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携带Ang1的MSCs对ANFH模型实验修复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余开湖 冯敢生 +6 位作者 潘盛信 乐治文 郑小宁 石教华 方晓兰 郑传胜 梁惠民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携带血管生成素基因(Ang1)的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修复作用。材料与方法将80只造模兔随机分为钻孔注入组、动脉灌注组、双介入组、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经皮穿刺股骨头钻孔,直接注入携带Ang1的MSCs,和/... 目的探讨携带血管生成素基因(Ang1)的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修复作用。材料与方法将80只造模兔随机分为钻孔注入组、动脉灌注组、双介入组、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经皮穿刺股骨头钻孔,直接注入携带Ang1的MSCs,和/或经颈动脉穿刺,行超选择插管至双侧股骨头供血动脉,缓慢注入携带Ang1的MSCs,对照组不作处理,术后2、4、6、8周分别进行DR、CT、MRI、DSA检查,观察骨质及血管情况。结果(1)DR显示实验组股骨头密度增高,尤以双介入组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2)CT、MRI灌注成像见实验组4周后血流量增多,尤以双介入组明显,多于同期对照组。(3)DSA可见实验组的新生血管及侧支循环数目增多,尤以双介入组明显,多于同期对照组。结论携带Ang1的MSCs经双介入治疗对ANFH有明显的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介入治疗 血管生成素 骨髓间质干细胞 修复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和脑脊液中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龙洪清 甘佑先 +3 位作者 王萍 郑丽华 余起劲 乐庸生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1999年第4期218-220,共3页
目的 探讨内皮素(ET)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急性脑梗死病程中含量的变化及相关关系,为疾病的病情判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和脑脊液中ET和ANGⅡ含量的变化。结果 中、重型急性脑梗... 目的 探讨内皮素(ET)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急性脑梗死病程中含量的变化及相关关系,为疾病的病情判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和脑脊液中ET和ANGⅡ含量的变化。结果 中、重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和脑脊液中ET、ANGⅡ含量显著高于轻型患者(P<0.01,0.01<P<0.05,P<0.01,0.01<P<0.05),血浆中ET和ANGⅡ水平与脑脊液中ET和ANGⅡ水平呈正相关(r=0.363,P<0.05;r=0.32,P<0.05)。急性期血浆中ET、ANGⅡ水平高于恢复期(P<0.05;P<0.05),恢复期与健康对照之间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 ET和ANGⅡ在急性脑梗死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他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是急性脑梗死的重要物质基础,应尽早控制ET、ANGⅡ水平。血浆中ET和ANGⅡ水平基本能反映脑脊液中ET和ANGⅡ水平,并可作为病情判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浆 脑脊液 内皮素 血管紧张素
下载PDF
癌性脑膜炎的CT诊断
3
作者 潘盛信 乐庸生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1998年第1期37-37,共1页
关键词 癌性脑膜炎 脑转移瘤 CT表现 增强扫描 软脑膜 室管膜 CT诊 咸宁医学院 原发瘤 第四脑室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