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文道关系之源、流、变 |
李贞祥
|
《上饶师专学报》
|
1997 |
2
|
|
2
|
戏剧舞台上的意识流形象——《推销员之死》的心理外化艺术及其他 |
姜岳斌
|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1 |
10
|
|
3
|
从火伴、伙友到伙伴——兼论汉语双音词构成的优化原则 |
万献初
|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3
|
|
4
|
艺术意象研究综论 |
金声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2
|
|
5
|
上古汉语语句的形象流块式建构 |
万献初
|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2
|
|
6
|
女性的困惑与宿命──萧红爱情悲剧溯源 |
单元
|
《中国文学研究》
|
1999 |
4
|
|
7
|
论萧红乡土小说的价值 |
单元
|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02 |
1
|
|
8
|
“语文能力”辨 |
李贞祥
|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
1998 |
8
|
|
9
|
曹操形象异化的时代价值取向 |
单长江
|
《鄂州大学学报》
|
1999 |
1
|
|
10
|
昆士兰北部乡间生活的风俗漫画——试析麦克尔·理查兹的三篇短篇小说 |
姜岳斌
陶慧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0 |
|
11
|
《伊利亚特》:东西方文化冲突的折射? |
姜岳斌
|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
1999 |
0 |
|
12
|
卖香烟的小女孩 |
佚名
|
《阅读与写作》
|
1996 |
0 |
|
13
|
再谈《雨巷》的艺术魅力 |
张芳彦
|
《写作(中)》
|
1997 |
0 |
|
14
|
跨越时空的精神传递──萧红、田沁鑫比较论 |
单元
|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
2001 |
0 |
|
15
|
板书艺术的个性化 |
李贞祥
|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8 |
0 |
|
16
|
不怕生词怕熟词——阅读文言文一得 |
周红波
|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
|
200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