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年龄段心房颤动患者临床特点分析及导管射频消融安全性评估 被引量:7
1
作者 肖峰 张林忠 +7 位作者 陈惠平 李小荣 居维竹 陈红武 张凤祥 杨兵 陈明龙 曹克将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3期176-178,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临床特点,并评估导管射频消融的安全性。方法:将451例行导管射频消融的房颤患者按年龄段分成3组,≤50岁组(n=122)、51~60岁组(n=170)、>60岁组(n=159),比较分析3组患者的房颤类型、病史、心...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临床特点,并评估导管射频消融的安全性。方法:将451例行导管射频消融的房颤患者按年龄段分成3组,≤50岁组(n=122)、51~60岁组(n=170)、>60岁组(n=159),比较分析3组患者的房颤类型、病史、心脏结构指标、生化指标以及消融手术并发症等指标。结果:3组患者房颤类型无明显差异,均以阵发性房颤多见;男性、有饮酒史患者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大而显著降低,而合并高血压或脑梗死患者的占比随年龄的增大而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导管消融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但有随着房颤患者年龄的增大而升高的趋势。结论:年轻房颤患者的饮酒史可能与发病相关。随着年龄的增大,房颤患者更多合并高血压或脑梗死,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可能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年龄 并发症
下载PDF
几种心血管源性晕厥诊断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徐红余 梁雨露 《医学综述》 2011年第6期878-880,共3页
目前诊断心血管源性晕厥的方式有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外循环记录仪、植入性心电记录仪、倾斜试验及电生理试验等多种方法,每种方法都具有各自的优缺点。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地为临床工作者提供信息。因此,了解不同的诊断... 目前诊断心血管源性晕厥的方式有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外循环记录仪、植入性心电记录仪、倾斜试验及电生理试验等多种方法,每种方法都具有各自的优缺点。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地为临床工作者提供信息。因此,了解不同的诊断方法之间的关系对于认识某些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心律失常所致的晕厥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晕厥 心血管源性 诊断
下载PDF
以心衰为主要表现的慢性人工机械瓣功能障碍一例
3
作者 蔡英 于萍 +1 位作者 朱琛颖 张代富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0年第1期50-51,共2页
人造瓣膜功能障碍为心脏瓣膜置换术中较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Vitale等报道,机械瓣置换术后14年内机械瓣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4.63%(87/1878)。以下介绍1例以发热、咳嗽伴胸闷为首发表现,临床易误诊的慢性机械瓣功能障碍病例。
关键词 人工机械瓣 功能障碍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稳定性冠心病斑块组织成分的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天松 李新明 +5 位作者 庄少伟 田蓓 金灿 王圣 李斌 黄从新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994-998,共5页
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成像技术评价稳定性冠心病(SCAD)患者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斑块成分的差别,为探讨有效的易损斑块检测方法提供证据。方法入选21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分为ACS组和SCAD组。对所... 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成像技术评价稳定性冠心病(SCAD)患者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斑块成分的差别,为探讨有效的易损斑块检测方法提供证据。方法入选21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分为ACS组和SCAD组。对所有直径〉2.5mm的血管内狭窄超过50%的病变行血管内超声检查,共评价346处原位病变。应用虚拟组织学软件分析斑块成分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在ACS与SCAD患者间,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纤维组织51.2%±12.5%比52.6%±9.6%,纤维脂肪组织11.3%±10.6%比12.9%±9.4%,钙化组织15.1%±8.9%比20.5%±12.5%,坏死成分23.1%±9.8%比20.4%±6.8%,均P〉0.05)。两组间罪犯病变成分比例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纤维组织49.1%±11.2%比50.3%±9.7%,纤维脂肪组织10.2%±9.5%比12.7%±9.5%,钙化组织15.4%±8.9%比17.4%±24.8%,坏死成分24.0%±11.5%比19.7%±5.3%,均P〉0.05)。ACS患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4mmol/L者与≤1.04mmol/L者比较,斑块纤维脂肪成分较多(15.6%±9.6%比7.4%±5.9%,P〈0.05),而坏死成分较少(19.4%±8.6%比28.6%±11.2%,P〈0.05)。结论SCAD与ACS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各种成分的比例无明显差别。因此,评价斑块的易损性不仅要看各种成分所占的比例,更重要的是关注不同成分在斑块内的空间分布以及与血管腔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超声检查 介入性 患者 临床分析
原文传递
血管内超声及附加技术评价冠状动脉易损斑块新进展
5
作者 庄少伟 康晟 胡大一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23-726,共4页
关键词 易损斑块 血管内超声 冠状动脉 急性冠脉综合征 ARTERY 脂质溢出 血小板聚集 二级预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