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吐哈盆地神泉复式油田滚动勘探开发成效与挖潜经验 被引量:1
1
作者 何勇 罗权生 赵铭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18-322,共5页
神泉池田是一个典型的复式油田。纵向上,包括侏罗东、白垩系和第三系下、中、上共五个油藏。横向上发育12个含油断块。各断块之间油水系统各异,油气富集程度不均。自1996年实施滚动勘探开发方案以来,不仅陆续发现了神213、神220等八... 神泉池田是一个典型的复式油田。纵向上,包括侏罗东、白垩系和第三系下、中、上共五个油藏。横向上发育12个含油断块。各断块之间油水系统各异,油气富集程度不均。自1996年实施滚动勘探开发方案以来,不仅陆续发现了神213、神220等八个新的含油断块,而且发现了第三系中、上两个新油藏。使油田的储量规模逐年增加,产能由最初的1×104t扩大到11×104t,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总结此类油气田的油气聚集特点及其主要控制因素和滚动勘探开发一体化的技术思路、政策与运作方式,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勘探开发 断块油气藏 复式油田 油气聚集
下载PDF
吐哈盆地地质研究新认识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世焕 《吐哈油气》 1997年第1期8-16,39,共10页
重上吐哈盆地油气勘探十年来,侏罗系勘探取得了辉煌成就,形成了煤成烃特色理论,随着油气勘探的发展,近期油气勘探拓展到浅层白垩系、第三系和深层前侏罗系获得成功,盆地的油气勘探和研究进入了一个整体勘探、立体认识的暂新阶段。该文... 重上吐哈盆地油气勘探十年来,侏罗系勘探取得了辉煌成就,形成了煤成烃特色理论,随着油气勘探的发展,近期油气勘探拓展到浅层白垩系、第三系和深层前侏罗系获得成功,盆地的油气勘探和研究进入了一个整体勘探、立体认识的暂新阶段。该文依据整体勘探取得的丰富资料,从立体认识的角度总结了一系列石油地质新规律和新认识,指导了并将继续进一步指导吐哈盆地的油气勘探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石油地质 综合研究
下载PDF
哈密坳陷石油地质特征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朝富 梁树南 何仁忠 《吐哈油气》 1997年第3期7-16,共10页
本文通过对哈密坳陷的构造、沉积、生烃条件等诸方面的研究,基本明确了三堡凹陷和火石镇凹陷油气地质特征及其各自的特点与差异,指明了哈密坳陷下一步油气勘探的方向,提出了南油北气的认识。为哈密坳陷的进一步勘探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哈密坳陷 构造特征 沉积演变 烃源岩 储集条件
下载PDF
吐哈盆地混源型油气藏的形成、地化特征及混源比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巧梅 贺永红 周玉中 《吐哈油气》 1999年第2期1-5,96,共6页
吐哈盆地是在多期构造运动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个复合性含油气盆地。发育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多套烃源岩,分别具有多期生、排烃特点。盆地内除发现具单一成因类型的"煤型"、"油型"油气藏外,还发现了"混源型&... 吐哈盆地是在多期构造运动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个复合性含油气盆地。发育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多套烃源岩,分别具有多期生、排烃特点。盆地内除发现具单一成因类型的"煤型"、"油型"油气藏外,还发现了"混源型"油气藏,并且随着勘探的不断深入,此类油气藏愈来愈普遍。本文主旨其一是剖析该类油气藏的形成及地球化学特征,其二是探讨应用原油碳同位素来测算混源油混源比例之方法,并应用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从而解决了盆地内已发现混源油的混源比例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混源油 形成 地化特征 比例
下载PDF
吐哈盆地鄯勒地区浅层气层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袁胜学 王江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7年第3期111-113,共3页
吐哈浅层天然气勘探处于初级阶段,对已发现的鄯勒、红台、三塘湖浅层天然气藏储层特征分析,认为普遍具有岩性混杂、物性差、气层测井响应特征不明显、储层产能差异大、地层横向变化快等特点。以吐哈盆地鄯勒地区浅层气藏为研究目标,在... 吐哈浅层天然气勘探处于初级阶段,对已发现的鄯勒、红台、三塘湖浅层天然气藏储层特征分析,认为普遍具有岩性混杂、物性差、气层测井响应特征不明显、储层产能差异大、地层横向变化快等特点。以吐哈盆地鄯勒地区浅层气藏为研究目标,在对储层岩性、物性、电性、地层及测井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气层识别方法进行总结研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气藏 储层特征 气藏特征 气层识别 吐哈盆地
下载PDF
吐哈油田勘探软件一体化技术
6
作者 张宗和 王仲杰 《吐哈油气》 1999年第3期7-13,93,共8页
随着油田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如何发现新的油藏类型,准确快速地寻找隐蔽型油气藏,越来越成为勘探领域人们关心的焦点问题,勘探软件一体化技术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吐哈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勘探软件一体化技术的特点及其流程是本... 随着油田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如何发现新的油藏类型,准确快速地寻找隐蔽型油气藏,越来越成为勘探领域人们关心的焦点问题,勘探软件一体化技术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吐哈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勘探软件一体化技术的特点及其流程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油田 合成地震记录 一体化技术 地震解释 测井数据处理 时-深转换 模型
下载PDF
吐哈盆地天然气中煤成气和油型气的混合体积研究
7
作者 王志勇 苏传国 +1 位作者 金颖 曾雁 《吐哈油气》 1997年第4期16-18,共3页
自然界不同源天然气的混合是一种普遍现象。混合作用是一种物理过程,混合气中某一组份的含量为该组份在各种来源气的碳同位素丰度体积加权和中的含量。因此,根据混合气的碳同位素以及被混合的气的碳同位素丰度可确定出各种被混合的气的... 自然界不同源天然气的混合是一种普遍现象。混合作用是一种物理过程,混合气中某一组份的含量为该组份在各种来源气的碳同位素丰度体积加权和中的含量。因此,根据混合气的碳同位素以及被混合的气的碳同位素丰度可确定出各种被混合的气的比例。本文根据这一原理对吐哈盆地天然气的混合比例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吐哈盆地天然气有22%~73%是来自中下侏罗统的煤成气,煤成气主要分布在丘东、温吉桑、红台2号气油(藏)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碳同位素 天然气混合作用 天然气成因 油型气 煤成气
下载PDF
吐哈凝析气藏开采技术研究
8
作者 劳胜华 王冬梅 毕国强 《吐哈油气》 1998年第1期52-59,共8页
本文根据吐哈凝析气藏特点及开发要求,从提高吐哈凝析气藏整体开发效益和开采水平出发,进行了射孔、压裂、酸化等其它配套技术研究。文中推荐的各项采气工艺技术先进、成熟、配套,且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对吐哈凝析气藏的开采具有重要... 本文根据吐哈凝析气藏特点及开发要求,从提高吐哈凝析气藏整体开发效益和开采水平出发,进行了射孔、压裂、酸化等其它配套技术研究。文中推荐的各项采气工艺技术先进、成熟、配套,且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对吐哈凝析气藏的开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气藏 射孔 压裂 酸化 水合物 排液采气
全文增补中
温米油田及其周边滚动勘探开发研究方法与效果分析
9
作者 何勇 《吐哈油气》 1998年第4期23-28,共6页
本文围绕在老油区如何有效利用多种信息,识别低幅度、小断块、岩性构造等隐蔽性油气藏这一问题,较系统地总结了温米油田及其周边1993年以来滚动勘探开发成功的研究方法及应用实例,分析滚动勘探开发几年来的效果,并结合科研生产实践,谈... 本文围绕在老油区如何有效利用多种信息,识别低幅度、小断块、岩性构造等隐蔽性油气藏这一问题,较系统地总结了温米油田及其周边1993年以来滚动勘探开发成功的研究方法及应用实例,分析滚动勘探开发几年来的效果,并结合科研生产实践,谈了作者的体会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米油田 滚动勘探开发 方法 效果
全文增补中
陆相储层流动单元研究的新思路 被引量:152
10
作者 吴胜和 王仲林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52-257,共6页
针对目前流动单元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及陆相储层的地质特征,以吐哈盆地温吉桑-米登油田(简称温米油田)中侏罗统三间房组辫状河三角洲储层为例,提出了一套陆相储层流动单元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流动单元研究分为二个层次,第一层次通... 针对目前流动单元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及陆相储层的地质特征,以吐哈盆地温吉桑-米登油田(简称温米油田)中侏罗统三间房组辫状河三角洲储层为例,提出了一套陆相储层流动单元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流动单元研究分为二个层次,第一层次通过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储层结构分析、成岩非均质分析、断层封闭性分析确定连通砂体与渗流屏障的分布,第二层次通过储层质量评价确定连通体内部的渗流差异。据此思路,对工区辫状河三角洲储层进行了深入的流动单元研究。研究成果对提高温米油田注水开发效果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 储层 流动单元 渗流屏障 渗流差异 油藏
下载PDF
现代钻井技术的发展与油气勘探开发的未来 被引量:14
11
作者 胡书勇 张烈辉 +3 位作者 寥清碧 敬兴胜 杜波 余华洁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3-96,共4页
在油气勘探开发中,钻井是必不可少的基本环节。钻井技术从上世纪至今已经历了经验钻井、科学化钻井、自动化智能钻井3个阶段。21世纪钻井技术发展的主导趋势是向钻井自动化及智能控制系统方向发展。文章综述了钻井技术的发展,阐述了它... 在油气勘探开发中,钻井是必不可少的基本环节。钻井技术从上世纪至今已经历了经验钻井、科学化钻井、自动化智能钻井3个阶段。21世纪钻井技术发展的主导趋势是向钻井自动化及智能控制系统方向发展。文章综述了钻井技术的发展,阐述了它对于促进油气勘探开发的作用:钻井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油气勘探开发的效益,改善了油气田勘探开发的效果。同时,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由于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进一步扩大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等的要求,对钻井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促使钻井技术有新的较大的发展,以满足油气勘探开发的需要。并展望了现代钻井技术的发展与油气勘探开发的未来,指出钻井技术必将进一步在剩余油挖潜、提高采收率、开发边际油气田、改善油气田开发效果、进一步提高油气田勘探开发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油气工业作出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技术 油气勘探开发 油气田勘探 剩余油 油气田开发 挖潜 提高采收率 发展极 油气工业 石油工业
下载PDF
温米油田开发阶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23
12
作者 吴胜和 马晓芬 王仲林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3-38,共6页
以吐哈盆地温米油田含油层段为例,探讨在陆相油田开发阶段进行油藏范围内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的方 法和技术。提出了一种综合应用岩心、测井及测井约束地震反演资料进行湖泛面识别和对比的新方法。通过岩层组 合关系、自然伽马及自... 以吐哈盆地温米油田含油层段为例,探讨在陆相油田开发阶段进行油藏范围内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的方 法和技术。提出了一种综合应用岩心、测井及测井约束地震反演资料进行湖泛面识别和对比的新方法。通过岩层组 合关系、自然伽马及自然伽马能谱测井、岩矿分析和 X 衍射分析,对工区低伽马泥岩的成因及其层序地层学意义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低伽马泥岩是在湖泛时期由于富含放射性的钾长石和云母等矿物受到抑制而沉积形成的,因此,低伽马泥岩可作为湖泛面识比的标志。应用测井约束反演资料,可对湖泛面及高分辨率时间地层单元进行高精度的追踪对比。据此,建立 了温米油田三间房组含油层段(高位体系域)的高分辨率时间地层单元格架,从而为储层流动单元及渗流屏障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 层序地层学 油田开发 油田注水
下载PDF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沉积体系变迁对油气分布的控制 被引量:18
13
作者 张代生 李成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1-75,共5页
台北凹陷在侏罗纪以后成为吐哈盆地的沉积中心。在其发育初期沉积了煤系烃源岩 ,鼎盛时期北物源不断推进 ,南物源不断后退 ,不断向南发育的巨厚泥岩 ,形成了跨层连片的区域性盖层 ,盖层之上为北物源沉积体系 ,之下为南物源沉积体系 ,造... 台北凹陷在侏罗纪以后成为吐哈盆地的沉积中心。在其发育初期沉积了煤系烃源岩 ,鼎盛时期北物源不断推进 ,南物源不断后退 ,不断向南发育的巨厚泥岩 ,形成了跨层连片的区域性盖层 ,盖层之上为北物源沉积体系 ,之下为南物源沉积体系 ,造就了绝佳的储盖组合。沉积体系的变迁对油气的分布起着控制作用 ,油气分布层位北老南新 ,主要分布于南物源沉积体系 ,且封闭于区域性盖层之下。北物源沉积体系多形成小规模次生油藏。凹陷衰退期湖盆中心直接控制了浅层油气藏的分布 ,凹陷发展后期构造活动对油气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原油气藏的调整和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前坳陷 沉积体系 油气分布 台北凹陷 吐哈盆地
下载PDF
吐哈盆地鲁克沁弧形带油气成藏条件 被引量:20
14
作者 涂小仙 梁浩 黄卫东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1998年第6期458-461,共4页
通过对吐哈盆地鲁克沁弧形带的构造演化、储集层展布及孔隙演变、油源对比、成藏期、稠油稠变机理等方面的分析,认为吐玉克稠油油田形成于早侏罗世,并具有良好的构造条件和储集条件;原油稠变原因除与二叠系烃源岩在低熟期生排的原油... 通过对吐哈盆地鲁克沁弧形带的构造演化、储集层展布及孔隙演变、油源对比、成藏期、稠油稠变机理等方面的分析,认为吐玉克稠油油田形成于早侏罗世,并具有良好的构造条件和储集条件;原油稠变原因除与二叠系烃源岩在低熟期生排的原油本身就比较粘稠有关以外,更重要的是与厌氧细菌降解和轻质组分散失有关。指出鲁克沁弧形带是吐哈盆地前侏罗系稠油和稀油勘探的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盆地 哈密盆地 前陆盆地 油气藏 成藏条件
下载PDF
新疆吐哈盆地中侏罗世植物化石 被引量:19
15
作者 商平 付国斌 +1 位作者 侯全政 邓胜徽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03-407,共5页
研究记录了新疆吐哈盆地三道岭煤田西山窑组的 4 3属 86种植物化石。该植物化石组合以真蕨和银杏类最为繁盛 ,苏铁类和松柏类较发育 ,楔叶类较少 ,另有少量苔藓类和石松类。真蕨类又以蚌壳类占优势 ,出现大量中侏罗世分子 ,属于中国北... 研究记录了新疆吐哈盆地三道岭煤田西山窑组的 4 3属 86种植物化石。该植物化石组合以真蕨和银杏类最为繁盛 ,苏铁类和松柏类较发育 ,楔叶类较少 ,另有少量苔藓类和石松类。真蕨类又以蚌壳类占优势 ,出现大量中侏罗世分子 ,属于中国北方温带植物地理区 Coniopteris—Phoenicopsis植物群的典型组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植物化石组分 地质时代 中侏罗世
下载PDF
吐玉克稠油油田拟塑性原油油井产能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孙玉凯 朱晴 徐君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1999年第4期14-19,共6页
方法 利用广义达西定律 ,结合原油流变特征 ,推导拟塑性原油产能方程。目的 寻求适合吐玉克拟塑性原油的产能方程 ,并分析影响油井产量的因素 ,提高其开发效果。结果 经 5口井测试资料对比表明 ,拟塑性原油产能方程适合于吐玉克稠油... 方法 利用广义达西定律 ,结合原油流变特征 ,推导拟塑性原油产能方程。目的 寻求适合吐玉克拟塑性原油的产能方程 ,并分析影响油井产量的因素 ,提高其开发效果。结果 经 5口井测试资料对比表明 ,拟塑性原油产能方程适合于吐玉克稠油油田。结论 吐玉克原油属拟塑性流体 ,其在油层中的渗流不符合常规达西定律 ;产能方程为确定吐玉克油田单井产能 ,制定合理的开发技术政策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 稠油油田 拟塑性原油 渗流 产能方程 油井
下载PDF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深层含油气前景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代生 焦立新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96-201,共6页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内二叠、三叠系两套烃源岩厚度大且分布稳定、具备良好的生烃条件,发育三套生储盖组合,以上二叠统为生油层,中、上三叠统为储油层的生储盖组合最为有利,而南部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是主要的储集体类型;下侏罗统存在两...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内二叠、三叠系两套烃源岩厚度大且分布稳定、具备良好的生烃条件,发育三套生储盖组合,以上二叠统为生油层,中、上三叠统为储油层的生储盖组合最为有利,而南部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是主要的储集体类型;下侏罗统存在两套局部储盖组合,其圈闭分布与二叠、三叠系的圈闭分布基本一致。综合评价认为:鄯善孤形带、红连区带、葡北带和北部山前带是台北凹陷开展深层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盆地 深层 石油地质学 油气勘探 含油气
下载PDF
台北凹陷北部山前带深层成藏条件分析及勘探前景预测 被引量:4
18
作者 高成全 漆万珍 胡袁丽 《吐哈油气》 1997年第4期9-15,共7页
北部山前带是博格达山前叠瓦状逆冲带,南邻丘东、胜北两大生油凹陷,下侏罗统三工河组夹于两大煤系烃源岩之间,具备较好的储盖条件及一定的保存条件而利于成藏。测井解释现已在勒3井三工河组中发现凝析气藏。前侏罗系地层发育齐全,自二... 北部山前带是博格达山前叠瓦状逆冲带,南邻丘东、胜北两大生油凹陷,下侏罗统三工河组夹于两大煤系烃源岩之间,具备较好的储盖条件及一定的保存条件而利于成藏。测井解释现已在勒3井三工河组中发现凝析气藏。前侏罗系地层发育齐全,自二叠系到三叠系地层均有发育,照1井钻井揭示出三叠系一套良好的储盖组合。该区又位于二叠系湖相烃源岩最大范围内,分析认为具有较好的成藏条件。综合分析认为北部山前带深层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北部山前带 成藏条件 勘探前景
下载PDF
鄯善油田含水上升类型及分类控水对策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于家义 袁昭 《低渗透油气田》 1999年第2期48-51,共4页
针对鄯善油田含水上升速度过快,已成为制约油田稳产的这个最主要的矛盾。1997年围绕“稳油控水”,通过运用综合分析方法,划分了三种含水上升类型,剖析了不同含水上升类型的开发特征及产生机理,并结合单井提出了分类控水的具体... 针对鄯善油田含水上升速度过快,已成为制约油田稳产的这个最主要的矛盾。1997年围绕“稳油控水”,通过运用综合分析方法,划分了三种含水上升类型,剖析了不同含水上升类型的开发特征及产生机理,并结合单井提出了分类控水的具体对策。通过现场实施,明显见到了降水增油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鄯善油田 含水上升速度 降水增油 分类控水 水驱
下载PDF
油气运移路径与七泉湖地区油气勘探潜力分析——有效生烃区以外的油气运移路径与油气聚集带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成明 曹志雄 +1 位作者 王瑞英 曾佑万 《吐哈油气》 1999年第4期1-7,94,共8页
台北凹陷近年的勘探实践表明,生烃凹陷边缘或生烃区以外的油气分布与油气运移路径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并且利用由油气运移路径决定的油气聚集带去解剖油气分布特点非常有效。玉果油田及其所在的煤窑沟构造带位于胜北生烃凹陷边缘或以外... 台北凹陷近年的勘探实践表明,生烃凹陷边缘或生烃区以外的油气分布与油气运移路径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并且利用由油气运移路径决定的油气聚集带去解剖油气分布特点非常有效。玉果油田及其所在的煤窑沟构造带位于胜北生烃凹陷边缘或以外,隶属台北凹陷北部山前逆冲带,但从油气运移路径和油气聚集带的观点来看,它的油气分布特点与葡北构造带有密切的联系。本文紧密结合构造背景、已发现油气分布和油气显示特点等多方面进行油气运移与聚集分析,强调在有效生烃区以外油气藏形成的可能性,并认为,玉果油田以西的七泉湖地区油气勘探有良好的前景和较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运移 油气聚集 油气分布 油气藏形成 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