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牛磺酸对大鼠幽门结扎型胃溃疡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余良主 王帮华 +2 位作者 黄碧兰 唐琼 丁洁琼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3期1545-1548,共4页
目的:探讨牛磺酸对大鼠幽门结扎型胃溃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幽门的方法建立大鼠胃溃疡模型.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即正常对照组、溃疡模型组和牛磺酸处理组.经6 h后各组大鼠处死,检测三组大鼠胃黏膜溃疡指数(UI)、... 目的:探讨牛磺酸对大鼠幽门结扎型胃溃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幽门的方法建立大鼠胃溃疡模型.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即正常对照组、溃疡模型组和牛磺酸处理组.经6 h后各组大鼠处死,检测三组大鼠胃黏膜溃疡指数(UI)、胃液总酸度、胃蛋白酶活性和壁细胞H^+,K^+-ATP酶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溃疡模型组大鼠UI值(35.3±3.7 vs,P<0.01)和胃液总酸度增大(28.56±3.81 mmol/L vs 20.34±4.40 mmol/L,P<0.01),同时胃液胃蛋白酶活性[7.58±1.58μg/(mL·min)vs 5.83±1.22μg/(mL·min),P<0.01]和壁细胞H^+,K^+-ATP酶活性升高(8.86±1.50 U/mg vs 6.95±1.03 U/mg,P<0.01);而应用牛磺酸则减轻了大鼠应激性胃黏膜损伤,UI值(15.4±3.6 vs 35.3±3.7,P<0.01)和胃液总酸度减小(19.58±3.68 mmol/L vs 28.56±3.81 mmol/L,P<0.01),胃液胃蛋白酶活性[6.36±1.45μg/(mL·min)vs 7.58±1.58μg/(mL·min),P<0.05]和壁细胞H^+,K^+-ATP酶活性(7.62±1.46 U/mg vs 8.86±1.50 U/mg,P<0.05)降低.结论:牛磺酸具有抗大鼠幽门结扎型胃溃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胃溃疡 幽门 牛磺酸 胃酸 胃蛋白酶 ATP酶
下载PDF
“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干预作用(英文) 被引量:4
2
作者 黄碧兰 余良主 程静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74-176,共3页
背景:“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疗法是治疗脑卒中的一种有效急救方法,动物实验证明“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具有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改善缺血区脑组织的急性缺氧状态,缓解乳酸堆积造成的酸中毒等作用。目的:探讨“手十二井穴”刺络放... 背景:“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疗法是治疗脑卒中的一种有效急救方法,动物实验证明“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具有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改善缺血区脑组织的急性缺氧状态,缓解乳酸堆积造成的酸中毒等作用。目的:探讨“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大鼠脑缺血后一氧化氮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变化的影响及机制。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咸宁学院医学院生理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3-03/2004-02在咸宁学院医学院生理教研室完成。实验选用84只Wistar大鼠,鼠龄二三个月,雌雄兼用,体质量(230±20)g,由咸宁学院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方法:将84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缺血+刺络放血组,每组28只。采用改良Longa法犤3犦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缺血+刺络放血组在脑缺血后立即用三棱针按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冲,少泽的顺序,先左前肢,后右前肢,点刺相当于人的“手十二井穴”解剖位置,使出一滴血,以不下滴为度。各组分别在缺血30min,1,2,4h取脑组织,测定一氧化氮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活性。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脑组织一氧化氮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结果:①缺血组大鼠在缺血30min,1,2,4h一氧化氮含量分别为(116.16±26.63),(118.94±24.47),(115.65±25.29),(108.87±26.52)μmol/L,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分别为(507.22±92.52),(502.08±92.52),(510.71±96.63),(495.29±88.41)μkat/L,显著高于假手术组(t=2.474~4.731,P<0.05~0.001)。②缺血+刺络放血组一氧化氮含量分别为(91.8±11.51),(93.55±13.88),(92.52±11.62),(84.3±11.51)μmol/L,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分别为(337.6±88.41),(340.99±96.63),(344.48±84.3),(337.6±90.46)μkat/L,与缺血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199~3.507,P<0.05~0.01)。结论:“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可抑制脑缺血后脑组织一氧化氮含量,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升高,减轻自由基对脑组织损伤,从而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穴 放血 脑缺血 一氧化氯 一氧化氮合酶
下载PDF
电针与褪黑素合用对大鼠应激性胃溃疡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黄碧兰 余良主 +2 位作者 李佳 刘寿仙 王帮华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132-134,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与褪黑素合用对束缚-浸水应激大鼠胃溃疡指数、胃黏膜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并与电针或褪黑素单独使用结果做比较。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06在咸宁学院医学院生理教研室完成。①选用70只雄性SD大鼠,2~... 目的:观察电针与褪黑素合用对束缚-浸水应激大鼠胃溃疡指数、胃黏膜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并与电针或褪黑素单独使用结果做比较。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06在咸宁学院医学院生理教研室完成。①选用70只雄性SD大鼠,2~3月龄,体质量(250±30)g。将动物按随机抽签法分为5组:正常组、应激组、褪黑素+应激组、电针+应激组、电针+褪黑素+应激组。②正常组:不造模,不予处理。褪黑素+应激组、电针+应激组、应激组:分别于造模前30min腹腔注射褪黑素(Sigma公司产品,20mg/kg)、电针干预、腹腔注射含体积分数0.05乙醇的等体积生理盐水。电针+褪黑素+应激组:腹腔注射褪黑素(20mg/kg)后电针干预(用CDM1-2型双频针麻治疗仪电针刺激大鼠双侧后肢足三里穴位,电刺频率为4~16Hz,强度按1,2,3Ⅴ顺序增递电压,每个强度电针干预10min,共30min)再造模。③应激性溃疡模型制备:用乙醚轻度麻醉大鼠,将四肢及头部束缚于木板上。大鼠清醒后,将木板垂直浸于23℃水中,水面平胸骨剑突处。④浸水6h后处死大鼠剖腹,于胃幽门和贲门两处用线结扎,并向胃腔内注入40g/L甲醛溶液8~10mL。30min后沿大弯侧将胃剪开展平,观察溃疡发生情况。计算溃疡指数(损伤面的长度<1.0mm为1分;1.0~2.0mm为2分;2.0~3.0mm为3分;3.0~4.0mm为4分,>4.0mm将其分割若干段,每段按上法计算,溃疡宽度>1.0mm则分值×2,全胃得分之和为胃溃疡指数)。⑤取大鼠胃黏膜,制成组织匀浆液,取出上清液按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的试剂盒说明书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⑥组间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大鼠7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每组14只(进行胃溃疡指数计算7只,胃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测定7只)。①胃溃疡指数:应激组明显高于褪黑素+应激组和电针+应激组(P<0.01),褪黑素+电针+应激组明显低于褪黑素+应激组和电针+应激组(P<0.01)。②胃黏膜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应激组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褪黑素+应激组和电针+应激组明显高于应激组(P<0.01),明显低于电针+褪黑素+应激组(P<0.05,0.01)。③胃黏膜丙二醛含量:应激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褪黑素+应激组和电针+应激组明显低于应激组(P<0.01,0.05),明显高于电针+褪黑素+应激组(P<0.05)。结论:褪黑素或电针对应激性胃黏膜损伤有保护作用,该作用的发挥可能与抑制体内的过氧化反应有关,且电针与褪黑素合用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消化性溃疡 褪黑激素 胃粘膜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下载PDF
IL-1β和IL-6致痫对大鼠脑内PKAcβ的影响
4
作者 朱晓琴 李正莉 +1 位作者 王效静 李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3-295,299,共4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致痫与脑内信号分子protein kinase Acβ(PKAcβ)的关系。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IL-1β组、IL-6组、地塞米松组。行侧脑室注射相应试剂60min后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致痫与脑内信号分子protein kinase Acβ(PKAcβ)的关系。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IL-1β组、IL-6组、地塞米松组。行侧脑室注射相应试剂60min后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并用SABC法显示各组大鼠大脑皮质及海马区PKAcβ的免疫反应变化。结果IL-1β组、IL-6组大鼠均有明显的痫性发作,且海马PKAcβ的免疫反应均明显强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地塞米松组大鼠呈抑制状态,且其脑内PKAcβ表达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IL-1β、IL-6的致痫活动中,PKAcβ参与了其细胞内信号转导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6 蛋白激酶A
下载PDF
脂质胞壁酸诱导的延迟预适应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英文)
5
作者 马世玉 李莉 +2 位作者 吴基良 胡旺平 鲍翠玉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55-358,共4页
目的探讨LTA诱导的延迟预适应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I/R)损伤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Longa法制作大鼠右大脑中动脉(MCA)闭塞2 h造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恢复血液灌流24 h。大鼠在施行脑缺血前24 h腹腔注射脂质胞壁酸(LTA,1 mg/kg)诱... 目的探讨LTA诱导的延迟预适应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I/R)损伤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Longa法制作大鼠右大脑中动脉(MCA)闭塞2 h造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恢复血液灌流24 h。大鼠在施行脑缺血前24 h腹腔注射脂质胞壁酸(LTA,1 mg/kg)诱导延迟预适应,检测脑组织再灌注24 h后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含量以及大鼠神经症状,并用透射电镜观测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LTA预适应能明显减少脑I/R后组织中MDA的含量(P<0.01),提高SOD的水平(P<0.01),减轻神经细胞的超微结构损伤和保护细胞膜结构完整性,LTA预适应还能明显改善脑I/R后的神经功能,减少神经缺欠评分值(P<0.01)。LTA预适应亦能明显降低I/R导致脑组织中NO含量的升高(P<0.01)。结论LTA诱导的延迟预适应能显著减少大鼠脑组织再灌注损伤,减少脑组织坏死,其作用机制与减少脑I/R后自由基和NO毒性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脂质胞壁酸 预适应 一氧化氮
下载PDF
孤束核微量注射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对应激性大鼠胃黏膜损伤的影响
6
作者 黄碧兰 王秋桂 +2 位作者 余良主 丁洁琼 唐琼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4期92-94,共3页
目的:观察孤束核微量注射选择性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氨基胍和非选择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NG-硝基-L-精氨酸甲酯对应激大鼠胃黏膜损伤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9/12在咸宁学院医学院生理教研室完成。①选用70只雄性SD大鼠,2~3月... 目的:观察孤束核微量注射选择性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氨基胍和非选择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NG-硝基-L-精氨酸甲酯对应激大鼠胃黏膜损伤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9/12在咸宁学院医学院生理教研室完成。①选用70只雄性SD大鼠,2~3月龄。按随机抽签法将大鼠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氨基胍组、精氨酸甲酯组、生理盐水组,每组14只。正常对照组正常饲养。模型组大鼠造成应激性溃疡模型:禁食24h,禁水2h后,乙醚轻度麻醉,四肢及头部束缚于木板上,待大鼠清醒后,将木板垂直浸入23℃水中,水面平胸骨剑突处,浸水6h。生理盐水组、氨基胍组、精氨酸甲酯组大鼠于浸水应激前30min通过脑立体定位仪分别进行孤束核微量注射生理盐水0.2μL,氨基胍2μg(0.2μL),NG-硝基-L-精氨酸甲酯2μg(0.2μL),2种药品均为Sigma公司产品。②大鼠浸水6h后,应用LDF-3型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量胃黏膜血流量,参照Guth标准计算胃溃疡指数(数值越大,损伤越严重),以精密pH试纸和NaOH溶液滴定法分别测定胃液pH、胃液量及胃液酸度。③组间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大鼠7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胃溃疡指数:氨基胍组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和模型组犤(21.1±4.2),(34.9±5.1),(35.2±4.7)分,P<0.01犦;精氨酸甲酯组与生理盐水组和模型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②胃黏膜血流量:模型组和生理盐水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氨基胍组犤(158.2±39.4),(161.7±38.6),(312.6±34.5),(251.3±39.1)mV,P<0.01犦;精氨酸甲酯组高于模型组和生理盐水组,但差异不明显(P>0.05)。③胃液量和胃液酸度:模型组和生理盐水组明显多于或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氨基胍组(P<0.05~0.01),精氨酸甲酯组与模型组和生理盐水组相近(P>0.05)。④pH值:模型组和生理盐水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氨基胍组(1.24±0.27,1.32±0.28,2.34±0.23,2.25±0.25,P<0.05~0.01),精氨酸甲酯组与模型组和生理盐水组相近(P>0.05)。结论:孤束核微量注射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对应激大鼠胃黏膜损伤有保护作用,氨基胍的作用效果优于NG-硝基-L-精氨酸甲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胃粘膜 孤束核 胍类 NG-硝基精氨酸甲酯 一氧化氮合酶/拮抗剂和抑制剂
下载PDF
大鼠孤束核微量注射L-精氨酸对电针抗应激性胃黏膜的损伤
7
作者 黄碧兰 王秋桂 +3 位作者 余良主 王帮华 刘寿仙 李佳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1期102-104,共3页
目的:L-精氨酸在一氧化氮合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内源性一氧化氮,观察孤束核内一氧化氮对电针抗应激性胃黏膜损伤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5/12在咸宁学院医学院生理教研室完成。84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应激组、电针+应... 目的:L-精氨酸在一氧化氮合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内源性一氧化氮,观察孤束核内一氧化氮对电针抗应激性胃黏膜损伤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5/12在咸宁学院医学院生理教研室完成。84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应激组、电针+应激组、生理盐水+电针+应激组、L-精氨酸+电针+应激组、L-硝基精氨酸甲酯+电针+应激组,每组14只,7只用于溃疡指数检测,7只用于胃黏膜血流量、胃液酸度和胃黏液量的测定。孤束核微量注射:动物麻醉后固定在脑立体定位仪上,参照paxinos和watson图谱进行定位。注射溶液体积为0.2μL(L-硝基精氨酸甲酯2μg,L-精氨酸5μg),20s内注射完毕。注射完毕后30min再电针。用生理盐水作参照注射。电针方法:将大鼠放置大小适当的特制有机玻璃笼中,双后肢充分暴露。选取双侧足三里穴,1寸毫针刺入。以电针仪给予电刺激,频率为20Hz,强度以大鼠下肢轻微抖动为度,连续电针30min再应激造模。采用冷束缚法制备大鼠应激性溃疡模型,测定各组大鼠胃黏膜的溃疡指数、胃黏膜血流量、胃壁结合黏液量、胃液酸度。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84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单纯应激组胃黏膜溃疡指数、胃液酸度增高,胃黏膜血流量和胃黏液量减少[0分,(41.32±7.20)mmol/L,(323.10±32.40)mV,(1.56±0.30)mg;(37.50±4.20)分,(60.15±9.40)mmol/L,(179.40±41.20)mV,(1.13±0.40)mg,P<0.05~0.001]。与单纯应激组比较,电针+应激组胃黏膜溃疡指数和胃液酸度明显降低,胃黏膜血流量和胃黏液量明显升高[(37.50±4.20)分,(60.15±9.40)mmol/L,(179.40±41.20)mV,(1.13±0.40)mg;(25.40±3.10)分,(49.25±6.50)mmol/L,(234.30±39.10)mV,(1.65±0.30)mg,P<0.05~0.001]。与生理盐水+电针+应激组比较,L-精氨酸+电针+应激组大鼠胃黏膜溃疡指数、胃液酸度增高,胃黏膜血流量和胃黏液量减少[(26.30±3.50)分,(48.63±6.30)mmol/L,(233.20±35.40)mV,(1.61±0.20)mg;(33.20±3.90)分,(58.36±6.90)mmol/L,(191.30±32.30)mV,(1.21±0.30)mg,P<0.05,P<0.01],L-硝基精氨酸甲酯电针+应激组胃黏膜溃疡指数、胃液酸度明显降低,胃黏膜血流量和胃黏液量明显增加[(26.30±3.50)分,(48.63±6.30)mmol/L,(9233.20±35.40)mV,(1.61±0.20)mg;(21.10±3.20)分,(41.45±6.00)mmol/L,(284.50±36.30)mV,(2.01±0.40)mg,P<0.05,P<0.01]。结论:孤束核内一氧化氮参与了电针抗应激性胃黏膜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氨酸 L-硝基精氨酸甲酯/药理学 孤束核 胃黏膜/损伤 应激/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