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负压封闭引流术在骨科感染创面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研究 被引量:48
1
作者 张亚军 裴益明 +1 位作者 王引侠 韩健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80-82,共3页
目的总结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骨科感染创面治疗中的应用和护理体会。方法选取92例骨科创面感染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放式引流,研究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观察2组临床疗效、感染率、疼痛程度、创面愈... 目的总结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骨科感染创面治疗中的应用和护理体会。方法选取92例骨科创面感染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放式引流,研究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观察2组临床疗效、感染率、疼痛程度、创面愈合和住院时间,并探讨护理体会。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创面均修复较好,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感染率、疼痛评分、创面愈合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创伤骨科术后感染能有效保持创面洁净,控制感染并改善血液循环,刺激创面新鲜肉芽生长,围术期需做好护理配合,保证有效负压、创面密闭无菌环境,以促进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术 感染创面 护理
下载PDF
腕横纹定位垂直进针法在骨科老年患者桡动脉采血中的实践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亚军 何瑛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年第23期157-158,共2页
目的研究腕横纹定位垂直进针法在骨科老年患者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骨科老年患者桡动脉采血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方法选取90例需行动脉采血的骨科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桡动... 目的研究腕横纹定位垂直进针法在骨科老年患者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骨科老年患者桡动脉采血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方法选取90例需行动脉采血的骨科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桡动脉采血,观察组采用腕横纹定位垂直进针法进行桡动脉采血,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局部瘀斑发生率及患者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1.11%,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75.56%,观察组一次采血成功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局部瘀斑发生率为6.67%,对照组局部瘀斑发生率为24.44%,观察组局部瘀斑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穿刺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科老年患者行桡动脉采血时用腕横纹定位垂直进针法,可提高一次采血穿刺成功率,降低局部瘀斑发生率,减轻老年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横纹定位 垂直进针法 桡动脉采血 骨科
下载PDF
骨科护士岗位管理实践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亚军 王引侠 +1 位作者 何瑛 马媛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第7期1107-1109,共3页
目的探讨骨科护士岗位管理的实践与应用效果。方法按照护士岗位管理要求,从2014年4月对骨科护士从护士配备、岗位设置、岗位培训、晋级标准、绩效考核等方面制订方案并实施,统计岗位管理实践前后1年骨科护理质量,对患者、护士、医生对... 目的探讨骨科护士岗位管理的实践与应用效果。方法按照护士岗位管理要求,从2014年4月对骨科护士从护士配备、岗位设置、岗位培训、晋级标准、绩效考核等方面制订方案并实施,统计岗位管理实践前后1年骨科护理质量,对患者、护士、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患纠纷、患者投诉及风险事件等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实施前比较,实施护士岗位管理后,骨科护理质量各项指标评分显著升高,患者、护士、医生对骨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投诉、护理缺陷、输液相关事件、跌倒/坠床、管道滑脱发生率均较实施前减少或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岗位管理有助于提高骨科护士工作责任感及积极性,加强了护理团队建设,提升了护理质量,有效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患者、护士、医生满意度,促进了骨科优质护理服务的深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 骨科 护士 病人满意度 护士病人关系 医生病人关系
下载PDF
人自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韩健 殷振华 +7 位作者 李富航 张亚军 陈轲 王炜 董辉辉 刘一海 李永恒 汪玉良 《实用骨科杂志》 2017年第3期235-239,共5页
目的探讨人自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ADSCs)复合玻璃酸钠、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注射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取人腹部脂肪组织,分离获取ADSCs,经体外培养获得足量的ADSCS... 目的探讨人自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ADSCs)复合玻璃酸钠、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注射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取人腹部脂肪组织,分离获取ADSCs,经体外培养获得足量的ADSCS,并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物,分析成软骨细胞分化能力。选择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中心门诊30例膝关节轻中度骨关节炎患者,关节腔内注射人ADSCs复合玻璃酸钠、富血小板血浆,评价观察干预前、后的患者是否有不良反应以及膝关节活动度的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核磁共振下膝关节面。结果人腹部脂肪组织分离出来的ADSCs均阳性表达CD105、CD29,阴性表达CD45、CD34,体外具有良好的成骨、成脂、成软骨能力;临床治疗干预后患者无不良反应,膝疼痛减轻,关节活动度较前增大,核磁共振可见关节面斑片状影较治疗前显著减少,低信号区显著减少,未见明显关节腔积液,关节面厚度增加。结论关节腔注射ADSCs复合玻璃酸钠、富血小板血浆治疗骨关节炎能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减少疼痛,提高生活质量,通过核磁共振发现关节面厚度增加,延缓关节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软骨细胞
下载PDF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和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53
5
作者 殷振华 董辉辉 +5 位作者 陈轲 韩健 王炜 刘一海 李富航 路坦 《河北医学》 CAS 2016年第7期1095-1098,共4页
目的:比较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和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总结分析,探讨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至2014年6月期间入院的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者50例,设... 目的:比较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和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总结分析,探讨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至2014年6月期间入院的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者50例,设为髋关节置组(A组);行股骨头置换术者48例,设为股骨头置换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前准备、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并综合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以上患者进行跟踪随访,观察远期疗效。结果:与B组相比,A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增加(P<0.05),而术后并发症显著减少(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1年Harris评分优良率无明显差异(P>0.05);A组术后2年和3年的优良率分别为78.0%和56.0%,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和股骨头置换术对于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均具有效果,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长期疗效更优于股骨头置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头置换术 老年 股骨颈骨折
下载PDF
下肢骨折65例舒适护理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张亚军 王引侠 +1 位作者 荣爱琴 何瑛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F0003-F0003,共1页
本研究重点研究舒适护理对下肢骨折病人的治疗情况,并和过去的常规护理方式进行相应的对比,报道如下。
关键词 骨折 下肢 护理
下载PDF
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掌指关节周围部位创伤骨折效果观察 被引量:42
7
作者 陈轲 韩健 +1 位作者 殷振华 张亚军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84-85,共2页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对于掌指关节周围部位创伤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0例掌关节周围部位创伤性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患者术后手部功能恢复的情况、感染率、致畸率等比较。结果:掌骨头颈部骨折...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对于掌指关节周围部位创伤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0例掌关节周围部位创伤性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患者术后手部功能恢复的情况、感染率、致畸率等比较。结果:掌骨头颈部骨折患者中,优良率为83.3%,近节指骨基底部骨折患者中优良率为89.5%,植骨合并掌骨骨折患者中优良率为78.5%,掌骨基底骨折优良率为81.8%。各类型患者手部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不同分型患者的骨折痊愈时间及感染率、骨折畸形率等的临床发生率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对不同类型掌关节周围部位创伤骨折的治疗均有很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外科学 骨折固定术 创伤和损伤 掌指关节 @切开复位 @微型钢板内固定
下载PDF
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传统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6
8
作者 殷振华 陈轲 +4 位作者 韩健 王炜 刘一海 董辉辉 范斌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年第15期1286-1289,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n=44)和传统手术组(n=52)。微创组在透视下小创口经肌间隙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传统手术组行传统开放式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目的探讨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n=44)和传统手术组(n=52)。微创组在透视下小创口经肌间隙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传统手术组行传统开放式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对两组的围手术期情况、矫形影像学效果、患者疼痛程度(VAS评分)及术后随访期间生活质量(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进行评估。结果微创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住院时间显著少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3个月、6个月的疼痛程度比较,微创组均显著低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矫形效果与传统手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swestry评分显示两组患者术前均为重度功能障碍,术后均有明显改善,表现为轻度功能障碍,但微创组与传统手术组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能改善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伤椎形态及生活质量,但与传统手术相比,微创手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出血量少,疼痛程度低,住院时间短,临床综合治疗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微创手术 传统手术 螺钉内固定
下载PDF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术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25
9
作者 王炜 李富航 陈轲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6年第10期51-53,共3页
目的分析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术(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钢板内同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胫骨骨折患者64例,随机分为切开复位动力加压钢板组(DCP组)与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组(LCP组)各32例,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 目的分析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术(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钢板内同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胫骨骨折患者64例,随机分为切开复位动力加压钢板组(DCP组)与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组(LCP组)各32例,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等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术后3、6、10周及4、7、10个月骨痂生成及骨折愈合时间,按Johner-Wruhs标准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DCP组手术时间短于LCP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LCP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DCP,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LCP组的优良率高于DCP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DCP组发生并发症12例(37.50%),LCP组发生4例(12.5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术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创伤小,术后愈合快,并发症少,疗效优于切开复位动力加压钢板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定加压钢板术 动力加压钢板术 胫骨骨折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对比 被引量:19
10
作者 殷振华 陈轲 +2 位作者 韩健 刘一海 董辉辉 《临床骨科杂志》 2015年第6期715-717,共3页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DHS(60例)和PFNA(72例)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等手术指标、髋关节Harris评分及优良率、...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DHS(60例)和PFNA(72例)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等手术指标、髋关节Harris评分及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14.29±3.42)个月。PFNA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引流量、下床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Harris评分(89.37±7.19)分,优40例,良28例,中4例,优良率为94.44%;DHS组Harris评分(81.16±6.54)分,优30例,良21例,中6例,差3例,优良率为85.00%;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症发生率PFNA组4.17%,DHS组11.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HS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均有较好的效果,但PFNA更利于术后恢复,且安全性高,临床可考虑优先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髋螺钉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股骨转子间骨折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压力性损伤链条式管理及心理干预对股骨颈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康复及负面情绪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亚军 陈静 +1 位作者 郝静 孔小静 《贵州医药》 CAS 2021年第12期1953-1954,共2页
目的探讨压力性损伤链条式管理及心理干预对股骨颈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康复及负面情绪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本院自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90例股骨颈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45例,给予常... 目的探讨压力性损伤链条式管理及心理干预对股骨颈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康复及负面情绪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本院自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90例股骨颈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与研究组(45例,给予压力性损伤链条式管理及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负面情绪、血糖水平、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均降低且研究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4.44%,高于对照组的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97.78%)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77.78%)护理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压力性损伤链条式管理及心理干预,可改善负面情绪及血糖水平,降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合并糖尿病 压力性损伤链条式管理 心理干预 效果
下载PDF
股骨髁部粉碎骨折的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韩健 殷振华 +2 位作者 陈轲 刘一海 范斌 《骨科》 CAS 2011年第2期107-110,共4页
股骨髁部骨折包括髁上、髁间、后髁骨折,为临床常见高能量损伤,常为严重粉碎骨折。其治疗应遵循力求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早期适度功能康复练习的原则。临床上常因骨质缺损、压缩、波及关节面、失去正常解剖标志等造成复位困难,因不... 股骨髁部骨折包括髁上、髁间、后髁骨折,为临床常见高能量损伤,常为严重粉碎骨折。其治疗应遵循力求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早期适度功能康复练习的原则。临床上常因骨质缺损、压缩、波及关节面、失去正常解剖标志等造成复位困难,因不同的骨折程度和骨缺损造成难以统一的内固定方式,因骨折是否开放、有无血管损伤及软组织损伤情况造成术后功能恢复欠佳等等。为了进一步改善此类骨折的临床疗效,现将有关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髁部粉碎骨折 治疗 股骨髁部骨折 临床疗效 解剖复位 高能量损伤 坚强内固定 内固定方式
下载PDF
纤维蛋白原水平对骨盆骨折后需大量输血患者的临床预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轲 张亚军 +2 位作者 殷振华 韩健 何学军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9期1529-1531,共3页
在高能量钝性创伤中骨盆骨折发生率达10%~20%,并且骨盆骨折是钝性创伤后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1]。骨盆骨折往往伴有失血、甚至出现失血性休克,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骨盆骨折患者病死率高达40%[2]。因此骨盆... 在高能量钝性创伤中骨盆骨折发生率达10%~20%,并且骨盆骨折是钝性创伤后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1]。骨盆骨折往往伴有失血、甚至出现失血性休克,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骨盆骨折患者病死率高达40%[2]。因此骨盆骨折患者常需要外源性输血来补充血容量。但如何早期预测输血量来实现及时有效输血是目前临床面临的难题。基于实验室的常规出凝血检查是评估患者出血与凝血状态的主要指标,但当机体出现严重失血时,凝血因子水平并不能及时反映机体的出血和凝血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失血性休克 钝性创伤 凝血状态 输血量 凝血因子水平 早期预测 输血患者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围术期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亚军 韩健 +3 位作者 王引侠 冯跃国 陈轲 殷振华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第8期1164-1166,共3页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加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围术期管理中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一科因骨性关节炎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加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围术期管理中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一科因骨性关节炎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实施FTS理念指导下的围术期管理,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围术期管理。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及膝关节功能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TS理念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围术期管理,可减轻患者疼痛及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护理 关节成形术 置换 住院时间
下载PDF
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效果及并发症观察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一海 董辉辉 +1 位作者 韩健 殷振华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14期46-47,共2页
目的观察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行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改... 目的观察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行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创口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骨折复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2)。结论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患者效果良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骨折复位优良率高,建议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STOPPA入路 髂腹股沟入路 骨盆、髋臼骨折
下载PDF
楔形椎骨与症状性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性研究
16
作者 何学军 金鑫 +4 位作者 胡全文 范朝铭 王劲乐 孙勇伟 陈珂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799-801,共3页
椎骨形状是决定脊柱结构的主要因素,有研究发现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ULDH)患者的椎间盘突出部位的相邻椎体存在楔形变形,但楔形椎骨与症状性ULDH的相关性目前仍存在争议^([1])。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讨症状性ULDH患者的楔形椎骨发生率及其... 椎骨形状是决定脊柱结构的主要因素,有研究发现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ULDH)患者的椎间盘突出部位的相邻椎体存在楔形变形,但楔形椎骨与症状性ULDH的相关性目前仍存在争议^([1])。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讨症状性ULDH患者的楔形椎骨发生率及其影像学特征,并探讨楔形椎骨与症状性ULDH发生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 症状性 椎间盘突出 影像学特征 楔形 椎骨 相邻椎体 脊柱结构
下载PDF
骨盆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技术的探讨
17
作者 殷振华(综述) 韩健(审校) 《中国医学工程》 2020年第2期33-35,共3页
随着我国老龄化情况的加剧,骨盆骨折的患者越来越多,目前骨盆骨折主要采用闭合复位内固定技术进行治疗。骨盆骨折闭合复位指的是不直接显露骨折区域,主要采取间接复位的方式进行复位,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减少侵袭性操作,还能缩小骨盆容积... 随着我国老龄化情况的加剧,骨盆骨折的患者越来越多,目前骨盆骨折主要采用闭合复位内固定技术进行治疗。骨盆骨折闭合复位指的是不直接显露骨折区域,主要采取间接复位的方式进行复位,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减少侵袭性操作,还能缩小骨盆容积并且维持骨盆环的稳定性,从而达到有效帮助患者恢复骨盆解剖形态的目的。该文阐述了骨盆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技术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闭合复位 内固定技术
下载PDF
精细化管理对促进高龄髋关节置换患者康复的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亚军 冯小菊 +3 位作者 王引侠 何瑛 周红莉 王芙蓉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3年第5期642-643,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精细化管理促进高龄髋关节置换患者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的90例高龄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的患者归为对照组;采用精细化管理患者归为干预组,各45例,比较2组患者术... 目的探讨应用精细化管理促进高龄髋关节置换患者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的90例高龄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的患者归为对照组;采用精细化管理患者归为干预组,各45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结果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Barthel指数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对康复效果满意度、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精细化管理能够显著降低高龄髋关节置换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患者自理能力,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并且强化了以医学服务为宗旨的医学伦理学原则,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体现了医学伦理学中的责任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管理 高龄患者 髋关节置换 康复医疗
下载PDF
膝关节高屈曲活动度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陈轲 韩健 +3 位作者 张亚军 殷振华 王炜 刘一海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10期1617-1618,1619,共3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高屈曲活动度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骨一科进行膝关节置换手术的100例患者,以120°为界点将患者分为屈曲组(>120°)和对照组(<120°)各50例,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膝关节高屈曲活动度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骨一科进行膝关节置换手术的100例患者,以120°为界点将患者分为屈曲组(>120°)和对照组(<120°)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膝关节HSS评分情况、术后12个月GQOLI评分,以及对术后屈曲能力的满意度。结果膝关节置换手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在疼痛、功能、肌力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活动度和HSS总分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GQOLI评分中,屈曲组在食欲、睡眠、日常生活、精神方面得分分别为(3.75±0.5)分、(3.37±0.21)分、(8.14±0.57)分、(4.51±0.21)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04±0.15)分、(4.28±0.27)分、(6.89±1.58)分、(3.27±0.22)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屈曲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满意度为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置换手术后可以较好的改变患者的关节活动度,提高满意度,并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高屈曲活动度 膝关节置换术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隐性失血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殷振华 董辉辉 +2 位作者 陈轲 刘一海 韩健 《实用骨科杂志》 2016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目的探讨隐性失血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功能的相关性并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其隐性失血量并采用美国膝关节协会(knee society score,KSS)功能评分随访术后3个月、6... 目的探讨隐性失血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功能的相关性并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其隐性失血量并采用美国膝关节协会(knee society score,KSS)功能评分随访术后3个月、6个月、1年的膝关节功能,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分析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术中是否输血、使用假体类型以及术后抗凝方案等对术后隐性失血发生的影响。结果低隐性失血组在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的KSS功能评分均高于高隐性失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以及植入的假体类型与隐性失血发生密切相关(P<0.05)。结论隐性失血可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且其与性别、年龄、假体类型有关,围手术期有针对性的预防有利于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隐性失血 膝关节功能 因素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