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中国画个人的笔墨语言形成 被引量:1
1
作者 林德贵 《书画世界》 2022年第3期69-70,共2页
本文通过对画家个人笔墨语言的形成进行多角度探讨,总结了形成个人笔墨语言的主要四点:一是时代背景、时代精神;二是继承传统,学习传统;三是地域性文化;四是人格和文化修养。
关键词 时代 传统 地域文化 人格 修养
下载PDF
书法评论在新形势下的追求——用书法语言的表达理解书法的审美与精神
2
作者 董水荣 《书画艺术》 2015年第4期27-31,共5页
当代书法评论看似无所不在,专业的报刊、网络充斥着众多关于书法家与作品的评论,看似热闹的书法评论场面,给人繁荣和发展的假象。评论常常被当作一种场面的修饰,比如当下众多的书法展,开幕式后都有一个研讨会,常常场面浩大,由一批书法... 当代书法评论看似无所不在,专业的报刊、网络充斥着众多关于书法家与作品的评论,看似热闹的书法评论场面,给人繁荣和发展的假象。评论常常被当作一种场面的修饰,比如当下众多的书法展,开幕式后都有一个研讨会,常常场面浩大,由一批书法名家与书法理论家组成。但这样的研讨会不禁让人感慨,书法评论与创作之间,如同隔着一道不可逾越的坎。书法评论者既没有解读传统书法的专业视角,也没有深入阐释当代书法作品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学 当代书法 专业视角 论书法 商业意识 生命世界 价值世界 陈振濂 学术研究 结字
下载PDF
淡墨亦传神--从墨法看董其昌《送刘侍御等五首》
3
作者 董水荣 《书画艺术》 2016年第4期55-65,共11页
“淡”与“疏”董其昌的书法作品给人最深的审美印象是萧散而简淡,应该说在这种印象中萧散比简淡更为直观。这种印象源于“淡”与“疏”关系,董其昌的《送刘侍御等五首》可称之为代表作。对于萧散空间的营造古而有之,对于淡墨表现董... “淡”与“疏”董其昌的书法作品给人最深的审美印象是萧散而简淡,应该说在这种印象中萧散比简淡更为直观。这种印象源于“淡”与“疏”关系,董其昌的《送刘侍御等五首》可称之为代表作。对于萧散空间的营造古而有之,对于淡墨表现董其昌却孤诣独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其昌 墨法 传神 书法作品 “疏” 印象 代表作 简淡
下载PDF
浅谈吴镇的人生观对其绘画的影响
4
作者 林德贵 《书画世界》 2022年第6期80-81,共2页
吴镇是元代著名画家,“元四家”之一。画家吴镇的人生观形成与其成长环境、历史背景密不可分。画如其人,画品如人品,吴镇的绘画作品是其内心情感与修为的外化,也反映了他的人生观和思想情操。
关键词 吴镇 书画寄情 隐逸 超脱的人生观
下载PDF
当代大草表达的变迁——让书写技术向书法语言转向
5
作者 董水荣 《书画艺术》 2018年第3期41-44,共4页
当代大草如果没有语言伦理的建构,没有整体的大草情境的建立,大草的审美也就没有精神的内涵,当代大草滑行在技术的平面上。因此,今天回过头来察看当代书法中每一次的变革历程、书写方式的变化和精神审美的转折,就有了异乎寻常的意义。... 当代大草如果没有语言伦理的建构,没有整体的大草情境的建立,大草的审美也就没有精神的内涵,当代大草滑行在技术的平面上。因此,今天回过头来察看当代书法中每一次的变革历程、书写方式的变化和精神审美的转折,就有了异乎寻常的意义。让书写技术向书法语言转向,促使当代大草的表达变迁,这种变迁所预示的正是通向书法发展的内在流向。本文就书写的技术与书法语言两种理念下的不同创作结果,对当代大草表达的变迁作一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写技术 书法语言 大草表达 精神图景
下载PDF
倪元璐“新理异态”探析
6
作者 董水荣 《中国书画》 2019年第3期12-15,共4页
倪元璐对书法的投入远不如他在政事、文章和诗歌方面多。在他的著述中见不到任何论书法的文章,倒是好友黄道周的文章中常见到对倪元璐书法的品评。他一生挥毫无数,但几乎都不署年月,也没有以书传世之想。他对自己的书法作品并不珍爱,但... 倪元璐对书法的投入远不如他在政事、文章和诗歌方面多。在他的著述中见不到任何论书法的文章,倒是好友黄道周的文章中常见到对倪元璐书法的品评。他一生挥毫无数,但几乎都不署年月,也没有以书传世之想。他对自己的书法作品并不珍爱,但并不能否认他在晚明书法上的意义。倪元璐无疑是传统帖学最后高峰上的重要书家。如果将'二王'书法看作传统帖学的源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倪元璐 黄道周
下载PDF
把楷书写活
7
作者 徐成上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X期129-130,共2页
楷书的教学,一直是中小学书法教学的重点。一是因楷书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近,各种文本,读物,以及其它印刷品,所用字体大都是采用楷书的样式。二是受传统观念中,"学书须先楷法,作字必先大字"的影响。所以颜真卿、柳公权等书家的... 楷书的教学,一直是中小学书法教学的重点。一是因楷书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近,各种文本,读物,以及其它印刷品,所用字体大都是采用楷书的样式。二是受传统观念中,"学书须先楷法,作字必先大字"的影响。所以颜真卿、柳公权等书家的楷书在中小学书法教学中,比较受欢迎。但是学习楷书,学习书法,有时候会遇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不只是学习者的问题,更多的是教学者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势 笔意 书法教学 楷书 书体 回锋
原文传递
经典的参照
8
作者 董水荣 《中国书法》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80-180,共1页
一个好的书法家或一件好的作品,我们发现总有一个书写扎根的地方,这个根就是书法传统中的经典。每一种经典,就是一个书写精神的源头,书写技术的源头。这个根一旦扎得深,开掘出的空间就会很大。一些书法家的书写为何总是形成不了自... 一个好的书法家或一件好的作品,我们发现总有一个书写扎根的地方,这个根就是书法传统中的经典。每一种经典,就是一个书写精神的源头,书写技术的源头。这个根一旦扎得深,开掘出的空间就会很大。一些书法家的书写为何总是形成不了自己的风格,没有自己的书写气质,这和相互浸染在一种书写的风气里面,还没找到自己的书写边界,没找到可供自己长久用力的地方有关。很多人在写作品时,书写的目标简化为书法展览。很多人在创作里跟着一阵又一阵的时风走,他们很少检索关于自己的书写记忆,不断地变换自己的书写的领域,结果不是把字写俗了,就是把字写死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写技术 书法传统 书法展览 书法家 作品 源头
原文传递
沈尹默写给潘伯鹰的一组书信
9
作者 董水荣 《中华书画家》 2016年第9期130-133,共4页
沈尹默的书法作品,理性、平实、规范,以"二王"为基调。从他的很多作品中都可以看到笔法的严谨,从起笔开始,对运笔、收笔都比较在意,很少有松懈的笔画,结字也中规中矩,少有开合变化。也正是因为沈氏作品带有规范、严谨的书写作风,使得... 沈尹默的书法作品,理性、平实、规范,以"二王"为基调。从他的很多作品中都可以看到笔法的严谨,从起笔开始,对运笔、收笔都比较在意,很少有松懈的笔画,结字也中规中矩,少有开合变化。也正是因为沈氏作品带有规范、严谨的书写作风,使得他没有白蕉笔下那份从容。但是,这种规范、严谨的帖学观,呈现了一位帖学开拓者对于帖学的担当,他的探索无疑赋予了近现代帖学更为理性和积极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尹默 潘伯鹰 帖学 书法作品 结字 二王 沈氏 中规中矩 《兰亭序》 遂良
原文传递
马一浮致蒋苏盦信札解析
10
作者 董水荣 《中华书画家》 2015年第7期122-123,共2页
这是一封马一浮1952年写给老友蒋苏盦的信札,内容如下:苏盦老友足下:得书,知复撄寒疾,宜损思虑,进药饵,必易痊复。别示慈受数律,"豹变""牛哀"一联,的是佳句,可喜。疾中能运思及此,益知不足为患也。承不日将返湖堂,... 这是一封马一浮1952年写给老友蒋苏盦的信札,内容如下:苏盦老友足下:得书,知复撄寒疾,宜损思虑,进药饵,必易痊复。别示慈受数律,"豹变""牛哀"一联,的是佳句,可喜。疾中能运思及此,益知不足为患也。承不日将返湖堂,良慰积念,但请勿以贱降为怀。去年不敢过拂雅意,觞咏流连,可一而不可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一浮 寒疾 慈受 豹变 沈曾植 帖学 结字 北碑 行草书 徐生翁
原文传递
园林 家园——对苏州园林山水画的思考
11
作者 董水荣 《中华书画家》 2018年第10期120-125,共6页
当代山水画不可能重回"清四王",不可能重回"元四家"。那种视笔墨为中国画灵魂的时代,离我们渐行渐远。如果将中国画的笔墨从具体的文化背景下抽离出来,笔墨是不能涵盖真正中国画的要义的。有不少的中国画作者看似在笔墨上用功不少,... 当代山水画不可能重回"清四王",不可能重回"元四家"。那种视笔墨为中国画灵魂的时代,离我们渐行渐远。如果将中国画的笔墨从具体的文化背景下抽离出来,笔墨是不能涵盖真正中国画的要义的。有不少的中国画作者看似在笔墨上用功不少,但还是没有多少动人的韵味,很多人认为其主要原因是缺乏书法功底,其实并不尽然。我们不是否定笔墨,而是笔墨如果离开了生活,离开了真实情感,就离开了内心真正所要表达的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画 苏州园林 家园 中国画 文化背景 书法功底 真实情感 笔墨
原文传递
董水荣作品欣赏
12
作者 董水荣 《中华书画家》 2016年第5期112-113,共2页
创作感言:行书与日常书写更为贴近,更有一种亲近感。我常常在阅读、写作之后,将一些深有感触的文字用毛笔抄写下来,努力让书写成为心性的一种观照。抄书也能体现是自己的一种风度,以日常书写展开的笔墨,更为准确地流露了个人的真实。
关键词 亲近感 抄书 纸本 黄宾虹 孝通
原文传递
书法门诊室
13
作者 徐成上 《书法》 2014年第2期104-104,共1页
评语:此件行书作品作者运笔干净,有王字的影子。可见作者有较好的临帖基础。不过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用笔不够灵活;二是字与字之间缺少呼应,行气不够通畅:三是落款过轻,建议作者能增加一些小草的临习。
关键词 门诊 书法 行书作品 作者 运笔 临帖 用笔 临习
原文传递
书法门诊室
14
作者 徐成上 《书法》 2014年第6期96-96,共1页
评语:此件行草作品,可以看出作者有扎实的临古基础。能有意识地制造墨色与字形大小的变化。起首“何处”两字,更是自然洒脱。不过作品整体用墨稍淡,有些伤神。另外字的大小分配,大字都集中在作品上部,下部的字都偏小,且有些字过正,使... 评语:此件行草作品,可以看出作者有扎实的临古基础。能有意识地制造墨色与字形大小的变化。起首“何处”两字,更是自然洒脱。不过作品整体用墨稍淡,有些伤神。另外字的大小分配,大字都集中在作品上部,下部的字都偏小,且有些字过正,使整体略不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 书法 “何处” 作品 有意识 行草 用墨
原文传递
书法门诊室
15
作者 徐成上 《书法》 2014年第7期96-96,共1页
评语:此件行书,主要取法行书《圣教序》,其内容为一篇现代文。整件作品不激不厉,从容雅致。在书写时,作者突出了字里行间墨色的变化,使得整件作品更有层次感。不过细细看来,有些字的造型不太美观,如"用""扬""果"等字。在笔画映带... 评语:此件行书,主要取法行书《圣教序》,其内容为一篇现代文。整件作品不激不厉,从容雅致。在书写时,作者突出了字里行间墨色的变化,使得整件作品更有层次感。不过细细看来,有些字的造型不太美观,如"用""扬""果"等字。在笔画映带上,提笔过快,显得不自然,可以通过临习小草范帖,熟练使转,来解决这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教序 临习 现代文 层次感
原文传递
山水精神
16
作者 董水荣 《中华书画家》 2019年第4期98-101,共4页
梦回传统,先梦回山水。画中的意境,并非只是物象的简单组合。意境,是一种情怀,一种精神,直指心灵。宋人山水画,无论是大山大水,还是一石一水,都有意境。当下的画家,普遍耽于构成,热衷虚构,惟独缺少面对真山真水的生命体验。当代山水画... 梦回传统,先梦回山水。画中的意境,并非只是物象的简单组合。意境,是一种情怀,一种精神,直指心灵。宋人山水画,无论是大山大水,还是一石一水,都有意境。当下的画家,普遍耽于构成,热衷虚构,惟独缺少面对真山真水的生命体验。当代山水画的发展,我以为着力于两方面:一是画家要有鲜活的感受力,二是画家要从'一己之私'里走出来。绘画,没有真理,只有真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画 制作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