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双侧肺静脉隔离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刘泳 李伟 +3 位作者 叶亮 华一飞 范慧敏 刘中民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0年第1期73-75,共3页
目的总结11例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双侧肺静脉隔离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经验。探讨该术式的特点及优势。方法选择2005年12月至2009年5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胸外科住院进行房颤治疗患者,房颤不能用药物控制,不能耐受抗心律失常或抗凝药... 目的总结11例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双侧肺静脉隔离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经验。探讨该术式的特点及优势。方法选择2005年12月至2009年5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胸外科住院进行房颤治疗患者,房颤不能用药物控制,不能耐受抗心律失常或抗凝药物治疗的患者11例。在胸腔镜下通过小切口,使用AtriCure消融钳分别消融右侧和左侧上、下肺静脉,并切断Marshall韧带,切除左心耳。结果手术顺利,无围手术期死亡,均术后1周出院,随访未见肺静脉狭窄。9例即刻转为窦性心律,3个月随访维持窦性心律8例,总体房颤治愈率73%。结论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双侧肺静脉隔离治疗房颤,有较高的安全性,同时技术简单,设备要求不高,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房颤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胸腔镜 射频消融 肺静脉隔离
下载PDF
大鼠异位工作型心脏移植模型的建立
2
作者 张治国 曹浩 叶亮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1期39-41,94,共4页
目的建立大鼠腹腔异位工作型心脏移植动物模型。方法 Wistar大鼠30只,将供心主肺动脉与左房吻合,再将供心移植到受体腹部,将升主动脉与供心腹主动脉端侧吻合,使得左心房获得前负荷,成为工作型心脏。结果成功建立大鼠腹腔异位工作型心脏... 目的建立大鼠腹腔异位工作型心脏移植动物模型。方法 Wistar大鼠30只,将供心主肺动脉与左房吻合,再将供心移植到受体腹部,将升主动脉与供心腹主动脉端侧吻合,使得左心房获得前负荷,成为工作型心脏。结果成功建立大鼠腹腔异位工作型心脏移植模型,15例成功11例,手术成功率为73%。手术平均时间为(38.8±5.7)min。移植心脏获得长期存活,在28 d后通过超声观察可见供体心脏工作正常。结论手术的关键是提高供心的摘取技术及受体的血管吻合技术,同时术后给与供心适当的按摩辅助也非常必要。此模型可以更好的用于移植免疫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动物模型 大鼠
下载PDF
可植入式心室辅助装置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3
作者 叶亮 范慧敏 +4 位作者 卢蓉 李铁岩 张治国 洪暄 刘中民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6期457-459,I0004,共4页
目的探讨建立可植入式心室辅助装置研究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选取体质量120-180 kg小公牛7只,常规全麻后左侧第4肋间开胸,建立体外循环,体外循环辅助下诱颤后,植入自主研发的国产可植入式心室辅助装置(DIVAD,domestic-made implantable... 目的探讨建立可植入式心室辅助装置研究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选取体质量120-180 kg小公牛7只,常规全麻后左侧第4肋间开胸,建立体外循环,体外循环辅助下诱颤后,植入自主研发的国产可植入式心室辅助装置(DIVAD,domestic-made implantable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DIVAD机械性能参数接近国际同类产品,泵尺寸29.5mm×72 mm,重量158 g,体外转速可达9000 r/min,流量可达8 L/min,整合流量计,并可通过体外控制器监测控制。DIVAD连接左室及降主动脉,转速3500-8000 r/min左右,行左室辅助。术后撤除体外循环,持续监测动物生命体征及DIVAD运转情况。肝素静滴维持ACT在正常值1.5-2倍之间。结果7只小牛术后全部复跳,均能成功撤离体外循环辅助,最长存活时间超过93 h,最短存活时间0.5 h,平均存活时间20.28 h。结论小牛可以作为DIVAD研究的合适动物模型,其围手术期处理有相应特点,小牛DIVAD实验模型的建立对于进一步研究改进DIVAD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植入式心室辅助装置 动物模型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改善高龄患者体外循环后肠功能障碍
4
作者 张治国 洪暄 +4 位作者 孙梅 叶亮 李铁岩 范慧敏 刘中民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65-367,共3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龄患者体外循环后肠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高龄患者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谷氨酰胺(Gln)组和中西联合组,Gln组在术日CPB开始后和术后2天内分别静脉给予Gln0.4g/kg。联合组在Gln的基础上根据中医分型...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龄患者体外循环后肠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高龄患者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谷氨酰胺(Gln)组和中西联合组,Gln组在术日CPB开始后和术后2天内分别静脉给予Gln0.4g/kg。联合组在Gln的基础上根据中医分型,于术前及术后给与不同中药制剂。术前及术后即刻、1天和2天检测血浆内毒素、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二胺氧化酶(DAO)含量,同时应用彩色多普勒仪,于患者肠系膜上动脉的起始2cm内进行检测舒张期峰值流速(EDV)、搏动指数(PI)。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体外循环后Gin组血浆内毒素水平、IL-6和DAO水平均降低。体外循环后及术后1天联合组较Gln组内毒素、IL-6以及DAO水平均降低。彩色多普勒分析EDV及PI,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及Gln组术后EDV明显升高,PI降低,术后即刻及术后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谷氨酰胺二肽对体外循环后的肠黏膜屏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联合应用中医药制剂更有利于高龄患者体外循环后肠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谷氨酰胺 肠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