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
1
作者 李水康 招汉荣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6期2305-2308,共4页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吴川市人民医院收治的AIS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rt-PA...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吴川市人民医院收治的AIS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rt-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4 d后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和平均通过时间(MTT),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随访1年的复发率和再入院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为(10.34±2.2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15±2.63)分,mRS评分为(72.64±11.4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21±10.2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患者的CBF、CBV分别为(21.43±2.18)mL/(10 g·min)、(2.19±0.23)mL/100 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9.75±1.85)mL/(10 g·min)、(2.01±0.27)mL/100 g,MTT为(6.34±0.68)s,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49±0.75)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的再入院率为2.0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AIS患者的疗效显著,且有助于减少短期再入院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阿替普酶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神经功能 预后
下载PDF
超早期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危险因素分析
2
作者 林堃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24期40-42,共3页
目的:分析超早期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于吴川市人民医院接受溶栓治疗的超早期脑梗死患者377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溶栓后24h内出血性转化发生情况分为出血组(31例)和未出血组(346例)... 目的:分析超早期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于吴川市人民医院接受溶栓治疗的超早期脑梗死患者377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溶栓后24h内出血性转化发生情况分为出血组(31例)和未出血组(346例)。分析两组临床资料,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超早期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超早期脑梗死患者377例溶栓后24 h内出现出血性转化31例(包括症状性出血11例,非症状性出血20例)。两组年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指数,梗死灶最大直径,合并糖尿病、合并心房颤动、合并高血压、有吸烟史占比,D-二聚体(D-D)、S100β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IHSS评分高、梗死灶最大直径大、合并糖尿病、合并心房颤动及D-D、S100β蛋白、GFAP、MMP-9水平高是超早期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危险因素(P<0.05)。结论:超早期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应积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超早期溶栓 出血性转化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早期卒中风险预测工具评分、Essen卒中风险评估量表与肢体功能异常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短期进展为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效能
3
作者 招汉荣 曾莹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21期147-149,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卒中风险预测工具(ABCD2)评分、Essen卒中风险评估量表(ESRS)+肢体功能异常(HSSS)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短期进展为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吴川市人民医院收治的TIA患者128例作为... 目的:探讨早期卒中风险预测工具(ABCD2)评分、Essen卒中风险评估量表(ESRS)+肢体功能异常(HSSS)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短期进展为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吴川市人民医院收治的TIA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并观察<1周进展情况,根据ABCD2评分、ESRS+HSSS评分进行危险性分级(高、中、低危),观察高、中、低危患者<1周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使用CT灌注扫描检查患者的脑缺血情况,评估ABCD2评分和ESRS+HSSS评分预测TIA短期进展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效能。结果:ABCD2评分高危组TIA后<1周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高于低危组和中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RS+HSSS评分高危组<1周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高于低危组和中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D2评分预测TIA后<1周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药时曲线下面积为0.691,ESRS+HSSS评分为0.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CD2评分、ESRS+HSSS评分预测可TIA患者短期进展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对于提高TIA患者生存质量和TIA的分级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CD2评分 Essen卒中风险评估量表 ESRS+HSSS评分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水康 李振飞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9年第9期1357-1359,共3页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于某院脑系科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2例,随机数表法分为高剂量组及低剂量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20mg及1...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于某院脑系科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2例,随机数表法分为高剂量组及低剂量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20mg及10mg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6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血脂浓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高剂量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低剂量组,血脂浓度显著低于低剂量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低剂量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低剂量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高剂量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血脂浓度,改善神经系统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剂量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