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冲绳海槽南部两万年来的浮游有孔虫与古海洋学事件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保华 赵泉鸿 +2 位作者 王永吉 翦知 陈荣华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90-98,共9页
冲绳海槽南部92-255和92-170两柱状样岩心的浮游有孔虫定量分析及其组合的变化、游浮与底栖有孔虫壳体18O测定和AMS14C测年资料,提供了末次冰期以来重要的古海洋学记录。浮游有孔虫的转换函数计算表明,海槽区末... 冲绳海槽南部92-255和92-170两柱状样岩心的浮游有孔虫定量分析及其组合的变化、游浮与底栖有孔虫壳体18O测定和AMS14C测年资料,提供了末次冰期以来重要的古海洋学记录。浮游有孔虫的转换函数计算表明,海槽区末次冰期表层水温下降值及末次冰期的季节温差均比西太平洋开放海区相应纬度大,反映了边缘海对冰期-间冰期旋回中气候变化的放大效应,冰期-冰后期的对比还体现在由浮游有孔虫属种组合所反映的水团和水体垂直结构的变化上;末次冰消期古温度变化及浮游有孔虫18O变化记录了一次短暂的气候回返(10170~9170aBP);详细的地层分析还揭示了中全新世的一次Pulleniatinaobliquiloculata含量低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有孔虫 冲绳海槽 古海洋学事件 古动物
下载PDF
南沙海区晚第四纪浮游有孔虫演化及其古海洋学意义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保华 赵泉鸿 +2 位作者 陈民本 翦知湣 汪品先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9,共9页
通过对南沙海区 1795 7和 1795 8两柱状样中浮游有孔虫的研究 ,首次揭示了南海晚第四纪以来较长时间尺度上 (0 - 80 0 ka BP)存在 δ1 8O11期 (约 40 0 ka BP)开始的粉红色 Globigerinoides ruber大量出现和 Globigerinarubescens较高... 通过对南沙海区 1795 7和 1795 8两柱状样中浮游有孔虫的研究 ,首次揭示了南海晚第四纪以来较长时间尺度上 (0 - 80 0 ka BP)存在 δ1 8O11期 (约 40 0 ka BP)开始的粉红色 Globigerinoides ruber大量出现和 Globigerinarubescens较高相对丰度 ,δ1 8O5 e期 (约 12 0 ka BP)的粉红色 Globigerinoides ruber绝灭 ,Globoquadrina conglomerata大量出现 ,Globorotalia truncatulinoides左旋型分子绝对优势开始 ,和 δ1 8O4/ 5期界线附近 (约 80 ka BP)的 Globo-quadrina conglomerata绝灭等三次浮游有孔虫演化事件。南沙与南海北部及西北太平洋等海区的浮游有孔虫演化事件对比表明 :南沙海区在 40 0 ka BP开始海水温跃层相对较深 ;至 δ1 8O5 e期时 ,受西北太平洋中层水加强的影响、南沙海水温跃层变浅 ;在 δ1 8O5 e至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有孔虫 演化 古海洋环境 晚第四纪 南沙
下载PDF
南海南部17962柱状样生物硅沉积记录及其古海洋意义 被引量:22
3
作者 贾国东 翦知湣 +2 位作者 彭平安 汪品先 傅家谟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93-296,共4页
生物硅沉积记录可以反映海洋表层水体的古生产力。南海南部17962柱状样3万余年来的生物硅堆积速率曲线表明,南沙海区古生产力的升高与一系列变冷事件,如冰期中的Heinrich事件、冰消期新仙女本事件、中晚全新世变冷事件... 生物硅沉积记录可以反映海洋表层水体的古生产力。南海南部17962柱状样3万余年来的生物硅堆积速率曲线表明,南沙海区古生产力的升高与一系列变冷事件,如冰期中的Heinrich事件、冰消期新仙女本事件、中晚全新世变冷事件等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冬季风的强化及由此导致的海洋古生产力的升高可能是上述良好对应关系的内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硅 古海洋学事件 南海 沉积记录
下载PDF
南海第四纪古海洋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82
4
作者 赵泉鸿 汪品先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81-501,共21页
南海第四纪古海洋学研究,在近5年来取得迅速发展。从1994年的中德合作太阳号SO-95航次到1999年的ODP184航次,南海已经成为国际古海洋学研究的新热点。在地层学方面,南沙海区首次建起中国海第一个更新世深海地层... 南海第四纪古海洋学研究,在近5年来取得迅速发展。从1994年的中德合作太阳号SO-95航次到1999年的ODP184航次,南海已经成为国际古海洋学研究的新热点。在地层学方面,南沙海区首次建起中国海第一个更新世深海地层序列,使用了包括4类微体化石的生物地层学、磁性地层学、同位素地层学和碳酸盐地层学的依据;至于最近4万年来的记录,东沙附近站位的时间分辨率精度已超过20a。文章还综述了海水表层温度等古海洋学参数测定,深海沉积中古气候,特别是古季风演变记录,以及深海沉积作用和突变事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海洋学 第四纪 南海 地层 深海沉积
下载PDF
南海北部陆坡近四万年的高分辨率古海洋学记录 被引量:30
5
作者 王律江 M.Sarnthein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7-31,共5页
南海北部陆坡在东沙群岛东南水深1727m处所采的17940柱状样,提供了迄今所知南海最高沉积速率的次深海沉积,全新统厚达6.5m。全柱13.30m的沉积物记录了近4万年来南海古海洋变迁的历史。通过间距1~2cm的高密度采样进行氧同位素分析及... 南海北部陆坡在东沙群岛东南水深1727m处所采的17940柱状样,提供了迄今所知南海最高沉积速率的次深海沉积,全新统厚达6.5m。全柱13.30m的沉积物记录了近4万年来南海古海洋变迁的历史。通过间距1~2cm的高密度采样进行氧同位素分析及其它分析,结果揭示了全新世夏季风百年等级的变化周期和冰期时千年等级的准周期性气候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晚第四纪 古海洋学 高分辨率 地层学
下载PDF
大洋钻探与全球变化(二)──从海洋角度研究第四纪古全球变化 被引量:3
6
作者 翦知泯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67-272,共6页
海洋在第四纪全球气候和环境的变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海洋沉积记录了大量第四纪古全球变化的信息,特别是可提供古全球变化中高分辨率的短期气候事件的记录;另一方面,无论是全球性大洋环流、生物和化学的变化,还是区域... 海洋在第四纪全球气候和环境的变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海洋沉积记录了大量第四纪古全球变化的信息,特别是可提供古全球变化中高分辨率的短期气候事件的记录;另一方面,无论是全球性大洋环流、生物和化学的变化,还是区域性西太平洋边缘海浅水陆架的出没,这些海洋事件都可能是许多第四纪古全球变化现象的原因之所在。因此,从海洋角度研究第四纪古全球变化,已成为当前古全球变化和国际古海洋学研究的重点。在这方面,深海钻探(DSDP)大洋钻探(ODP)以及相关的海洋研究计划做出了巨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洋钻探 海洋 古全球变化 第四纪 气候变化
下载PDF
西北地区湖相浊流沉积 被引量:69
7
作者 李文厚 邵磊 +3 位作者 魏红红 韩永林 杨阳 冀晓琳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7-62,共6页
通过对各地质时代不同野外及钻井剖面岩相特征的详细研究 ,认为西北地区的湖相浊流沉积均形成于湖底扇环境 ,浊积岩具粒序层理、包卷层理、槽模、沟模、锥模、刷模和重荷模以及滑塌褶皱等构造。划分出杂乱砾岩 ( A1)、具碟状构造的块状... 通过对各地质时代不同野外及钻井剖面岩相特征的详细研究 ,认为西北地区的湖相浊流沉积均形成于湖底扇环境 ,浊积岩具粒序层理、包卷层理、槽模、沟模、锥模、刷模和重荷模以及滑塌褶皱等构造。划分出杂乱砾岩 ( A1)、具碟状构造的块状砂岩 ( B1)、块状砂岩 ( B2 )、近基浊积岩 ( C)、远基浊积岩 ( D)、不规则互层的砂泥岩 ( E)、滑塌褶皱层 ( F)及页岩、硅质岩 ( G)等岩相。同时 ,归纳出内扇、中扇及外扇相组合 ,论述了湖泊相浊流沉积的成因及石油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湖相 浊流沉积 石油地质意义 湖相浊积岩 沉积构造 杂乱砾岩 块状砂岩
下载PDF
苏里格庙地区二叠系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0
8
作者 魏红红 李文厚 +2 位作者 邵磊 马振芳 周树勋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2-46,共5页
以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的苏里格庙地区二叠系盒 8,盒 9,山 1和山 2储层岩石类型主要由石英砂岩、岩屑砂岩及岩屑石英砂岩组成 ,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中等。经历了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解作用 ,以次生溶蚀孔、残余粒间孔和晶间孔... 以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的苏里格庙地区二叠系盒 8,盒 9,山 1和山 2储层岩石类型主要由石英砂岩、岩屑砂岩及岩屑石英砂岩组成 ,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中等。经历了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解作用 ,以次生溶蚀孔、残余粒间孔和晶间孔为主。纵向上以盒 8气层组物性为最好 ,平面上北部储层物性明显好于南部。优质储层多出现在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以及曲流河河道砂体中。碎屑组成、粒级、填隙物含量和成岩作用均对储层性能有重要影响。其中北部盒 8气层组为储集性能最好的 类储层 ,盒 8和盒 9气层发育 类储层 , 类储层在全区均有分布 ,渗滤能力最差或基本无储集能力的 类储层主要分布在山 2气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庙地区 二叠系 储层 成岩作用 压实作用 胶结作用 溶解作用
下载PDF
汝箕沟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沉积环境 被引量:17
9
作者 魏红红 李文厚 +3 位作者 邵磊 韩永林 杨阳 冀晓琳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1-174,共4页
认为汝箕沟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具有 3套岩性组合 ,在古气候及构造运动共同影响下 ,形成了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体系。其中辩状河以发育的河道砂坝为特征 ,辫状河三角洲河口坝不发育 ,剖面上水下分流河道频繁交替 ,并... 认为汝箕沟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具有 3套岩性组合 ,在古气候及构造运动共同影响下 ,形成了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体系。其中辩状河以发育的河道砂坝为特征 ,辫状河三角洲河口坝不发育 ,剖面上水下分流河道频繁交替 ,并首次在本区发现深湖相浊积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汝箕沟盆地 延长组 沉积环境 浊积岩 三叠统 沉积相 冲积扇相 辫状河相
下载PDF
青藏高原隆起及海陆分布变化对亚洲大陆气候的影响 被引量:40
10
作者 陈隆勋 刘骥平 +1 位作者 周秀骥 汪品先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14-319,共6页
我们利用经过改进的NCARCCMI动力气候模式并综合出一个40~50MaB.P.的下垫面情景,进行了海陆分布和SST分布由古代到现代、青藏高原由隆起初期、隆起到现代高原一半和现代高度共5个情景的数值试验。结果表明,从古代到现代,模拟的中... 我们利用经过改进的NCARCCMI动力气候模式并综合出一个40~50MaB.P.的下垫面情景,进行了海陆分布和SST分布由古代到现代、青藏高原由隆起初期、隆起到现代高原一半和现代高度共5个情景的数值试验。结果表明,从古代到现代,模拟的中国气候是变冷的并且东部变湿而西北部变干。青藏高原的隆起是模拟出来的中国变冷的主要原因。青藏高原从隆起初期到隆起到现代高度一半时期中国地区降水是增加的,但当继续隆起后降水却有所减少,尤其是中国西北地区。本文还对海陆分布和SST分布变化以及青藏高原隆起对手风环流的影响作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隆起 古海陆分布 古亚洲气候 古气候
下载PDF
苏北滨海平原冰后期古地理演化与沉积物物源研究 被引量:59
11
作者 杨守业 李从先 张家强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65-72,共8页
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长江与黄河对冰后期的苏北滨海平原发育与苏北南黄海潮成砂体的形成影响巨大。冰后期早期长江物质影响大于黄河。黄河供给泥沙量较少 ,且对本区影响主要在北部、中部地区。公元 112 8年黄河改道由苏北入海之后 ,... 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长江与黄河对冰后期的苏北滨海平原发育与苏北南黄海潮成砂体的形成影响巨大。冰后期早期长江物质影响大于黄河。黄河供给泥沙量较少 ,且对本区影响主要在北部、中部地区。公元 112 8年黄河改道由苏北入海之后 ,黄河影响范围明显大于长江。长江仅由个别狭窄的汊道提供有限的物质而影响范围较小。古长江主流并未由琼港地区入海 ,而携带大量物质建设潮成砂体。最近 2 0 0 0年来本区沉积物主要由黄河提供。分析表明元素地球化学方法在沉积物物源判别时 ,可有效的避免水动力因素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后期 古地理演化 沉积物物源 苏北滨海平原 元素地球化学
下载PDF
苏北滨海平原全新世沉积物物源研究——元素地球化学与重矿物方法比较 被引量:39
12
作者 杨守业 李从先 张家强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58-463,共6页
运用元素地球化学与重矿物方法对苏北滨海平原全新世沉积物物源进行的比较研究表明,沉积物形成主要由长江与黄河提供物质来源,且又以黄河物源为主。全新世早期长江物质对本区影响范围大于黄河,黄河供给泥沙量较少,对本区影响主要在... 运用元素地球化学与重矿物方法对苏北滨海平原全新世沉积物物源进行的比较研究表明,沉积物形成主要由长江与黄河提供物质来源,且又以黄河物源为主。全新世早期长江物质对本区影响范围大于黄河,黄河供给泥沙量较少,对本区影响主要在北部、中部地区。全新世最大海侵之后,黄河曾由苏北入海并携带了大量泥沙,其影响范围明显大于长江,长江仅由狭窄的汊道提供有限的物质而影响范围较小。最近2000 年来本区沉积物物源主要由黄河提供。分析表明元素地球化学方法在沉积物物源判别时,可有效的避免水动力因素影响,而相对重矿物方法取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物源 苏北滨海平原 元素地球化学 重矿物
下载PDF
吐鲁番—哈密盆地陆源碎屑沉积环境及物源分析 被引量:40
13
作者 邵磊 李文厚 袁明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35-442,共8页
吐鲁番—哈密盆地从晚二叠世到晚第三纪经历了复杂的,多旋回的沉积构造演化历史,造成主要地层间均以不整合为界。盆地内沉积相类型丰富,沉积环境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改变。在晚石炭世,盆地北部为浅海环境;到晚二叠世,沉积环境由海... 吐鲁番—哈密盆地从晚二叠世到晚第三纪经历了复杂的,多旋回的沉积构造演化历史,造成主要地层间均以不整合为界。盆地内沉积相类型丰富,沉积环境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改变。在晚石炭世,盆地北部为浅海环境;到晚二叠世,沉积环境由海相转变为陆相,并在上二叠统下部形成大量冲积相或河流相粗碎屑沉积;在三叠纪,沉积物主要形成于冲积相或河流—湖泊环境中,古气候则由干旱转为温暖湿润。早、中侏罗世,沉积环境以湖泊—沼泽相为主;到晚侏罗世,则以辫状河流相为主及干旱气候为特征。在白垩纪,盆地的沉积范围大为缩小,以湖泊环境为主;第三纪,沉积范围则扩大到整个盆地,沉积相以辫状河流及冲积相为特征,沉积气候干旱,局部地区接受了盐类沉积。古流向分析显示,吐—哈盆地具有复杂的沉积搬运体系。在盆地南侧,沉积物搬运方向总是由南向北,表明觉罗塔格山是盆地的主要物源区;而在盆地北侧,博格达山自晚侏罗世开始隆起,构成盆地的另一新的物源区,沉积物搬运方向由北向南。在白垩及第三纪,博格达山成为盆地的主要物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岩 沉积环境 哈密盆地 吐鲁番盆地 陆源碎屑
下载PDF
末次盛冰期中国海古地理轮廓及其气候效应 被引量:18
14
作者 谢传礼 翦知湣 +1 位作者 赵泉鸿 汪品先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1996年第1期1-10,共10页
本文是联合国政府间海洋委员会西太平洋分委员会(IOC/WESTPAC)发起的“西太平洋古地理图编图计划”中国海部分的初步成果,用101个站位的14C测年和22个站位的氧同位素资料编制了本次盛冰期(20000—1500... 本文是联合国政府间海洋委员会西太平洋分委员会(IOC/WESTPAC)发起的“西太平洋古地理图编图计划”中国海部分的初步成果,用101个站位的14C测年和22个站位的氧同位素资料编制了本次盛冰期(20000—15000aB.P.)资料图、古地理图和古海洋图等三张图件。末次盛冰期低海面时中国海轮廓发生重大改观:陆架出露约1.55×106km2;表层海流改组以及表层海水温度剧降(比现代低3.5—6℃),比当时同纬度开放大洋表层海水温度下降剧烈。海区面积减少和表层海水温度下降使中国海蒸发量大大降低。根据海陆蒸发速率差异和表层海水温度与蒸发作用之间的关系,估算出末次盛冰期中国海年蒸发量比现代降低约12×10(11)—20×10(11)m3,或相当现代中国年降雨量的1/5—1/3。同时,末次盛冰期陆架暴露、地表反照率增高使地表对太阳辐射吸收作用减弱。总之,冰期旋回中国海在气候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要获得中国气候演化中海洋因素的定量或半定量数据尚需大量实际资料和数值模拟方能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理 中国海 反照率 气候效应 更新世
下载PDF
东营三角洲的古流向研究 被引量:38
15
作者 范代读 邱桂强 +2 位作者 李从先 丛友滋 杨积增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9-33,共5页
沉积组构分析表明,沙三中期研究区块以正常的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利用旋转钻岩心样,进行磁化率各向异性测试,通过磁极性定向最终恢复出古流向,直观地显示了东营盆地X、Y、Z区块的沙三中亚段沉积直接受控于东营三角洲,即流向主... 沉积组构分析表明,沙三中期研究区块以正常的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利用旋转钻岩心样,进行磁化率各向异性测试,通过磁极性定向最终恢复出古流向,直观地显示了东营盆地X、Y、Z区块的沙三中亚段沉积直接受控于东营三角洲,即流向主体与三角洲自东南而西北的进积方向相一致。综合分析研究区的物源和沉积特征,认为东营三角洲的范围应扩大,这预示着东营凹陷沙三中岩性油藏勘探有着更为广阔的领域和良好的前景;沉积物磁各向异性的研究方法本身也为古湖泊三角洲流向分析提供了新手段,为油气勘探的深化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盆地 岩性油藏 古流向 油气勘探
下载PDF
水成沉积与风成沉积及古土壤的磁组构特征 被引量:24
16
作者 张家强 李从先 丛友滋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85-94,共10页
晚第四纪水成沉积、风成沉积、古土壤等的磁组构研究表明,不同成因的沉积物具有明显不同的磁组构特征。一般地,水成沉积的体积磁化率K受物源和水动力因素控制,P和F均>1.02,q<0.5;风成沉积的K受物源控制,内陆黄土的... 晚第四纪水成沉积、风成沉积、古土壤等的磁组构研究表明,不同成因的沉积物具有明显不同的磁组构特征。一般地,水成沉积的体积磁化率K受物源和水动力因素控制,P和F均>1.02,q<0.5;风成沉积的K受物源控制,内陆黄土的K明显高于沿海黄土及海岸风沙K,P和F均<1.02,q的平均值>0.55;古土壤的K受母质沉积类型和成土环境的氧化还原条件控制,内陆古土壤的K偏高,沿海古土壤的K偏低,内陆古土壤的K远高于沿海古土壤的K,P和F均<1.02,q的平均值在0.5左右。运用典型沉积的磁组构特征对比分析未知沉积物,可以得到未知沉积物的物源、沉积过程和环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成沉积 风成沉积 古土壤 磁组构 沉积环境
下载PDF
南海北部末次冰消期及快速气候回返事件 被引量:39
17
作者 王律江 卞云华 汪品先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1994年第1期1-12,共12页
对南海北部陆坡V36-06-3柱状样上部进行高分辨率地层学研究、浮游有孔虫和稳定同位素分析,并运用转换函数法和加权平均法求取约15000—7000aB.P.的末次冰消期中古环境参数的变化。结果发现约10500—790... 对南海北部陆坡V36-06-3柱状样上部进行高分辨率地层学研究、浮游有孔虫和稳定同位素分析,并运用转换函数法和加权平均法求取约15000—7000aB.P.的末次冰消期中古环境参数的变化。结果发现约10500—7900aB.P.期间有一次强烈的古气候回返事件,与新仙女木期相对应,但持续时间较长。在此期间,冬季平均表层水温下降2.7℃,溶解氧与磷酸盐磷含量增高,古盐度与碳酸盐溶解度略有上升,黑潮水的影响大为降低,推测系海面上升过程中爪哇海海水进入南海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消期 古气候 南海 回返事件
下载PDF
苏北南黄海潮成沙体的发育条件及演变过程 被引量:16
18
作者 张家强 李从先 丛友滋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65-74,共10页
典型钻孔的层序地层、沉积磁组构、碎屑矿物等的分析资料以及古河谷的地质雷达探测资料等的综合研究表明,苏北南黄海潮成沙体是全新世海退以来形成的,辐聚辐散的潮流和长江、黄河的供沙是其主要发育条件.辐聚辐散的潮流场是南黄海固... 典型钻孔的层序地层、沉积磁组构、碎屑矿物等的分析资料以及古河谷的地质雷达探测资料等的综合研究表明,苏北南黄海潮成沙体是全新世海退以来形成的,辐聚辐散的潮流和长江、黄河的供沙是其主要发育条件.辐聚辐散的潮流场是南黄海固有的,至少在苏北亚近代潮成沙体发育之初就已存在.大河供沙主要发生在全新世海退期,海退前长江不可能向苏北岸外海域大量供沙,更不可能在港岸外形成三角洲.潮成沙体的演变主要受长江、黄河的供沙率控制,大致经历了雏形发育、高速建设、动态调整等3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成沙体 发育条件 演变过程 苏北 南黄海 泥沙
下载PDF
吐鲁番—哈密盆地的砂岩特点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18
19
作者 邵磊 李文厚 袁明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95-99,共5页
吐哈盆地的砂岩主要属杂砂岩类,总的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均较低,形成于强烈剥蚀、快速搬运的沉积环境中。物源类型主要为源自大陆壳内的中、酸性火成岩。砂岩成分按分布特点以二叠纪、三叠侏罗纪以及白垩第三纪划分为三阶段... 吐哈盆地的砂岩主要属杂砂岩类,总的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均较低,形成于强烈剥蚀、快速搬运的沉积环境中。物源类型主要为源自大陆壳内的中、酸性火成岩。砂岩成分按分布特点以二叠纪、三叠侏罗纪以及白垩第三纪划分为三阶段,分别代表盆地三个重要演化时期。在晚二叠世,砂岩的成分成熟度及CIA指数均较低,代表了构造活动较强的快速剥蚀、快速搬运的沉积环境,是海西运动在本区的反映;而三叠侏罗纪砂岩的成分成熟度及CIA指数均明显提高,显示盆地发育稳定而广阔,化学风化作用加强;在中生代晚期,由于燕山及其后喜山运动的影响,使吐哈盆地及其周边地区构造活动性加强,造成砂岩的CIA指数再次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岩石学 地球化学 哈密盆地 砂岩 吐鲁番盆地
下载PDF
REE示踪沉积物物源研究进展 被引量:259
20
作者 杨守业 李从先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64-167,共4页
REE作为一种重要的沉积物物源示踪剂运用很广。在介绍了REE性质的基础上,对海水、河水、沉积岩、河流及边缘海沉积物中的REE元素丰度与配分模式特征进行了深入综述,概述了影响和控制REE丰度、模式及分馏特征的主要因素;... REE作为一种重要的沉积物物源示踪剂运用很广。在介绍了REE性质的基础上,对海水、河水、沉积岩、河流及边缘海沉积物中的REE元素丰度与配分模式特征进行了深入综述,概述了影响和控制REE丰度、模式及分馏特征的主要因素;论述了REE的物源示踪意义以及在国内外应用情况与存在问题:源岩风化对REE分馏的影响;颗粒搬运及沉积时水动力分选对REE分馏可能造成的影响,即不同粒级中REE不同的丰度与配分模式和碎屑矿物对沉积物中REE含量与模式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E 物源 示踪 沉积物 沉积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