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积极开拓、锐意进取,努力构建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需要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体系——同济大学国家工科物理课程教学基地建设总结 |
顾 牡
毛骏健
吴於人
陈铭南
|
《物理与工程》
|
2005 |
10
|
|
2
|
踏踏实实创建现代探究型大学物理精品课程体系 |
吴於人
于明章
鲍鸿吉
顾牡
毛骏健
|
《物理与工程》
|
2005 |
5
|
|
3
|
建设以知识、能力和素质为教学目标的大学物理精品课程 |
毛骏健
顾牡
吴於人
|
《大学物理》
北大核心
|
2008 |
11
|
|
4
|
数字化物理教学的设计与实践——大学物理教学设计之三 |
吴天刚
倪忠强
吴於人
|
《物理与工程》
|
2010 |
8
|
|
5
|
充分利用物理演示实验培养学生探究未知的能力——大学物理教学设计之六 |
陆汝杰
宋志怀
吴於人
|
《物理与工程》
|
2010 |
7
|
|
6
|
大学物理教学设计之探讨与实践 |
王祖源
鲍鸿吉
吴於人
|
《物理与工程》
|
2009 |
5
|
|
7
|
注重基础物理课程与专业学科间的衔接——大学物理教学设计之五 |
赵跃英
王祖源
|
《物理与工程》
|
2010 |
9
|
|
8
|
大学物理网上自学试点的实践与思考 |
刘海兰
吴於人
顾牡
|
《物理与工程》
|
2001 |
2
|
|
9
|
大学物理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大学物理教学设计之七 |
宋志怀
|
《物理与工程》
|
2010 |
15
|
|
10
|
重视物理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大学物理教学设计之二 |
刘海兰
|
《物理与工程》
|
2009 |
17
|
|
11
|
对于重新制定的《非物理类理工学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认识和体会 |
顾牡
|
《物理与工程》
|
2007 |
16
|
|
12
|
物理教学与生活实际结合——大学物理教学设计之四 |
鲍鸿吉
|
《物理与工程》
|
2010 |
7
|
|
13
|
漫谈《大学物理学》教材建设 |
毛骏健
顾牡
|
《大学物理》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14
|
工科“大学化学与物理”新型课程的创建与实践 |
吴庆生
王晓岗
宋志怀
|
《化工高等教育》
|
2008 |
1
|
|
15
|
将混沌学引入工科大学物理教学的尝试 |
刘海兰
顾牡
吴於人
|
《物理通报》
|
2002 |
2
|
|
16
|
进一步完善大学物理的教学设计 |
王祖源
赵跃英
|
《物理与工程》
|
2014 |
0 |
|
17
|
物理实验教学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 |
朱春艳
陈铭南
倪晨
方恺
|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
2008 |
1
|
|
18
|
贯彻《基本要求》 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大学物理教学设计之一 |
刘钟毅
吴天刚
|
《物理与工程》
|
2009 |
2
|
|
19
|
工科《大学物理》辅助教学EPCAI软件研制初探 |
何庆平
冯伟国
华金龙
王少杰
田智明
高景
胡盘新
|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3 |
0 |
|
20
|
智能型气体比热容比测定实验教学网络的系统设计 |
何雨华
方恺
陈铭南
朱春艳
|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
2008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