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胃癌术后的中医药分期治疗 被引量:7
1
作者 邓惠民 《天津中医药》 CAS 2009年第5期405-406,共2页
介绍胃癌术后的中医药分期治疗,术后早期以辨证论治、放化疗期以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康复期自拟扶正抗癌方,对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加放化疗疗效降低其毒副反应,防止复发转移,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胃癌术后 中医药 分期 治疗
下载PDF
二陈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脂肪肝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利群 于海峰 《河北中医》 2005年第9期674-675,共2页
目的观察二陈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肝郁脾虚、痰瘀互阻型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0例予二陈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对照组60例口服潘特生0.2g,每日3次,维生素C片0.1g,每日3次,维生素E胶丸100mg... 目的观察二陈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肝郁脾虚、痰瘀互阻型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0例予二陈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对照组60例口服潘特生0.2g,每日3次,维生素C片0.1g,每日3次,维生素E胶丸100mg,每日1次。2组均2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75%,对照组为43.33%,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二陈汤血府逐瘀汤加减对肝郁脾虚、痰瘀互阻型脂肪肝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陈汤 血府逐瘀汤 脂肪肝
下载PDF
丹栀逍遥散加味对肥胖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利群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21-22,共2页
目的:观察丹栀逍遥散加味对湿热内蕴型肥胖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作用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肥胖者(BMI≥28)辨证为湿热内蕴型肥胖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给予丹栀逍遥散加味口服,疗程24周,并与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比较。... 目的:观察丹栀逍遥散加味对湿热内蕴型肥胖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作用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肥胖者(BMI≥28)辨证为湿热内蕴型肥胖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给予丹栀逍遥散加味口服,疗程24周,并与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比较。治疗结束后观察所有患者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血压变化。结果:治疗前湿热内蕴型肥胖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与健康组比较ISI显著下降(P<0.01),治疗后患者BIM、WHR、ALT、AST、TC、TG明显下降(P<0.05),ISI明显上升(P<0.05)。结论:丹栀逍遥散加味不仅能显著降低湿热内蕴型肥胖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BMI、WHR、血脂,保肝降酶,同时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预防高血压病、糖尿病等相关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栀逍遥散加味/治疗应用 肥胖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湿热内蕴型
下载PDF
健脾化痰活血祛瘀法对痰瘀互阻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陈利群 《河北中医》 2005年第2期93-95,共3页
目的 观察健脾化痰活血祛瘀法对痰瘀互阻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 将 70例痰瘀互阻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 2组 ,对照组 34例给予卡托普利12 .5mg ,每日 3次口服。治疗组 36例在对照组... 目的 观察健脾化痰活血祛瘀法对痰瘀互阻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 将 70例痰瘀互阻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 2组 ,对照组 34例给予卡托普利12 .5mg ,每日 3次口服。治疗组 3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健脾化痰活血祛瘀中药。 2组均 8周为 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83.33%和 5 5 .88%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治疗组治疗后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改善。结论 健脾化痰活血祛瘀法治疗痰瘀互阻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疗效确切 ,能显著改善患者血脂和血液流变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健脾化痰活血祛瘀法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肾阴虚证和湿热蕴结证血清胆汁酸谱变化 被引量:5
5
作者 贺晓立 王毅兴 +6 位作者 王晓柠 张华 慕永平 陈佳美 刘伟 蔡虹 刘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28-534,共7页
目的探索血清胆汁酸谱变化在慢性乙型肝炎肝肾阴虚证及湿热蕴结证中的辨识意义。方法临床招募35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包括肝肾阴虚证74例、湿热内蕴证281例,以355名配对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技术(UPLC-TQ... 目的探索血清胆汁酸谱变化在慢性乙型肝炎肝肾阴虚证及湿热蕴结证中的辨识意义。方法临床招募35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包括肝肾阴虚证74例、湿热内蕴证281例,以355名配对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技术(UPLC-TQ-MS),定量检测血清胆汁酸谱,比较慢性乙型肝炎肝肾阴虚证、湿热蕴结证患者与健康人之间,慢乙肝患者两种证型之间血清胆汁酸谱变化差异。结果与配对的健康人比较,慢性乙型肝炎湿热蕴结证和肝肾阴虚证患者的血清总胆汁酸、甘氨酸结合型胆汁酸、牛磺酸结合型胆汁酸及未结合型胆汁酸含量,血清初级胆汁酸鹅脱氧胆酸(CDCA)、甘氨鹅脱氧胆酸(GCDCA)、牛磺鹅脱氧胆酸(TCDCA)、胆酸(CA)、甘氨胆酸(GCA)、牛磺胆酸(TCA)含量,血清次级胆汁酸甘氨熊脱氧胆酸(GUDCA)、牛磺熊脱氧胆酸(TUDCA)、脱氧胆酸(DCA)、甘氨脱氧胆酸(GDCA)、牛磺脱氧胆酸(TDCA)、石胆酸(LCA)、甘氨石胆酸(GLCA)、λ鼠胆酸(λ-MCA)、λ甘氨鼠胆酸(Gλ-MCA)、λ牛磺鼠胆酸(Tλ-MCA)、猪脱氧胆酸(HDCA)、甘氨猪脱氧胆酸(GHDCA)、3-酮胆酸(3-KCA)、7-酮脱氧胆酸(7-KDCA)、7-酮石胆酸(7-KLCA)含量显著升高(P<0.05)。慢乙肝肝肾阴虚证患者的血清初级胆汁酸CDCA、GCDCA、TCDCA、CA、GCA、TCA及血清次级胆汁酸熊脱氧胆酸(UDCA)、GUDCA、TUDCA、λ-MCA、Tλ-MCA、HDCA、GHDCA、3-KCA、原胆酸(ACA)含量显著高于湿热蕴结证患者(P<0.05)。慢乙肝湿热蕴结证患者的血清次级胆汁酸GLCA、牛磺石胆酸(TLCA)含量显著高于肝肾阴虚证患者(P<0.05)。结论血清胆汁酸谱有助于判识慢性乙型肝炎肝肾阴虚证及湿热蕴结证。慢乙肝肝肾阴虚证的胆汁酸代谢障碍较湿热蕴结证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酸 慢性乙型肝炎 肝肾阴虚证 湿热蕴结证 辨证分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