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艺术设计教育在创意产业中的角色——以英国伦敦艺术大学为例 被引量:9
1
作者 俞鹰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3-66,85,共5页
作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创意产业在各国迅速发展起来。在创意产业发达的英国,不仅政府积极鼓励创意产业的发展,而且在英国的大学教育中,也采取各种措施推动高等教育和产业经济的结合。伦敦艺术大学设立了企业部,通过搭建平台、资源共... 作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创意产业在各国迅速发展起来。在创意产业发达的英国,不仅政府积极鼓励创意产业的发展,而且在英国的大学教育中,也采取各种措施推动高等教育和产业经济的结合。伦敦艺术大学设立了企业部,通过搭建平台、资源共享、提供咨询和拓展项目等措施,致力于向英国和海外企业推广伦敦高校师生的创意活动。而在中国,许多企业都在启动或着手建立艺术设计研发机制,以此创建企业品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特别是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和"杨浦环同济知识经济圈",成为国内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与创意产业相结合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意产业 高校 市场 企业
下载PDF
城市创意产业的市、区、校三方联动创新模式——以上海市杨浦区“国际设计一场”为例
2
作者 俞鹰 《特区经济》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43-45,共3页
以上海市杨浦区"国际设计一场"为例,提出了一种城市创意产业的创新模式——市、区、校三方联动模式。通过分析三方联动模式发展的动力机制,总结了该模式的核心优势,并预见了该模式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城市创意产业 联动模式 动力机制 国际设计一场
下载PDF
包容共创视角下创意城市家具设计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丁伟 彭慧洁 +1 位作者 李雅璠 周洪涛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0-158,共9页
目的基于包容共创理念,探索创意城市家具设计介入城市空间的设计策略,提升城市空间的包容性和多样性,解决居民在公共空间休息娱乐时“没地方坐”“坐不下来”“不愿意坐”或“坐不出情趣”等现实问题。方法阐释微创新、包容共创与城市... 目的基于包容共创理念,探索创意城市家具设计介入城市空间的设计策略,提升城市空间的包容性和多样性,解决居民在公共空间休息娱乐时“没地方坐”“坐不下来”“不愿意坐”或“坐不出情趣”等现实问题。方法阐释微创新、包容共创与城市家具的内涵及关系,结合社区更新原则和包容共创设计提出创意城市家具共创设计策略。通过上海市奉浦街道家具设计案例研究及相关设计实践案例来印证其效用,并探讨创意城市家具在社区更新过程中的作用与研究路径。结果城市家具创新设计优化城市空间,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可以从情感疗愈、协同共创、模块组合、商业赋能、地域适应和智慧交互等设计方向,对创意城市家具设计路径进行探索实践。结论城市家具设计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因需设计的包容共创发展模式,才能引导城市家具的人性化设计及城市空间治理,真正地从人民共建走向人民共享,提高城市家具的包容性、交互性、娱乐性和可持续性,达成具有关怀温度的参与型城市发展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容共创 微创新 城市家具 赋能空间
下载PDF
导师参与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创新机制探究--以同济大学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璐 周宏武 《高教学刊》 2022年第29期39-42,共4页
研究生党建工作是高校进行思政教育的有效载体,当前导师参与研究生党建工作需求迫切但机制薄弱,该文提出通过打造全链条式党建引领体系、推动以学风促党建支部设置等方式,推进党建制度落实,创新师生共建机制,以期为导师参与研究生党建... 研究生党建工作是高校进行思政教育的有效载体,当前导师参与研究生党建工作需求迫切但机制薄弱,该文提出通过打造全链条式党建引领体系、推动以学风促党建支部设置等方式,推进党建制度落实,创新师生共建机制,以期为导师参与研究生党建工作挖潜力、注活力、添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师 研究生党建 联合培养 机制研究 创新
下载PDF
文化创意产业视野下的艺术设计教育模式探讨 被引量:25
5
作者 俞鹰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2-57,共6页
我国"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人才是关键因素。由于我国"艺术设计教育落后于现代制造业的实践",我国高校学习西方国家创意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尤为迫... 我国"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人才是关键因素。由于我国"艺术设计教育落后于现代制造业的实践",我国高校学习西方国家创意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尤为迫切。文章结合海外知名艺术院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先进经验,在实践中探索文化创意产业国际视野下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 艺术设计 工作坊 产学研
下载PDF
后世博中国创意设计教育的思考 被引量:1
6
作者 吴国欣 宋善威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0-74,共5页
如何继承和发扬上海世博会精神,总结和研究世博会理念,吸收和传承世博会成果,是教育工作者在后世博深入思考的关键,这也对中国创意设计教育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以世博会创意设计实践成果为切入点,阐述了中国创意设计教育... 如何继承和发扬上海世博会精神,总结和研究世博会理念,吸收和传承世博会成果,是教育工作者在后世博深入思考的关键,这也对中国创意设计教育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以世博会创意设计实践成果为切入点,阐述了中国创意设计教育应遵循设计学科特点,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并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倡启发、互动、体验式教学,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从而培养出多学科多领域跨专业交叉的复合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世博 创意设计教育 启发 互动 体验式教学
下载PDF
高校周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设计思路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霍珺 康鲁杰 《山西建筑》 2014年第14期7-9,共3页
从环境艺术设计学科角度,深入挖掘了高校周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环境设计思路,对"人"的需求与环境包容性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最终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提供了参考借鉴。
关键词 高校 文化创意产业 集聚区 环境设计
下载PDF
基于情境引擎的车载导航交互设计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马钧 柏玥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8,共11页
针对车载导航模式单一、无法根据情境差异动态改变交互策略导致用户体验不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支持根据不同情境自适应车载导航交互策略的情境引擎模型。结合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流程(UCD)与情境感知理论,定义了汽车人机交互情境,并... 针对车载导航模式单一、无法根据情境差异动态改变交互策略导致用户体验不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支持根据不同情境自适应车载导航交互策略的情境引擎模型。结合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流程(UCD)与情境感知理论,定义了汽车人机交互情境,并通过对典型驾驶用户进行跟车调研,提取关键情境要素,阐述了导航情境下情境引擎模型的自适应交互策略及原理,将用户对不同信息的需求程度映射至交互表现层的详细程度。进行了贴合驾驶员不同需求层级的导航HMI信息框架梳理与组件设计,对两个典型导航使用情境进行了交互界面设计与分析。结果表明,情境引擎能对各驾驶情境下的驾驶员需求进行自适应交互,可为智能座舱驾驶交互体验的优化与研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车交互 车载导航 情境感知 界面设计
下载PDF
基于品牌思维的品牌营销模型构建与设计实践
9
作者 金薇薇 张丁伟 沈亮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83-291,共9页
目的在品牌化时代背景下,探索品牌传播范式的新变化,构建行之有效的品牌营销模型以指导企业品牌建设。方法从品牌思维视角,梳理品牌、消费者和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传统品牌传播的局限和当代品牌需求。结合品牌设计实践案例,从四个... 目的在品牌化时代背景下,探索品牌传播范式的新变化,构建行之有效的品牌营销模型以指导企业品牌建设。方法从品牌思维视角,梳理品牌、消费者和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传统品牌传播的局限和当代品牌需求。结合品牌设计实践案例,从四个阶段展开讨论:品牌光源阶段,解决品牌识别与认知问题;品牌光束阶段,解决品牌信息获取与传达问题;品牌光环阶段,解决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问题;品牌光场阶段,解决品牌终端认知问题。构建“品牌光场”营销模型,并以“蟹之家”品牌为例进行设计验证。结果“品牌光场”营销模型的建构和论证为企业的品牌建设提供了一种更形象、更直接的设计营销方法。结论通过品牌光场营销模型,企业品牌可以更好地自我识别和定位,提高信息触达和消费者沟通效率,并增强终端感知,实现品牌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牌思维 品牌型产品 品牌光场 营销模型
下载PDF
上海轨道交通中山公园换乘站换乘空间优化设计 被引量:1
10
作者 许乙弘 李晓况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5-127,132,共4页
以上海轨道交通中山公园换乘站为例,通过分析该高架-地下站的空间特点和换乘客流量特点,总结出制约换乘效率和出行体验的主要因素有竖向交通不足、地下换乘通道容量不足及缺乏无障碍设施等。提出了对该换乘站系统性的优化策略,其中包括... 以上海轨道交通中山公园换乘站为例,通过分析该高架-地下站的空间特点和换乘客流量特点,总结出制约换乘效率和出行体验的主要因素有竖向交通不足、地下换乘通道容量不足及缺乏无障碍设施等。提出了对该换乘站系统性的优化策略,其中包括强化竖向交通能力、优化路线适当分流,以及提升空间整体体验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换乘站 换乘空间 高架-地下站
下载PDF
设计学视角下的数字时尚发展与逻辑 被引量:3
11
作者 任若安 杨方超 孙捷 《服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7-136,共10页
针对设计学视角下传统时尚向数字时尚转型升级路径模糊的关键性问题,采用理论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对数字时尚的发展现状、表现形式及实践应用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剖析与探讨,详细阐述了设计学视角下数字时尚发展与逻辑研究的必要性;... 针对设计学视角下传统时尚向数字时尚转型升级路径模糊的关键性问题,采用理论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对数字时尚的发展现状、表现形式及实践应用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剖析与探讨,详细阐述了设计学视角下数字时尚发展与逻辑研究的必要性;通过分析调研案例,运用START模型框架,归纳总结出社会与空间、科技深度融合、人机共创新范式、虚拟与现实、交易与流通5个维度的具体实践方式。研究表明,设计学学科的不断交叉融合发展不仅是驱动数字时尚的创新力量,也是桥接技术与创意、虚拟与现实、商业与艺术的关键纽带。研究结果为设计学视角下的数字时尚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与方法参考,有助于推进设计驱动式创新时尚产业的积极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学 数字时尚 设计驱动式创新 数字化技术 数字化设计
下载PDF
英国早期青少年设计教育运动研究——以皇家艺术学院为中心的考察(1974—1995)
12
作者 张磊 刘蓝静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0-186,共7页
20世纪70年代,青少年设计教育运动起源于英国。以布鲁斯·阿彻为代表的皇家艺术学院团队构建了以技术主导的物质文化为基础,以培养设计意识为目标,以实践性知识学习和行动研究为手段的“英国模式”。经过20余年的努力,“设计与技术... 20世纪70年代,青少年设计教育运动起源于英国。以布鲁斯·阿彻为代表的皇家艺术学院团队构建了以技术主导的物质文化为基础,以培养设计意识为目标,以实践性知识学习和行动研究为手段的“英国模式”。经过20余年的努力,“设计与技术”课程被正式纳入中小学国家课程体系。这既是该运动取得的重大成果,也成为一个转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设计教育 设计意识 设计与技术 皇家艺术学院
下载PDF
融入企业文化的创意礼品设计——以恒源祥商务礼品系列设计为例
13
作者 谢晓宇 《工业设计》 2016年第10期73-74,共2页
文章以恒源祥创意礼品设计为例,展示融入企业文化的礼品设计流程,结合自己的设计实践中的体会,说明将企业文化作为礼品设计的切入口是具有意义的,是产品设计的新视角。
关键词 文化创意 商务礼品
下载PDF
无人配送车模块化功能设计研究
14
作者 王轶鹏 金薇薇 张丁伟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20-429,共10页
目的基于无人配送车模块化设计应用研究,探索无人配送车功能的设计优化和造型升级,提高其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使其适应不同的场景和需求。方法通过模块化理论分析和无人配送车应用场景、技术结构的功能分析,将其整车系统划分为基型模块、... 目的基于无人配送车模块化设计应用研究,探索无人配送车功能的设计优化和造型升级,提高其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使其适应不同的场景和需求。方法通过模块化理论分析和无人配送车应用场景、技术结构的功能分析,将其整车系统划分为基型模块、改型模块,以及附加模块。按需更换功能模块,覆盖更广的无人配送领域,以应对配送的多场景化,并以团队无人配送车设计实践应用进行验证,证明基于功能配置下无人配送车模块化设计方法的有效性。结果模块化设计实现了无人配送车的“一车多能”、快速的组装和拆卸、方便的维护和升级,同时减少无用的组装和调试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对市场变化和用户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结论通过模块化功能设计研究和多场景设计实践,证明无人配送车模块化设计的性能和可靠性,满足用户需求和产品结构的多样化,以适应日益复杂的使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配送车 模块化 功能设计
下载PDF
为死亡而设计:基于无痛苦死亡与生命可持续的策略研究
15
作者 周洪涛 华观庆 张小彤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2-98,共7页
死亡是人类生命中不可避免的终点,然而学界围绕“为死亡而设计”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死后埋葬和墓地设计的史学领域,从系统设计的角度对解除死亡痛苦,探寻生命可持续设计的策略研究较少。目前全球人口老龄化迅速加剧,如何为高龄人群做好面... 死亡是人类生命中不可避免的终点,然而学界围绕“为死亡而设计”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死后埋葬和墓地设计的史学领域,从系统设计的角度对解除死亡痛苦,探寻生命可持续设计的策略研究较少。目前全球人口老龄化迅速加剧,如何为高龄人群做好面对死亡的心理建设、制度设计和方法设计,让其更有尊严、放心和没有痛苦地离世,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严峻课题。文章分析文化、法律、教育因素在为死亡而设计中的影响,基于死亡学与情感设计理论方法,总结以同理心、用户为中心、良知的设计原则,提出为无痛苦死亡与生命可持续而设计的思考和策略,拓展了“向死而生”的反向理论视野,旨在引发社会各界关注,寻求可行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化 死亡 设计 临终关怀 可持续 纪念
下载PDF
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实效评估——以某985高校生命教育课程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陆可心 李雨菡 姚玉红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24年第2期71-79,99,共10页
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是开展高校生命教育的主渠道,同时需要实证研究进行课程实效检验。以某985高校生命教育公共选修课为例,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某班学生的课程反馈进行编码分类,考察学生实际收获情况和课程目标完成情况。结果表明该课堂能... 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是开展高校生命教育的主渠道,同时需要实证研究进行课程实效检验。以某985高校生命教育公共选修课为例,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某班学生的课程反馈进行编码分类,考察学生实际收获情况和课程目标完成情况。结果表明该课堂能在认知、情感、意向和行为等方面带给学生实际收获,且符合课程设计的思政目标和具体目标。基于结果讨论和学生反馈的课程建议,对未来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实施提出优化策略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生命教育 课程实施 实效评估 优化对策
下载PDF
交叉学科背景下设计研究及其知识生产的优化策略
17
作者 张磊 殷俊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共8页
数智时代的学科建设、知识涌现与复杂情境,对设计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诸多挑战,然而,既有的知识论与知识模型却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和理解偏差。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概念推演和范畴演绎的方法,对知识的概念、知识生产的困境和策略进行了分... 数智时代的学科建设、知识涌现与复杂情境,对设计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诸多挑战,然而,既有的知识论与知识模型却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和理解偏差。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概念推演和范畴演绎的方法,对知识的概念、知识生产的困境和策略进行了分析。设计知识论辩的历史重构表明,设计知识及其生产还有待进一步讨论,理论和实践的分离也导致了不同程度的困境。文章提出了一种“混合设计的研究”的优化策略,主张把设计和研究放置在平等的位置上加以考虑,并将研究与创作、理论与实验以多媒介的形式“封装”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学科 设计知识 知识生产 混合知识 混合设计的研究 研究策略
下载PDF
运动、媒介、传达语境下的动态媒体设计教学探究
18
作者 吴洁 张屹南 邰易萱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7-182,共6页
对动态媒体设计发展至今的教学思想、理论研究、实验方法等基础资料进行了系统回顾,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总结了动态媒体设计的基本语言与教学路径。通过重新审视该领域的创作规律与发展态势,本文为课程改革提供了参考样本,旨在回应以“数... 对动态媒体设计发展至今的教学思想、理论研究、实验方法等基础资料进行了系统回顾,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总结了动态媒体设计的基本语言与教学路径。通过重新审视该领域的创作规律与发展态势,本文为课程改革提供了参考样本,旨在回应以“数字化、媒体化、动态化”为代表的时代精神,为培养新型媒体设计人才提供指导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媒体设计 传达设计 媒介 设计教学
下载PDF
隐性的环境:空气作为媒介在盲人艺术空间设计的应用研究
19
作者 周洪涛 蔡妍妮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67,I0002,共7页
现当代强调提升盲人群体文化艺术生活,然而盲人艺术空间却面临资源有限且形式单一的发展困境,亟须探索更多形式。文章指出空气作为非视觉化的隐性环境要素对于盲人群体有特殊意义,进而基于人体空气感知的舒适度、触觉与嗅觉三种维度,探... 现当代强调提升盲人群体文化艺术生活,然而盲人艺术空间却面临资源有限且形式单一的发展困境,亟须探索更多形式。文章指出空气作为非视觉化的隐性环境要素对于盲人群体有特殊意义,进而基于人体空气感知的舒适度、触觉与嗅觉三种维度,探索空气作为媒介在盲人艺术空间设计的应用方法,推动未来盲人艺术空间的新范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盲人艺术空间 空气感知 室内空气环境 设计研究
下载PDF
全球化背景下的上海城市公共艺术的功能化设计研究
20
作者 周洪涛 高坦昊 《工业工程设计》 2021年第3期57-64,83,共9页
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的公共艺术出现多样化的发展,中国上海公共艺术在城市微更新的浪潮下出现了独特的范式,即在功能引导下进入城市的微观生活,从楼道到街道,从社区到园区,居民、政府和设计师开辟了区别于其他国家的独特公共艺术的植... 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的公共艺术出现多样化的发展,中国上海公共艺术在城市微更新的浪潮下出现了独特的范式,即在功能引导下进入城市的微观生活,从楼道到街道,从社区到园区,居民、政府和设计师开辟了区别于其他国家的独特公共艺术的植入策略。从城镇化建设进程与在地居民接受度层面分析了国外城市公共艺术偏重“艺术性”与国内城市微更新公共艺术偏重“功能性”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在城市微更新大背景下中国特色公共艺术的植入策略,即把握“艺术性”与“功能性”的微妙平衡;发掘城市畸零地块的潜力;增进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沟通;运用短耗时且极易于理解的交互手段;与新兴技术和工艺相结合。并从宏观与微观层面总结了城市公共艺术功能化设计给社会和居民带来的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公共艺术 功能化设计 社会创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