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252例次机械通气患者肺复张术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杨自建 张翔宇 +4 位作者 樊海蓉 蒋欣 王启星 沈菊芳 陈亮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39-541,共3页
目的总结肺复张术对机械通气患者血压、血氧饱和度(SO2)的影响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7月-2007年2月46例实施肺复张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复张效果、肺复张术的不良反应等。肺复张采取固定驱动压、逐渐升高呼气末正压(PEEP... 目的总结肺复张术对机械通气患者血压、血氧饱和度(SO2)的影响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7月-2007年2月46例实施肺复张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复张效果、肺复张术的不良反应等。肺复张采取固定驱动压、逐渐升高呼气末正压(PEEP)的方法,所有肺复张患者均进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结果46例患者进行了252次肺复张术,其中1例军团菌肺炎患者发生纵隔气肿;1例患者因存在卵圆孔未闭,复张无效;肺复张总有效率为91%。肺复张中有效PEEP变化较大,最低8cmH2O(1cmH2O=0.098kPa),最高30cmH2O;SO2维持最短0.4h,最长368h,平均每例患者接受5.48次,其中有1例患者最多接受16次肺复张术。23例患者在肺复张中曾经发生过低氧血症(占50%),252次肺复张术中发生101次低氧血症(占40%);开始诱发低氧血症的最低PEEP为8cmH2O,最高为22cmH2O,平均12.7cmH2O。25例患者肺复张中曾发生过血压短暂降低(占54%),252次肺复张中有93次血压短暂降低(占37%);开始出现血压下降的最低PEEP为6cmH2O,最高为23cmH2O,平均13.9cmH2O。结论肺复张术可以有效改善SO2,PEEP的设定应遵循个体化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复张术 低氧血症 机械通气 呼气末正压
下载PDF
机械通气患者纤维支气管镜呼吸道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翔宇 樊海蓉 +3 位作者 蒋欣 杨自建 沈菊芳 王启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242-1242,共1页
关键词 支气管镜 呼吸 人工
下载PDF
心脏外科肺动脉高压患者围手术期一氧化氮的吸入治疗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翔宇 杨自建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46-548,共3页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吸入治疗对合并肺动脉高压心脏外科围手术期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应用Servo300A呼吸机或AeronoxNO释放与监测仪,对合并肺动脉高压且临床常规治疗效果不理想的27例成人和1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进行围手术...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吸入治疗对合并肺动脉高压心脏外科围手术期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应用Servo300A呼吸机或AeronoxNO释放与监测仪,对合并肺动脉高压且临床常规治疗效果不理想的27例成人和1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进行围手术期NO吸入治疗,NO开始剂量(5~10)×10^-6,然后根据病情可缓慢升高至20×10^-6。于治疗前后监测患者的肺动脉压(PAP)、动脉压(AP)、肺血管阻力(PVR)和氧合指数(PaO2/FiO2)。NO吸入治疗的有效标准为治疗开始后1h内AP/PAP改善20%以上,或PaO2/FiO2改善20%以上。NO吸入治疗1.5h后无效者终止该方法。结果成人患者NO吸入治疗有效率为77.8%(21/27例),治疗持续时间为12~96h,平均(32.6±10.3)h。1例房间隔缺损合并中度肺动脉高压患儿在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肺动脉高压加重,合并严重的低氧血症〔PaO2/FiO2为40mmHg(1mmHg=0.133kPa),吸入氧浓度(FiO2)为1.00〕,经NO吸入等综合治疗后效果明显,4d后撤离呼吸机。治疗中与治疗后,在患者与工作人员中未发现不良事件。结论NO吸入治疗对心脏外科合并肺动脉高压围手术期病情加重者治疗有效,值得进一步临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吸入治疗 肺动脉高压
下载PDF
不同呼气末正压水平对肺复张患者脑灌注压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自建 张翔宇 +4 位作者 沈菊芳 王启星 樊海蓉 蒋欣 陈亮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88-591,共4页
目的观察肺复张(RM)对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及平均动脉压(MAP)的影响。方法选择因严重颅脑疾患伴肺损伤需要进行机械通气的6例患者,在进行RM的同时进行持续ICP、MAP、中心静脉压(CV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等监测... 目的观察肺复张(RM)对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及平均动脉压(MAP)的影响。方法选择因严重颅脑疾患伴肺损伤需要进行机械通气的6例患者,在进行RM的同时进行持续ICP、MAP、中心静脉压(CV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等监测。RM采用压力控制通气模式,逐步提升呼气末正压(PEEP)的方法。结果6例患者共进行22例次RM,2例次分别在3cm H2O(1cm H2O=0.098kPa)和6cm H2O PEEP水平出现MAP、CPP显著降低而终止。其余20例次RM中不同PEEP水平相应的MAP、CVP、ICP、CPP平均值与基础值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MAP与CPP呈高度相关性(r=0.706,P=0.000)。20例次RM中,单次RM内参数间呈高度相关性的比例:MAP与CPP占85%(17/20);PEEP与CVP占75%(15/20);PEEP与ICP占75%(15/20);PEEP与CPP占400.4(8/20)。22例次RM中MAP随PEEP变化有6种趋势:8例次相对稳定;6例次随PEEP增加而降低,然后随PEEP降低而逐渐回升;2例次随PEEP增加而升高,随PEEP降低逐渐回到基础值;2例次随PEEP增加而降低,PEEP降低后MAP不能相应升高;2例次随PEEP增加而增加,在PEEP降到基础值后MAP仍维持在高水平;2例次随PEEP增加MAP急剧降低而终止RM。11例次RM中ICP随PEEP升高而升高,随PEEP降低而降低;6例次在RM过程中无明显变化;3例次RM后ICP处于高值末回到基线。12例次RM中CPP随PEEP升高而降低,随PEEP降低而增加,并随PEEP回到基线时恢复到基础值;6例次无明显变化;2例次CPP维持在低值,分别在PEEP回到基线后10min、20min恢复到基础值。结论RM对MAP、ICP、CPP的影响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ICP监测有助于保障脑部疾患合并肺损伤患者RM实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复张 血流动力学 肺损伤 颅脑损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