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名古屋华侨社区的演变与重建——基于现代社区理论视角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慧婧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11年第4期31-39,共9页
论文采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根据对名古屋华侨社会活动家的访谈和对"名古屋中国春节祭"的参与观察及与老港口城市横滨、神户的比较,分析阐述了初期名古屋华侨社区的社会文化变迁、新华侨的活跃和"文化象征社区"的构... 论文采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根据对名古屋华侨社会活动家的访谈和对"名古屋中国春节祭"的参与观察及与老港口城市横滨、神户的比较,分析阐述了初期名古屋华侨社区的社会文化变迁、新华侨的活跃和"文化象征社区"的构建,旨在以名古屋为例,反映以新移民为主体的日本华侨社会的最新动向和发展趋势,并借"名古屋唐人街"的构想,对华侨社区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名古屋 华侨社会 新移民 社区研究 唐人街 文化人类学
下载PDF
灾害的民俗表象——从“记忆”到“记录”再到“表现” 被引量:19
2
作者 櫻井龍彦 虞萍 赵彦民 《文化遗产》 2008年第3期76-87,158,共13页
本文是关于灾害的民俗学研究。民俗观念在灾害的起因、预防以及救助等方面都有表现。民俗观念认为,灾害源于天神的警告或旨意,人们借助怪异现象的认识,可以预防灾害,运用咒语、咒术和祭祀礼仪可以避免灾害,宗教信仰以及纪念物等有助于... 本文是关于灾害的民俗学研究。民俗观念在灾害的起因、预防以及救助等方面都有表现。民俗观念认为,灾害源于天神的警告或旨意,人们借助怪异现象的认识,可以预防灾害,运用咒语、咒术和祭祀礼仪可以避免灾害,宗教信仰以及纪念物等有助于在精神上将人们从灾难中解救出来。在现代社会的灾害研究中,民俗学可以从经验世界找出心理救助模式,从而发挥民俗学的独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 起因 防灾 救助 民俗观念 灾害民俗学
下载PDF
应如何思考民间信仰与文化遗产的关系 被引量:20
3
作者 樱井龍彦 陈爱国 《文化遗产》 CSSCI 2010年第2期115-123,158,共10页
"文化遗产"是一个极具近代性的概念,它是由国家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公共机构来参与管理的。而另一方面,"民间信仰"是作为历史上延续着的传统而渗透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它未必是一个被国家所容纳的概念。由于两者... "文化遗产"是一个极具近代性的概念,它是由国家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公共机构来参与管理的。而另一方面,"民间信仰"是作为历史上延续着的传统而渗透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它未必是一个被国家所容纳的概念。由于两者在某种意义上是两极对立的概念,这导致"民间信仰与文化遗产"这一主题是较难处理的。目前,在中国,为了民间信仰的文化遗产化,通过对民间信仰加以"登录化"及"整序化"等管制行为来去除其"迷信"部分,并把被认定为"传统文化"的部分加以有效的利用来使其遗产化。本文把已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北京丫髻山庙会和天津葛沽镇的天后宫作为事例,对如何看待民间信仰与文化遗产的关系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以此来表述笔者个人的一些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信仰 非物质文化遗产 迷信 传统文化 庙会
下载PDF
灾害民俗学的提倡 被引量:30
4
作者 樱井龙彦 陈爱国 《民间文化论坛》 2005年第6期62-70,共9页
世界上存在着多种灾害,灾害的多发性引发人们思索和寻找多方面的解决途径。作为一门重要学问的民俗学也应该像其他学科一样来承担起应有的社会使命,引导人们以民俗学的视点来正确应对灾害。因此,本文的主旨在于提倡“灾害民俗学”,以此... 世界上存在着多种灾害,灾害的多发性引发人们思索和寻找多方面的解决途径。作为一门重要学问的民俗学也应该像其他学科一样来承担起应有的社会使命,引导人们以民俗学的视点来正确应对灾害。因此,本文的主旨在于提倡“灾害民俗学”,以此来开拓这一新的研究领域。通过对亚洲特别是日本与地震、海啸有关的神话传说等“口头传承”的分析,通过对纪念碑等可视性的“纪念物”以及慰灵祭祀等“祭祀活动”的分析,来探讨这些记忆装置中的“知识”与“智慧”的重要性。并通过挖掘人们对灾害的记忆,以及对各国家、地区的灾害观、灾害民俗的国际性比较,来考察其普遍性与多样性。最终对灾害民俗志进行系统化,以实现跨地区的国际性联合防灾抗灾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民俗学 自然灾害 地震 海啸 集合性记忆装置
下载PDF
关于在环东海地域使用船的“送瘟神”民俗 被引量:5
5
作者 樱井龙彦 金仙玉 《文化遗产》 2007年第1期60-68,共9页
"送瘟神"是一个古老的习俗。它起源于瘟疫发生的原因无法用医学来解释的年代,人们把瘟神的横行看作是精灵、鬼怪、瘟神等的作为,于是就产生了通过巫术把视为病因的鬼怪和瘟神等送走来消灭瘟疫的习俗。在送走鬼怪和瘟神之际,... "送瘟神"是一个古老的习俗。它起源于瘟疫发生的原因无法用医学来解释的年代,人们把瘟神的横行看作是精灵、鬼怪、瘟神等的作为,于是就产生了通过巫术把视为病因的鬼怪和瘟神等送走来消灭瘟疫的习俗。在送走鬼怪和瘟神之际,马和船被假定为鬼怪和瘟神乘坐的工具,所以在施术的时候,把代表瘟神的偶人放在马和船上,运到村边境的河边或海边,让其漂走或把其烧毁。"送瘟神",虽然也有作为个人的祈祷行为而进行的,但瘟疫的流行关系到共同体的生存。所以一般来说大多作为村落等共同体的仪式而举行。关于此类的瘟疫观与送瘟神的咒术。中国、韩国、日本等环东海地域里存在共通点。本文主要例举以中国、韩国的为中心的事例,考察"送瘟船"民俗与东亚稻作文化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瘟疫 送瘟神 稻作文化 东亚 比较民俗学
下载PDF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防灾民俗论——从日本古都京都出发的思考 被引量:3
6
作者 櫻井龍彦 虞萍 《文化遗产》 2009年第3期92-100,158,共10页
本文以受中国城市建设影响的日本平安时代的首都——京都为例,从城市建造的整体设计图中的灾害思想、创建城市空间的建筑物构造以及装饰中的防灾意识等体现的"阴阳五行学"和"风水"理论角度,领会京都是如何从灾害观... 本文以受中国城市建设影响的日本平安时代的首都——京都为例,从城市建造的整体设计图中的灾害思想、创建城市空间的建筑物构造以及装饰中的防灾意识等体现的"阴阳五行学"和"风水"理论角度,领会京都是如何从灾害观念出发进行设计建造。进而指出,在开展历史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同时,还应该考虑引入"文化"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灾民俗 京都 历史文化遗产
下载PDF
日本的山神 被引量:1
7
作者 樱井龙彦 赵彦民(译) 《中国山地民族研究集刊》 2015年第2期3-24,共22页
在日本的山神信仰中存在山神向田神转变的现象,它的发生基于民众对村落、原野、山丘、深山、高山等空间的划分与认知。在山神从深山降临至平原转而变为田神的过程中,山丘(Satoyama)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山丘介于平地与高山之间,是... 在日本的山神信仰中存在山神向田神转变的现象,它的发生基于民众对村落、原野、山丘、深山、高山等空间的划分与认知。在山神从深山降临至平原转而变为田神的过程中,山丘(Satoyama)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山丘介于平地与高山之间,是近在咫尺的生活空间。生活在平地的农民的活动范围遍及山丘,而栖居在深山的山民为了开拓土地和寻找食物也会从山上下来,到山丘地带活动。农民与山民的这种生活交集反映在信仰中,便是山神与田神的互相转变。日本各稻作区域流行的"打植祭"给我们呈现了许多山神与田神融合互动的生动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山神 田神 打植祭
下载PDF
全球价值链下国际分工结构的变化——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的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叶作义 张鸿 +1 位作者 下田充 藤川清史 《世界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6-64,128,共9页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全球价值链分工逐渐成为国际分工的基本趋势。文章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对中、日、韩等7个国家和地区间国际分工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从附加值基准的国际分工视角看,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留存在本...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全球价值链分工逐渐成为国际分工的基本趋势。文章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对中、日、韩等7个国家和地区间国际分工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从附加值基准的国际分工视角看,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留存在本国内的附加值率要比中国、韩国等新兴国家和地区高,而中、韩等新兴国家和地区的附加值很大一部分随着贸易的增加而流失到海外。从附加值的分配态势看,中国主要以欧美、Ro W(世界其他地区)为主,韩国则主要分配到Ro 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国际分工 综合附加值系数 投入产出分析
原文传递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劳动力流动——使用区域连接CGE模型的数量分析 被引量:23
9
作者 王飞 郭颂宏 江崎光男 《经济学(季刊)》 2006年第4期1067-1090,共24页
本文从区域间劳动力流动的视角出发分析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特别是工资和收入差距的问题,使用的方法主要是区域连接CGE模型,应用该模型进行了比较静态分析(1997年)和比较动态分析(1997—2010年)。依据模拟的结果我们探讨了... 本文从区域间劳动力流动的视角出发分析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特别是工资和收入差距的问题,使用的方法主要是区域连接CGE模型,应用该模型进行了比较静态分析(1997年)和比较动态分析(1997—2010年)。依据模拟的结果我们探讨了劳动自由流动的强度、劳动力流动的量、区域间工资或收入差距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考察了扩大政府对西部等特定地区的投资所带来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劳动力流动 CGE模型
原文传递
蒙古语:草原游牧文化的镜像
10
作者 邢莉 赵月梅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8-143,共6页
语言不只是思想的对应符号,而且语言是人们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表述。蒙古语不仅是蒙古族交流的工具,更是一类民俗事象。蒙古语是游牧的蒙古族建构思想和行为极为重要的方式。蒙古语是我们了解蒙古族游牧习俗与生态意识的活化石,它的... 语言不只是思想的对应符号,而且语言是人们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表述。蒙古语不仅是蒙古族交流的工具,更是一类民俗事象。蒙古语是游牧的蒙古族建构思想和行为极为重要的方式。蒙古语是我们了解蒙古族游牧习俗与生态意识的活化石,它的产生和传承负载着蒙古族游牧生活的深刻的历史记忆,传承着牧人的知识谱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语 游牧 文化 镜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