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卡尼汀联合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徐月霞 凌凯 李红艳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398-399,共2页
目的 观察左卡尼汀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3例.治疗组于透析后应用左旋卡尼汀1.0g,同时应用rhEPO 3,000u皮下注射2~3次/周.对照组单用rh... 目的 观察左卡尼汀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3例.治疗组于透析后应用左旋卡尼汀1.0g,同时应用rhEPO 3,000u皮下注射2~3次/周.对照组单用rhEPO 3,000u皮下注射2~3次/周,rhEPO剂量每月调整一次,待血红蛋白(HB)≥100g/L、红细胞压积(HCT)≥30%时,rhEPO逐渐减量至维持量,以期使HB、HCT达到并维持在100~120g/L、30%~35%,共治疗12周.结果 治疗组患者HB、HCT、血浆白蛋白(ALB)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治疗组血压升高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P〈0.05.另外治疗12周结束后治疗组rhEPO用量也低于对照组.结论 左旋卡尼汀可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状态,提高rhEPO的疗效,减少rhEPO的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卡尼汀 促红细胞生成素 肾性贫血 血液透析
下载PDF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35例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张琴 凌凯 徐月霞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1年第9期699-699,701,共2页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对早期糖尿病肾病防治作用。方法 7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连续使用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的空腹血糖、血清肌酐、...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对早期糖尿病肾病防治作用。方法 7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连续使用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的空腹血糖、血清肌酐、24 h尿蛋白量、三酰甘油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周,治疗组患者的血清肌酐、24 h尿蛋白量、三酰甘油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而对照组以上项目则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疏血通 防治
下载PDF
前臂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红艳 凌凯 徐月霞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0年第1期32-33,35,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前臂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02~2006年间6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超过3年的63例患者,回顾分析病因、性别、年龄、血压水平与透析超滤量(UV)、胆固醇(CHO)及三酰甘油(TG)水平、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目的探讨影响前臂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02~2006年间6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超过3年的63例患者,回顾分析病因、性别、年龄、血压水平与透析超滤量(UV)、胆固醇(CHO)及三酰甘油(TG)水平、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用量等因素对内瘘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15例患者发生内瘘血栓形成,占23.81%,其中糖尿病肾病9例,慢性肾炎3例,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2例,痛风性肾病1例。内瘘血栓形成组男性9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60.40±15.56)岁,平均动脉压(MAP)(110.93±14.67)mmHg,平均CHO(6.40±0.52)mmol/L,TG(2.09±0.39)mmol/L,EPO用量(5200.00±1014.19)U,每次透析平均超滤量(3.06±1.02)kg。非血栓形成组男性22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53.04±11.72)岁,平均MAP(121.90±17.22)mmHg,平均CHO(6.14±0.51)mmol/L,TG(1.94±0.20)mmol/L,平均EPO用量(5375.75±936.83)U,每次平均UV(2.52±0.40)kg。两组之间在血压水平与UV、病因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性别、年龄、CHO及TG水平、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透析患者低血压、高超滤量、糖尿病是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易患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血栓 相关因素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抑郁患者血清IL-1β、IL-6和TNF-α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琴 凌凯 范亚平 《中国血液净化》 2013年第4期203-206,共4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抑郁患者血清部分细胞因子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在南通大学附属吴江第一人民医院行MHD患者79例,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本评分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采用酶联免疫吸...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抑郁患者血清部分细胞因子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在南通大学附属吴江第一人民医院行MHD患者79例,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本评分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2组患者血清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本评分,MHD患者抑郁发生率57%;抑郁组与非抑郁组年龄、性别、透析时程、原发病构成、血红蛋白、血白蛋白、血肌酐水平等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抑郁组血清IL-1β、IL-6水平增高,与非抑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抑郁程度MHD患者血IL-6水平随着抑郁程度加重而增高,血IL-6与HAMD评分值正相关(r=0.380,P=0.01),血IL-1β、TNF-α水平与HAMD抑郁评分值无相关性(P>0.05)。结论 MHD抑郁患者血IL-1β、IL-6表达水平增高,且IL-6与抑郁的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有可能作为判断MHD患者抑郁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细胞因子 抑郁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下载PDF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素的清除效果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徐燕 凌凯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11年第6期267-269,共3页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素的清除效果观察。方法将50例尿毒症合并顽固性皮肤瘙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串联组22例,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每周3次。对照组28例,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每周3次,...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素的清除效果观察。方法将50例尿毒症合并顽固性皮肤瘙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串联组22例,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每周3次。对照组28例,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每周3次,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测定血清甲状旁腺素的水平。结果串联组治疗前血清甲状旁腺素为(325.85±218.65)ng/L,治疗后降至(153.80±248.65)ng/L,皮肤瘙痒症状改善率77.78%,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前血清甲状旁腺素为(392.85±248.65)ng/L,治疗后降至(348.79±231.65)ng/L,皮肤瘙痒症状改善率29.41%,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能有效地清除血清甲状旁腺素,改善患者的皮肤瘙痒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流 肾透析 甲状旁腺素
下载PDF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临床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徐红芳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0年第22期1741-1741,共1页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HD)联合血液灌流(HP)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5例尿毒症并伴有皮肤瘙痒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充分透析的基础上,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液中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皮肤瘙痒症状变化...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HD)联合血液灌流(HP)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5例尿毒症并伴有皮肤瘙痒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充分透析的基础上,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液中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皮肤瘙痒症状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的PTH水平有明显下降(P<0.05),瘙痒症状有不同程度减轻,所有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HD联合HP治疗可显著降低尿毒症患者血液中PTH水平,有效改善皮肤瘙痒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皮肤瘙痒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下载PDF
血液灌流救治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35例 被引量:4
7
作者 凌凯 《现代医药卫生》 2006年第21期3308-3309,共2页
关键词 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 血液灌流救治 临床症状
下载PDF
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观察与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毛丽红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0年第30期200-200,共1页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30例患者加强综合性护理措施,并对其效果及生活质量进行观察。结果:临床护理效果为73.33%,且患者营养不良得以改善。结论:加强对腹膜透析患者综合性护理至关重要。
关键词 腹膜透析 护理 观察 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