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恶性血液病患者乳酸脱氢酶水平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黄灵娟 贾永廉 +1 位作者 李瑞花 贺文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1期47-48,共2页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5—2018年在我院及咸阳市中心医院诊治的5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其中急性白血病(AL)19例,多发性骨髓瘤(MM)29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8例。以同一时期60例健康体检者作...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5—2018年在我院及咸阳市中心医院诊治的5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其中急性白血病(AL)19例,多发性骨髓瘤(MM)29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8例。以同一时期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测定患者初诊时、第一次完全缓解时(CR1)及复发时的LDH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AL、MM和NHL患者初诊时的LDH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L、MM和NHL患者CR1时的LDH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血液病患者初诊时及复发时的LDH水平明显高于CR1时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LDH可作为反映机体肿瘤负荷的一项重要指标,可判断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疗效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脱氢酶 恶性血液病 急性白血病 多发性骨髓瘤
下载PDF
微移植治疗成人急性髓性白血病17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8
2
作者 焦雯静 张亚莉 +1 位作者 刘接班 李瑞花 《中国医药导刊》 2015年第11期1122-1123,共2页
目的:探讨微移植治疗成人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综合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我院行微移植治疗的AML患者17例,予不同诱导化疗方案联合微移植后评价疗效,获得诱导缓解后,给予规律巩固维持治疗,随访2年内患者生存及复发情况。结果:17例AML... 目的:探讨微移植治疗成人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综合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我院行微移植治疗的AML患者17例,予不同诱导化疗方案联合微移植后评价疗效,获得诱导缓解后,给予规律巩固维持治疗,随访2年内患者生存及复发情况。结果:17例AML缓解后采用微移植治疗的患者,治疗后完全缓解率82.35%。出院后两年内共复发2例,复发率11.76%,死亡2例,死亡率11.76%,两年无病生存率(DFS)及总生存率(OS)分别为64.71%和88.24%。全部患者治疗期间及随访期间均未发生急性或慢性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结论:在逐步完善并严格把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微移植可成为AML安全高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移植 急性髓性白血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微移植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评估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接班 李瑞花 张亚莉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7期85-87,共3页
目的观察分析微移植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临床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本院进行微移植治疗的40例老年AML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治疗效果,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评估治疗前后... 目的观察分析微移植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临床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本院进行微移植治疗的40例老年AML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治疗效果,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评估治疗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40例患者完全缓解10例(26.3%),部分缓解24例(63.2%),未缓解4例(10.5%),总有效率为89.5%。对38例患者随访2年,患者2年无病生存18例(47.4%)。治疗后,患者生理状况、心理状况、社会关系、环境状况及总体感觉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微移植方案对于初治老年AML患者具有较高的缓解率,且不良反应较轻,是目前治疗老年AML新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移植 老年 急性髓系白血病 生活质量评估
下载PDF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合并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瑞花 段永涛 +3 位作者 刘接班 焦雯静 马超 李月 《血栓与止血学》 2019年第2期229-230,233,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合并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00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纳入研究,依据有无合并血栓形成进行分组,分为合并血栓组与无合并血栓组。将两组相关指标作... 目的探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合并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00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纳入研究,依据有无合并血栓形成进行分组,分为合并血栓组与无合并血栓组。将两组相关指标作比较,以分析合并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结果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合并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3%;平均血栓发生距离初诊时间为(24.00±1.50)月;合并血栓组患者的年龄更高于无合并血栓组(P<0.05),吸烟史占比率更高于无合并血栓组(P<0.05)高血压占比率更高于无合并血栓组(P<0.05)糖尿病占比率更高于无合并血栓组(P<0.05)血脂异常占比率更高于无合并血栓组(P<0.05)既往血栓病史占比率更高于无合并血栓组(P<0.05)治疗次数占比率更高于无合并血栓组(P<0.05)。结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合并血栓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老年、以往曾有血栓史,以往曾合并多个心血管危险因素,以往多次治疗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雷公藤内酯醇对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功能及成熟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刘立民 焦雯静 +5 位作者 张兴霞 张彦明 赵广圣 崔红霞 孙雨梅 陆沭华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 通过体外试验研究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对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pDC)功能及成熟的影响,为进一步阐明雷公藤内酯醇的免疫学活性提供依据.方法 从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仪分选p... 目的 通过体外试验研究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对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pDC)功能及成熟的影响,为进一步阐明雷公藤内酯醇的免疫学活性提供依据.方法 从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仪分选pDC,加入0、5、10、30 μg/L的雷公藤内酯醇共孵育,24 h后收集上清液,ELISA检测pDC分泌的IFN-α、IL-6、TNF-α量,5 d后收集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树突状细胞表型CD11c、CD80、CD86阳性率,光镜观察DC的形态,扫描电镜观察DC的超微结构.结果 雷公藤内酯醇显著降低pDC分泌的IFN-α、IL-6、TNF-α,并呈雷公藤内酯醇浓度依赖性(P<0.05);雷公藤内酯醇可抑制pDC向DC的分化和成熟,并呈雷公藤内酯醇浓度依赖性(P<0.05).结论 雷公藤内酯醇能够降低pDC的功能,并抑制其向DC的分化和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醇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 成熟
原文传递
艾曲波帕联合环孢素A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8
6
作者 焦雯静 刘立民 +3 位作者 周惠芬 汪清源 苗瞄 吴德沛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73-576,共4页
目的 探讨艾曲波帕联合环孢素A(CsA)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8例接受艾曲波帕联合CsA治疗的SAA患者资料,观察治疗后的疗效、并发症及转归。结果 治疗后3... 目的 探讨艾曲波帕联合环孢素A(CsA)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8例接受艾曲波帕联合CsA治疗的SAA患者资料,观察治疗后的疗效、并发症及转归。结果 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总有效率(ORR)分别为32.4%和42.6%。ORR与艾曲波帕使用时间长短有明显相关性(P<0.001)。中位随访时间27.5(6.0~47.0)个月,2年总生存率(OS)为(87.7±4.1)%,OS与从诊断至艾曲波帕开始使用间隔长短有显著相关性(P=0.010)。2年无失败生存率(FFS)为(42.6±6.0)%,年龄(P=0.040)、治疗前网织红细胞百分比(P<0.001)及艾曲波帕使用时间长短(P<0.001)与FFS有显著相关性。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胆红素升高,发生率为77.9%,均较轻微,经适当处理后有效控制。8例患者(11.8%)死亡,其中肺部感染5例(7.4%),消化道出血1例(1.5%),脑出血2例(2.9%)。结论 艾曲波帕联合CsA治疗SAA安全有效,患者耐受良好,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艾曲波帕 环孢素A 免疫抑制治疗
原文传递
40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高亭 徐仰玲 +6 位作者 何小鹏 马玉娟 王李珍 蒋引娣 吴长刚 张文明 陈剑辉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8-153,共6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2020年1月21日到2020年2月18日17例陕西省咸阳市中心医院及23例山东省聊城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经SARS-CoV-2核酸检测确诊的40例...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2020年1月21日到2020年2月18日17例陕西省咸阳市中心医院及23例山东省聊城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经SARS-CoV-2核酸检测确诊的40例新冠肺炎患者。收集患者流行病学情况、年龄、发病时间、首发症状、白细胞、淋巴细胞计数、降钙素原(PCT)、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及胸部CT表现等信息并进行分析。结果 40例患者中40.0%与武汉市或湖北其他地区具有明确接触史,60.0%无明确接触史;60.0%为聚集性发病,40.0%为输入性病例;平均就诊时间为(4.9±3.5)d,35.0%患者具有基础疾病;75.0%患者初始症状为发热,7.5%初始症状为咳嗽,5.0%咽痛,2.5%头痛,10.0%初始无任何症状;实验室检查中77.5%的患者白细胞正常,45.0%患者淋巴细胞计数下降,72.5%和55.0%患者SAA和CRP升高,92.5%患者PCT正常;92.5%患者初次核酸检测为阳性,72.5%患者胸部CT表现为单肺或双肺多发磨玻璃样病灶,初次核酸检测与胸部CT检查阳性符合率达92.5%;入组患者90.0%为普通型,治疗上均给予α-干扰素雾化吸入联合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口服治疗,62.5%给予了抗菌药物治疗,15.0%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所有患者病情好转,14例患者治愈出院。结论 SARS-CoV-2人群普遍易感,家庭聚集性感染及无症状感染者可能是湖北省外的主要播散方式,轻型及普通型多见,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改变,治疗后均病情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流行病学 临床特征 胸部CT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1例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高亭 何小鹏 +4 位作者 苏海生 郑宏波 蒋引娣 陈剑辉 徐晓峰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CSCD 2020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2020年1月21日至2月4日经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COVID-19患者11例,对其流行病学特征、首发症状、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2020年1月21日至2月4日经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COVID-19患者11例,对其流行病学特征、首发症状、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降钙素原(PCT)、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1例患者均为普通型,平均发病时间为(3.8±2.4)d,其中8例发病前14 d内有湖北旅居史或接触史;9例患者首发症状为发热,1例为咽痛,1例无任何临床表现。11例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均正常,淋巴细胞计数3例减少;11例患者中9例SAA升高,6例CRP轻度升高,PCT均表现为正常。影像学主要表现为斑片状、间质性改变。所有患者均以干扰素α及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口服为基础治疗方案,3例患者予抗菌药物治疗,经治疗后患者病情控制良好。2例患者治愈出院。结论本研究中COVID-19患者均为输入性病例,均为普通型,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改变,治疗后均病情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流行病学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