,the P-wave acceleration signal more accurately reflects the elastic Young modulus,shear modulus,and density changes than the velocity signal.However,the sensitivity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shear modulus and density.For the S-wave,the acceleration signal is more sensitive to the shear modulus and density than the velocity sign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celeration signal velocity signal signal fidelity RESOLUTION signal-to-noise ratio
下载PDF
Linear inversion-imaging method based on joint primary refl ected waves and surface-related multiples
11
作者 Ouyang Min Sheng Shen +1 位作者 Liu Shou-Wei Feng Bo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22年第3期366-377,471,共13页
In marine seismic exploration,especially in deep-water and hard ocean-bottom cases,free-surface multiples are strongly developed.Compared with primary waves,the wider illumination aperture of the multiples is benefici... In marine seismic exploration,especially in deep-water and hard ocean-bottom cases,free-surface multiples are strongly developed.Compared with primary waves,the wider illumination aperture of the multiples is beneficial for high-resolution seismic imaging.In this study,by introducing a new compound source composed of primaries and free-surface multiples and by ignoring internal multiples,we derive a new linearized forward problem(free-surface-multiple prediction model)under a weak-scattering assumption(i.e.,first-order Born approximation).On the basis of the new linearized problem,we propose a joint inversion-imaging method by simultaneously using the primaries and free-surface multiples under the general framework of least square inversion.To eliminate the crosstalk artifacts introduced by the cross-correlation of multiples with different orders,we prove that the crosstalk artifacts can be gradually eliminated during the inversion if a proper step length is selected.Synthetic-andfield-data tests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ee-surface multiple joint linearized imaging crosstalk artifact iterative convergence
下载PDF
毕克卷转虫Ammonia beccarii(Linnaeus,1758)的室内培养:温度和食物浓度对房室生长和摄食硅藻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类彦立 李承春 +1 位作者 李铁刚 翦知湣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50-362,共13页
毕克卷转虫Ammonia beccarii(Linnaeus,1758)是潮间带和陆架浅海沉积物中常见的底栖有孔虫类群,但因活体培养困难,国际间对其基础生物学研究甚少。本工作成功对A.beccarii建立了室内培养,采用食物移除法测定其对硅藻的摄食率,探讨了温... 毕克卷转虫Ammonia beccarii(Linnaeus,1758)是潮间带和陆架浅海沉积物中常见的底栖有孔虫类群,但因活体培养困难,国际间对其基础生物学研究甚少。本工作成功对A.beccarii建立了室内培养,采用食物移除法测定其对硅藻的摄食率,探讨了温度和食物浓度对其房室生长和摄食率的影响。实验显示A.beccarii成体每次繁殖可产生约50—100个子代幼体,2个月左右完成2个壳圈(约15个房室)的生长,达到成体的3—4个壳圈(20个房室以上)约需3—5个月。此外,A.beccarii的房室生长受不同培养温度的影响,20°C下房室长径和短径的增长皆快于15°C:15°C长、短径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0.99、0.93μm d-1;20°C壳体长、短径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2.21、2.10μm d-1,温度较低时壳体生长呈常见的椭圆形体态,温度升高壳体较大且胖圆。在温度为12、15、18、21、24°C和硅藻浓度200—1 000cells mm-2的培养条件下,A.beccarii的摄食率对硅藻浓度的响应模型各参数均有统计显著性,最大摄食率(Imax)和半饱和食物浓度(k)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温度的升高,Imax由12°C的1 014.23diatoms ind.-1 h-1降低到24°C时的656.26diatoms ind.-1 h-1,k由195.77diatoms mm-2降低到92.65diatoms mm-2,摄食率(I)的变化范围约为50—1 000diatom ind.-1 h-1。推测12—15°C可能为A.beccarii的最适温度范围,此温度也与野外调查黄、东海陆架表层沉积物中A.beccarii的丰度分布高值时的环境温度区间相符。本研究结果显示A.beccarii在海洋底栖生态系统中对摄食藻类具有一定的生态学功能,并具有喜好低温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有孔虫 室内培养 房室生长 繁殖 海洋生态 古环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