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低温辅助治疗对高血压颅内出血患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脑血肿及脑水肿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魏亮 王琦 +5 位作者 杨成 张燕飞 管宏新 陈一鸣 杨易 孙志扬 《广西医学》 CAS 2018年第3期253-255,共3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辅助治疗对高血压颅内出血(ICH)患者炎症因子水平、脑血肿及脑水肿的影响。方法将高血压ICH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给予ICH常规治疗,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亚低温辅助治疗。采用多... 目的探讨亚低温辅助治疗对高血压颅内出血(ICH)患者炎症因子水平、脑血肿及脑水肿的影响。方法将高血压ICH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给予ICH常规治疗,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亚低温辅助治疗。采用多田公式测量两组治疗前后脑水肿及脑血肿变化情况,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β、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脑血肿体积、脑水肿体积及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均有随时间变化趋势(均P<0.05),分组与时间均有交互作用(均P<0.05),其中亚低温组各指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均优于对照组。亚低温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可以降低高血压ICH患者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减轻脑血肿及脑水肿,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 亚低温 炎症因子 辅助治疗
下载PDF
开颅手术与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7
2
作者 魏亮 刘传森 +5 位作者 王琦 管宏新 张燕飞 杨成 降建新 孙志扬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407-409,共3页
目的对比开颅手术与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对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4~2012-06来我院就诊的颅内后循环动脉瘤患者102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辅助组(行支架辅... 目的对比开颅手术与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对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4~2012-06来我院就诊的颅内后循环动脉瘤患者102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辅助组(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和开颅组(行开颅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用时、手术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结果辅助组、开颅组手术用时分别为(89.7±18.9)min、(136.2±26.1)min,手术出血量分别为(5.6±2.8)ml、(108.3±12.6)ml,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13.6±2.5)d、(19.4±3.2)d,辅助组均少于开颅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辅助组术后GOS评分明显高于开颅组(P〈0.05);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9%,复发率1.9%,与开颅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具有手术用时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后循环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对脑出血所致MODS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魏亮 王琦 +3 位作者 杨成 张燕飞 管宏新 孙志扬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2期57-61,共5页
目的分析全身亚低温治疗对脑出血所致MODS的影响及全身亚低温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东方医院重症监护室于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住院的脑出血后并发MODS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温(normoth... 目的分析全身亚低温治疗对脑出血所致MODS的影响及全身亚低温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东方医院重症监护室于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住院的脑出血后并发MODS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温(normothermic,NT)治疗,观察组采用全身亚低温治疗(whole body mild hypothermia,WHT)治疗,观察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MODS评分、氧耗(oxygen consumption,VO2)与氧供(oxygen delivery,DO2)比值、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癫痫发生率及病死率、卒中量表评分和巴氏指数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MODS评分、氧耗与氧供状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症状ICU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和对照组相比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的癫痫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卒中量表评分和巴氏指数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亚低温技术对于脑出血所致MODS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有效改善MODS患者的氧供需平衡,延缓MODS患者病情的进展,改善预后,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亚低温
下载PDF
深低温停循环对大鼠大脑皮质HIF-1α和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
4
作者 魏亮 高永军 +3 位作者 杨成 张燕飞 孙志扬 徐蔚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275-279,共5页
目的了解深低温停循环对大鼠大脑皮质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及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及其脑保护机制。方法将11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深低温停循环组(DHCA,n=5)、常温停循环组(NTCA,n=3)和正常对照组(NC,n=3),对3组同时采用体外插管法建立大... 目的了解深低温停循环对大鼠大脑皮质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及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及其脑保护机制。方法将11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深低温停循环组(DHCA,n=5)、常温停循环组(NTCA,n=3)和正常对照组(NC,n=3),对3组同时采用体外插管法建立大鼠闭胸式深低温停循环5 min缺氧模型,DHCA组低温条件下停循环5 min,NTCA组正常体温下停循环5 min,NC组建立体外循环后不进行降温和停循环。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测定HIF-1α、Bcl-2和Bax mRNA在大鼠大脑皮质中的表达。结果 HIF-1α在DHCA组和NTCA组表达较NC组明显增高(P<0.01),DHCA组较NTCA组表达增高(P<0.05)。Bcl-2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x在NTCA组中较NC和DHCA组表达增高(P<0.05)。结论缺氧可诱导HIF-1α和Bax的表达,深低温可诱导HIF-1α表达而抑制Bax的表达;深低温及缺氧对Bcl-2影响较小。深低温可能通过诱导HIF-1α同时抑制Bax的表达而达到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低温停循环 HIF-1Α BCL-2 BAX 大脑皮质 大鼠
下载PDF
Fli-1及其靶基因在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的表达
5
作者 魏亮 杨成 +3 位作者 张燕飞 王琦 管宏新 孙志扬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1期1012-1016,共5页
目的探讨Fli-1及其靶基因COL1A1、TNC在颅内动脉瘤患者血液单核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研究纳入4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其中25例动脉瘤破裂患者,16例动脉瘤未破裂患者;取病人的外周血,10例正常人外周血作为对照,分离血液单核细胞,提取总R... 目的探讨Fli-1及其靶基因COL1A1、TNC在颅内动脉瘤患者血液单核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研究纳入4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其中25例动脉瘤破裂患者,16例动脉瘤未破裂患者;取病人的外周血,10例正常人外周血作为对照,分离血液单核细胞,提取总RNA,根据之前生物信息预测结果,采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Fli-1及其靶基因(COL1A1、TNC)在疾病和健康人群中的表达差异。结果在检测的Fli-1及靶基因COL1A1和TNC中,在颅内动脉瘤中差异表达的基因有2个,分别为Fli-1和COL1A1。进一步分组发现,相比于未发生破裂的动脉瘤患者,这两个基因在破裂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的表达有显著升高。结论破裂与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之间Fli-1及COL1A1的表达水平差异可能与动脉瘤的破裂表现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差异表达基因 Fli-1 COL1A1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通过上调IL-10表达水平降低脑出血后MODS发生率 被引量:8
6
作者 魏亮 王琦 +3 位作者 杨成 张燕飞 管宏新 孙志扬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94-496,共3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脑出血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自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上海市东方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48例脑出血患者,依据术后体温分为亚低温治疗组(n=27)和常规治疗组...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脑出血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自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上海市东方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48例脑出血患者,依据术后体温分为亚低温治疗组(n=27)和常规治疗组(n=21),统计2组MODS的发生率,并在术后1、2、5、7、14、21 d时,使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IL-10的表达水平,使用Simple Western检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转录因子腺病毒E4启动子结合蛋白-4(E4BP4)的表达水平。结果亚低温治疗组MODS的发生率为11.11%,而常规治疗组为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5、7、14、21 d时亚低温治疗组IL-10、E4BP4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脑出血患者MODS的发生率;IL-10在亚低温治疗降低MODS发生中可能有一定的作用,机制与转录因子E4BP4上调IL-10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亚低温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白介素-10 腺病毒E4启动子结 合蛋白-4
原文传递
脑室出血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张燕飞 庄仲伟 +3 位作者 张巍峰 杨成 魏亮 孙志扬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27-530,共4页
目的探讨导致脑室出血术后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上海市东方医院2007年至2010年脑室出血病例142例,其中男性77例,女性65例,年龄19~86岁,平均63.3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90例(63.4%),糖尿病史者66例(46.5%)。所有... 目的探讨导致脑室出血术后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上海市东方医院2007年至2010年脑室出血病例142例,其中男性77例,女性65例,年龄19~86岁,平均63.3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90例(63.4%),糖尿病史者66例(46.5%)。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证实脑室内出血,入院时GCS评分≥7分76例(53.5%),〈7分66例(46.5%)。所有患者均在入院24h内急诊行双侧侧脑室外引流术。对142例脑室出血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单因素分析采用)(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与术后死亡相关的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与脑室出血术后死亡相关的因素有高龄、高血压病史、低GCS评分、弥漫性脑室内出血、术前并发梗阻性脑积水、术前凝血功能异常、术后中枢性高热及尿崩、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及肺部感染、术后引流时间≥7d(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则表明与脑室出血术后死亡独立相关的因素包括术后中枢性高热、术前并发梗阻性脑积水(P〈0.01)、术后引流时间≥7d、术后并发肺部感染、高龄、低GCS评分、弥漫性脑室出血及高血压病史(P〈0.05)。结论脑室出血患者的一般情况及CT表现与死亡密切相关,积极防治术后各种并发症是降低术后病死率和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出血 术后死亡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自发性高血压性基底节脑内血肿的两种皮肤切口入路并发症探讨 被引量:3
8
作者 魏社鹏 赵继宗 +9 位作者 周范民 张巍峰 张夔鸣 丁侃 张燕飞 杨成 魏亮 王琦 庄仲伟 孙志扬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5-178,共4页
目的探讨并比较采用两种不同切口开颅清除自发性高血压性基底节脑内血肿后的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东方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手术治疗的58例自发性高血压性基底节脑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A... 目的探讨并比较采用两种不同切口开颅清除自发性高血压性基底节脑内血肿后的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东方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手术治疗的58例自发性高血压性基底节脑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手术时间2010年1月至12月底)27例采用扩大翼点入路切口,B组(手术时间2010年12月底至2011年12月)31例采用围绕外耳道的马蹄形切口。结果58例患者中术后死亡1例,存活57例: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I级18例,Ⅱ级26例,Ⅲ级8例,Ⅳ级5例,V级1例。A组术后发生硬膜外血肿3例,拆线后耳前动脉喷血1例.皮下积液5例:B组术后均未发生硬膜外血肿,仅有面神经颞支损伤5例;与A组比较,B组具有较少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60,P=-0.012)。结论采用围绕外耳道的马蹄形切口开颅清除自发性高血压性基底节脑内血肿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基底节 并发症 扩大翼点入路 马蹄形切口
原文传递
系统化康复治疗对脑外伤患者谵妄发生及自理能力影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魏亮 管宏新 +4 位作者 王琦 张燕飞 杨成 降建新 孙志扬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63-66,共4页
目的:研究系统化康复治疗对脑外伤患者谵妄发生及自理能力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住院的102例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50例及对照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进... 目的:研究系统化康复治疗对脑外伤患者谵妄发生及自理能力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住院的102例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50例及对照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进一步的系统化康复治疗。采用谵妄量表和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在谵妄情况方面,两组患者谵妄评分在干预后均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除定向力障碍、对环境的错觉及思维松散或破裂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外(P>0.05),在其他观察项目上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自理能力方面,两组患者各类评分及总分在干预后均有明显提高(P<0.05),而观察组在生活自理、括约肌控制、转移、社会认知及总分上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化康复治疗能有效地缓解脑外伤患者伤后的谵妄情况并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化康复治疗 脑外伤 谵妄 自理能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